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41618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1 总论 (4).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莒州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 总论1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2000年9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2008年6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2005年4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2、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2011年3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订通过,2012年7月1日施行); 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环保部公告 2013年 第59号关于发布的公告; 国发20052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

3、00540号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的决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83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1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4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4、国发201341号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064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7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产业2010第122号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信部原201056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工原2010第127号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节2010218号工业和信

5、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2339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能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规2011513号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令第50号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发改运2006609号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2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98号国土资源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和的通知;环发200360号关于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环发20062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

6、;环发2009127号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环发2009130号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环发2010144号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 环发201211号关于实施(GB3095-2012)的通知; 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12130号关于印发的通知; 环发201310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

7、2013104号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430号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48号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 环办函2006394号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1.1.2 山东省及日照市有关政策等依据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山东省实施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2003.01.01);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12号山东省防治环境污染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8、;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60号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27号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鲁发2007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 鲁发2008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鲁政发2003119号关于印发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鲁政发200672号关于贯彻国发200539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鲁政发2006108号关于贯彻国发200628号文件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 鲁政发201111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鲁政

9、发201147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政发201155号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1225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3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的通知;鲁政发20144号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 鲁政办发200660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26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 鲁政字200086号关于山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批复; 鲁政字20038号山东省

10、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的紧急通知; 鲁环发2006225号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通知; 鲁环发200794号山东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运营管理意见; 鲁环发2007108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鲁环发2007131号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 鲁环发2007147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具体操作程序的通知; 鲁环发2007178号关于对环保突出问题处理应掌握的主要原则(试行); 鲁环发200980号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1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发2013172

11、号关于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环境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鲁环办201410号关于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 鲁环函2008666号关于印发的通知; 鲁环函2012179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 鲁环函2012263号山东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的通知; 鲁环评函2012138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评函2013138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监管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通知;鲁环评函2014191号关于建立全省县级以上各类园区规划环评复核备案制度的通知; 鲁发改工业200

12、6877号关于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鲁经贸运字2006256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的通知;鲁经信函字201335号关于做好水泥磨机置换改造优化产能布局工作的通知;日照市人民政府令39号日照市循环经济促进办法;日照市人民政府令70号日照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日政发200529号关于印发日照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的通知;日政发200932号关于印发日照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日政发200942号转批市经贸委关于日照市淘汰关停限产压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日政发2010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属地化管理的通知;日政发20112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

13、量的通知;日政发2011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日政发20113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日政发200178号关于印发日照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日政发2011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日政办发2011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节能预警调控工作的意见;日政办发201147号关于印发日照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日政办发20122号关于印发日照市“十二五”节能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日政办字201112号关于印发日照市城市空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2011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日环发201010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保验收报批工

14、作的通知;日环发2010109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日环发2010111号关于修订印发的通知;日环模范城办发20118号日照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有关意见的通知。1.1.3 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

15、9-200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GB18068.1-2012);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 水泥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558-2010); 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16911-2008);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434-2008);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577-2010)。1.1.4 与本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本、文件 山东莒州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1); 山东莒州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可行性

16、研究报告(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日环函201465号日照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山东莒州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附件2);山东省环保厅关于本项目不需要申请总量的说明(附件3);莒环函201485号关于山东莒州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公众参与调查问卷真实性的核查证明(附件4);山东莒州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鲁经信函字2013265号关于同意青岛等六市水泥磨机产能置换改造实施方案的批复(附件5);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验收意见表(附件6);鲁经信字201413号关于山东省水泥企业水泥磨机有

17、关产业政策认定的函(附件7); 莒政发201246号关于下达“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附件8); 莒县国土资源局关于项目选址的意见(附件9); 莒县国土资源局关于项目选址压覆矿产资源情况的说明(附件10); 莒县人民政府关于项目附近风景名胜区情况的说明(附件11);莒县文化体育局关于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文物的证明(附件12);山东省“一控双达标”工业污染企业达标排放验收表(附件13);山东莒州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专家意见(附件14)。1.2 指导思想与评价目的1.2.1 指导思想 (1) 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为依据,以有关环保方针政

18、策为指导,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宗旨; (2) 以科学性、实用性、有针对性、有代表性为原则,突出项目特点,抓住主要问题,客观、公正、有重点地进行评价; (3) 评价工作中,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倍量消减的原则,提出的环保治理措施力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4)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在保证报告书质量前提下,尽量缩短评价周期;(5) 做到评价结论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并指导工程之目的。1.2.2 评价目的 (1) 详细调查收集现有工程及替代工程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论证拟建项目倍量消减的符合情况; (2) 通过对招贤镇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析以及周围敏感点

19、分布情况的调查,明确拟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及可行性;(3) 通过对比分析相关产业政策,确定拟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4) 通过对拟建工程厂址周围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和调查,掌握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特征; (5) 通过对拟建工程生产工艺、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确定拟建工程的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产生量及拟建工程应采取的环保措施;(6) 分析拟建工程投产后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论证拟建工程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7) 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以及减轻和防治污染的建议;(8) 通过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证拟建工程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性;(9) 通过开展广泛

20、的公众参与,调查拟建工程可能影响范围内公众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拟建工程的建议;(10) 为拟建工程环保设施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确定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3.1.1 施工期 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特点、施工季节及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经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1.3-1。表1.3-1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环境要素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空气土地平整、挖掘,土石方、建材运输、存放、使用扬尘施工车辆尾气、炊事燃具使用NOx、SO2、油烟水环境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COD、BOD

21、、SS声环境施工机械、车辆作业噪声噪声生态环境土地平整、挖掘及工程占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石方、建材堆存占压土地等1.3.1.2 运营期水泥粉磨站建成营运期废气污染物主要是熟料的装卸车、物料的破碎、水泥配料、水泥粉磨、水泥包装以及水泥装车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将会对项目区周围的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粉磨站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将全部处理回收利用,不外排,对附近地表水系影响较小;生产线产生固废将全部回收利用;风机、磨机、振动筛、装载机等设备产生噪声并对周围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水泥粉磨站建成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1.3-2。表1.3-2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环境要素污染因素环境空气地表水

22、地下水噪声环境生态环境水泥生产产生粉尘水泥生产废水水泥生产噪声注:表示影响较大 表示影响一般 表示影响较小1.3.2 评价因子的确定根据对拟建项目的分析,本项目评价因子确定结果见表1.3-3。表1.3-3 本项目评价因子确定表项目专题主要污染源现状评价因子影响预测因子环境空气磨机、风机、包装机等SO2、NO2、TSP、PM10 、PM2.5PM10 、TSP 地表水循环冷却水排污、生活污水COD、BOD5、氨氮地下水循环冷却水排污、生活污水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挥发酚、铁、锰、砷、汞、镉、六价铬、铅、总大肠菌群噪 声生

23、产设备LeqLeq1.4 评价标准根据厂址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和日照市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执行标准的批复意见,评价标准执行情况如下:1.4.1 环境质量标准1.4.1.1 环境空气SO2、NO2、PM2.5、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4-1。表1.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污染物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1小时浓度日平均SO20.50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NO20.200.08PM2.5-0.075PM10-0.15TSP-0.301.4.1.2 地表水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24、3838-2002)III类标准。1.4.1.3 地下水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1.4.1.4 声环境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其余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4.2.1 废气拟建项目所有组织排放的废气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表2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表3中的标准限值以及山东省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3)中的

25、相关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4。表1.4-4 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标准污染物排放方式受控工艺或设备标准值(mg/m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水泥制造: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他通风生产设备10无组织排放-0.5山东省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3)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水泥制造: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它通风生产设备20无组织排放-0.5 由上表可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中的排放标准要严于山东省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3)中的排放标准,按照从严执行的原则,本次

26、环评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中的排放标准。1.4.2.2 废水拟建项目无废水外排,厂区所产生的生活及生产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故拟建项目废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绿化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5。表1.4-5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pH色/度嗅浊度/NTU溶解性总固体BOD5氨氮6.0-9.030无不快感101000mg/L20mg/L2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铁锰溶解氧总大肠菌群总余氯1.0mg/L-1.03mg/L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1.4.2.3 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27、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1.4.2.4 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1.5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1.5.1 评价等级1.5.1.1 环境空气1、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见表1.5-1、表1.5-2。表1.5-1 拟建项目点源参数面源编号面源名称面源长度面源宽度面源初始排放高度评价因子源强粉尘单位mmmkg/h1物料装卸和堆放16012050.52表1.5-2

28、 估算模式所需其他参数设置地形参数评价范围属简单地形-FlatTerrain,计算点离地高度均为0扩散系数调查建设项目周围1km情况,选农村计算下风向距离自动间距,最小计算点10m,最大计算点25000m是否考虑熏烟不考虑熏烟风速计测风高度(m)10简单地形气象组合考虑所有稳定度等级和风速等级的情况浓度占标率选用GB3095中小时浓度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2、 SCREEN估算模式计算结果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TSP作为拟建工程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29、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见表1.5-3。表1.5-3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离中心下风向距离D(m)TSP下风向预测浓度CTSP(mg/m3)浓度占标率PTSP(%)100.048510.771000.094621.022000.124027.563000.129628.804000.117626.135000.103523.006000.091120.237000.080717.948000.072516.119000.065714.5910000.059813.2911000.054912.1912000.050511.

30、2313000.046610.3614000.04319.5815000.03998.8816000.03718.2417000.03457.6818000.03227.1619000.03026.7020000.02836.2921000.02675.9322000.02525.6023000.02395.3024000.02265.0325000.02154.7826000.02054.5427000.01954.3328000.01864.1429000.01783.9530000.01703.7835000.01403.1240000.01192.6345000.01022.26500

31、00.00891.9755000.00781.7460000.00701.5565000.00631.4070000.00571.2775000.00521.1680000.00481.0785000.00440.9990000.00410.9295000.00390.86100000.00360.80150000.00210.47200000.00150.34250000.00120.26最大浓度0.129628.80最远D10%(m)D10%=1400m从表1.5-3可知: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其中PTSP(%)=28.8%,D10%=1400m。取PTSP为P值中最大者(Pmax),和

32、其对应的D10%;TSP的Pmax=28.8%10%,故评价等级定义为二级。1.5.1.2 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拟建项目在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因此确定本项目为类建设项目,从而确定本次环评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具体见表1.5-4。地下水项目类型I类建设项目判定因子等级I类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本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调查期间地下水埋深为2.53.5米左右,本项目区最大的污染隐患点为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网,埋设在1.5m以下,处于第2层(粉土)之中,水位之上、基础之下的包气带厚度一般1.0m,渗透系数1.010-7cm/s,

33、基础层下第一层包气带岩土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判定为弱。弱三级厂区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厂址含水层虽为潜水,但包气带岩性(粉土、粉质粘土)不属于(如粗砂、砾石等)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不密切;不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含水层段;只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单一含水层;故拟建厂区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莒县境内不存在集中式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当地的饮用水源地为招贤镇东侧仕阳水库的地表水,项目区不在水源地的补给、径流区,项目建设不会对该水源地产生影响。项目区及其周围村庄饮用水全部由招贤镇供水,水源为仕阳水库地表水,不存在分散式饮用地下水水源地,项目建设也是不敏感的。综合分析,项目区

34、属于不敏感区。不敏感污水排放程度本项目本项目新鲜水耗量为4.4m3/d,在生产运行中,除了绿化、道路喷洒用水之外,外排废水主要包括车间清洁废水:本项目废水产污量为3.7 m3/d,远远1000m3/d,所以污水产生和排放强度均为小。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项目产生的污水,以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为主,主要污染因子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氨氮、SS、COD,污染物类型=1,按照浓度,需要预测的因子6个,依据分级标准,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定为简单。简单表1.5-4 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依据1.5.1.3 地表水 拟建项目所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无废水外排,故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为环境影响分析。1.5.1.4

35、 声环境拟建项目所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标准,项目评价范围(200m)内没有敏感目标;因此,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规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1.5.2 评价重点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工作重点具体为: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环保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清洁生产。1.6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根据当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本工程“三废”排放情况及厂址周围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分布特点,本次环评的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见表1.6-1和图1.6-1。表1.6-1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一览表项目重点保护目标及位置名称相对方位人口数(人)距厂界最近距离(m)环境空气山头村WNW1491500管家洼村WSW318450赵官庄村W352220徐家屯村SW6381200管家屯村SSW1622100西双庙村S12602400东双庙村S12701600招贤镇E3530350小罗庄村SSE8601300大罗庄村SE1630400招贤二中S2861200莒县华材希望小学SE4001800招贤镇医院E1781000地下水厂址附近浅层地下水噪声无1-20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