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04272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052.doc.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编制日期:二一五年八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

2、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建设单位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殷焕明联系人魏兵通讯地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系电话22892265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犀牛陂排渠中下游河段立项审批部门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东

3、发改松20153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610防洪防涝设施管理河道治理长度(米)4202.55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3221.3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3%评价经费(万元)2.5预计投运日期2016年8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工程地处于松山湖园区内,起点位于犀牛陂村口环湖路箱涵(桩号HO+OOO),途经华为终端总部用地、中以合作产业园用地、花园岗水库,终点位于松木山水渠(桩号H4+202.55),河道治理长4202.55m。通过工程的实施,为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基础条件。工

4、程总工期为12个月,其中主体工程工期为10个月,筹备期1个月,完建期1个月。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保部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与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委托了我单位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与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评价单位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在对本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3.项目概况本项目的基本建设内容包括四个工程:防洪工程、河滩湿地工程、水质改善工程、河道绿化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

5、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1) 防洪工程根据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防洪排涝整体规划,园区内松木山水、犀牛陂排渠等 9个骨干排渠采用5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拟治理河段堤防下游河段受河口处箱涵水位顶托影响,河道下游段防洪能力不能达到 5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左岸不达标河段长2.3km,右岸不达标河段长1.4km,淹没面积为0.49km2。通过河道适当扩宽+堤防加高使本河段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河道治理长度4202.5m。河道桩号H0+054左侧设置溢流堰连通河滩湿地,河滩湿地占地10.5万m2,容积9.5万m3。河道桩号H2+285左侧设置1处连通闸,尺寸为5.04.0m,连通花园岗水库。河道上游起

6、点环湖路箱涵左侧增设2500排水管,增加环湖路箱涵过流能力;下游终点河口处原左、右两支箱涵(22.52.3m、22.32.3m),改造成24.75.0m箱涵,减少箱涵壅水对上游洪水的顶托。(2)河滩湿地工程根据松山湖科技园区南部用地规划,河道桩号H0+000H0+700左岸现状为松山湖水库第四副坝库尾洼地,规划为河道用地,该区域与松山湖水库形成一片占地面积为10.55万m2的水域。考虑到充分利用河道两岸有条件的土地用来打造成河滩湿地;同时保留河岸舒适开阔的空间,进行滨水景观的打造和周边环境提升。犀牛陂排渠以自然型河流为主,且周边用地条件良好,因此河滩湿地拟选用自然湿地。占地面积为10.55万m

7、2,湿地内水生植物水深要求0.31.0m,河滩湿地内正常库容为9.5万m3。河滩湿地的建设除在枯水季可作生态湿地,起净化水质的作用外,还可以调节下游洪峰流量,缓解下游洪水压力。(3)水质改善工程根据本工程主要对上游犀牛陂村漏排污水进行强化截污。河道桩号H0+013处设置301.51.0m的截流堰总口截流,将0.8万m3/d混流水截流至河道右岸新建的DN1200截污干管中。工程目标为:旱季100%截流上游污水,确保旱季污水不入下游河道;雨季削减一定污染负荷的雨污混流水。(4)生态修复工程 拟对项目河岸进行分段分主题的生态修复:1)上游段:犀牛陂村1#桥段(桩号H0+000H1+740)此段护岸采

8、用生态技术型护岸以及生态软景护岸两种形式,将原本单一缓坡护岸形式改造成复式生态技术型护岸,以生态砌块、异形鱼块巢为主要的生态技术,结合植物造景展示河流本身自然纯朴的面貌。2)中游段:1#桥花园岗水库溢洪道出口段(桩号H1+740H2+961.7)根据现状河道本底生态条,对此段护岸形式采用生态软景护岸、生态技术型护岸以及自然原生态块石护岸三种形式,同时在用地条件宽裕的河段对岸线进行拓宽和生态修复。3)下游段:花园岗水库溢洪道出口段设计终点(桩号H2+961.7H4+202)结合现状河道两岸生态环境以及对该段在景观功能上的定位,选择生态软景护岸形式以及自然原生态块石护岸两种形式,同时对该河段进行岸

9、线拓宽和生态修复。本项工程目标为:1) 生态景观目标:通过对犀牛陂综合整治的契机,完善沿河生态、绿化、交通网络以及水质改善等,重塑一条健康的自然河流。2)人文环境目标:通过对犀牛陂现场调查分析,犀牛陂排渠沿岸空间缺少公共服务性设施用地,阻碍了公共活动的开展。因此,本次设计采用体现河流与城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河流沿线结合地形条件创造滨河生态景观节点,并与水体有机结合,增加滨水区域的休闲、游憩河娱乐的综合服务功能。4.配套工程(1)给排水工程给水项目用水主要为机车清洗用水、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等,由市政管网提供。排水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有生活废水和机械清洗废水,其中机械清洗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生活

10、废水满足(2)交通运输及电力工程本项目所在区域交通方便,项目可利用既有道路,无需建设施工临时道路。项目拟使用市政电网的电力,无需自备发电机供电。(3)施工营地 拟租赁附近村民的空房施工营地,项目范围内不设施工营地,亦不设食堂。5.征地与拆迁 项目无需征用土地,亦不涉及拆迁与移民安置问题。6.施工人数及工作制度项目拟雇佣施工人员约100人(均不在项目内食宿,项目内的劳务工主要是聘请周边的村民,项目营地租用临近村民的空房及场地),每天工作8小时,工期300天。7.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明挖44.86万m3、土石方填筑6.27万 m3、混凝土1611.77m3、模板3919.35m

11、2,钢筋34.51t。本工程主要材料用量:水泥162.29t、钢筋41.283t、柴油1121.167t、砂710.46m3、碎石17091.083m3、块石20701.17m3、商品砼8436.91m3。东莞松山湖犀牛陂排渠整治工程总投资共13221.35万元,其中工程部分12867.53万元,环境保护工程30万元,水土保持工程323.82万元。8.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本项目属于目录中的鼓励类,即第二大类水利中的第七小类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 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本

12、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项目所在地的主要污染问题为附近道路的车辆行驶噪声和汽车尾气,项目附近犀牛陂村居民生活废水及本项目上游工厂的工业废水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隶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块。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东莞市寮步、大朗、大岭山三镇接壤处,以莞深高速为中轴,西至莞长路,东到莞樟路,北起莞深高速寮步出口,南至大朗出口往北2km处。本项目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红色标注为本项目建设范围。2、地形

13、地貌项目所在的东莞市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和中南部多丘陵,西北部属于东江三角洲;西南部为珠江地带。项目所在地地势较平坦,有部分小丘陵,无高的山地。3、气候气象项目所在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时有酷热,偶有低温,夏长冬短,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为23.1,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季风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E风,次主导风向为NE风,全年以NE风占绝对优势。年均风速1.8m/s。4、水文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水体包括松山湖、寒溪水。松山湖位于河涌松木山水上游,是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松山湖集雨面积54.2 km2,设计库容为

14、5399万m3,正常蓄水时水面面积8.36 km2,正常库容3970104m3。松山湖目前为大朗镇生活用水和常平镇、大朗镇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并列入东莞市应急水源之一。为保护松山湖的水质,松山湖园区内的废水、污水都不排入松山湖,因此建设项目的污水通过园区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寒溪水。寒溪水为非感潮河流,其发源于大屏嶂,终于峡口,全长59km。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寒溪水,寒溪水的水来自于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排污水附近的湖泊。5、土壤、植被项目所在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赤红壤、渗育型水稻土等。项目所在区域地层为第四纪砂砾和沙岩组成,主要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土壤主要是原生矿物

15、风化而来的赤红壤。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区区划分类表项目功能区类别地面水环境犀牛陂排渠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大气环境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是否风景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否是否水库库区否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是否两控区是混凝土可否现场搅拌否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概况东莞,又称“莞城”,位于珠江口东岸,“广东四小虎”之首 ,号称“世界工厂”,国际花园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篮球城市 ,广东

16、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全国4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音乐之城” 、“科技之城”、“博物馆之城” 等美誉。2015年2月,东莞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5年4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ICLEI世界大会全球200余城代表聆听“东莞声音”。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东莞市大朗、大岭山和寮步镇交界地带,总用地规模为59.5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为46.4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

17、15.77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20万人,控制人口35万人。2、经济建设2013年,是东莞加快推进高水平崛起的奋进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优环境、上项目、强统筹、抓改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3年东莞生产总值(GDP)549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09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2518.8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951.06亿元,增长9.4%。三大产业比例为0.3:45.9:53.

1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109元,增长9.4%。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2.68亿元,增长17.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16.42亿元,增长8.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0.6%,金融业增长18.6%,房地产业增长13.6%,其他服务业增长10.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其中居住类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衣着类上涨0.5%,食品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烟酒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

19、4.4%。此外,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全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9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01亿元,增长14.8%。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0.73亿元,增长1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8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3.65亿元,教育支出71.8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3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1085.36亿元,增长15.6%。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2万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0.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7%。3、教育文化2013年全年,东莞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111家企业拟

20、通过认定,总数预计达675家。全市专利申请量29012件,下降0.6%,其中发明专利6454件,占专利申请量比例为22.2%;专利授权量22595件,增长8.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95件,增长8.3%。全年新增32家省级工程中心;新增2个中国专利优秀奖,97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科技奖;新增7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通过公示,即将获得立项,团队总数预计达21家。全市有幼儿园827所,比上年增加36所。全市有小学321所,在校学生65.91万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67所,在校学生20.12万人,初中入学率为100%。全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和多层次

21、学校高中部)40所,在校学生7.70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2所,在校学生4.79万人。技工学校3所(含民办)。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6.09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2.08万人,毕业生1.16万人。4、文物保护 东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东莞为岭南古邑,历史源远流长,东莞博物馆珍藏有村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东莞是英雄的土地,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东莞人

22、文景观丰富,有金鳌洲塔和榴花塔、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袁崇焕故居、黄旗古庙等。自然风景优美,有仙鹅湖、石排燕岭、东莞植物园、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滨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红荷香,旗峰胜迹等。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区内无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见表1:表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 单位:mg/m3所属片区年平均浓度(mg

23、/m3)SO2NO2PM10PM2.5松山湖0.018 0.042 0.063 0.041 评价标准0.060.040.070.035污染指数0.31.050.91.17根据监测结果,所有常规指标除SO2和PM10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外,其它检测指标均不能达标,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差。犀牛陂排渠河道周边现为松山湖高科技园区,尚未开发利用,大气环境较好,但环湖路往来车辆的噪音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环境大量的车辆尾气及工厂废气不达标排放,使得大气污染日益严重。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东莞市2013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参考

24、大朗寒溪水的水质监测结果见表2表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河流水质控制目标水质类别达标状况主要超标项目/超标倍数寒溪水V劣V不达标氨氮/3.04、总磷/1.71、生化需氧量/1.36根据监测结果,除了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超标(超标倍数分别是3.04、1.71和1.36)外,其余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V类水质标准,表明寒溪水水环境质量较差。水质目前均遭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污染来源主要来自犀牛陂村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各种垃圾漂浮物及污染物汇入河道,水质污染较严重,微黑、微臭,影响了沿河两岸人们的工作和生活。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属2类

25、功能区划,项目边界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根据广州市机电工业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8月18日对本项目周边噪声监测,测点结果见表3:表3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 单位:dB(A)监测点噪声值dB(A)监测时段2类标准值dB(A)达标情况1#犀牛陂村口54.8昼间60达标44.4夜间50达标2#花园岗水库53.1昼间60达标43.5夜间50达标3#松山湖马术俱乐部54.7昼间60达标42.2夜间50达标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各监测点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说明该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4、

26、水土流失现状本工程河道枯水期长有大量莎草科植物和蓼科植物,植被长势较好,对河堤起到稳定防冲的作用。两岸河堤坡面除险工段因土体滑塌造成植被稀少外均长有大量禾本植物,植被长势较好,对稳定河岸、减弱土壤侵蚀起到重要作用。两岸河堤外多为未开发林地或菜地,水土流失微弱。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保护该区空气质量,使项目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不因该项目而受到明显影响。(2)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是使评价区内的地面水环境质量不因本建设项目的建设而明显恶化。(3)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该区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4)生态保护目标保护建设地块

27、的生态环境,使其能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5)环境保护敏感点项目周边敏感点,详细见下表4。表4 敏感点一览表序号名称方位敏感点性质最近距离保护级别1犀牛陂村南 居民区100m大气二类、噪声2类2桃源公园北公园10m大气二类3松山湖水库北备用水源地600m水III类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 纳污水体水质保护目标为V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V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5:表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摘录 单位:mg/L项 目CODBOD5DONH3-NTP标准限值401022.00.42、项目所在地区为二类大气环境功

28、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6:表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 单位:mg/m3污染物SO2NO2PM10PM2.5年平均浓度0.060.040.070.0353、项目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7:表7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摘录 单位:dB(A)2类功能区标准限值昼间60夜间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三级标准(第二时段);2、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二级标准

29、(第二时段);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总量控制指标 该项目属于道路建设工程,废(污)水可排入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可不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施工流程简述(图示):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水环境影响1、生活污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生活废水产生量约为150吨/月,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所以约产生1500吨生活废水;2、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类比相似规模的项目,项目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25吨/月,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所以约产生250吨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二、施工期环境空气

30、影响施工期的空气污染因素主要为扬尘、淤泥臭气、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均为无组织排放。三、施工期环境噪声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自设备噪声、机械噪声等。施工设备噪声主要是铲车、装载车等设备的发动机噪声及电锯噪声;机械噪声主要是机械挖掘土石噪声、装卸材料的碰击声、拆除模板及清除模板上附着物的敲击声等。这些噪声源的声级值最高可达4176dB(A)。四、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施工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来源于施工场地的地表杂物清理、管沟施工产生的大量余土,清淤工程产生的淤泥等。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核算,本工程挖方量约304243.79m3,回填土方约61349.46m3,回填土方拟由挖方土回用,即弃土量

31、约242894.33m3。本项目清淤量26500.98m3,浆砌石挡土拆除产生的固废量为39655m3。其它建筑废物约4000m3.另外施工期工地工作人员会产生生活垃圾。按照每人每天产生1kg生活垃圾算,项目拟雇佣施工人员100人,工期300天,则共产生生活垃圾30t。五、运营期的环境影响本项目营运期不产生明显的环境负面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 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扬尘TSP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二氧化硫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氮氧化物烟尘(营运期

32、)-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COD250mg/L,0.375t250mg/L,0.375tBOD5150mg/L,0.225t150mg/L,0.225t氨氮10mg/L,0.015t10mg/L,0.015tSS400mg/L,0.6t230mg/L,0.345t施工机械冲洗废水SS800mg/L,0.08t经沉淀处理后回用石油类4mg/L,0.0004t(营运期)-固体废物施工工地(施工期)生活垃圾1kg/人.d ,30t交环卫定期清运弃土242894.33立方米按相关部门规定及时清运施工垃圾4000立方米按相关部门规定及时清运淤泥26500.98立方米按相关部门规定及时清运浆砌石挡土墙拆除

33、39655立方米按相关部门规定及时清运(营运期)-噪声施工机械(施工期) 4176dB(A)其他/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建设期不会对生态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项目的兴建将有利于改善犀牛陂排渠的水质,对排渠内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河滩湿地工程和河岸景观工程将对沿岸的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运营期不会对生态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属社会公益性市政建设项目,预计本项目建设需10个月左右。 施工人员大约为100人(均不在项目内食宿,项目内的劳务工主要是聘请周边的村民,项目营地租用临近村民的空房及场地),所用机械设备主要是挖土机和压路机及混凝土、土

34、石方运输车辆等。为了有效地保护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减轻本项目施工期外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和监控制度。一、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冲刷施工设备产生冲洗废水。另外施工期若遇上强降雨,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可能携带工地上的泥土等进入排水系统,应避开汛期施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生活废水产生量约为150吨/月,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所以约产生1500吨生活废水。施工区域为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水质满足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三级标准(第二时段)后进入松山湖国家高

35、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冲洗废水施工机械产生的冲洗废水经沉淀等简单预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做到闭路循环不外排。二、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的空气污染因素主要为扬尘、清淤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扬尘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来源于基础开挖、泥土回填、材料运输装卸、设备扬尘等方面,还有干燥的地面经风力卷扬或机动车带起而形成二次污染。工地扬尘首先会危害现场施工人员的健康,工地粉尘对周围的企业将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由于纷呈飘落,对沿街的景观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建设单位应当做好施工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防止工地扬尘的影响,应采取局部封闭与喷水的措施,减少灰尘的

36、扩散与漫延;运载余泥和建筑材料的车辆应该加盖,且进出工地时需清洗;尽可能避免基础开挖时的爆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主要是来自吊车、碾车、挖土机、运输车等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燃烧柴油所产生的少量燃烧废气,视无组织排放。这些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的居民区将产生一定影响。清淤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河底污泥被清理的过程中会产生臭气,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氢、氨气、有机臭气等,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防止臭气对居民区的影响,应合理规划淤泥临时存放点,远离居民点,及时清运和加入固化剂。必要时喷洒掩蔽剂。三、施工期环境噪声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自设备噪声、机械噪声等。施工设备噪声主要是

37、铲车、装载车等设备的发动机噪声及电锯噪声;机械噪声主要是机械挖掘土石噪声、装卸材料的碰击声、拆除模板及清除模板上附着物的敲击声等。项目沿线存在元岗居民区,总涉及人数5000人,与项目施工作业带最近距离约50米左右,这些噪声源的声级值最高可达76dB(A)。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若不采取治理措施,必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表8 各种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表 单位:dB(A)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1m10m20m30m50m100m排水泵755549454135输送泵806054504640汽车957569656155顶进设备1008074706660挖掘机1109084807670由表

38、8可知,在距离顶进设备、挖掘机50m范围内产生的噪声将超过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GB12523-2011)限值标准。与项目距离最近的建筑为50米处的居民楼,根据上面的分析,距顶进设备、离挖掘机50米范围内噪声都是超标的,如不治理,在该区域内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会受到影响。四、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水土保持分析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来源于施工场地的地表杂物清理及废旧建筑拆除,管沟施工产生的大量余土,清淤工程产生的淤泥等。另外施工期工地工作人员会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核算,本项目弃土量约242894.33m3。本项目清淤量26500.98m3,浆砌石挡土拆除产生的固废量为396

39、55m3。其它建筑废物约4000m3.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污染环境,不利影响包括:(1)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将会影响市容与交通,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不利影响;(2)在堆放过程中,开挖弃土如果无组织堆放、倒弃,如遇暴雨冲刷,则会造成水土流失。泥浆水排入河涌或市政排雨系统会造成泥沙沉积,同时泥浆水还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为减轻拟建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如下的防治措施:一、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1)建设单位应设置临时沉沙池,冲洗机械产生的冲洗废水经沉沙池沉淀后回用到施工中去(如

40、喷洒扬尘等),同时设置临时的排水系统,将暴雨期间的地面雨水引入沉沙池沉淀净化后方可排往临近的地表水体。(2)施工期施工营地主要是租用临近的村民空房及场地,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已有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经下水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冲刷施工设备产生的冲洗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3)项目离花园岗水库和松山湖水库较近,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应远离水库,避免垃圾在风的作用下飘至库区降落污染库区水体。严禁向花园岗水库和松山湖水库倾倒垃圾。(4)施工废水严禁排入花园岗水库和松山湖水库。通过上述措施,施工期的污水可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周围水体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二、施工

41、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实施全封闭型施工,使施工期间的污染尽量控制在场地内,减少灰尘的扩散与污染,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在建筑材料的运入、装卸过程及余泥渣土的运出、装卸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做到清洁运输,严禁野蛮装运和乱卸乱倒。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并加蓬盖,出工地前做好外部清洗,沿途不漏洒、不飞扬;运输必须限制在规定时段内进行。车辆允许工程中严禁超载、并保证运输路线通畅、平坦,防止车辆严重超载和道路不平引起车辆燃油产生黑烟。(3) 开挖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洒水对小范围施工裸土自然扬尘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简单易行;关键

42、是控制好洒水量和经常有人维护。(4)为了防止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合理规划淤泥临时存放点,远离居民点,及时清运和加入固化剂。必要时喷洒掩蔽剂。三、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只要有建设工地就会有噪声污染,因此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有关的法规、条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严格控制施工场界的噪声,力争使施工场界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噪声的影响。(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要求各施工现场采用活动简易的声屏障进行完全封闭,对可固定作业的噪声强度大的设备(如挖掘机、掘进机、装载车等)应

43、作临时的隔声、消声和减振等综合治理。(2)改进或改变高噪声的施工方法,例如可以借助消声器和弹性支座等。严格采用商品混凝土,禁止自设搅拌站等。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因松动部件振动或消声器损坏而加大设备工作时的声级;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较少鸣笛。(3)对于必须使用的高噪声设备,必须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若因施工必要,必须连续施工(如连续灌浆),则需事先申报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方可施工。(4)对所有施工设备严禁夜间施工,特别是22:00以后,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应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的同一地点安排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噪声局部声级过

44、高, 将有固定工作地点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距居民区较远的位置,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面宽,并对作业面采取适当的封闭和隔声措施。(5)减少人为噪声,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尽量减少用哨子、喇叭等指挥作业,减少人为噪声。四、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措施为减少施工期固体废物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对于生活垃圾,施工工人及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采用临时的黑色垃圾袋进行收集,施工现场安排专人对生活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后用黑色垃圾袋装运走,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房子周围已有的垃圾筒进行收集后送环卫处处理。(2)施工单位必须向当地的余泥渣土排放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将余泥、建筑垃圾等运至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施工现场不设置临时弃土场,弃土场应严格按照规范设计,须采取植被恢复、设置挡渣墙、边坡治理等措施进行治理,以防治水土流失。项目不设置临时取土场。(3)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