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4349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一章 总论(曾.4.17,重新排版出原稿) .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项目由来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黄河穿城而过,素有“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的美誉,自汉至唐、宋时期,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在沟通和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是国家战略在西部的重要支点和西部发展的重要引擎。201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会议强调未来10年将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并强调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

2、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把兰白经济区建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物流中心,并加快兰州新区建设。甘肃省委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建设思路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兰白经济圈,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兰州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给短缺及水质安全隐患越来越成为制约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如下:兰州市现有水源结构单一,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不足:兰州市以黄河为主要供水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90%,因此,黄河水源一旦遭

3、到破坏或受到污染,全城将失去供水能力,后果极其严重;现有黄河水源地位于西固区黄河兰州段上游,为兰州市石化工业聚集区,水源地周围两岸建有大量的石油化工企业,对饮用水安全构成极大威胁:2014年4月10日,兰州市爆发了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经调查系兰州石化管道泄漏所致,兰州市饮用水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兰州市现有水厂建于1955年,取水设施、水处理设备、供水设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等问题加之水处理工艺落后,导致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处理规模,经常出现供水量不足的情况。经预测,至2030年全市日最高用水量将达到150万m3,现有水厂难以达到上述供水能力。兰州市水源地建设(本项目)将以刘

4、家峡库区作为取水水源,刘家峡水库库容大,调节能力强,工程建成后中心城区供水保证率将达到98%。此外,库区水质较好,经监测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同时可以避开兰石化等重污染企业,大大降低城市供水安全隐患。因此,建设兰州市水源地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其建设对提升供水保证能力、增强城市应急供水功能,支持城市未来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兰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委托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到委托

5、后及时查阅有关国家产业政策,组建项目课题组及相关人员多次赶赴现场,依据环评技术导则和管理部门要求,对项目区因项目建设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结合项目位置的环境特征、项目特征等开展了环境现状资料、项目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有关现场调查工作。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方案、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排放量进行分析,并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编制完成了兰州水源地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的实施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中华人民共和

6、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4.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8.2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8.2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7、法(2004.8.2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9);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2,10);1.2.2技术规范、导则及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

8、响(HJ19-20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1.2.3政策及规范性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9、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1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2011.1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突发

10、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3.8.20);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111号);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3.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77号);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1994.12.21);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发19971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水功能区划分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4.10.22);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科院生

11、态环境研究保护中心、甘肃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10月);(21)甘肃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22)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23)水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号);(24)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办函201465号);(2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函201250号);(26)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5.4);(2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1);(28

12、)甘肃省自然保护区条例(1999年9月);(29)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胡二邦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30)甘肃草原管理条例(2012.5)(31)草原防火条例(2005.9)(32)黄河流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暂行办法(2003,12);(33)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1993,11)(34)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193号)(35)关于印发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通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090号)1.2.4其他相关资料“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书(兰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

13、4年12月);兰州市水源地工程安全评价(甘肃恒邦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兰州市水源地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甘肃地质灾害防止研究所,2014年12月);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5年1月);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2015年1月);兰州市水源地工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5年2月);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监测报告(甘肃丰源生态生物体系咨询公司,2015年1月);兰州市环保局关于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执行环境标准的函;关于确认兰州市水源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4、执行标准的函(临州函便字201564号);兰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定与调整方案(兰州市环保局,2012年12月);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关于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甘水利水保发201531号);甘肃省永靖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永靖县人民政府,2013,7);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永靖县环保局,2010,9);东乡县董岭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东乡县环保局,2010,9)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兰州市人民政府,2012,7);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兰州市人民政府,2011,6)

15、;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政府,2010,12);兰州市七里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2010,12);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兰州市环保局,2014,12)。1.3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3.1评价目的通过本次环评,查清拟建项目取水口、输水隧洞、输水管线、分水井、调压站、水厂所处地区的环境特征和环境现状,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通过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分析,了解、掌握施工和运营主要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破坏、影响的方式,以及对环境影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生态环境恢复、水土保

16、持措施,从环保角度,明确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决策部门和下阶段设计提供科学依据。1.3.2评价指导思想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规定、环境保护标准和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指导评价工作;根据项目对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工程分析为基础,弄清排污特征、排放点、排放量。对环保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类比方法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比较,分析环保措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结合本项目评价区域以及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污染、生态影响和环境质量状况,论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贯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从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指导项目

17、设计,使本项目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项目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使现有项目通过环评,达到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注重环评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确保环评工作质量;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达到评价结论明确、准确、公正和可信的要求;评价工作中加强与建设、设计单位及地方有关单位的联系,相互支持配合。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以节省时间,缩短评价工作周期,适应建设进度的要求。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评价内容根据拟建项目排污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确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

18、措施,政策符合性与环境合理性分析,水土保持,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公众参与等。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1.4.2评价重点拟建项目的评价重点时段是施工期及运营期,重点内容为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及减缓措施,政策符合性与环境合理性分析,公众参与等。1.5环境功能区划兰州市水源地建设项目地跨临夏州东乡县、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七里河区,两市州、四县区。工程取水口位于临夏州东乡县境内,输水隧洞前段4.8km位于东乡县境内,中段24km位于临夏州永靖县境内,末端2.49km位于兰州市境内,拟建分水井、芦家坪水厂、彭家坪水厂分别位于兰州市西固

19、区、七里河区。此外,根据调查拟建项目取水口、部分临时施工营地、施工道路位于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1.5.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甘肃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工程区域位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其余地区位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详见表1-1。表1-1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工程组成工程区环境空气功能区备注市(州)引水工程取水口一类区位于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临夏州输水隧洞主洞T0+163T4+720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T4+720T11+160一类区穿越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T11+160T

20、28+800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T28+800T30+913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兰州市分水井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输水支洞芦家坪输水支洞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彭家坪输水支洞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调流调压站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水厂彭家坪净水厂二类区位于工业、商业、交通居民混杂区芦家坪净水厂二类区位于农村地区输水管线彭家坪水厂输水管网净水厂至南滨河路二类区位于工业、商业、交通居民混杂区芦家坪水厂输水管网净水厂至化工街/净水厂至广河路二类区位于工业、商业、交通居民混杂区1.5.2噪声功能区划临夏州范围内工程建设区均位于农村地区,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乡村地区均位于声环境

21、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一类声环境功能区。兰州市范围内位于七里河区内的彭家坪水厂工程区域位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2类功能区;其余地区位于农村地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1类功能区,详见表1-2。表1-2 声环境功能区划工程组成工程区声环境功能区备注市(州)引水工程取水口1类区农村地区临夏州输水隧洞主洞T0+163T28+8001类区农村地区T28+800T30+9131类区农村地区兰州市分水井1类区农村地区输水支洞芦家坪输水支洞1类区农村地区彭家坪输水支洞1类区农村地区调流调压站1类区农村地区水厂彭家坪净水厂2类区位于

22、工业、商业、交通居民混杂区芦家坪净水厂1类区农村地区输水管线彭家坪水厂输水管网净水厂至南滨河路4a类区域道路红线外一定区域内芦家坪水厂输水管网净水厂至化工街/净水厂至广河路4a类区域1.5.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拟从刘家峡水库调水,取水口位于刘家峡大坝上游4km处水库右岸岸边,距离洮河入黄河河口上游约2.5km。引水方式为隧洞引水,其在约4.8km处以倒虹吸的方式处穿越洮河进入永靖县境内,引水隧洞全长31.29km。由于项目引水将造成刘家峡库区取水口至兰州市现有水源地取水口(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一水厂2#取水口)之间形成72km的减水河段。因此,本项目建设涉及的地表水包括:刘家峡水库,洮

23、河流域以及减水河段,此外,本项目在桃源桥断面、大河家断面、曳湖峡断面、岸门桥断面及刘家峡断面分别设置三处水质监测断面,详见表1-3,图1-1,图1-2。1.5.4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结合拟建项目特征,区域地下水主要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第二、三产业用水,因此,确定其评价区域地下水为类水体,详见表1-4。表1-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别涉及地表水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备注市(州)工程影响区刘家峡库区类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库区内临夏州减水河段拟建取水口至八盘峡库区类水/临夏州八盘峡库区至兰州市西固区1水厂2#取水口类水/兰州市洮河流域临洮县城至入黄口

24、类水输水管线穿越该河段临夏州水质监测断面岸门桥八盘峡大坝至西柳沟类水/兰州市刘家峡刘家峡大坝至盐锅峡大坝类水/临夏州桃园桥临洮县城至入黄口类水/临夏州大河家清水河入口至朱家湾类水/临夏州曳湖峡临夏新桥至入黄口类水/临夏州表1-4 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工程组成工程区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备注市(州)引水工程取水口类水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第二、三产业用水临夏州输水隧洞主洞T0+163T28+800类水T28+800T30+913类水兰州市分水井类水输水支洞芦家坪输水支洞类水彭家坪输水支洞类水调流调压站类水水厂彭家坪净水厂类水芦家坪净水厂类水输水管线彭家坪水厂输水管网净水厂至南滨河路类水芦家坪水厂输水

25、管网净水厂至化工街/净水厂至广河路类水1.5.5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马衔山-兴隆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20片区)、刘家峡湿地及鸟类保护功能区(21片区)和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农业生态区(22片区),详见图1-3,表1-5。表1-5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程组成工程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备注市(州)引水工程取水口刘家峡湿地及鸟类保护功能区21片区临夏州输水隧洞主洞T0+163T28+800马衔山-兴隆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20片区T28+800T30+913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农业生态区22片区兰州市分水井输水支洞芦家坪输水支洞彭家坪输水支

26、洞调流调压站水厂彭家坪净水厂芦家坪净水厂输水管线彭家坪水厂输水管网净水厂至南滨河路芦家坪水厂输水管网净水厂至化工街/净水厂至广河路1.6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6.1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本项目为供水工程,全线采用密闭管道输水,管道正常运行期间不会产生废气污染。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净水厂工作人员冬季取暖。彭家坪净水厂依托市政集中供热作为冬季热源,芦家坪净水厂设置锅炉房,配备2台ZRW-240及1台ZRQ-120燃气热水锅炉,总负荷6.26MW,约9t/h供热能力。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根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

27、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根据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根据工程分析,锅炉房设置1根高度为35m烟囱,出口内径约为0.5m,SO2排放量为0.0319t/a,NOX排放量为6.26t/a,TSP排放量为0.536t/a,排放浓度分别为:0.68mg/m3,133.6mg/m3和11.4mg/m3,符合兰州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2/1922-2010)表1燃气锅炉排放标准。根据项目初步工程分析,选择SO2、NOX和TSP,分别计算他们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其中Pi定义如下:Pi=Ci/C0i100%其中:Pi-第i种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28、;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第i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浓度标准限制,TSP取日均浓度的三倍)。计算结果详见表1-6。表1-6 不同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SO2NOxTSP浓度(ug/m3)占标率(%)浓度(ug/m3)占标率(%)浓度(mg/m3)占标率(%)8.540.010.04353.410.0010.12备注:上述主要污染因子最大浓度占标率均10%,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为各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污染,其评价范围确定为:以工程施工各工区污染源(重点是施

29、工材料加工厂、渣场、料场和运输沿线)为中心,沿主导风向为轴线的下风向延伸2.0km。运营期:以拟建锅炉房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1.6.2声环境拟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和项目特征确定。拟建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期,噪声源有混凝土搅拌机、挖掘机、空压机以及运输车辆等,噪声源强在65105dB(A)之间;营运期噪声主要为净水厂的反冲洗水泵、轴流风机、反冲洗风机,噪声源强一般在6595dB(A)。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1

30、)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2)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 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净水厂水泵、轴流风机和反冲洗风机,根据调查,项目区拟建彭家坪水厂、芦家坪水厂分别位于声环境质量功能区2类区和1类区,根据导则要求,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施工期评价范围为各施工区、料场、弃渣场、运输沿线边界或中心线以外200m范围内,运行期其评价范围为彭家坪水厂及芦家坪水厂边界向外200m范围内的区域。1.6.3地表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HJ/T2.3-93)中“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中的有关规定确定项目地表水

31、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评价等级: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养护废水、作业面清洗废水、车辆冲洗废水、基坑废水、隧洞掘进排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对于混凝土拌合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砂石骨料加工废水、机械维修冲洗废水、基坑废水采用在施工营地修建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过程;隧洞掘进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入盲沟,对地表水影响不大。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通过修建临时旱厕收集后堆肥还田。运营期水厂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排入兰州市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净水

32、厂排泥、滤池冲洗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输水管道冲洗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排入兰州市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厂处理,均不外排。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建设、运营期废水不向地表水体排放,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范围:刘家峡水库库区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南接东乡、临夏县,北连永靖县,水域面积为130km2的库区范围。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洮河河段本项目输水线路在4.8km处以倒虹吸的方式穿越洮河,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洮河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该引水线路穿越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为查明项目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内洮河流域的水环境影响,本次环评将黄河三峡湿

33、地自然保护区内的洮河河段(含黄河刘家峡兰州鲶鱼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洮河河段核心区、缓冲区)作为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减水河段工程拟建取水口至兰州市中心城区现有水源地取水口(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一水厂2#取水口)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的减水河段,包含黄河盐锅峡、八盘峡土著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减水河段确定依据:西固水厂为兰州市中心城区现有主要供水水源,年供水能力5.33亿m,该水源设有1#、2#两处取水口,1#取水口位于2#取水口上游500m处。本项目投运后,该水源地将作为兰州市应急备用水源地,不再承担日常向兰州市供水的职能。但兰州市新建水源地投入运营之前,西固水厂仍为兰州市主要供水水

34、源,截至2030年,西固水厂现有取水口处每日水资源损耗量约113万m,新建水源地投入运营后,在拟建取水口(刘家峡坝址上游4km库区右岸)至西固水厂取水口之间黄河河段每日水资源损耗量为113万m,经过对比分析,在拟建项目投入运营前后,西固水厂取水口每日水资源损耗量相同,均为113万m,该处水资源量变化不明显,因此,本环评将项目运营后减水河段确定为兰州市新老水源地取水口之间72km的黄河河段(为尽可能全面的反映工程取水对减水河段的影响,本环评将西固一水厂2#取水口与拟建取水口之间的黄河河段定义为减水河段)。1.6.4地下水环境拟建项目为供水工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中规定的类建设项

35、目(项目建设、生产运营期,能引起地下水流场和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故其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需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来确定。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将工程及其影响区分区、分段划分为:调水区、减水河段影响区、受水区、输水线路及其影响区和本项目直接影响区,详见表1-7。表1-7 工程及其影响区域划分工程分区区域范围调水区刘家峡库区减水河段工程拟建取水口至兰州市中心城区现有水源地取水口(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一水厂2#取水口)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的减水河段,总长7

36、2km受水区 兰州市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榆中县的定远镇、和平镇和夏官营(中心城区)以及兰州新区人饮、工、农业用水区输水线路区输水主隧洞及输水支线项目直接影响区取水口、分水井、芦家坪水厂、彭家坪水厂以及临建工程:料场、渣场、施工营地、施工加工厂、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支洞。评价等级:本工程属于建设项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输水主隧洞、输水支线隧洞开挖形成地下涌水,造成隧洞施工区一定范围内地下水流场和水位的变化,项目运营过程中工程引水将造成库区及减水河段两侧区域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水位、水量发生变化。本次环评依据导则对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37、(详见表1-8),分别划分调水区、输水线路区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照所划定的最高评价等级开展评价工作。表1-8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评价等级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一级小-大小-大敏感弱-强中等中等较敏感强大较敏感中等-强大大较敏感弱-强不敏感强中较敏感中等-强小较敏感强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小-中小-中较敏感-不敏感弱-中调水区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拟从刘家峡库区调水,抽取库区地表水,对库区地下水资源量几乎不构成直接

38、影响,地下水的供、排水规模小;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运营期从库区引水规模较小,根据预测2030年和2040年的需引水量不足入库水量的2%和3%,因此,工程引水造成库区周边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的区域不大,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区域小于0.5km。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根据调查取水口位于东乡县董岭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本项目本项目不直接抽取地下水,刘家峡库区地下水资源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库区不会产生岩溶塌陷、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

39、划分结果详见表1-9。表1-9 拟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判定条件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拟建项目/0.5km取水口位于东乡县董岭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不会对地面产生沉降等水文地质问题特征小小敏感弱判定结果一级输水线路区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拟建项目输水隧洞长42.03km,包括输水主洞及两处输水支洞。根据隧洞基本水文地质条件,隧洞涌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零散分布流量较小的线状流水、渗水,可以称为正常涌水量,另一部分为涌水量较大的集中涌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大气降雨入渗法与裘布依公式法分别估算

40、地下水正常涌水量,根据计算结果:工程隧洞正常涌水量为6829m3/d(两种不同方法平均值),最大单点集中涌水量600m3/h。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提供的方法,经验值法确定含水层的影响半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可根据包气带的岩性或涌水量对比判定。本次评价主要采用地下涌水量进行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的判定,本次环评共完成18个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共做压水试验108次,根据试验结果,矿区正常涌水量79.04L/s,根据表1-10影响半径确定经验数值,确定项目地

41、下水影响半径300m。本次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区松散含水层主要颗粒粒径为0.5-1.0mm,据表1-11影响半径经验数值,影响半径定为400m。表1-10 单位涌水量的影响半径经验值表单位涌水量(L/sm)影响半径(m)单位涌水量(L/sm)影响半径(m)2.03000.50.33502.01.03000.330.2251.00.51000.210表1-11 孔隙含水层的影响半径经验值表岩性名称主要颗粒粒径(mm)影响半径(m)粉砂0.050.150细砂0.10.25100中砂0.250.5200粗砂0.51.0400极粗砂1.02.0500小砾2.03.0600中砾3.05.01500大砾

42、5.010.03000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根据调查输水隧洞穿越永靖县东山乡、永靖县县城、东乡县董岭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地下水的敏感程度为敏感。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本项目隧洞涌水量较小,不会产生岩溶塌陷、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结果详见表1-12。表1-12 拟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判定条件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拟建项目68290.5km输水隧洞穿越永靖县东山乡、永靖县县城、东乡县董岭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不会对地面产生沉降等水文

43、地质问题特征中小敏感弱判定结果一级综合以上论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划分,通过对调水区、输水线路区的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其评价工作等级均为一级,因此,综合判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为:“调水区”:刘家峡水库库区各500m范围内的地下泉点及含水层;“减水河段”:减水河段两侧各500m内的地下泉点及含水层;“输水线路区”:输水线路两侧各400m内的地下泉点及含水层。1.6.5生态环境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将工程及其影响区分区、分段划分为:调水区、减水河段影响区、受水区、输水线路及其影响区和本项目直接影响区

44、(详见表1-7),本次环评根据上述分区分别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并按照按照所划定的最高评价等级开展评价工作。调水区刘家峡库区,影响区域内包括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根据导则,确定生态评价等级为一级。输水线路区输水隧洞长42.03km,包括输水主洞及两处输水支洞,隧洞在桩号T4+720T11+160穿越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根据导则,确定生态评价等级为一级。直接影响区根据调查,项目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项目各类占地共计12.85hm2,其中永久占地0.8hm2,临时占地12.05hm2,根据导则,确定生态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各区域生态评价等级的划分区域,确定本项目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