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4409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11章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0623.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滨州港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工程 环境风险评价11 环境风险评价11.1 概述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它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同时风险发生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对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11.2 环境风险识别及评价等级的确定11.2.1 化学品的危害特性识别本次评价工程建设30000

2、吨级散杂货泊位2个,工作船码头1个,主要运输煤炭、原盐、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粮食等。主要风险因子为进出港船舶使用的燃料油。燃料油特性见表11.2-1。表11.2-1燃料油的特性一览表外观及气味黑色粘稠有气味的液体主要用途船用燃料液体相对密度0.921.07凝固点()26沸点()398.9粘度(pa s)4006001050458047.22.油膜浓度计算油粒子模型只追踪水体表面的粒子,油浓度和油膜厚度均以厚度表示。在每个时间步长统计网格中的油粒子数,根据粒子的体积和网格面积计算油膜厚度。3.油膜物理化学性质计算粘度由于蒸发和乳化,风化过程中油的粘度将增加。而且粘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粘度计算分

3、三个步骤:I.应用KendallMonroe公式计算在参考温度Tref时的不含水油膜粘度:其中Xi为组分i的摩尔分数;II.计算实际温度时的油膜粘度其中T为温度(K);为温度T时油膜的运动粘度,B3.98III.计算实际温度和含水率时的油膜粘度蒸发同样可增加粘度:其中C4为油膜含水率;Fe为蒸发掉的油分数。表面张力油膜的表面张力可简单表达为:热容量大气、油、水的热容量在以下公式中给出:式中所有温度的单位为绝对温度。倾点对于不含水的油膜,倾点的修正公式为:乳化后倾点提高:研究表明这个方法可以对油蒸发给出合理的评估。11.4.1.2溢油预测参数选取1.油种和油量油种选择选取燃料油为溢油油种。选取溢

4、油量本工程建设2个30000吨级散杂货泊位,30000吨级船舶燃油舱载油量约1600t,设4个油舱,单舱油量为400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中附录B.6的规定,溢油量按照单舱的50%计。因此,本次评价溢油量取200t。2.泄露方式考虑运营期船舶碰撞泄漏溢油,假定溢油在1小时内泄漏入海。3.溢油发生点根据本工程建设内容和特点,将溢油发生点设在工程运营期最容易发生事故的进港航道口门处。4.模型参数设定根据相关文献推荐值,模型中相关参数取值见表11.4-2。表11.4-2 部分模型参数设置一览表序号参数系数过程取值1风漂移系数cw0.0352油的最大含水率0.853油的最大

5、含水率(K1)510-74释出系数(K2)1.210-55传质系数KSi2.3610-66蒸发系数k0.0297油辐射率loil0.828水辐射率lwater0.959大气辐射率lair0.8210漫射系数(Albedo)0.1模型中水平(横向和纵向)扩散系数DL和DT的取值非常重要,反映了油粒子在水体中的扩散强度和随机紊动强度,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而且不同的应用场合下取值范围很大。模型采用的是油粒子模型,其中的扩散系数概念与常规的对流扩散模型有所不同,体现在:油粒子只在水体表面运动;粒子不按水动力模型中设定的网格运移,而是按实际运移路径准确计算,扩散系数取值与模型网格布置方式和时间步长关系不

6、大。5.溢油发生时刻设定考虑高潮和低潮两个时刻为开始溢油时间6.风况选择选择静风、典型风向的6级大风(风速12m/s)为设定风况进行模拟。7.模拟时段滨州港附近海域为半日潮海区,模拟2个潮周期(25小时)溢油的扩散影响范围。根据港区、泄漏方式、源强、溢油点、溢油发生时刻、风况等条件的不同,组成的模拟工况如表11.4-3所示。表11.4-3 本次评价溢油模拟工况一览表序号泄漏方式源强溢油点风况溢油时刻1船舶碰撞泄漏200t进港航道口门处静风低潮高潮2NE风6级(风速12m/s)低潮高潮3NW风6级(风速12m/s)低潮高潮11.4.1.3溢油预测结果1.静风低潮静风条件下低潮静风条件下,溢油事故

7、影响范围详见图11.4-2,残油量详见表11.4-4。由预测可知:低潮静风条件下港区口门处发生溢油事故25小时后,油膜主要漂浮在发生点北侧,首先向SW方向,而后整体向NE方向扩散漂移,最大扩散距离约为4.5km,最大影响面积约103.06hm2。溢油发生后第4小时,油膜扩散进入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油膜在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扩散面积为0.364km2;油膜未扩散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在整个预测漂移时段内,油膜不会对工程附近其余保护区和养殖区造成污染影响。东营河口区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整治区资源恢复区区生态保护区图11.4-2 溢油最大影响范围图(静风,低潮时溢油)高

8、潮静风条件下高潮静风条件下,溢油最大影响范围详见图11.4-3,残油量详见表11.4-4。由预测可知:低潮静风条件下港区口门处发生溢油事故25小时后,油膜主要漂浮在发生点北侧,首先向NE方向,而后整体向NW方向扩散漂移,最大扩散距离约为5.0km,最大影响面积约68.26hm2。在整个预测漂移时段内,油膜未扩散进入工程附近保护区和养殖区,不会对工程附近保护区和养殖区造成污染影响。2.六级NE风低潮情况下低潮6级NE风情况下,溢油最大影响范围详见图11.4-4,残油量详见表11.4-4。东营河口区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整治区资源恢复区区生态保护区图11.4-3 溢油最大影响范围图(

9、静风,高潮时溢油)东营河口区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整治区资源恢复区区生态保护区图11.4-4 溢油最大影响范围图(6级NE风,低潮时溢油)由预测可知:低潮时6级NE风作用下,港区口门处发生溢油事故25小时后,油膜主要漂浮在发生点西南侧,首先向NE方向,而后整体向SW方向扩散漂移,最大扩散距离约为6.5km,最大影响面积约46.52hm2。溢油发生后第5小时,油膜扩散进入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油膜在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扩散面积为6.891km2;油膜未扩散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在整个预测漂移时段内,油膜不会对工程附近其余保护区和养殖区造成污染影响。 高潮情况下高潮6级N

10、E风情况下,溢油最大影响范围详见图11.4-5,残油量详见表11.4-4。东营河口区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整治区资源恢复区区生态保护区图11.4-5 溢油最大影响范围图(NE风,高潮时溢油)由预测可知:高潮时6级NE风作用下,港区口门处发生溢油事故25小时后,油膜主要漂浮在发生点西南侧,首先向NE方向,而后整体向SW方向扩散漂移,最大扩散距离约为19.0km,最大扫海面积约39.64hm2。溢油发生后第11小时,油膜扩散进入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油膜在保护区缓冲区内的影响面积为11.046km2;第22小时油膜扩散进入保护区核心区,油膜在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影响面

11、积为0.140km2。第21小时油膜扩散进入马颊河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油膜在保护区实验区内的扩散面积为0.056km2;油膜未扩散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在整个预测漂移时段内,油膜不会对工程附近其余保护区和养殖区造成污染影响。3.六级NW风 低潮情况下低潮6级NW风情况下,溢油最大影响范围详见图11.4-6,残油量详见表11.4-4。东营河口区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整治区资源恢复区区生态保护区图11.4-6 溢油最大影响范围图(NW风,低潮时溢油)由预测可知:低潮时6级NW风作用下,港区口门处发生溢油事故25小时后,油膜主要漂浮在发生点东南侧,首先向E方向,而后整体向S

12、E方向扩散漂移,最大扩散距离约为17.6km,最大扫海面积约45.06hm2。在整个预测漂移时段内,油膜未扩散进入工程附近保护区和养殖区,不会对工程附近保护区和养殖区造成污染影响。高潮情况下高潮6级NW风情况下,溢油最大影响范围详见图11.4-7,残油量详见表11.4-4。东营河口区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整治区资源恢复区区生态保护区图11.4-7 溢油最大影响范围图(NW风,高潮时溢油)由预测可知:高潮时6级NW风作用下,港区口门处发生溢油事故25小时后,油膜主要漂浮在发生点东南侧,首先向E方向,而后整体向SE方向扩散漂移,最大扩散距离约为17.6km,最大扫海面积约50.22h

13、m2。在整个预测漂移时段内,油膜未扩散进入工程附近保护区和养殖区,不会对工程附近保护区和养殖区造成污染影响。表11.4-4 本次风险评价预测时间段内油膜扫海面积和残油量统计表序号泄漏类型泄漏方式源强溢油点风况溢油时刻预测时间(h)扫海面积(km2)残油量(t)最大扩散距离(km)1燃料油船舶碰撞泄漏200t港区口门处静风低潮25103.0659.54.52高潮2568.2661.05.03NE风6级低潮2546.5261.66.54高潮2539.6461.819.05NW风6级低潮2545.0654.817.66高潮2550.2243.517.611.4.2 码头溢油事故风险分析11.4.2.

14、1防范措施1.船舶在码头装卸过程中,加强值班瞭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船舶在港池内慢速行驶,保证港池内船舶的安全。3.船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4.船舶配备相应的船舶安全防护设施和溢油防治设施,一旦发生溢油事故立即在船舶周围和港池口门铺设围油栏,防止油膜向港外海域扩散。根据应急预案,对船舶的溢油源进行堵漏、转驳,对海面溢油进行围控、回收、分散、固化等处理措施,以便控制溢油量的增加和溢油扩散。5.对溢油和溢油周围水域、沿岸进行监测。6.对可能受威胁的环境敏感区和易受损资源采取保护措施。7.避开在雾季、台风季节和冬北季风期间进行船舶装卸作业。8.发生船

15、舶交通事故时,尽可能关闭所有油仓管系统的阀门、堵塞油舱通气孔,防止溢油。9.主管部门合理安排营运期船舶靠、离港及船舶在航道行驶,落实好船舶的管理和调度工作,避免发生船舶碰撞事故。11.4.2.2影响分析由于防波堤的阻挡作用,港池内潮流流速较小,港池内溢油发生后,在静风条件下,一般在23小时内,油膜主要在港池内,在溢油发生后2小时内,采取措施,在港池口门设置围油栏,对港外海域影响较小。11.4.3 溢油事故影响分析11.4.3.1影响概述1.对渔业影响发生溢油事故后,进入海洋环境的燃料油,在发生湍流扰动下形成乳化水滴进入水体,直接危害鱼虾的早期发育。据黄海水产研究所对虾活体实验,油浓度低于3.2

16、mg/L时,无节幼体变态率与人工育苗的变态率基本一致;但当油浓度大于10mg/L时,无节幼体因受油污染影响变态率则明显上升。对虾的蚤状幼体对石油毒性最为敏感,浓度低于0.1mg/L时,蚤状幼体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基本一致,即无明显影响;当浓度达到1.0mg/L时,蚤状幼体便不能成活,96hL50值为(0.620.86)mg/L,即安全浓度为(0.0620.086)mg/L;浓度大于3.2mg/L时,可致幼体在48小时内死亡。溢油对鱼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会引起鱼类摄食方式、洄游路线、种群繁殖的改变或个体失衡。在鱼类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其中对早期发育阶段的鱼类危害最大。油污染对早期发

17、育鱼类的毒性效应,主要表现在滞缓胚胎发育,影响孵化,降低生理功能,导致畸变死亡。以对鲱鱼的实验为例,当石油浓度为3mg/L时,其胚胎发育便受到影响,在3.111.9mg/L浓度下,孵出的大部分仔鱼多为畸形,并在一天内死亡。对真鲷和牙鲆鱼也有类似结果。当海水油含量为3.2mg/L时,真鲷胚胎畸变率较对照组高2.3倍;牙鲆孵化仔鱼死亡率达22.7%,当含油浓度增到18mg/L时,孵化仔鱼死亡率达84.4%,畸变率达96.6%。原油中可溶性芳香烃的麻醉作用导致鱼类胚胎活力减弱,代谢低下,当胚胎发育到破膜时,由于能量不足引起初孵仔鱼体形畸变。此外,溢油漂移期间,渔区和捕捞作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成龄鱼类

18、为回避油污而逃离渔场,渔场遭到破坏导致渔获减少;捕获的鱼类也可因沾染油污而降低市场价值。2.溢油海岸带贝类资源影响溢油一旦搁滩,在大量原油覆盖的滩面,固着性生物,如贝类、甲壳类生物和藻类会窒息死亡。在油膜蔓延的滩面上,幼贝发育不良,产量下降,成年贝会因沾染油臭而降低市场价值。在潮间带的养殖贝类,也会受到严重的油污染。这些滤食性双壳类、在摄食时也同时摄入海水中的悬浊油分(乳化油滴)。进入蛤类胃中的乳化油滴破乳后结合成更大的油滴,并在体内积累,引起某些生理功能障碍,终因胃中油积累过多不能排泄而死亡。据Cilfillan实验,当油浓度达到1.0mg/L时,可使贝类产生呼吸加快,捕食减少的致死效应。沉

19、积在底质孔隙中的油浓度过高,会引起贝类大量死亡。此外,由于作为对虾饵料的贝类大量减少,对虾即便不直接中毒致死也会因缺乏饵料而影响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值得注意的是,溢油对贝类的危害不是暂时性的。漫滩的污油会随潮汐涨落在附近周期性摆动,面积逐渐扩大,在波浪扰动下部分被掩埋进入沉积环境;潮间带溢油也会由于风化和吸附沉降进入沉积环境。这些进入底泥中的油类靠化学降解作用去除需数月之久。使贝类幼体或中毒发育不良或窒息死亡,使急性污染变成沉积环境的长期污染。3.对海洋生态影响分析由于海洋生态系统是变化多端的,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整个种群发展趋势与污染之间的相关性。水面被油膜覆盖,阻碍空气和水体的氧交换。水层光

20、照减弱,作为食物链中基础营养层次的浮游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初级生产力下降;同时海水中低浓度油会刺激某些耐污性单细胞浮游植物大量增殖。这些藻类过渡增殖会形成赤潮,造成极大的生态性危害鱼、虾、贝类大量死亡,改变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大降低浮游植物多样化水平。进入水中的乳化油达到一定浓度可造成贝类大量死亡。在鱼、虾繁殖季节里,海水油污迫使鱼、虾、蟹类回避迁移,导致产卵场和育幼场消失或产下卵子不能孵化。油污粘附在海洋生物的呼吸和运动器官上都会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轻质油和精炼油比原油和重燃料油对成体鱼的危害更大。潮下带和潮间带的底栖生物受意外溢油及其处理措施的危害尤为严重。受害种群的完全康复需要

21、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生态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0.010.1)mg/L的石油浓度中,可造成生态、群落结构的破坏。当海洋草食动物遭受污染损害时,会导致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当石油烃进入海洋细菌种群后,有利于以石油烃为饵料的种群的生长,而有损于(至少在早期)其余的种群。微型藻类受油污染的影响程度差异极大。较高的油浓度会导致微型藻类固碳作用减弱,生长终止,最终死亡。石油能渗入较高等级的植物,堵塞细胞间的空隙,阻碍呼吸和繁殖。某些滩涂植物能忍受轻度油污,但严重污损常会导致其慢性死亡,这种过程的发生往往需要若干年之久。海上油膜能毒杀或损害某些浮游动物(包括挠足类等完全漂浮性动物)以及浮游鱼卵、仔

22、稚鱼和底栖无脊椎动物。栖息于海洋近表层的鱼卵和幼鱼对油污染的适应性很差,对轻质油特别敏感。4.对养殖区影响泄漏油品如果进入养殖水面,便在水中发生扩散、蒸发、乳化、沉淀、溶解、氧化和生物降解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在水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视泄漏量不同,水面面积大小,油膜厚度一般在几毫米到几厘米。进入养殖水面,水产养殖业将遭受严重破坏,油膜阻断水面和空气的氧交换和光合作用,造成水中缺氧或厌氧,致死水中鱼类死亡,而水中溶解和乳化油,通过鱼鳃呼吸作用粘附在鱼鳃上,形成黑鳃,阻断鱼类呼吸作用,导致鱼类致死。油品能渗入较高等级的植物,堵塞细胞间的空隙,阻碍呼吸和繁殖,较高的油浓度会导致微型藻类固碳作用减弱,生长终止,甚至死亡。这种受到污染的紫菜一旦被人食用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11.4.3.2本工程溢油事故影响分析模型预测中溢油进入项目附近保护区、养殖区的风况、时间详见表11.4-5。表11.4-5 预测风险情况下油膜进入保护区的风况、时间一览表序号敏感目标名称油膜抵达时间(h)扫海面积(km2)抵达条件1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