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之我见.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0457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之我见.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之我见 特征码 NQnykxrOnXmXmnryRECm * “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之我见 不论你是否赞成用“高效课堂”和“有效课堂”这两个概 念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他都被教育研究者广泛使用了。但 对两个概念哪个更能代表现在学校课堂教学想要达成的目标, 到现在为止,不同的专家使用各不相同,就是以“高效课堂” 作为报告专题的专家,似乎也没有把二者分开,似乎放在一个 位置去使用。本文想作一简单的比较,引出大家的讨论把这二 者关系理顺,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现就个人 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概念作一界定,供大家参考。 教育二字可以这样去理解边教边育,教

2、是手段,育是目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把这些结合到一起去理解,不能不 这样去解释教育,教是为育服务的,课堂是学校班级育人的主 要阵地,教是课堂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有无效果是看学生在 课堂上是不是达到“育”的目的。当然从哲学观点年看:有高 就会有低,有有效就会有无效的对立概念,于是会有人追问 “课堂有无效的吗?”我认为所有的概念都是有边界的,如果 我们给课堂教学以班级整体为单位的学生对必需完成任务的平 第 2 页 均量来作为衡量标准的话,无效课堂就会出现了,例:一个班 级体这节课如果 60%以上的学生都不知所云或似懂非懂,对这 个班级而言,课堂可能是无效的。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节课 都关注

3、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关注对学生“育”的过程。不论 是对班级体还是个体,育能速生吗?速生的结果是什么?可能 是畸形,看我们的基础教育,畸形教育还少吗?所以无论是从 那个方面看我个人的观点是:用“有效课堂”还是更接近课堂 “育”的功能。 从目前基础教育对高效课堂定位来看,更多的是指以教师预设 的为前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教学任务作为基本的评价指 标。这样的课堂更加关注课堂的完整性、强调预设性、很少关 注生成性。目前所谓高效课堂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讲 授法,把教师认为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在一节 课内传授给学生(是瞬时记忆还是理解同化没有人去关注,因 为课堂上也没有时间去关注) ;

4、二是所谓改革后的导学案模式。 导学案要体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 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认为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教师 完成了整个内容称之为高效。不论追求高效课堂的那种模式, 主要强调的是目标任务的完成,从表面上看一节课学生对所有 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但是学生听明白了,还是理解了,还是达 到应用的能力了?没有人去关注;是全班都理解了,还是一部 第 3 页 分学生理解了?也不会有人去关注。 有效的课堂是指在预设的基础上,有效的时间内一个班级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课标最基本的要求内容,并且在课堂上达 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出现不同层次的能力提升。他关注的是课 堂的生成,强调学生的

5、认知过程,不强调课堂的完整性,也更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收获。这种有效性又可以按照不同层次的学 生分为不同层次的有效性,对于认知层次较强的班级,在完成 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课堂生成的方向让学生形成新 的知识和能力(本部分不必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掌握) ,对于认 知能力较高的学生又能最大限度的张扬个性;对认知能力较弱 的的班级来说,如在某一个问题上遇到困难,就可停下来让学 生体悟到位,这样也能把基本的问题理解清楚,对认知能力较 弱的学生个体来说也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产生成就感。不论 是那个层次的有效课堂相对这个层次的班级教学来说都可以称 为高效课堂。 我个人认为课程改革是追求有效的课堂,因为只

6、有有效才可能 就某一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来说可能达到高效,而不是 高效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不仅可以对一个班级,也 可以对一个学生。要保证有效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贯彻,只 能在教学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坚持用减法的原则去 设计课堂。美国心理学一份测试结果:以讲授方式听完一节课 后学生能留下的东西只有 5%,但学生通过引导达到自己讲出一 第 4 页 节课留下东西可以达到 85%。从这份调查结果来看,用减法去 设计的课堂才可能对一个班来说达到有效课堂的目标,对每一 个学生而言有效才是高效,对一个班级来说永远不可能有高效 课堂的笼统概念。如果一定要设一个课堂评价标准,我认为 “有效课堂”更符合“育”的过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