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04620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doc(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平1.总则1.1立项背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位于苏州市区的西南部,处于光福、东山、西山、木渎、灵岩山五大景区的几何中心(区域位置具体见图1-1)。度假区于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1993年,度假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度假区总体规划,并于1995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陆续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之星、景观大道等旅游观光设施。但是,整个度假区内的建设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2003年,在回顾和检讨93年版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时,度假区管委会及各

2、级领导均一致认为,有必要对度假区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因此,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2005年苏州市规划局又重新组织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旅游专项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度假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该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对拟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并收集了有关该规划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规划分析、现状调查、预测与评价,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本

3、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8) 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国函2001169号;(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1)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12)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1993年省政府38号令;

4、(13)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4)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3年3月;(15)关于在太湖大桥西侧、贡湖水域设置蚬子保护区的通知,苏湖管200313号(16)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1997)758号;(17)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18)关于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通知环然(1994)184号;(1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20)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21)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局,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文物

5、局,1995年8月1.2.2技术规范(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HJ/T2.12.3-93,国家环境保护局,1994.4.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7.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5)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2003.9.1;(6)关于印发(征求意见稿)的函苏环函(2003)91号;(7)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关于循环经济内容的编制要求(试行),江苏省

6、环保厅,2004年2月。1.2.3项目相关文件(1)项目委托书;(2)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书;(3)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5)(4)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及其环评、批复;(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6)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7)苏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8)苏州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2002年;(9)江苏省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10)江苏省生态功能区划江苏省环保厅,2004.5;(11)江苏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2003年;(12)委托方提供的其它有关技术资料。1.3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1.3.1环境功能区划

7、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生态功能区划等国家规定,并经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度假区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如下:大气环境:度假区规划控制面积内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表1-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河段功能区名称水质目标胥湖苏州太湖水域饮用水水源、景观娱乐用水区类木光河胥江浒光运河苏州市景观娱乐、工业、农业用水区类胥江胥口枢纽木渎船闸吴中区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区2010年类,2020年类声环境:表1-2 声环境功能区划区域1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4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

8、两侧1.3.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区内宾馆、酒店等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施工作业现场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

9、0);1.4评价工作重点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如下:(1)规划分析。分析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能受到规划方案影响的环境要素,分析规划方案对这些要素及其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规划方案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生态适宜度的相容性,从而分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2)现状分析。通过现状调查,对度假区十几年来的开发过程进行回顾,确定度假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 (3)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分析度假区建设可能带来的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累积影响,并与规划零方案相比较,提出规划调整

10、完善的建议和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4)生态环境影响和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分析度假区建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重点保护规划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物、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等。(5)提出跟踪环评的建议,及相关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5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1.5.1评价范围根据本规划范围的地理属性、自然资源特征,同时考虑到人为边界、管理边界等因素,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为规划范围(约26Km2)适当向外扩展。1.5.2保护目标由于本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内分布有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物、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高档别墅区、原有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等,以上均应作为保护目标,也即

11、应将整个度假区的规划范围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保护,在本次评价中,因评价的对象为度假区,并因该度假区本身的特殊性,报告书图、表所列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仅指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物、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等,具体见图1-2、表1-3至表1-5。历史文化遗存度假区现状分布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6处。即昙花庵、蒯祥墓园、董其昌墓、二妃庙、二妃坟、孙武练兵场。其中昙花庵和蒯祥墓园是现状开发利用较好的人文景区,但规模较小。董其昌墓、二妃庙和二妃坟现状仅留有遗址,尚未进行开发利用,而孙武练兵场已遭破坏。表1-3 度假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一览表编号名称时代地点备注1昙花庵梁朝渔洋山北麓山谷内寺庙2蒯祥墓

12、园姚承祖墓明朝近代度假区渔帆村太湖之滨蒯祥墓园内已开发为旅游点3董其昌墓明朝渔洋山昙花坞遗址,尚未开发4二妃坟春秋时期度假区蒋墩山东麓遗址,尚未开发5二妃庙不祥度假区小横山之上遗址,尚未开发6孙武练兵场春秋时期度假区蒋墩山东麓遗址,已遭破坏传统风物度假区现状分布的传统风物主要为古井、古树、古建筑等。表1-4 度假区内传统风物一览表编号名称地点特点1古树尚未开发的山林、村落中树种有银杏、水杉等2古井湾里村、渔帆村3古建筑叶山岛西侧平头山南的村落内呈现江南特有的天井式布局及门牖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表1-5 度假区内的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一览表编号名称地点规模1太湖生态湿地太湖湖滨83公顷2苏州新区

13、水厂水源地渔洋山南麓(取水)30t/d3度假区水厂水源地渔洋山西麓(取水)3万t/d4 蚬子保护区太湖大桥西侧75公顷5高档别墅、居住区等长沙岛、叶山岛等74公顷1.6环境影响识别本次环评通过矩阵法,列出了本次规划所包含的主要活动和内容,这些活动或内容包括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析了可能受这些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从直接、间接;不利、有利;可逆、不可逆;长期、短期、不确定;显著、轻微等方面,识别了度假区规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具体见表1-6环境影响识别矩阵和表1-7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9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表1-6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道路建设工业迁出集中居住宾馆、酒店水上游乐

14、设施水环境整治高尔夫球场绿色产业山体整治文化论坛旅游活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山体资源水资源景观资源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敏感区文物古迹居民生活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区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注:/:直接/间接影响;/:不利/有利影响;/:不可逆/可逆影响;/:长期/短期影响;:不确定影响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7 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环境类别影响因子影响程度影响方式自然资源资源何在?道路建设土地占用、山地资源减少宾馆等配套设施土地占用高尔夫球场建设土地占用、水资源浪费水上游乐设施水资源占用大气环境道路中汽车尾气NOx、CO、THC宾馆酒店的油烟油烟水

15、环境水上游乐设施COD、SS、石油类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流失入水体农业面源COD、氨氮、总磷生活及餐饮废水COD、SS、氨氮、总磷声环境交通噪音干扰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道路建设生物多样性减少高尔夫球场建设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板结水上游乐设施湿地面积减少、景观文物古迹文物保护生态整治景观改善湿地保护湿地生态质量改善社会经济居民拆迁安置土地占用企业搬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显著影响;:轻微影响。1.7评价因子的确定和评价指标体系1.7.1评价因子通过上述影响因子识别,确定本次评价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及固体废弃物的评价因子,见表1-8。表1-8 评价因子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大气SO2、NO

16、x、TSP一般评述地表水pH、DO、CODMn、BOD5、氨氮、TP、TN COD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生态占用的土地、耕地、林地、植被、湿地,水土流失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土壤、气候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扰动、生物多样性景观现有景点分布景观异质性、协调性、美学价值社会社会、经济情况投入产出的社会经济效益1.7.2规划评价的环境目标与指标体系表1-9 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主题环境目标评价指标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减少规划可能造成的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维持现状或略有增加l 道路、宾馆等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l 湿地、耕地、林地面积l 水域面积所占

17、比例;生物多样性指数。大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大气环境功能达标。l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l 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及减少;l 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情况。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功能区达标;l 区域水质达标率;l 湖泊富营养化水平;l 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保证率;l 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l 主要水污染物年排放量;l 污水集中处理率声环境区域环境噪声达标l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l 交通噪声达标率。固体废物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l 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l 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保护文物古迹、古建筑等;l 景观协调性。社会经济妥善安置拆迁居民和企业l 规划建设的拆迁量1.8评

18、价方法(1)核查表法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一个表中并列出来,便于核对。该方法简单明了的列出了规划行动的影响因子。(2)矩阵法将规划目标、指标以及规划方案与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列,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数字或文字,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等。(3)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监测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得出苏州市生态及环境质量现状,作为本次评价的基础。(4)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是用数学公式来描绘事物累积变化的过程(例如河流污染、土壤侵蚀)。数学模型可以用作设计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更多地是应用于幕景分析与预测各种环境影响。(5)趋势分析法通过趋

19、势分析,明确度假区规划实施所造成环境和资源在未来所承受的压力和生态系统间的历史因果关系。1.9评价工作技术路线 (总体)规划分析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公众参与针对规划方案提出(调整规划方案的意见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评价结论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放弃规划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编写报告书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图1-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2.总体规划概述2.1规划目的、功能定位本次规划是为适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太湖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

20、度假区知名度而编制的。其功能定位为:太湖旅游度假小城镇;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一处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2.2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规划范围:以1992年省政府批准的范围为“东起胥口镇西,西至渔洋山太湖边,北以塘河、蒋墩一线为界,南至长沙岛” 作为中心区范围,面积11.2平方公里。控制区范围为:北至穹隆山南麓,东至绕城高速,西至渔洋山西侧,南至叶山岛,总面积26.12平方公里。2.3发展目标规划确定本度假区的发展目标为:(1)进一步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品位,把握保护太湖资源的契机,将其建设成为苏州环太湖地区乃

21、至苏州市未来最主要的休闲度假中心和度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2)体现绿色太湖的生态性。通过太湖生态湿地项目、山地生态项目、农业生态项目等的建设来体现绿色太湖的主题。(3)成为文化主题突出的旅游度假区。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为文化论坛的建设),使人们能够得到文化上的熏陶,艺术上的陶醉,知识上的提高,情趣上的满足。(4)打造健康太湖的形象。通过休闲性的健身活动、旅游体育等,为旅游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创造一种健康有益的度假环境。2.4总体规划布局与用地规划本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用地类型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设施用地、绿化景观用地等建设用地以及生态农业用地、山体和

22、河流等。度假区规划用地构成情况详见表2-1和图2-1。表2-1-1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近期规划远期规划面积(ha)比例(%)面积(ha)比例(%)1R 居住用地86.013.614414.7其中R2二类居住用地57.79.114414.7Re农村居民点28.34.52C公共设施用地187.529.6290.829.8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4.20.77.60.8C2商业金融业用地29.84.755.75.7C25度假宾馆、度假村用地98.515.5125.612.9C3文化娱乐用地31.24.960.76.2C4体育用地4.30.74.30.4C5医疗卫生用地4.40.77.

23、20.7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7.31.221.92.3C7文物古迹用地7.81.27.80.83T对外交通用地13.72.214.41.54S道路广场用地78.912.4136.514.0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0.01.610.71.16G公共绿地258.540.7379.838.9小计建设用地634.6100976.2100表2-1-2 规划总用地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名称近期规划远期规划面积(ha)比例(%)面积(ha)比例(%)1建设用地634.656.6976.237.32水域和其它用地485.443.4163662.7其中高尔夫球场135.012.1245.09.4生态绿地184.916

24、.5725.027.8山体101.59.1394.815.1河流水域64.05.7271.210.4合计11201002612.2100(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14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7%,人均用地约38平方米。对原有不属于传统特色村落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置换,集中成片居住,其分布主要于度假区的北部、东部和中部。(2)公共设施用地度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9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9.8%,可以分为一般公共设施用地和度假设施用地。度假设施用地主要为度假宾馆和度假村用地,区内的度假宾馆以星级为主,度假村分为度假别墅和度假公寓。一般公共设施用地情况如下:行政办公用地:位于中心路以南

25、,区内各类行政办公相对集中。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布置于商业水街内。文化娱乐用地:布置于核心区湖面西侧,可建设影剧院、图书馆、会展馆等。另外沿太湖大道规划沿湖休闲娱乐风情街。体育用地:在渔洋山北麓布置一处体育中心用地,服务于全区。配置标准运动场、室内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医疗保健用地:规划在区内设置一处综合性医院,为区内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务。教育科研用地:规划保留并扩建原有旅游学校,主要为区内常住人口的岗前培训和再就业提供服务。另设小学2所、中学1所。文物古迹用地:昙花庵和蒯祥墓园是保护较好的人文景区,规划将其作为景点对游人进行开放;董其昌墓、二妃庙和二妃坟现状仅留有遗址,规划结合所处山体位置进行保护

26、;另外规划对湾里村和徐湾村两处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3)道路用地规划道路用地主要包括对外交通用地和区内道路广场,总用地136.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0%。其中对外交通主要包括与苏州市区联系的香山路、与光福联系的光福路、与西山联系的太湖大桥,及与东山联系的太湖大道;区内规划形成“T”字型的主干道和“十”字型的次干道,解决区内交通。主干道有湖滨路、香山南路、望湖路、吴越路、墅里路。(4)绿化用地在山体、湖泊形成的自然空间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规划通过与河道水系的联系将各个自然景观要素串联起来,最终形成由山体、湖泊、绿地等组成的外围绿色生态环、由“一环、三山、五湖”(含义不明确)组成的内部生态

27、绿环以及遍布全区的“二横一纵”楔形绿带。使整个度假区的绿地总面积达到379.8ha,占总面积的38.9。2.5环境保护规划(1)环境保护目标规划确定,度假区的环境保护目标为:大气环境:规划控制面积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内河河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标准。声环境:声环境质量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固体废弃物环境: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2)环境功能区划根据规划,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控制面积内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8、(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功能为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声环境功能区,居住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商业、金融、服务区执行二类,主次干道两侧执行三类标准。(3)主要环保措施根据规划,度假区的环保措施有:区内工业企业搬迁至周边开发区内,部分特色手工加工企业可以保留;所有污水全部进污水厂处理,达标排放;垃圾、废弃物处理率100;加强环境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强化环境管理。2.6其它规划2.6.1基础设施规划度假区区实行集中供气、供电、给水和统一污水处理。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见表2-2。表2-2 基础设施建设

29、规划一览表设施位置规模性质渔洋山水厂渔洋山北部3万t/d已建光福污水处理厂区北侧3万t/d已建变电站区内中部110KV,2座拟建东桥天然气门站区北侧约 Km已建(1)给水度假区近期总需水量约2万t/d,远期3万t/d,水源取自太湖水,水厂位于渔洋山北部,供水能力3万吨/天。(2)排水度假区近期污水量约为1.6万t/d,远期2.5万t/d,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内河;污水全部进光福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吨/天),处理达标后排入木光河;岛上的污水必须全部进岛上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区域排水规划见图2-2。(3)供电度假区近期总用电负荷约为10万kw,远期18万kw,规

30、划新建110KV变电站2座,电源来自附近的220KV变电站。(4)供气度假区近期天然气需求约为1.2万m3/d,远期2万m3/d。气源采用“西气东输”天然气。中压管从东桥天然气门站引出向南经光福沿望湖路至度假区。2.6.2旅游线路及游客量、停留时间(1)旅游路线度假区旅游线路按自然和文化景观序列形成以下两条主线:(具体见图2-3度假区规划旅游线路图)自然风光带:沿太湖度假区东入口太湖大道太湖大桥长沙岛叶山岛。主要发展山体旅游、沿湖岸线旅游、绿色产业旅游、水体旅游等。人文景观带:从太湖水星-商业水街核心区文化水街-太湖西岸。规划充分挖掘太湖文化和苏州吴文化,在度假区设立多种文化论坛。具体为:在长

31、沙岛上建立文化总坛,并依托其它各个功能区的自身资源建立各分坛:在蒯祥墓周围建立建筑文化分坛,昙花庵周围建立佛教文化分坛,二妃庙和二妃坟周围建立军事文化分坛,郁舍村周围建立书画分坛,湾里村和徐湾村建立民俗文化分坛等。同时,充分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将具有保留价值的自然村落(湾里村和徐湾村)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为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游客量预测按年宜旅游天数250天计,预测2010年度假区日旅游者达到2.6万人。其中海外旅游者0.6万人, 国内旅游者2.0万人。其中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80%,即2.0万人。度假休疗养人口约为旅游人数的20%,约0

32、.6万人。2020年度假区日旅游者达到4万人。其中海外旅游者0.94万人, 国内旅游者3.06万人。其中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80%,即3.2万人。度假休疗养人口约为旅游人数的20%,约0.8万人。(3)游客停留时间经预测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内海外游客过夜人次数占海外游客总人数比例为80%左右;因度假区旅游品牌的发展完善,预测海外过夜游客在度假区留宿人数占度假区海外过夜游客总数的30%,另外70%过夜游客可能选择苏州其他地方留宿;预测海外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0天。规划预测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内国内游客过夜人次数占国内游客总人数比例为13%左右;因度假区旅游品牌的发展完善,预测国内过夜

33、游客在度假区留宿人数占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国内过夜游客总数的40%,另外60%过夜游客可能选择苏州其他地方留宿;预测国内游客平均停留天数1.4天。2.6.3资源保护规划规划明确,对区内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必须进行保护。(1)自然资源保护规划保护好该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整体环境;植树造林,提高度假区植被覆盖率;加强对太湖水体资源的保护。注意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开展水上游乐体育活动,要防止汽油、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加强对山体旅游资源的保护。严禁开山采石、毁林垦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活动,对被破坏了的山林,应逐步进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太湖岸线资源的保护。度假区内的太湖岸线空间应以原生态

34、的开发为原则,严禁在岸线上进行大量建设性开发,以保证岸线空间的公共性。(2)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重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控制日游客量,对遗址性历史文化遗存作保护性开发,对需修复的古建筑应修旧如旧,对古井、古树等传统风物予以保留。重视对特色村落的的保护。重视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保护。尽量不改变度假区村民生活的生活方式,即最大限度的保留大片林地并规划大量生态农业用地。 2.7规划的实施措施为了将规划更好地付诸实施,应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和分期建设的需要,及时组织编制规划区建设行动计划,以保障城市各阶段的建设活动与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相一致。(2)为了塑造好度假区的形象,后续开发不得擅

35、自改变规划的土地使用性质,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建筑布局、造型、体量、高度及色彩等;山体、岸线等自然资源均应建设成为公共共享空间,严禁作为私人空间进行开发。(3)为了适应度假区发展的需要,实施积极的人口、产业、居住政策。(4)严禁在旅游度假区进行影响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行为。进一步控制好区内的声环境,保护好大气及水体环境,对区内的各种污水、废水、固体垃圾的处理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5)制订相应的度假区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经法定程序通过后,实施执行。(6)对度假区内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审批管理制度(7)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同时积极倡导市民公

36、众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8)做好规划技术深化工作,组织编写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等。3.区域环境现状分析3.1区域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部位,为我国沿海与沿江两大经济产业带所构成的“T”字形结合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它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境内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杭运河贯通,毗邻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依托长江,濒临太湖,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苏州市东侧与上海接壤,西与无锡相邻,南接浙江,北隔长江与南通相望。苏州市域国土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9度55分至121度20分,北纬30度47

37、分至32度02分之间。东西跨经度1度25分,长约140公里左右,南北跨纬度1度15分,宽约120公里。苏州市吴中区(包括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苏州市南部和西部,太湖之滨。全区总面积770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太湖水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其中属吴中区的水域约1459平方公里。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北纬30563733,东经1195512054,距离苏州市区15公里,距上海95公里,距无锡陆上76公里,水上42公里。区内现有公路通往西山、光福和胥口,水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详见图1-1。3.1.2 自然环境概况(1)地质地貌地质:苏州全市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太湖中台拱,处于无锡

38、、湖洲断块与上海断凹交接地带,出露较广的为古生界地层,其次为中生界及火成岩,大部分地层覆盖于第四纪冲击层之下。市区出露地层不完整,区域地质构造上主要特点是缺乏大规模条状褶皱,有断层、单斜构造和少数短轴褶皱。构造运动以上升隆起占优势,部分地区经受剥蚀,晚第三纪新构造运动时期,茅山东西发生了结构性差异,西部持续隆起,东部转为沉降;上新世除太湖北部的苏锡地区以外,均在下降,至第四纪苏锡地区也转为负向运动,由此全盘均处于沉降状态,其沉降幅度为50500米。地貌:吴中区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微微倾斜,平原海拔高度由6.5米降至2米左右,略呈西高东低态势。全境东部以平原为主,由水网平原以及山前冲积平原构成;西部

39、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成岛状分布。(2)气候条件本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日照充分、无霜期长的特点。气温:年平均气温15.7,最高年平均气温17(1953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9(1980年),历史最高气温39.2(1992年),历史最低气温-9.8(1958年)。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3.4m/s,年最大平均风速4.7m/s(1970年、1971年、1972年),年最小平均风速2.0m/s(1952年);最大风速等级8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居多),其次为西北风(冬季)。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099.6mm,年最大

40、降水量1554.7mm(1957年),年最多降水日154天(1980年),年最小降水量600.2mm(1978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0.8%,年蒸发量1283.8mm。(3)土壤条件 苏州市是我国古老的农业地区之一,垦殖指数高,农业利用集约,复种指数在70年代曾高达210%,目前为185%左右。 该流域水稻栽植已有六千多年历史,耕作制度不断发生演替。据古籍记述,本区曾经历轮荒阶段、沤田阶段、稻麦两熟阶段与三熟制阶段;经人们长期的利用改造,培育了大面积的肥田沃壤,目前已成为著名的鱼米桑茶生产基地。苏州市基本上是一个堆积平原,是由浅海海湾经长江冲积

41、-泻湖-陆地的过程演化而来。冲击沉积的历史时期很大,成陆的时间早晚不同,原地形高低不一,区域地形的变化,也会影响着沉积的规律。全市土壤主要由长江和太湖水系长期冲击沉积发育起来的,地形上大体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平原,二是丘陵。平原高程14米,是古老的河流与湖泊冲积沉积而成,平坦而低洼。在土壤的区域性分布上,大体上以盐铁塘为界,北至长江边缘,为一老冲积地区,西北起自常熟市的福山,迤逦东南而下经赵市、梅李、支塘、直抵太仓市,南至太仓市边缘的葛隆镇,宽约1020千米,略呈阔带状,是古代长江堤岸,地形稍高,为一中部高向两侧倾斜的龟背形地貌,这一区域,自北而南,土壤发育为沙土、夹沙土、沙夹垄和垄泥,土壤呈

42、碱性或中性反应,石灰反应中等或微弱,是我市棉花的重要生产基地。盐铁塘以南,包括常熟市、昆山市及吴县市的平田部分,北接张家港市的洲田,南至淀山湖畔,其间大片土壤是发育于泻湖沉积物,成陆时间早,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分明,质地胶壤或粘壤,中性或微酸性,无石灰反应。土壤组合有黄泥土、白土、乌泥土和青泥土等。这一区域是本市旱涝保收、较老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市土层深厚质量较好,土壤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酸度适中,宜水宜旱,具有较高的土壤生产力和供肥力,是发展农业获得高产的重要资源。(4)植被条件植被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苏州市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区,大面积的长江冲积,湖积土壤生长着栽培植被和自然植被。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市沿江部分的栽培植被主要为棉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