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04846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区深入落实“发展、文化、生态、健康、平安”五大品质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化美丽上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二五”期间,上城教育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

2、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努力争先,教育质量稳居省市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均衡程度有了新进步。率先在全省提出公办中小学招生“零择校”,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实施阳光招生;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完成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比例达到98%,小班化程度保持全市领先。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区域优质教育覆盖率达到97%。重组特殊教育组织管理架构,首创“一办四中心”特教模式,以现场指导、送教上门等形式,探究区域“1+6”社会助力团队机制建设。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积极保障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居民同等入学政策,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入学比例达到100%

3、;落实师资配置均衡化,164人参与教师(校长)交流,成立11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坊,成为杭州市第一个全面开展中小幼教师交流的区县,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综合改革有了新进展。从2009年起,上城区与北师大合作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质量提升工程 研究项目,以“管办助评”各归其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三年发展规划为载体的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激励学校自主发展。深化以教学改革为主线的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整合课程资源,依托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专业、个性服务于上城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推行区域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

4、上城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坚持开展上城教育“十场千人”意见大征询活动,完善教育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上城区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30多家重要媒体都长篇报道了上城区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效与经验。“管办助评”上城变革模式在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交流,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优秀工作案例。区域办学水平有了新提升。出台了上城区学前教育“1+4”文件,规范各类幼儿园管理,实现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城乡互助共同体覆盖率、入园率为100%。顺利通过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复查。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机制,首

5、推“三零四灵”居家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分院为骨干,社区市民学校和各相关培训机构为主体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近三年培训人数达到年均25.6万人次,受训率达到75.1%,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等荣誉称号;强化上城优质民办教育辐射引领作用,千岛湖建兰中学、余杭时代小学分别落户淳安、余杭,萧山万科崇文实验学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上城区首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杭州娃哈哈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获得审批通过。十二五期间,上城区以优异成绩首批通过了“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的验收。区域教育质量有了新突破。五年来,上城区中考及省市中小学学业水平监测稳居全市前列。发展性

6、测评数据表明,上城区的中小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还是道德行为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深化“千校结好”、“百校结对”工作,持续扩大结对学校数量,深化学生交流活动内涵,全区30所中小学共有国(境)外结对学校35个。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015年获“获全国首届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目前,我区有8所学校成为数字校园示范创建校,7所学校成为智慧校园示范创建校。建设了“上城区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助力教育管理智能化,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基于白板的互动课堂及基于PAD的移动学习项目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教育人才建设有了新气象。以全能、

7、卓越、品质教师队伍为指导,首创教师志愿者服务平台。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最美精神”为主题,构建涵盖教师职业理想、道德和志愿者服务教育为主干的上城师德特色课程。注册教师志愿者占教师总数70.6%,累计志愿服务时间3万小时;完善省特级教师领衔的“金字塔型”四级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专题化、菜单式、互动型”培养方式,以名师结对、爱心体验等培训手段,实施“五阶段”获奖教师专业成长助力计划、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绩效考核成绩名列省市首位。全区拥有省特级教师40名(在职25 名),区特级教师23名,区学科带头人161名,省、市教坛新秀399人,区级教坛新秀913

8、人,全区的省特级教师、名师数量继续在省、市领先。各类学校建设有了新面貌。“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先后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宿条件改善、校舍维修改造、校安工程建设等经费近5亿元,并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新建完成建兰中学、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天地实验小学、娃哈哈幼儿园新城园区及行知幼儿园新城园区等5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改扩建完成开元中学、清河实验学校、天长小学东坡路校区、天艺幼儿园等6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开工建设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紫金校区改建工程;胜利小学新城校区及附属幼儿园新建项目进入招投标流程。全区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6.6%。全区学校直饮水覆盖率达100%;全面推广第三代手摇式升降课桌椅,覆

9、盖率达到85%;中小学校大宗食材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与阳光厨房建设率均达100%。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五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上城区既有南宋世界名城的历史标杆,又面临着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首善之区”的重要使命,直接承载国家和省市的发展红利。上城教育要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示范,为全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做出贡献。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0、,必须清醒认识到,上城教育还不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接受高品质教育的要求,仍然面临公平与质量的诸多问题,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优质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一是教育综合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教育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明确,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过死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的水平需要提高,基于学生发展的绿色增值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教育督导、评价、监测三位一体的格局有待健全。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推进基于数据的新型学习方式和教育治理观有待深化。教育国

11、际化的内涵有待丰富。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有待进一步改善。受管理理念、校舍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上城区公办中小学之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仍存在办学水平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与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增长,而部分配套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至今尚未落地,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对“入好学”的高期待相比仍有差距。由于教师流动的激励保障机制不足,教师缺乏自主交流的内驱力,校际师资队伍的差异仍然存在。受适龄儿童入学不断增加而教师编制管理跟进不足的因素限制,教师缺编现象逐年扩大,给部分学校办学带来困难。二是教育质量内涵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分数轻育人的现

12、象在家庭和学校中依然存在,学生课业负担仍然不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全面育人理念有待建立,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教育有待强化。基于选择性的课程改革工作需要继续深化,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导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有待推进。上城区终生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校外教育特色化、品牌化有待提升。教育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教师待遇偏低,上城区在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并安心从教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因收入偏低导致教师离职的人数逐年增长。教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以名师名校长为领军人物的上城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是上城教育提升品质的关键期,也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时期,既要抓好机遇、把握

13、大势、发挥优势,又要妥善应对挑战,要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个核心,重点在推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强化队伍建设方面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上城教育发展新局面。三、发展思路与目标“十三五”时期,上城区按照建设“现代化美丽上城”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提高质量为主线,促进公平为重点,到2020年,努力建成上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且能较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强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区。(一)基本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管办助评、各归其位”的教育

14、综合改革成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共同目标下的多元参与和合作的教育法治新体系。以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为抓手,提升教育为民服务的能力。积极促进教育信息化在管理、课程、校园文化等领域的深度整合。要积极释放民办教育活力,出台激励政策吸引民间资本与民间智慧进入教育领域。深化优质均衡,推动协调发展。切实加大统筹力度,增强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坚持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联动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努力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继续深化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全面质量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

15、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化育人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实点,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立足点。要牢固树立全面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围绕培育健康人格与体艺素养为重点,以美丽学校建设为抓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培育具有家国情怀、文明教养、公民环境意识的青少年学生。深化合作共赢,推动开放发展。加强教育国际化,着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涵,要以吸引和培养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为要旨,以具体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通过不同国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模式

16、的相互学习、交流与融合,不断提高上城教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深化教育公平,推动共享发展。教育公平,是上城教育首要的价值取向。要进一步落实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保障各类群体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重点做好困难家庭子女的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安置、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个性化支持。主动承担教育发达地区的社会责任,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开创支援方与受援方教育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二)战略目标到2020年,通过优化学前教育,扩展小学优势,提升初中实力,做强特教品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高水平率先建成优质、协调、创新、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现代化强区。到2020年,全区学

17、前三年入园率保持在99.5以上,公办园及普惠性民办园幼儿占总数80%以上,多元模式社区早教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全区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全区优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义务教育的区域内均衡发展。推进惠及全体的公平教育,缩小校际办学水平差异,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切实解决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残疾儿童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均达到100%。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配套学校建设进度,落实老旧校舍提升工程。继续推广直饮水工程,100%的学生能饮用直饮水。保障教育信息化每年的专项

18、投入,生机比初中3:1、小学5:1 ,100%的学校建成校园网,做到无线校园全覆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95%的教师能比较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打造卓越上城教师队伍,各级各类教师在合格学历比例继续保持100%的基础上,幼儿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85%,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比例达2%;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5%,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比例为13%;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100%,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比例达13%。骨干教师(区级教坛新秀以上或其他有影响的教师)达到35%以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及以上,市民各类学习活动参与率达70%

19、以上,市民运用外语交流的普及率达25%,市民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教育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全区中小学海外学校结对率达100%;年度交流互访学生不少于200名、教师不少于40名,参加海外培训的中小学外语教师人数占同期外语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大于15%;有外教学校比率达100%,实现校校有外教。教育国际化主要指标省市领先,与上城区国际化相适应的教育国际化体系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三)战略主题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20、培养“身心健康、品质优秀、学业上乘、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的高素质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强化体育和美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强化课业负担监控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化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中小学学业

21、水平监测、身体素质测试继续保持杭州市前列。“十三五”期间上城区教育事业主要预期指标序号指 标2015年2020年预期1. 1学前三年入园率(%)99.599.52. 2全区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1001003. 3全区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1001004. 4义务教育巩固率(%)1001005. 5残疾儿童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951006. 6全区优质教育覆盖率(%)951007. 7省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97978. 8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比例(%)6509.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13及以上10.市民学习活动参与率(%)7070及以上1

22、1.市民运用外语交流的普及率(%)202512.全区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签约缔结友好学校比例(%)83100四、主要发展任务与行动以提高品质为根本,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到2020年,建成结构合理、优质均衡、品质卓越的上城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一) 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上城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以问题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要坚持以人为本,抓住治理改革这一关键点,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为事业发展“两翼”,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教育。 重点工程:1.教育治理现代化工程推进依法治

23、教,完善管办助评分离教育治理新体系,以服务为导向,瘦身权力清单,强身责任清单,简政放权,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深化校长任期制工作机制,以三年发展规划为抓手,将学校章程和规划管理落实的学校日常运转中。增强学校自主办学能力。全面提升干部教师的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在各类学校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办学,建立民主协商、互动协调、多元主体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发挥家长委员会在依法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校内争议解决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进一步理顺服务型机构的工作职能,强化部门协同创新,健全助力学校发展的运作模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完善教育服务多元评价体系,形成

24、监管有力、竞争有序、激励有效的教育公共服务机制。 2.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把握“互联网+”潮流,发展智慧教育。提升校园数字化集成水平,实现对学校办公、人事、资产、教务、学籍、综合素质评价和校园安保、透明食堂、校园支付、家校沟通、信息采集等多项功能的数字化集成管理,提供科学便捷的教育决策数据服务。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推行智能化、学习型公众服务网络,不断提升教育公平水准。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探索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创客教育等新型学习方式和教

25、学模式,推进无边界移动学习,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3.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G20峰会和杭州亚运会召开为契机,加强区域教育国际化。以上城教育与外交学院合作项目为载体,深入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推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国家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成区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引进成熟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统筹区域内外籍教师引进、中外教师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外教在外语教学、专业课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师生海外交流,深化师生海外交流活动内涵,开展基于“互联网+”校际交流合作。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

26、划,公派骨干校长、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训,拓宽校长教师国际视野。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建设吸引各国青少年赴上城游学。支持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品牌建设,建成山南基金小镇配套高品质国际幼儿园。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向国外输出上城优秀课程、品牌教材。4.办学体制改革工程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提升上城优质民办教育的品牌优势,加快形成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根据国家民办教育法律修订进程,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扶持的改革,出台实施上城区关于促进民办教育持续

27、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法保障民办教育的享有更大、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遵循民办学校的办学规律和特点开展督导评估。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待遇,鼓励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间有序流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合作办学、项目融资等形式参与举办民办教育,满足更多人群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5.教育评价科学化工程构建“绿色”、“增值”为核心的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探索上城区中小学生发展指数,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保障学校自主办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保障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通过课业负担和学校满意度

28、监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丰富学校课外与校外生活,吸纳社会对教育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引导社会、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为教育发展助力。(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要以区域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维护教育秩序。同时要让每所学校都办出特色,成为精品,让每个孩子都受到适合的教育,让弱势群众得到更多关怀和支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重点工程:1.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29、,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调动各方力量发展学前教育。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深化“慢成长,慧教育”系列教研,加强有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携手高校资源和业内专家,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名师培养。不断提高保育员和保健老师的专业能力,由“二教一保”转向“三教共保”。推进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提升上城幼儿园课程影响力。实施家园合作的衔接教育,提高区域幼儿家庭素质。重视0到3岁婴幼儿教育,扩大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比例,满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需求。2.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工程以推进教育均衡化为目标,区域设计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路径。通过校园提升工程,从硬件上帮助普通学校在建设和设施配备上进一

30、步提升校园品质和文化内涵。探索多种类型的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模式,帮助普通学校共享优质课程、师资、管理等;推行联动式帮扶考核,以考核为抓手,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布的最大化,实现名校集团化覆盖率100%,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100%。3. 配套校舍品质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配套学校建设进度,根据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原则,高标准建设5所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0所幼儿园。根据打造适合现代化、小班化、国际化教育的高品质校园的要求,以超前理念、一流品质,逐步改善惠兴中学等一批老城区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辖区内适龄儿童均能就近接受优质

31、教育,形成布局均衡、覆盖全面的优质教育服务网络。4.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工程发挥教育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强化上城教育在品牌辐射功能,继续做好与萧山区、淳安县、衢州衢江区、新疆阿克苏市、贵州雷山县、四川若尔盖县等地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以干部教师支教挂职为重点,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达到支援方与受援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共赢局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做好上城区优质民办中小学品牌向淳安、萧山、余杭等县区的辐射工作,支持千岛湖建兰中学、余杭区时代小学、萧山万科崇文实验学校建校办学。(三)提升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32、,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重点工程:1.学校德育促进工程以家国情怀、文明教养、责任意识、理想信念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中去。整合利用好各职能部门的教育资源,齐抓共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的育人共同体,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有效实施“德育+”项目研究,探索品德课程、地方课程和少先队课程的整合模式,着力研究先学后教、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利用和解决青少年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

33、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建设。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等育人者队伍建设。2.课程改革深化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全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能力与品德。在提炼区域大课程体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强化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以学校课程规划为引领,进一步规范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强化课程整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严格执行课时标准,不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群建设,重点做好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三类拓展性课程的研发工作,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框架等实施要素。加强各类

34、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研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坚持研训一体的教研机制,推进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方式,加强研究员队伍建设。3.体艺素养培育工程牢固树立“身心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继续做好“强体培艺促成长”项目,以拓展性课程开发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校本体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课程为抓手将学校体艺工作落到实处。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学生艺术素养抽测,从机制上保障学生体艺素养方面的提升。以推进校园足球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群体性、群众性活动的开展,加强

35、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融合,与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强化体艺基地学校建设,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广体育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共同营造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 4.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校级干部执行力考核,提升干部领导力。实施“未来名校长”培养工程,依托名校长工作坊,优化“全景式”干部培育,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励校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用(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关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实施“未来名师”培养工程,完善拔尖教师培养,优化四级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和星级班主任培

36、养机制,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障教师收入不低于或者高于公务员收入,并逐步提高。对自愿从名校或优质学校赴普通学校支教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强化编制管理,建立两年一次的核编机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人力资源保障。探索“区管校聘”工作机制,深化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均衡配置师资,优化师资结构,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5.全纳教育推进工程加强特殊教育,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管理体系,扩大卫星班试点,积极提升资源教室和巡回教师队伍

37、的规模和质量。依托幼儿园已有资源教室,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依托特殊学校的职业高中,推进残疾人职业高中专业与课程建设。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改革举措,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完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建设,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联手 “1+6”社会助力团体,实施上城区“1+1+N”帮扶助力计划,开展“特殊需要,特别关爱”暨上城区百名学生成长助力行动。开展“EAP教育服务与实践”等项目,健全以“心理援助”、“家庭帮扶”、“行为改进”、“能力拓展与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学生成长支持服务体系。探索优异学生的培养方式,为其提供定制课程的支持与指导。6.家长教育普及工程

38、。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以“家长执照”为项目抓手,构建上城区30分钟“家长学习圈”。打造家长教育专业化队伍,落实教学场地,办好家长学校,研发区域智慧家长课程,帮助家长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组织开展“成长热线81312345”咨询服务,由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在线为家长提供咨询与面辅,及时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跟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7.终生教育服务工程统筹全区社区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完善全纳、开放、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批引领作用强、

39、影响力大、辐射面广、具有上城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资源和品牌项目。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建立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学习型社团,实现老年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重点建设市级示范性街道市民学习圈。完善“e学网”学习平台建设,探索实施“e+M+微”整合联通模式,以生活休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为重点,建成线上线下结合,全纳开放、实用灵活、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提升市民素养与生活品质。鼓励社区开办四点半学校,为中小学生提供放学后作业指导、托管等公益性服务。8.校外教育品牌工程按照“公益为先,活动育人,孩子为本”的理念,构建辐射全区的校外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校外教育的规划、组织和指导,有效发挥社会资源对校外教育的

40、辅助作用,促进校外教育工作的优质发展。推进生存、国防、农事、国学、科技、体育、艺术等教育工作,有效整合基地学校、第二课堂等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普惠全区青少年。丰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玩转系列”品牌活动内容,把“玩转系列”打造成集趣味性、知识性、体验性、可续性于一体的玩转活动课程。建立6个街道青少年活动中心,6个市级、20个区级社区青少年俱乐部示范点,学生参与校外活动人次年均达2万次及以上。五、政策措施与条件保障未来5年,打造国际高品质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需要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教育改革和发展

41、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一)加强领导协调,确保优先发展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教育发展事关民生。坚持和完善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把各部委办局和街道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在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落实学校布局规划、配备教职工和改善教职工待遇等方面,把教育作为关键领域,摆在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教育工作监查机制。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工作。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发挥党建统领功能,强化纪律保障坚持“围绕党

42、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深化“一校一品牌”学校党建特色工程,推进智慧党建工程,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信息技术与组织工作的深度融合,完善上城教育党建信息化平台,改进党员志愿者服务平台,推行“先锋指数”评价系统,强化党员教师大走访活动等品牌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党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贯彻“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五不直接分管”工作制度,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体现上城教育系统特点的惩防体系,坚决惩治腐败,健全师德监管体系,有效治理有偿家教,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和校务信息公开,强化权力阳光运行。强化学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43、(三)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条件保障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逐步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财政每年超收部分,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用于教育。确保财政的投入水平高于杭州市的平均水平。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出资或捐资兴办教育。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补助标准。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发生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加强和改进资金监管,既保证学校办学自主权,

44、又切实规范学校用款行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健全教育经费预算制度、公开制度、统计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和教育资源处置的管理工作。 (四)强化多方联动,共创良好氛围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配备、教育经费、学校布局的统筹作用。发改、规划、编办、财政、人事、公安、卫生、文化、建设、国土、物价、环保、科技、街道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把支持和发展教育作为份内职责,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

45、同关心和支持教育,凝聚教育发展正能力,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形成教育社会化的大教育网络,做到区域统筹、部门协调、和谐发展,营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区街道、公安、消防、交通、城管、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机制,健全学校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文化和食品卫生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依托杭州市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深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坚持师生员工滚动调查和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制度,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切实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五)严格监督检查,强化规划落实 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细化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项目,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围绕规划提出的中期阶段,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积极开展专题评估,全面分析落实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规划。要面向社会、市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育规划的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有效组织引导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建议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