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4999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发展及战略研究院: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pdf(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总期第 9 期 2016 年 7 月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现状、原因和对策 国发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发布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经济学院) 江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经济学院) 张雨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方明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2 人大国发院简介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国发院)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独立的 校级核心智库。国发院以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学科为依 托,以项目为纽带,以新型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公共交流平台为载 体,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

2、政治问题进行深度 研究,以达到服务政府决策、引领社会思潮、营造跨学科研究氛围的目 标。 国发院通过学术委员会和院务会分别对重大学术和行政事务进行决策。 目前由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担任院长,刘元春教授担任执行院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科研楼A座8层 电话:010-62515049 网站:http:/NADS 微信公众号:人大国发院(ruc_nads) Email: nads_, 1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现状、原因和对策 聂辉华 江艇 张雨潇 方明月 摘要摘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和主要抓手。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

3、是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国 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僵尸企业课题组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 199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库,对中国僵尸企业进行了全面研究。 首先,人大国发院报告提出了新的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如果一个企业 在当年和前一年都被FN-CHK方法识别为僵尸企业(即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 率低于正常的市场最低利息率),那么该企业在当年就是僵尸企业。相对于 官方标准和学界流行的CHK标准,这一方法能够较好地减少僵尸企业识别过 程中的漏网之鱼,又可以减少误伤。 其次,本报告描述了中国工业部门僵尸企业的全貌。(1 1)分年份来)分年份来 看看,2000-201

4、3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时(2000年)大约 30%,此后呈下降趋势,并在2004年之后保持稳定。2005-2013年的工业部门 僵尸企业比例大约为7.51%。这说明中国僵尸企业的问题是在逐渐缓解的。 (2 2)分行业来看)分行业来看,利用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我们发现:僵尸企业比例 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 (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类(21.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 2 的五个行业是:银行(0.00%)、传媒(4.12%)、非银金融(4.65%)、计算 机(5.23%)和休闲服务(5.88%)。(3

5、3)分地区来看)分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东部南部地区僵尸企业比例比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南、西北和东 北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高。(4 4)分所有制来看)分所有制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 业的比例最高,民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相近,且远 低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5 5)分规模来看)分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和中 型企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但由于基数比较小,大部分僵尸企业还是小型 企业。(6 6)分年龄来看)分年龄来看,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僵尸企业的比例越来越 高。成立1-5年的企业中,只有约3%的企业是僵尸企业;而在成立超过三十 年的老企业中,约有23%

6、的企业都是僵尸企业。 再次,我们梳理了导致僵尸企业的五个主要原因。(1 1)地方政府和企)地方政府和企 业之间的政企合谋。业之间的政企合谋。为了政绩和维稳,地方政府不断给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 进行各种形式的输血,或者给非僵尸企业施加就业压力和产量扩张压 力,然后再通过补贴和贷款来维持其局面。这使得本来不是僵尸的企业变成 了僵尸、已经是僵尸的企业更加难以清理。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企 业获得了更多补贴、或者冗员更多、或者是国企,那么成为僵尸企业的概率 就更高。(2 2)地方政府之间和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旦国家将某个行业)地方政府之间和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旦国家将某个行业 列入重点扶持范围列入重点扶

7、持范围,地方政府就一拥而上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复建 设、产能过剩。在该行业出现大量僵尸企业之后,地方政府又纷纷提供优惠 政策和补贴来支持当地企业,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扶持来挤垮其他 地区的企业。许多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兼并、以大吃小,甚至在 3 行业救助时直接规定只救助一定数量的大企业,这直接造成了企业间竞相 做大的囚徒困境。(3 3)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2008年11月,为了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压力,中国政府推出了投资总量约四万亿的经济 刺激计划。然而,四万亿投资计划在一些行业引起了过度投资、盲目扩张, 埋下了产生僵尸企业的隐患。(4 4)外部需求冲

8、击)外部需求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需求减少,使得出口依赖型行业和企业在短时间 内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订单不足、商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投资方撤资, 许多原本发展良好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甚至沦为僵尸企业。(5 5)银行的)银行的 信贷歧视信贷歧视。2008年以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利润率在波动中下降,但负债率 却逐年增高;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利润率一直比较稳定,但负债率却有所下 降。虽然国有和集体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却更容易获得贷款;虽然民 营企业盈利能力非常稳定,但却更难获得贷款。 最后,我们提出了减少僵尸企业的五条政策建议。第一,减少政府对企第一,减少政府对

9、企 业的干预,尤其是慎用产业政策。业的干预,尤其是慎用产业政策。地方政府要减少对企业运行的干预,不要 利用行政力量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不要给辖区内企业施加超出其负担能力 的就业压力和财税压力,不要给缺乏效率、生存无望的僵尸企业提供各种补 贴或迫使银行发放贷款。第二,完善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全面理解第二,完善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全面理解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警惕最后的结果是国企光是做大而没有 真正做强和做优。如果国企一味做大,必然陷入产能扩张的囚徒困 境,必然导致更多产能过剩,从而产生更多僵尸企业。第三,强化银行的预第三,强化银行的预 算硬化。算硬化。一是要加强

10、对银行体系的监管,二是要减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银行 4 的行政干预,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银行体系的相对独立性。第第 四,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四,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 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障网。可以考虑将过剩的钢铁、水泥、玻璃等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 施建设,由中央政府或者帮扶的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代为支付。第五,加第五,加 快国企改革步伐,关键是明确国企定位。快国企改革步伐,关键是明确国企定位。进一步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明确 哪类国企要承担政治和社会功能,哪类国企是纯粹的市场化企业。对于前 者,限制数量,当做

11、特殊企业来对待;对于后者,加强市场化考核,鼓励做 强做优。 5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 中心年度报告。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反腐败与新政治 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email: 。 江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助理教 授。 张雨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方明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所有权利保留。媒体采访、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聂辉华教授 联系,或者联系国发院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李老师(15711358906)。 6 目 录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中

12、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现状、原因和对策 . 1 一、背景:供给侧改革与僵尸企业一、背景:供给侧改革与僵尸企业 . 7 二、如何识别僵尸企业二、如何识别僵尸企业? . 10 (一)如何识别僵尸企业? . 10 (二)僵尸企业的标准 . 13 三、中国工三、中国工业业部门部门僵尸企业现状僵尸企业现状 . 20 (一)分年份统计 . 21 (二)分行业统计 . 24 (三)分地区统计 . 27 (四)分所有制统计 . 28 (五)分规模统计 . 29 (六)分年龄统计 . 30 (七)僵尸企业变化的模式 . 31 (八)重点行业 . 33 四、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四、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

13、 36 (一)政企合谋 . 37 (二)地方政府之间和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 . 41 (三)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 . 42 (四)外部需求冲击 . 44 (五)银行的信贷歧视 . 46 五、减少僵尸企业的对策五、减少僵尸企业的对策 . 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50 7 一、一、背景:供给侧改革与僵尸企业背景:供给侧改革与僵尸企业 中共十八大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进行经济 改革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和主要抓手。2014 年 7 月 23 日,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会议明确提 出,要按照定向调控要求,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动结构性

14、改革和调 整。 1 结构性改革从哪里改?先改什么?2015 年 10 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 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在广东省调研时就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 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2 这意味着,中央认 为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而处臵僵尸企业又是供给侧改革的重 点。 2015 年 11 月 1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 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专门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习近平 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 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 整体跃升。3

15、 按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的解读,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2016 年重点完成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 1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014 年 7 月 23 日),http:/ 07/23/content_2723171.htm。 2 发改委:加快淘汰僵尸企业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http:/ 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http:/ 11/10/content_5006868.htm。 8 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就是去产 能,而去产能的重点就是坚定地处臵僵尸企业。4 产能过剩不是一个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过热

16、时,政府就要缓解产 能过剩问题。僵尸企业也不是一个新现象,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软预算约 束下,缺乏市场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依靠政府补贴苟延残喘,乃是一种不可 避免的现象。那么,为什么这一次产能过剩引发了高度重视以至于要明确淘 汰僵尸企业?我们认为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同时出现增 长下滑的严峻状况,导致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不再能够独善其身。虽然中 国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直在高位增长,但是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 响,和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一样,遭遇了急剧的增长下 滑,并且在 2013 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持续下滑趋势(图 1)。 4 杨伟民详解供给侧改革:要抓好“

17、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和讯新闻网, http:/ 9 图图 1 1 世界主要国家名义世界主要国家名义 GDPGDP 增长率增长率(来源:来源:WindWind 资讯库资讯库) 过去中国虽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但是过剩现象主要出现在某些行业或 者局部地区,或者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是,目前 的产能过剩是近似全行业的、全局性的,而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增长下 滑。根据 2015 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2015 年停产和半停产的 企业比例达到 29%,是近五年的最高点(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5)。衡 量产能过剩的主要指标是产能利用率。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产能利用率在

18、 79-83%区间属于产需合理配比。5 据悉,我国目前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 74.3%,处于十年来历史新低。钢铁、煤炭、水泥、有色、石化等行业是产 能过剩的重灾区。6 根据媒体报道,2015 年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 67%,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仅 50%,煤制油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 50%,水泥 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 60%。此外,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全国 5 我国产能利用率为 78.7% 产能过剩问题仍突出, http:/ 6 供给侧改革之思(二):“去产能”的关键问题,http:/ 10 煤炭产能在 40 亿吨左右,在建产能 11 亿吨左右,总规模为 51 亿吨;而根据 国务院发布的

19、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从 2016 年开始的 3-5 年里,煤炭行业要退出产能 5 亿吨左右,同时减量重组 5 亿吨 左右煤炭产能,总计 10 亿吨。7 这意味着,煤炭产能应减少 20%才能达到去 产能的目标。造纸业也要大约淘汰 20%的产能。一个生动的案例是,一位重 型卡车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重卡行业持续低迷,库存积压越 来越严重,几乎跟钢铁行业一样,到了论斤卖的地步。8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长期高速增长,目前经济底子较 好,中央领导政治权威很高,正是痛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转型升 级的关键窗口期。中国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经济社会目标,能否

20、由要 素驱动经济体变成创新驱动经济体,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就看 这届政府。时不我待,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必须对僵尸企业痛下决 心,否则将失去发展良机。 二二、如何识别僵尸企业?如何识别僵尸企业? (一一)如何识别僵尸企业?如何识别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zombie company)作为一个专业的经济学用语,可能最 早源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家 Edward Kane 于 1987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7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http:/ 02/05/c_128706840.htm。 8 重卡几乎“论斤卖” 汽车业现产能过剩隐忧,http:/ 07/15

21、/content_1287718.htm。 11 (Kane,1987)。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僵尸企业是指这样一些负债企业, 它们虽然可以产生现金流,但是扣除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后,最多只能支 付贷款利息,而无力偿还贷款本金。9换言之,这样的僵尸企业本来应该死 亡,但是依赖政府补贴或银行贷款勉强维持生存,并且无法恢复活力。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陷入了衰退状态,出现 了失去的十年。学术界普遍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日本有大量的僵尸企 业,占用了大量无效率的银行贷款,甚至挤出了优秀的企业,出现了逆向 淘汰。三个美国和日本经济学家 Caballero、Hoshi 和 Ka

22、shyap 于 2008 年在 世界最权威的经济学期刊美国经济学评论(AER)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对日本僵尸企业的识别以及僵尸企业对资源配臵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 析,并引发了诸多后续研究。 最近三年,僵尸企业这个名词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或会议 中。2014 年 6 月 24 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 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报告建议,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对经营难以为继且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僵尸企业 和项目,要实施破产或兼并重组。10 这可能是官方第一次使用僵尸企业这个 专业术语。2015 年 3 月 20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工商

23、行政管理总局 考察时提到了僵尸企业这个名词。11 此后,僵尸企业逐渐成为官方 宏观调控政策的常用术语。例如,2015 年 9 月 14 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 9 “Zombie company”,https:/en.wikipedia.org/wiki/Zombie_company。 10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部分领域重点防范,http:/ 11 李克强:商事制度改革要协同向纵深推进,http:/ 03/22/content_2838799.htm。 12 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喜武明确表示,要清理退出一 批国有企业,对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要加大处臵力 度,实

24、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 业。12 最近,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僵尸企业问题。例如,何帆等人介绍了国外 文献对僵尸企业的研究状况,并使用 2007-2014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估计 了僵尸企业的比例大致为 10%,且国有企业更容易成为僵尸企业(何帆、朱 鹤,2016a,2016b)。他们的系列文章对僵尸企业这个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 介绍和分析,但使用上市公司数据难以反映众多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且 对于僵尸企业现状和原因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谭语嫣等人(2016)使用 1998- 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了中国僵尸企业对资源配臵的影响。然而, 最近几年的产能过剩

25、问题和僵尸企业问题与 2008 年之后大规模刺激计划有着 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目前的国企改革不可能再推行 1998 年那样的大规模民 营化和 2004 年之后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因此,如果没有 2008 年之后的 企业数据,难以理解当前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出现的原因,也难以对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提供可靠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使用 1998-2013 年(2010 年除外)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 1998- 2015 年上市公司数据库,对中国僵尸企业进行了全面研究。相比于已有研 究,我们有三方面改进。第一,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覆盖了中国工业企业销 售额的 90%(Nie and Zhao,2015),因

26、此更能反映出中国僵尸企业的实际情 12 国新办就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吹风会, http:/ 13 况。第二,我们使用的数据覆盖了 1998-2004 年、2009 年至今这两次较大规 模的产能过剩现象,既能反应现状、又能与上一次危机做出对比。第三,我 们对僵尸企业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 (二二)僵尸企业的标准僵尸企业的标准 1 1、官方标准官方标准 2015 年 12 月 9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对僵 尸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清理标准,即要对持续亏损 3 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 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13 因此

27、,僵尸企业的官方标准定义为:如果一家企业连续三年利润为负, 则将这家企业识别为僵尸企业。 识别僵尸企业的官方标准一方面比较贴近于人们对僵尸企业的认识,因 此比较直观;另一方面也比较简单,因此在实践中易于操作。但是,官方标 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有些新兴行业中的成长型企业在成立最初几年 都很难实现盈利,因此使用官方标准会把一些运转状况良好且发展潜力较大 的企业错误识别为僵尸企业。例如,美国亚马逊公司自创立之后曾连续 20 年亏损,直至 2015 年才实现盈利。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京东自 2011 年 以来至今仍是亏损。其次,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连续三年经营亏损的上市公司 13 国务院重申清理“

28、僵尸企业”持续亏损 3 年以上企业成“靶心”,http:/ 12/10/content_5022105.htm。 14 必须进行退市预警,因此许多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利润避免退市。14 如果使用 官方标准识别僵尸企业,这类企业将成为漏网之鱼。 2 2、CHKCHK 标准标准 与官方标准不同,经济学界主要从信贷的角度来理解僵尸企业。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效益越差的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 越多、获得银行贷款越多的企业效益越差,甚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针对 这种现象,Caballero、Hoshi 和 Kashyap(2008)提出了一种识别僵尸企业的 方法,学术界称之为CH

29、K 方法。CHK 方法认为,如果一个企业为自己 的债务所支付的利息非常低,甚至低于采用市场最低利率所要支付的利息, 那么这个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就是非正常的,这个企业极有可能是依 靠银行贷款才能生存的僵尸企业。 一般来说,我们从公司财务信息中只能看到债务结构,例如企业有多少 短期贷款、多少长期贷款、发行了多少债券,而并不能获得任何有关每笔贷 款、每只债券具体利率的信息,因此我们并不能直接看出一家企业是否获得 了银行在贷款方面的特殊照顾。然而,如果一家企业是正常企业,那么他应 当按照市场正常水平为其债务支付利息;反之,如果一家企业实际支付的利 息非常低,甚至低于市场最低水平,那么银行很有可能

30、在通过低息甚至无息 贷款给这家企业输血。CHK 方法实际上是推断企业与银行之间是否正常的市 场化借贷关系。 14 A股“不死鸟”玩转退市机制,http:/ 15 具体来说,Caballero、Hoshi 和 Kashyap(2008)定义了一个最低应付 利息: 5 * ,1,1,1minoverlast5years,.1 1 1 5 i tti ttji tti t j RrsBSrlBLrcbBonds 其中, , i t BS, , i t BL和 , i t Bonds分别代表企业i在t年末的短期银行贷款(不足 一年)、长期银行贷款(一年以上)以及发行债券总额(包括可转债和含权 债);

31、, i t rs, t rl, minoverlast5years,t rcb分别为t年的平均短期最低利率、t年的平均 长期最低利率以及在t年前五年发行的可转债的最低票面利率。也就是说, * , i t R是假设企业能获得市场最低利率时需要为其债务支付的利息,也就是正 常情况下企业需要为其债务支付利息的下限。为了将企业的实付利息 , i t R与 利息下限 * , i t R做比较,Caballero、Hoshi 和 Kashyap(2008)将 , i t R与 * , i t R标准 化。定义t年初企业i的总债务 ,1,1,1,1,1i ti ti ti ti t BBSBLBondsCP

32、 ,其中 ,1i t CP 是t年初企业i的所发行的商业票据。定义利率差距(interest gap)为 * ,* , ,1 i ti t i ti ti t i t RR xrr B ,那么当一家企业的利率差距为负( , 0 i t x)时,将 这家企业识别为僵尸企业。 CHK 方法从信贷的角度定义僵尸企业,比较符合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僵 尸企业的主要特征,相比于官方方法更贴近于僵尸企业产生的本质。然而, 与官方方法一样,CHK 方法也面临着两种问题。首先,CHK 方法可能将一 些正常企业误判为僵尸企业。一方面,在现实情况中有些企业由于经营状况 16 良好、违约风险低,往往能从银行获

33、得非常优惠的贷款;另一方面,政府为 了扶持重要或新兴产业,会向一些成长型企业发放低息贷款。15 这两类企业 由于实际利率很低,会被 CHK 方法识别为僵尸企业。其次,CHK 方法可能 会放过一些真正的僵尸企业。例如,有些企业虽然看起来实际利率属于正常 水平,但实际上盈利水平已经很低、利润尚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全靠向银 行借新贷还旧息。那么使用 CHK 方法并不能识别出此类僵尸企业。 3 3、人大国发院标准人大国发院标准 针对 CHK 方法的两种缺陷,Fukuda 和 Nakamura(2011)在其基础上通 过引入了盈利标准(Profitability Criterion)和持续信贷标准 (E

34、vergreen Lending Criterion)对 CHK 标准进行了改进(FN-CHK 标准)。 盈利标准是指,如果企业的息税前收入(EBIT)超过最低应付利息 * , i t R,则不被识别为僵尸企业。这样一来,那些盈利能力良好但实际利率较 低的企业就不会被错误识别为僵尸企业。持续信贷标准是指,如果企业 t年的息税前收入低于最低应付利息 * , i t R 、1t年的外部债务总额超过其总 资产的一半、并且t年的借贷有所增加,那么就将该企业识别为僵尸企业。 这样一来,识别僵尸企业时就不会漏掉那些本身盈利已经很差、杠杆率已经 很高,却还在增加外部贷款的企业。 然而,Fukuda 和 Na

35、kamura(2011)对 CHK 方法的改进也不是完美的。 在研究中国僵尸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企业仅仅在全部 15 国开发展基金“金援”17 家上市公司, http:/ 17 时间段中的一年被识别为僵尸企业。这与我们对僵尸企业的直观理解不符。 既然是僵尸企业,肯定是活不好、死不了。某一年份是僵尸而下一 年份马上复活的僵尸企业很可能只是在该年经营管理遇到暂时问题或短 期冲击的正常企业。因此,我们也对 CHK 方法进行了再次改进,提出了 人大国发院标准:如果一个企业在t年和1t年都被 FN-CHK 方法识别 为僵尸企业,那么该企业在t年被识别为僵尸企业。如无特别说明,我们将 使

36、用这种识别方法。 4 4、举例说明举例说明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几种僵尸企业识别标准之间的区别,我们假设有 A、B 两家存在僵尸企业嫌疑的企业。这两家企业在 2011-2013 年间的主 要财务指标如表 1 所示。为了计算简便,我们假设 2011-2013 年的市场上最 低的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其中,市场最低短期贷款(一年期)年利率为 5%;并且,这两家企业都只有短期贷款(一年期)而没有长期贷款、也都没 有发行任何企业债券与商业票据。 如果我们使用官方标准,只有 B 企业在 2013 年符合连续三年利润为 负这一标准而被识别为僵尸企业;A 企业虽然 2011 年和 2012 年的利润都 很差,但

37、2013 年的利润为正,因此在 2013 年时没有被识别为僵尸企业。 如果我们使用 CHK 标准,A 企业在 2012 年和 2013 年、B 企业在 2012 年都将被识别为僵尸企业;而 B 企业在 2013 年没有被识别为僵尸企业。具 体来说,根据最低应付利息 * , i t R的计算公式,某一年度的最低应付利 18 息是由上一年度持有的贷款及最低贷款利率决定的,因此,A、B 企业在 2012、2013 年的最低应付利息都是 100 元5%=5 元。而事实上,A 企业在 2012、2013 年的利息支出以及 B 企业在 2012 年的利息支出都是 4 元,利 率差距为(4-5)/100=

38、-1%,也就是说 A、B 企业在这些年份实际支出的 利息非常低,实际利率甚至低于市场最低水平,因此被 CHK 标准识别为僵 尸企业。B 企业在 2013 年的利息支出是 6 元,大于其当年的最低应付利 息,因此没有被 CHK 标准识别为僵尸企业。 如果我们使用 FN-CHK 标准,那么就可以在 CHK 标准的基础上一方面 为好企业平反,另一方面捕捉漏网之鱼。盈利标准认为如果企 业的息税前收入高于企业的最低应付利息,说明企业经营是可以维持 的,即使企业的实际利率非常低也不能算作是僵尸企业。那么,A 企业 2013 年的息税前收入是 6 元,最低应付利息为 5 元,因此符合盈利标准 不能被算作僵尸

39、企业。捕捉漏网之鱼的工具是持续信贷标准,具体 来说有三个条件:本年息税前收入低于最低应付利息、上一年的外部债 务总额超过其总资产的一半、本年借贷有所增加。那么,B 企业 2013 年息税 前收入为 4 元、低于最低应付利息(最低应付利息为 100 元5%=5 元);2012 年债务总额(100 元)超过总资产(150 元)的一半;本年借贷 总额(200 元)大于上一年借贷总额(100 元)。因此 B 企业在 2013 年被 FN-CHK 标准作为漏网之鱼识别为僵尸企业。 如果使用人大国发院标准,A 企业就不会被识别为僵尸企业。原因在 于,虽然 2011、2012 年 A 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太好

40、、2012 年 A 企业还被 19 FN-CHK 标准识别为僵尸企业,但是 2013 年 A 企业的经营状况全面好转、 已经不是 FN-CHK 标准下的僵尸企业了。这说明 A 企业在 2011、2012 年遇 到的经营困难只是暂时的,并且 A 企业已经证明了自己恢复正常运转的能 力,因此人大国发院标准不把 A 企业识别为僵尸企业。而 B 企业由于连续两 年都被 FN-CHK 标准识别为僵尸企业,因此在 2013 年在人大国发院标准下 也被识别为僵尸企业。 表表 1 1 A A、B B 两家企业主要财务指标(两家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2011- -20132013 年)(单位:元)年)(单位

41、:元) 企业 年份 息税前 收入 利息 支出 利润 资产 短期 贷款 * , i t R 官方 标准 CHK 标准 FN-CHK 标准 人大国发院 标准 A 2011 2 4 -2 150 100 - - - - - 2012 2 4 -2 150 100 5 - 是 是 - 2013 6 4 2 150 100 5 否 是 否 否 B 2011 3 4 -1 150 100 - - - - - 2012 3 4 -1 150 100 5 - 是 是 - 2013 4 6 -2 250 200 5 是 否 是 是 20 三、中国三、中国工业部门工业部门僵尸企业现状僵尸企业现状 现有的关于中国僵

42、尸企业的研究几乎都使用了上市公司数据。相比于中 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具有数据新、指标全、行业覆盖面广等优 势。然而,上市公司对于中国全体企业来说代表性较弱,因此并不适合用来 研究中国的僵尸企业问题。 首先,相比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能够上市的企业都是资质相对良 好、管理相对规范、盈利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以 2013 年为例,上市公司的 平均利润率为 18.35%,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却只有 5.51%。因 此,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僵尸企业问题就可能低估僵尸企业的比 例。 其次,相比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上市公司的规模一般比较大。以 2013 年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3、的平均总资产为 8029.40 万元,95%的企业总 资产都在 3.01 亿元以下;而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资产为 466.90 亿元,95%的企 业总资产都在 3.95 亿元以上。因此从规模上来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不能代 表中国大部分企业。 最后,由于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比例很高,并且大部分企业都有国资背 景,因此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僵尸企业问题面临着严重的所有制 代表不足问题。以 2013 年为例,上市公司中约有 35%的企业为国有或集体企 业,而工业企业数据库中这一比例只有 2.75%。 由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代表性较差,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以中国工业企业数 据库来分析中国的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

44、 本报告所用到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包含了 1998-2013 年全部国有和规 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约占中国工业企业总销售额的 90%(Nie and Zhao, 2015),因此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首先,我们参考 Brandt 等(2012)的方 法,对数据进行跨期匹配。简单来说,我们先根据法人代码和企业名称对企 业进行交叉匹配,未能匹配上的样本再根据地址代码+法人代表姓名和 地址代码+电话号码+开业年份进一步匹配。其次,我们参照聂辉华等 21 (2012)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例如,删除关键变量 异常或缺失的观测值。此外,由于数据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谨慎起见,我 们暂时没有

45、使用 2010 年的数据,并把 2009 年和 2011 年看作是两个连续的年 份。最后,我们得到了 1998-2013 年间(2010 年除外)由 792267 个企业、 3636479 个观测值组成的一个面板数据集。 (一一)分年份统计)分年份统计 图 2、图 3 分别描绘了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做的 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从图 2 中可以看出,从 2001 年开始,上市公司中僵 尸企业的数量一直持续上升,并在 2013 年左右达到高峰(约 410 家);2010 年之后僵尸企业的数量基本稳定,2013 年以来甚至有所下降。然而,上市公 司中僵尸企业的比例一直比较稳定,20

46、03 年之后一直在 13%左右波动,2013 年以来比例有所下降。 图图 2 2 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上市公司)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上市公司) 由于 2004 年之后国有经济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并且国企改革暂告一个段 落。因此我们在本报告中以 2004 年为界,将全部样本分为两个样本期进行比 22 较分析。从图 3 中可以看出,2000-2004 年规模以上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一 直很高,均值为 17.09%。僵尸企业数量的高峰出现在 2000 年,超过 4 万家 规模以上企业是僵尸企业,占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高达约 27%。随着国 企改革的进行,僵尸企业数量和比例都有所下降。2005-2013 年间,僵尸企业 的比例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均值为 7.51%。值得关注的是,2012 年以 后,僵尸企业数量和比例均大幅回升,这与近两年来官方、媒体所强调的僵 尸企业问题是一致的。 图图 3 3 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工业企业数据库) 有趣的是,上市公司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僵尸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 是比例上看,其走势都有很大差别。我们认为,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上市公司 严重的样本选择问题所造成的。从图 2 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比 例一直比较稳定。一方面,中国 A 股上市公司数量从 2000 年的 1200 家左右 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