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5050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西师专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推荐表.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申 报 等 级省级团 队 名 称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杨 声所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所在院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荐部门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三年四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带头人负责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2012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简介(

2、申报理由)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专业,也是学校确定的“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专业。该专业是在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人才需求较为迫切的情况下,2007年,我校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设置的高职专业,以培养与地方马铃薯、中草药产业接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为特色的应用型专科专业。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是随着该专业的设置而组建的,本教学团队主要围绕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较为迅速,已初步形成一支专业发展目标明确、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成绩显著、肯于吃苦、爱岗敬业、精诚团结、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教师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3、经过不懈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学校的肯定,2010年度、2011年度连续评为学校先进集体,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奖和先进集体奖。1名教师被评为定西市领军人才,2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学术带头人,4名教师被评为学校中青年教学科研双骨干,1名教师获得学校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资助。多名教师担任定西市相关产业专家组成员,8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一、教学团队成员基本情况(一)团队构成生物技术及应用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占17%,副教授4人,占33%,讲师4人,占33%,助教2人,占1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占83%。教学团队中,46-55岁5人,占42%,35

4、-45岁3人,占25%,35岁以下4人,占33%。教师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比较合理。所从事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均与生物技术与应用相关,拥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定的人才优势。这为加快专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促进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定西爱兰薯业公司、甘肃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圣大方舟变性淀粉有限公司、甘肃扶正药业、陇西中天药业及省内其他高校的有关专家和教授做客座教授。图1 生物技术教学团队职称结构图2 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年龄结构(二)教学团队带头人师德高尚、理念先进

5、、教科研水平高、资源整合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带头人杨声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兰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教授。曾担任天水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教务处长等职务,兼任天水高校化学化工研究所所长、天水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天水市化工学会理事长、天水市化学学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现任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教学成绩突出,荣获全国师范类“曾宪梓”奖、天水市“222”工程科技人才、“学科骨干”、 “定西市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科研成果丰硕,曾主持完成十多项科研及教改项目,所研制的“火柴磷面新配方”获中国专利(2000年);2001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了“用天水地产洋芋渣制备膳食

6、纤维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3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师专化学教育专业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获2003甘肃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近三年来发表各类论文100多篇。作为专业带头人,多年来,在教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教学团队是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是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行业外聘2名专业带头人的专业骨干教师团队,组建8名以上行业知名专家或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83;专任教师拥有“双师型”资格的也占一定比

7、例。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思路是通过核心精品课程的打造和生物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以团队带头人、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从行业中聘请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补充,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能工巧匠型教学团队。(一)培养能工匠型专业师资1.引进专业骨干教师2名,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6名,有3名专职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知名企业以访问学者或短期访问等形式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水平。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名,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名,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梯队,并承担相应的省市级课题或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10多项。 2.通过与生物技

8、术及相关行业内的企事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锻炼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企业的研发等,提升专业教师能力,探索出本专业“双师型”培养模式。40教师至少获得一种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证书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分别成为中草药栽培、马铃薯栽培和种薯繁育、中药制药、发酵、马铃薯农加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业课教师每年下企业的时间不少于10天并有相关的考评记录。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进行科技服务或与企业合作完成更多的横向课题。通过参与课程建设,带动青年教师培养。3.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培养,包括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符合高职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

9、手段方面的培训;加强教师职业素质训导,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情操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2年的建设,专业骨干教师硕士以上比例达到了80;专任教师40以上拥有“双师”资格。(二)打造由行业名家领军的兼职师资队伍从本省市生物技术相关企事业中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和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实训、实习指导或专题讲授等教学任务,截止2013年,兼职教师数达到12人。聘请在行业中有一定声望或合作企业的管理者5名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参与专业建设的指导、专业标准制定、实训室建设、指导毕业生就业等。三、教学团队是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团

10、队生物技术教学团队近三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多数发表在核心刊物上。承担了省、市级课题项目1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30多万元。2000年至今共获得省、市各级各类科技奖励20多项次。授权和申请专利7项。表1 获奖情况时间奖项名称及等次获奖者颁发部门2012年定西市领军人才杨 声定西市人民政府2011年全国师范类“曾宪梓奖“杨 声教育部2009年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韩黎明甘肃省委省政府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韩黎明甘肃省教育厅2008年定西市第一届劳动模范韩黎明定西市人民政府2006年定西市优秀共产党员韩黎明定西市委2011年甘肃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贺莉萍甘肃省教育

11、厅2011年甘肃高等学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刘淑梅甘肃省教育厅表2 生物技术教学团队近几年主要科研成果序号成果名称发表刊物(出版社)发表时间作者0用天水地产洋芋渣制备膳食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杨 声1Cu()在巯基化壳聚糖修饰金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杨 声2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规律及抗菌机理初探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杨 声3水溶性壳聚糖的对五种常见菌种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探讨中国酿造2007杨 声4水溶性壳聚糖和壳寡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及对几种致病菌抑菌性能研究中国化妆品2007杨 声5低聚壳聚糖降解制备、分离、纯化、鉴别的研究

12、进展高分子通报2006杨 声6壳聚糖对细菌细胞膜的作用食品科学2009杨 声7壳聚糖对细菌细胞膜及膜蛋白的作用食品科学2009杨 声8壳聚糖Cu()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9杨 声9壳聚糖Fe()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性能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杨 声10壳聚糖抑菌性能影响因素、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中国酿造2009杨 声11O-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抑菌性能及对细胞膜蛋白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10杨 声12壳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食品科学2010杨 声13壳聚糖镧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性能食品工业科技2010杨 声14壳聚糖镍配合物对尿素吸附性能研究 食

13、品工业科技2010杨 声15壳聚糖中胺基对其抑菌性能的影响及与DNA的作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杨 声16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 食品科学2010杨 声17水溶性壳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杨 声18壳聚糖镍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试验室2010杨 声19壳聚糖稀土配合物的制备、抑菌性能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杨 声20O-羧甲基壳聚糖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研究分析试验室2010杨 声21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的研究中国食品工业2010杨 声22镧-磺基水杨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合成、表

14、征及其抑菌活性合成纤维2010杨 声23烟酸-1,10-二氮杂菲稀土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中国食品工业2010杨 声24对氯苯氧乙酸-8-羟基喹啉稀土三元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其抑菌活性中国酿造2010杨 声25硫脲壳聚糖铜(II)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活性食品科学2011杨 声26硫脲壳聚糖Co()配合物的制备、抑菌活性及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应用化学2011杨 声27稀土La()、Nd()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发光学报2011杨 声28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抑制黑曲霉的活性及机理研究食品科学2011杨 声29对氯苯氧乙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抑菌性能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1杨 声30壳聚糖钴

15、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杨 声31O-羧甲基化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抑菌活性 食品科学2011杨 声32壳聚糖与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中国食品工业2011杨 声33低聚壳聚糖钐的制备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分析仪器2011杨 声34低聚壳聚糖钐配合物的制备、抑菌活性及与DNA的相互作用分析科学学报2011杨 声35O-羧甲基壳聚糖镍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中国食品工业2011杨 声36不同分子量壳聚糖锌配合物对尿素的吸附行为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杨 声37壳聚糖季铵盐的抗菌抑菌活性以及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工业2011杨 声38壳聚糖

16、季铵盐的制备及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工业2011杨 声39桂皮酸-1,10二氮杂菲镧配合物的合成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化学学报2011杨 声40桂皮酸-1,10二氮杂菲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抑菌活性及与DNA的作用中国食品工业2011杨 声41羧甲基硫脲壳聚糖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食品科学2012杨 声42O-羧甲基壳聚糖稀土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分析科学学报2012杨 声43硫脲壳聚糖锌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国食品工业2011杨 声44黑木耳和茶叶黄酮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杨 声54马铃薯产业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韩黎明

17、55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韩黎明56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化模式与发展对策中国蔬菜2012韩黎明57文化视角下的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天津农业科学2012韩黎明58甘肃道地药材“岷归”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韩黎明59中国黄芪专利分析与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张尚智60中国“中草药饲料”专利技术与研究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张尚智61中国“中草药饲料”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饲料研究杂志2012张尚智62对中国中药材GAP基地现状的文献学分析农学学报2012张尚智63当归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西北药学杂志2012张尚智64野生当归及其当归植物资源的研究中国现代

18、中药2012张尚智65甘肃道地药材当归标准化栽培的探讨天水师院学报2011张尚智66高职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现代农业2010刘玲玲67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发生褐变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刘玲玲68马铃薯主要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福建农业科技2112刘玲玲99维管特异表达启动子BSP的克隆与活性检测中国农学通报2012刘玲玲70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及防治措施甘肃高师学报2012刘玲玲71马铃薯脱毒苗高效生产技术的探讨农业科技通讯2012陈亚兰72马铃薯原原种低成本生产的研究甘肃农业科技2012陈亚兰73不同抑菌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中国马铃薯2012陈亚兰7

19、4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甘肃农业2012车树理75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青海农林科技2012原霁虹76根类中草药净洗中引进超声波清洗技术的探讨甘肃高师学报2012刘淑梅77学习记忆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最新理论研究综述生物技术世界2012李润红78甘肃定西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禹娟红79气相中2Sr+和2Ba+催化N2O与CO还原反应的理论研究 化学学报(SCI)2010刘凤霞80DFT Study for the Reduction of N2O(1+) with CO(1+) Catalyzed by Cr+ 中国化学(SCI)2010刘凤

20、霞81不对称稀烃亲电加成反应物的预测方法教育教学论坛2012刘凤霞四、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完善建成了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由定西市、甘肃省和中央财政支持建成,建筑面积1000,实验仪器设备200多台(件),总投资500万元。该中心定位于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工程技术中心。中心设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遗传育种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马铃薯质量检测中心、马铃薯加工实验室、中药加工、炮制与制剂实验室、天然药物分析、提取与检测实验室、活性物质分析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中草药标本室、马铃薯文化研究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

21、教授专用实验室等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齐全,同时配套了4000多中草药种植圃和马铃薯试验地。能满足我校马铃薯生产加工、中草药栽培技术、生物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实验平台。其次,学校与定西市旱农中心,定西爱兰薯业公司、甘肃圣大方舟变性淀粉有限公司、陇西中天药业等多家科研和企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资源共享,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其输送相关人才,并在这些公司进行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承接定西市马铃薯、中药材及其相关飞速发展产业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办学基础,获得了在同类专业发展中的优

22、势地位。多年来,已为省内外输送了一百多名毕业生,许多学生已成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总之,生物技术教研室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突出,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专业师资团队。该教学团队正在不断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力争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上把团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表3 生物技术校内实验实训一览表序号实验室名称主要功能1马铃薯质量检测中心马铃薯病原生物检测马铃薯及其它农产品品质及安全监测2马铃薯组织培养实验室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苗生产。3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实验、马铃薯生长与

23、环境实验、耕作栽培技术。4马铃薯遗传育种实验室遗传学实验、良种繁育实验。5马铃薯加工实训室马铃薯淀粉加工、全粉加工、变性淀粉加工、食品加工。6马铃薯文化室马铃薯专业建设及发展的宣传与推介、马铃薯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的研究等。7中草药标本室常见中草药识别鉴定8中药生理、生化实验室中草药生理功能研究、生化分析。9中药加工炮制与制剂实验室中草药加工、炮制与制药实践10中草药组织培养实验室中草药组织培养11天然药物分析、提取与检测研究中心中草药药用成分分析、提取、鉴定。12无机化学实验室基础无机化学实验13有机化学实验室基础有机化学实验14物理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15分析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16普通

24、生物学实验室植物及普通生物学实验17马铃薯试验田(3亩)马铃薯栽培、育种及种薯繁育实训18药圃(2亩)25种中草药栽培技术实训合计500万元表4 生物技术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基地名称主要功能1定西市旱农中心马铃薯、中草药栽培技术实训2定西爱兰薯业公司马铃薯栽培、育种及种薯繁育实训3甘肃天润薯业公司种薯繁育技术实训4甘肃圣大方舟变性淀粉有限公司马铃薯加工实训5定西薯峰淀粉公司马铃薯加工实训6甘肃凯凯淀粉公司(合资)马铃薯加工实训7甘肃扶正药业中药材加工实训8甘肃金羚药业中药材加工实训9陇西中天药业中药材加工实训10陇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中草药栽培技术实训定西市药检所中药材检验实训二、团队

25、组成1团队成员。本专业教学团队共 20 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 12 人,占 60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8 人,占 40 %。表3 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高校教龄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01杨 声1963.04男研究生教 授高校教师27年2年马铃薯加工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02韩黎明1963.03男本科教授高校教师29年微生物学、马铃薯工程技术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03张尚智1964.07男研究生副教授高校教师23年生物化学、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04车树理19

26、70.11男本科副教授高校教师19年3年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05刘淑梅1964.04女研究生副教授高校教师24年动植物检疫技术、食品检验技术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06王 英1966.05女研究生副教授高校教师20年无机化学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07刘玲玲1977.01女研究生讲师高校教师9年2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08陈亚兰1979.01女研究生讲师高校教师8年细胞生物学、马铃薯育种及种薯繁育技术教学及科研工作。200学时/年。09刘凤霞1980.09男研究生讲师高校教师7年2年有机化学教学及科研。216学时/年。10李润红1982.0

27、7女研究生讲师高校教师5年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卫生与毒理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11高 娜1984.09女研究生助教高校教师2年发酵工程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12孙逸来1984.03男研究生助教高校教师22年生物制药技术、制药工艺学教学及科研。200学时/年。表4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 名性别学 历专业技术职务所在单位从事的技术领域/工作岗位/从业时间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01毕 阳男博士教授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采后生物学与技术、采后病理学和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02史琪云女博士教授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

28、性淀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参与专题讲授、专业建设的指导、专业标准制定、实训室建设和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工作。03刘荣清男本科研究员定西市旱农中心主任主要参与专题讲授、专业建设的指导和专业标准制定等工作。参与教材编写。04张天虎男博士教授甘肃天润薯业有限公司硕导主要参与专题讲授、专业建设的指导和专业标准制定等工作。05杨俊丰男本科研究员定西市旱农中心硕导马铃薯栽培技术实训指导。参与教材编写。06李文超男博士甘肃天润薯业组培中心实验室主任主任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实训指导。07崔 刚男博士甘肃天润薯业公司组培专家组织培养技术实训指导。08唐艳梅女硕士甘肃天润薯业组培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组织培养技术实训指导。2

29、.团队带头人姓 名杨 声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3.04民 族汉政治面貌中共党员高校教龄27年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专业物理化学企业工作年限2年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职业资格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无联系地址、邮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 743000办公电话0932-8264209移动电话18909329876电子邮箱主要学习、工作经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学习、工作内容及岗位1981.8-1985.7西北师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1985.8-1990.7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任教1990.9-1993.7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1993 -1995广东省中山市南北油漆厂新产品的

30、开发与研究1996-2009天水师范学院化学系任教,并任系主任、教务处长等职务2010-现在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任教并任定西师专党委书记所承担的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杨声教授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天水师范学院化学系(原天水师专)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工作。1990年7月至1993年7月在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攻读取得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因研究的项目转让于广东中山市,借调中山市南北油漆厂从事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从教二十多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杨声教授勇于学习和研究高职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并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能较

31、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保证专业建设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并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用科研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用科研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推动教师个人成长。他以自己的敬业、专业、学识、能力和经验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他不但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具备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的方式、前瞻与创新的发展思路。 在团队建设中,一是调整课程结构。要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把拓宽专业口径与柔性专业

32、方向,加强基础与强调针对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应用型专业品牌,力争设置出与市场对接和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探索和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师资管理机制。提出了“爱校爱生爱岗、勤奋朴实正派、博学进取乐观、团结合作奉献”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以理念统一思想,以合作夯实基础,以事业凝聚人心,以制度提供保障”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人才培养情况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生物技术专业自创

33、办以来,探索适合于高职教育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了由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专业技能的拓展体系三部分构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立项进行建设和实践,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效益,使所培养的生物技术人才真正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与重组,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实践证明,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以企业为主的专业委员会指导,落实工

34、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在素质结构上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身心素质,在知识范围上,要求学生具有满足专业需要的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果蔬产品加工、发酵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生物制药、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有关政策法规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了解生物技术、生物制品与检测的前沿科学和发展动态;了解生物学、生物医学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在技能与能力结构上,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

35、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微生物、农产品加工以及中药制药的基本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统计分析能力;具有常见农作物的栽培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在此要求下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课程实验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理论教学体系的四大类课程:职业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这种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核心技能。但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科课程多,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教学和实验实训内容相对滞后,学用不一致比较明显,学校专业教学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

36、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凡此种种,大多是由于专业教学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从学校自身教学和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出发,没有充分做到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在开发新的专业教学标准时,从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出发,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牵头,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长期合作企业主持,探索建立新型工学结合的“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体来说,“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体现学生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加强生物技

37、术及应用专业的职业化特色。表5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年含义目标内容培养方式11个学年在校基本素质培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身心素质和够用的综合基本能力。满足专业需要的基础学科知识。生物学、生物技术、检验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生物技术行业相关法规及标准。校内培养。11个学年在校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生物技术及相关行业需要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能力。微生物及发酵的基本实验技能;生物技术相关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和检测的基本技能;农产品加工以及中药制药的基本实验技能。校内培养。主要通过课程的实验实训进行。0.51个学期专业综合职业技能训练。按照

38、专业方向,培养与职业岗位对应的综合能力。果蔬产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操作技能;中药制药的生产操作技能;发酵工程的生产操作技能等。校内生物技术综合实训中心。0.51个学期企业顶岗实习。职业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迅速适应、胜任岗位要求。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二)以产训一体、顶岗实习实施能力培养从企业实际要求和行业标准出发,以校内实训中心和合作企业为依托,实施产训一体、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模式;产训一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模拟生产实习,如中药制药的生产训练,果蔬产品加工的生产训练等;第二阶段在校内实训中心、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第三阶段在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工作岗位进行

39、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和新建实训基地的资源,实现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三)建立符合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建成包括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装备标准、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在内的教学标准体系,带动专业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四)建立以真实任务为载体,产训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以生产型实训为基础的课程体系。1.以职业生涯为发展目标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需要体现以职业生涯为发展目标。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

40、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职业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的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职业素质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课程体系中不仅要体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体系有四大类:职业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在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教学分为三个层次:课程实验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2.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常

41、规学科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通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该专业设计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确定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案上,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始终,并主要体现在学生就业的职业方向上,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4.以职业技能鉴定为

42、参照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涵盖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应职业标准的考核要求。如中药制药与检测对应与药物分析工、药物制剂工;发酵工程对应于生物发酵工;食品安全与检测对应于食品检验员等。这样“做学一体、学以致用”,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接轨,“双证”融合。5.以生产型实训为基础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实践能力应以生产型实训为基础。这样的实训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生物技术及应用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包括3大模块,即农产品与果蔬产品的精深加工;中药制药的生产操作技能;发酵工程的生产操作技能。在生物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建成后,均可以按照实际生产进行模拟训练。同时学生到企

43、业顶岗实训实习,更进一步强化了实训效果。按上述的指导思想,根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设置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采用宽口径、多综合、重能力、提倡创新的思路。设计和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实训大纲,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和灵活性。课程体系中设计有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训(验)教学)、实践教学(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职业工种培训与考核等)、人文素质培养及其它。二、实施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一)建设专业精品核心课程确定有丰富职业教育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为精品课程负责人,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团队,重点建设2门专业核心精品课程:马铃薯加工和发酵工程。同时紧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定西市的实际状态,融合行业成熟技术经验,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这2门专业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结构,编写相应的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