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5246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浅探.doc.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区矫正综合基地建设初探崇仁司法所 范柯薇摘 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区矫正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走出一条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矫正道路,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创新。本文谨结合崇仁镇在探索社区矫正综合基地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遇到的相关问题,对社区矫正基地建设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看法。关键词:社区矫正 综合 基地建设作为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主要手段,监督管理、教育矫治、行为矫治、心理矫治等在修正和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教育人、改造人”这一社区矫正最终目的上

2、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包括日常报到、思想汇报、请销假、排查监控等监督管理措施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并渐趋完善。与之相比,侧重于教育矫治、行为矫治、心理矫治的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却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仍然式微、流于形式。如何充分发挥好教育矫治、行为矫治、心理矫治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今年5月始,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开创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社区矫正工作道路,提高矫治效果,崇仁镇结合自身探索实践的经验,整合资源,把社区矫正学习教育、公益劳动与安置帮教结合起来,建立了首家社区矫正大型综合基

3、地,积极探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一、崇仁镇建立社区矫正综合基地的基本情况(一)深入调查,找出问题。崇仁镇自2008年12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止9月底,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79名,现已期满解矫人员99名,仍处于矫正期内的服刑人员80名。两年多来,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产生,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教育、心理矫治、公益劳动、安置帮教等工作开展难、落实难越来越成为突出性的问题。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我们对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刑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并结合两年多来的实践经验开展了总结分析会。通过调查走访、总结分析,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1、学习教育形式单一

4、、内容简单。目前,社区矫正教育在形式上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社区服刑人员对教育内容只能被动接受,不利于理解与思考,许多服刑人员甚至“走耳进,右耳出”,两个小时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彰。在教育内容上,更侧重于法律知识、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学习,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心理教育、社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都因种种原因不深入或不涉及。教学内容的缺失,导致社区服刑人员在调节心理、矫正思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缺陷。2、公益劳动没有固定场所、时间上存在冲突。按照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司法所的安排下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我镇主要采取以每月集中劳动为主的

5、形式,打扫敬老院、清除“牛皮癣“、打扫社区卫生等,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机性较强,组织上存在困难。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这种公开性的公益劳动并不是所有群众与社区服刑人员都能接受的,很多社区服刑人员存在心理障碍,躲躲闪闪,无法正常劳动。而且,公益劳动的时间往往与工作时间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服刑人员的正常工作,每月不少于12小时的标准,更是使得他们”丢掉饭碗“的几率增加,参加公益劳动与保住工作成为两难的选择。3、部分社区服刑人员过渡性安置存在问题。部分假释人员、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出监之后,没有家人、没有工作,生活上存在困难,村里又无法全部解决,如何解决其回归社会之后“第一顿饭“的问题成为社区矫正

6、工作的一大难点。这些人长期在监狱里服刑,本身可能存在心理偏差,到了社会上之后,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极有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甚至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解决这部分人员的过渡性安置,迫在眉睫。(二)建立基地,规范操作。针对调研结果,结合乡镇资源短缺等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推敲,今年5月,我们开始着手筹建崇仁镇社区矫正大型综合基地,旨在集结教育矫治、行为矫治、心理矫治、安置帮教等功能于新的载体,将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安置帮教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7月21日,崇仁镇社区矫正综合基地挂牌成立,正式运行。基地位于崇仁安江村江南粮食专业经济合作社内,占地面积200多亩,主要分为学习教育区和劳动实践区。其

7、中,学习教育区可容纳5060人同时上课,主要用于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就业培训、政策指导和心理矫治;劳动实践区由多个基地组成,分别为水果基地、药材基地、花木基地、茶叶基地等,主要用于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及过渡性安置。我们制定了具体、规范、灵活的教育、劳动和帮教制度,严格落实措施,确保基地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功能的全面发挥。1、在学习教育上,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区别对象。我们采取“五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思想教育与法德教育相结合。将道德、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思想引导入手,寓德于教、寓法于教,将良好的道德理念和正义的法制理念植入社区矫正对象心中。二是集中教育与个案矫正相结合。在坚持每月开

8、展一次集中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每位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和个别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并据此进行分析,及时修正矫正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实施个案矫正。三是理论学习与案例剖析相结合。在每月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统一安排社区服刑人员观看与所学理论知识相关的视频、电影,如法律讲堂等,同时,组织他们在观看之后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并将各自的成果整理后以板报的形式在基地展示。四是课堂讲座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服刑人员亲朋好友的引导、帮教作用,鼓励他们正确引导和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正错误的思想,形成专门机关教育

9、和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良好局面。五是矫正教育与考试考核相结合。每一季度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就所学内容进行统一的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与年度考核挂钩,对于成绩优秀的对象,结合平时的表现,给予奖励,并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措施。成绩差,平时表现不好的,则进行处罚,并实行相对严格的监管措施。2、在公益劳动上,灵活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采取“区分式轮班轮岗”劳动模式:一是区分式劳动。即根据不同服刑人员的特点,如性别、身体状况、个人技能、工作情况等,为每个社区服刑人员量身定做劳动计划,排定每个月的“劳动日程表“,实行人性化劳动,保证每个服刑人员所从事的劳动都是力所能及且不影响本身工作。二是轮班式劳动。我们将在矫

10、并需参加公益劳动的44名社区服刑人员(除剥政人员与老弱病残人员)按照地区不同分成11个小组,按照一个月2个工作日的标准在22个工作日内进行各组轮流排班劳动,对于确有原因无法参加当天劳动的服刑人员,在剩余的几天中自行到基地补足时间,实现规范化与灵活化的有机结合。三是轮岗式劳动。由于劳动实践区是由水果基地、药材基地、花木基地、茶叶基地等多个基地组合而成,每个基地都具有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工作,为了丰富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我们每季度根据前期的劳动情况与个人的意愿安排社区服刑人员轮岗一次,为将来的安置帮教奠定基础。在实现公益劳动惩罚、矫正功能的同时,赋予其新的价值、新的意义。3

11、、在安置帮教上,过渡为主,加强培训,联合帮教。基地采取一主二辅的帮教模式:一是以过渡性安置为主。基地是与崇仁镇安江村江南粮食专业经济合作社内联合建立的,我们与合作社签订了过渡性安置帮教协议。对于出监后没有家人,暂时未找到工作,生活确实困难,需要帮教的服刑人员,在就业培训期间,合作社提供一定的岗位,给予短期过渡性安置,解决燃眉之急。二是以就业培训为辅。对于过渡性安置在基地的服刑人员与找不到工作或尚未找到工作的服刑人员,结合公益劳动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同时专门联系镇就业部门的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就业政策指导,丰富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以联合帮教为辅。对于有一技之长或者在公益劳动中学得一

12、技之长但仍未找到工作的服刑人员,联合镇有关部门推荐到镇里一些大规模企业就业。二、当前社区矫正综合基地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一)缺乏正式法律依据。任何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但我国现行法律却没有社区矫正性质、工作内容和运行程序等的相关表述,给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具体到基地的运行中,由于学习教育、心理矫正、公益劳动等措施都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致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底气不足。遇到社区服刑人员公然提出不愿意参加劳动、教育时,无法采取相应的制裁或强制措施,无法树立权威性,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就极易滋生问题,导致基地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二)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基层社

13、区矫正工作依托于乡镇司法所开展,而乡镇司法所又同时要承担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能,人少事多、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缺乏成了突出性的问题。比如说崇仁司法所正式工作人员只有2人,但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确有80人,单是这80人的管理工作就负荷不了,更别说是其他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要分出专门的基地管理人员来就相当的困难。目前,我们只能采取两头兼顾的方式,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兼任管理员,负责基地活动的日常管理及监督工作。但这种模式对于基地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不利,并非长久之计。(三)缺乏专业师资力量。我们将基地的功能定位于教育矫治、心理矫治、行为矫治及安置帮教,开展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心理矫正

14、、就业培训及过渡性安置工作。但目前来说,由于社区矫正队伍不健全,专业素质与基地工作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专业师资力量,如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法律专业人士、就业培训师等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基地心理矫治、就业培训等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相应的矫治效果就难以保证。(四)缺乏联合帮教机构。我们把基地的安置帮教功能定位在过渡性安置上,这就说明这种安置帮教只是暂时性、过渡性的,要真正做好安置帮教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整合资源,动员一切可用的社会力量,联合辖区内的大规模企业、单位联合帮教、联手安置。基地运行时日尚短,联合帮教机构短缺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基地安置帮教功能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的关键。三、对保

15、障基地工作顺利开展的几点思考(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社区矫正执行环境的开放性和行刑资源的社会化决定了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扶助,因此,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刑意识。要让社区服刑人员明白,虽然是在社区服刑,但犯罪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必须要积极接受教育管理,参加劳动改造与心理矫治,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其次,要加强宣传广度,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管理之后,面临许多的难题:如何面对大众歧视的眼光、如何重拾回归社会的信心、自身以后的生活与工作该怎样来安排,亲人是否愿意重新接纳等,这些都给他们蒙上了沉重的心

16、理阴影。因此,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人性关怀和社会扶助与教育惩罚同等重要,会大大影响到矫正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简报、宣传栏、网络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改变传统观念的影响,唤醒各界人士的扶助意识,为社区服刑人员营造良好矫治氛围,为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条件。(二)加快步伐,健全队伍。加速建立一支以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主,以志愿者为辅的高素质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是开创矫正工作新局面的队伍保障。一是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标准考试选拔合格的矫正人员,充实矫正队伍,防止“人少事多、职责不明”的情形再发生。同时,对现在从事矫正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防止矫正工作人员之间的业务

17、水平落差过大,确保国家强制力的正确实施。二是要通过公开招募选择有意向、有能力的志愿者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参加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团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降低人员缺位带来的工作停滞风险。三要定期、不定期对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及志愿者进行更新知识、业务技能、法律政策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社区矫正队伍奠定基础。(三)加大投入,拓展师资。师资力量的拓展,是基地心理矫正、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的基石,对于各项矫治功能能否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基地的经费投入,建立一支专门的社区矫正师资队伍,并使之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在现有的社区矫正队伍中,选择部分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采取分类培训、长期培训的制度,全面培养矫正师资力量。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符合矫正工作需要的同时,根据各自本身的实际情况分别掌握一定的法律、心理学、犯罪学、职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吸收社会责任感强、专业知识丰富并由较强意愿的教师、心理医生、退休干部等人士参与,逐步发展成为一支专门的社区矫正师资队伍,促进教育、心理矫治、就业指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基地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