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5251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宗教礼仪 社交仪理 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宗教礼仪章节第一节 基督教礼仪第二节 伊斯兰教礼仪第三节 佛教礼仪第四节 道教礼仪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区别,熟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了解中国的道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道教的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重点概念】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弥撒、伊斯兰教、天命五功、佛教、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道教、三皈五戒思考与训练(1)基督教有哪三大派别?他们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所说的基督教指的是哪一教派。 (2)伊斯兰教的“天命五功”指的是什么?它的教徒必须坚持的“六大信仰”又是

2、什么? (3)佛教的教义和佛事仪式有哪些? (4)道教的礼节和禁忌有哪些? 参考书目1、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导游基础知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吕鸿儒.辛世俊著.宗教的奥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下一章预习内容要求1、蒙古族的分布、习俗、节庆和禁忌。2、回族的分布、习俗、节庆和禁忌。3、维吾尔族的分布、习俗、节庆和禁忌。4、藏族的分布、习俗、节庆和禁忌。5、壮族的分布、习俗、节庆和禁忌。6、傣族的分布、习俗、节庆和禁忌。第六章 宗教礼仪 授课内容与方法授课主要内容授课方法时间分配【本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区别,熟悉基督教、伊斯

3、兰教、佛教的宗教仪式和特殊禁忌,了解中国的道教。【温故知新】培养良好礼貌用语习惯的途径有哪些?【课前导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无争”【请进礼堂】在一次印度官方代表团前来我国某城市进行友好访问时,为了表示我方的诚意,有关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就连印度代表团下榻的饭店里,也专门换上了、舒适的牛皮沙发。可是,在我方的外事官员事先进行例行检查时,这些崭新的牛皮沙发却被责令立即撤换掉。原来,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是敬牛、爱牛、奉牛为神的,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应当请印度人坐牛皮沙发。这个事例表明,旅游服务人员是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宗教礼仪。【礼仪世界】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4、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形态和政权形式的演变,宗教也逐步由拜物教、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自然宗教发展到人为宗教;由氏族图腾崇拜发展到氏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宗教。可以说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与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第一节 基督教礼仪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基督教势力遍布全世界,信徒有十亿之多,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第一大教。“基督”,源自希腊文,其意为“救世主”,是基督教对其创立者耶稣的专称。一、基督教起源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初罗

5、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它是这一地区犹太人民反抗罗马帝国奴役的政治斗争反映于宗教的产物。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于公元135年从犹太教分裂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宗教。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发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承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随着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和向外拓展殖民地,基督教势力逐渐遍布全世界,现拥有教徒十亿多人,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其中,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德国南部、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教徒共计约5亿多人;东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清

6、路斯、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约有8000万教徒;基督教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北部、北欧各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共计约有3亿多信徒。公元635年(唐太宗观观九年),基督教由波斯传入中国。1502年(明万历十年)天主教由耶稣会传教士利马窦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各派陆续传入中国。二、基督教的教义基督教各派的教义有所差异,但其基本教义是相同的。1、信仰上帝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条是“三位一体”。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但它包括了圣父、圣子、圣灵(又称圣神)三个位格,三者各有特定的位分,却同具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一真神。2、信仰耶稣基督基督教认为世人是无法拯救自己的

7、,故上帝派圣子耶稣降临人世,以自己在十字架上牺牲为全人类赎罪,人类只有依靠耶稣基督才能得救,获得永生。基督教相信教会是由基督建立起来的,是“基督的身体”,它经使徒传下来,成为信徒组成的集体,负有在世上宣传上帝福音的使命。3、信始祖原罪基督教相信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有肉体和灵魂。可是,人类因其始祖亚当、夏娃背离上帝的旨意,堕落犯罪,而丧失了“上帝的形象”,陷入罪恶之中不能自救。基督教认为世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原罪”,这就是世上一切罪恶和苦难的根源。4、信灵魂不灭、末日审判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总有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上帝将对世人作最后审判,善者升入天堂,恶人将下地狱。三、基督教的三

8、大教派公元在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分裂,由此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1054年,罗马东、西教会经过长达700年之久的分争后,终彻底决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在我国被称为东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在中国一直被称为“天主教”。公元16世纪,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的分裂在罗马天主教内部因宗教改革而引发。这场改革运动从天主教中分离出基督教的一个新的派别新教。在中国,基督教新教又被称为耶稣教或基督教。在基督教三大教派名下,各教派内部又逐渐发展出许多宗派,如天主教分罗马天主教和非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分俄罗斯东正教、希腊东正教等;基督教新教中有圣公会、长老会、浸礼会、公理会、卫理会及信

9、义会等。四、基督教礼仪(一)称谓在基督教内部,信徒之间可称“平信徒”,指平常普通的信徒,与教会神职人员相对而言。新教的教徒,可称“兄弟姐妹”或“同道”。在我国,平信徒之间习惯称“教友”,在非专业基督徒中,有一些热心为教会义务工作的人,被称为“义工”,义工有自己的本职职业,只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宗教活动。教会的神职人员,按其教职称呼,如某主教、某牧师、某神父、某长老等。对外国基督教徒可称先生、女士、小姐或博士、主任、总干事等学衔或职衔。(二)宗教仪式基督教所进行的宗教仪式是弥撒或礼拜。弥撒,源自拉丁文Missa,是天主教对所进行的宗教仪式的称谓。在教徒做弥撒时,要进行公共祈祷仪式,祈祷是基督教徒经

10、常要进行的活动,祈祷包括口祷和默祷两种,可以个人独自在家进行,也可以利用聚会时,由牧师或神父做为主礼人。祈祷者应始终保持必要的仪态,维系一种“祭神如神在”的虔诚,礼毕,须称“阿门”,意为“真诚”,表示“惟愿如此,允获所求”。礼拜是宗教仪式的称谓,一般每周一次。根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基督在星期日复活,因而在这一天进行的礼拜称为“生日礼拜”;少数教派的礼拜定在第七日(星期六),称为“安息日礼拜”。礼拜的程序有唱诗、读经、祈祷、讲道和祝福等项。唱诗即领唱或合唱赞颂、祈求、感谢上帝的赞美诗。这些赞美上帝的赞美诗。这些赞美上帝的诗歌,大多有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四部,以供合唱之用。在礼拜时,教堂内常置

11、有奉献献箱,或传递收捐袋,信徒可随意投钱,作为对上帝的奉献。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宗教仪式不尽相同,天主教和东正教尤其注重宗教仪式,主要表现为7件圣事,这7件圣事如下:(1)洗礼 这是基督教的人教仪式。经过洗礼后,就意味着教徒的所有罪教获得了赦免。洗礼的方式有两种:点水和浸水礼。天主教多施点水礼,由主礼者(牧师或神父)将一小杯水蘸洒在受洗者额头上,或用手蘸水在受礼者额头上划十字。东正教通常施浸水礼,由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经文,引领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片刻。(2)坚振 也称“坚信礼”。即入教者在接受洗礼后,一定时间内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礼和敷油礼。(3)告解 俗称“忏悔”。教徒向神父或主教告明所犯罪过,并表示忏

12、悔,神父或主教对教徒所告诸罪指定补赎方法,并为其保密。免教徒在领洗后对上帝所犯的错误的请罪,使他们重新得到恩宠而亲自定立的。(4)圣体 新教称为“圣餐”。教徒吃经主教祝圣后的面饼和葡萄酒,象征吸收了耶稣的血和肉而得到了耶稣的宠光。(5)婚配 教徒在教堂内,由神职人员主礼,按照教会规定的仪式正式结为夫妻,以求得到上帝的祝福。(6)神品 是授予神职的一种仪式。一般由主礼者将手按于领受者头上,念诵规定文句即可成礼。(7)终傅 在教徒病情危重或临终时,由神职人员为其擦圣油,以“赦免”其一生的罪过,帮助受敷者减轻痛苦或是让他安心去见上帝。(三)主要节日1、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辰的节日。由于历法不同,大多数

13、教会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节,东正教会则定为每年的1月6日或7日。这是西方国家每年最隆重的节日。届时,罗马派教会由教皇主持盛大的弥撒,普通的人互赠礼物,合家欢宴。圣诞老人和圣诞树更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2、复活节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耶稣复活的意义在于战胜死亡。公元325年,基督教会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复活节,一般在每年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由于东正教延用儒略历,故通常要比天主教、新教规定的日期迟两个星期。鸡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吉祥物。节日期间人们互赠复活节彩蛋,象征生命和繁荣。3、圣灵降临节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复活”后第40日“升天”,第50日差遣“圣灵”降

14、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传教。据此,基督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又称五旬节。五、基督教禁忌基督教广大教徒除了参加必要的宗教活动外,他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会以各种方式,与非教徒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我们与教徒之间的交往也就在所难免。因此,礼貌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小而言之是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而言之是为了体现我国宪法赋予的宗教信仰自由。对待基督教徒,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交往禁忌 基督教徒惟一崇拜上帝,忌拜别的神,忌造别的偶像。我们要尊重基督徒的信仰,不能以上帝起誓,更不可拿上帝和耶稣开玩笑,基督教由于教派不同,其各个教派的教条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无意中损伤感情,对一些

15、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如:神父与牧师是天主教与新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不同称呼,不可混为一谈。(二)行为禁忌 非基督徒进教堂应衣冠整洁,进去后要脱帽,与人谈话应压低声音,不得妨碍对方正常的宗教活动。当教徒们祈祷或唱诗时,旁观的非教徒不可出声,然而当全体起立时,则应当跟随其他人一起起立,若有人分饼和面包给自己,应谢绝。(三)饮食禁忌 基督徒有守斋之习。基督教规定,教徒每周五及圣诞节前夕(12月24日),只食素菜和鱼类,不食其他肉类。天主教还有禁食的规定,即在耶稣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只能吃得半饱或者更少。基督徒在饭前往往要进行祈祷,如和基督徒一起用餐,要待教徒祈祷完毕后,再拿起餐具。

16、(四)特殊禁忌 向基督徒赠送礼品,要避免上面有其他宗教的神象或者其他民族所崇拜的图腾。在耶稣受难节那一周,不要请基督徒参加私人喜庆活动。另外,他们讨厌“13”这个数字和“星期五”这一天,在基督徒眼中“13”和“星期五”是不祥的,要是13日和星期五恰巧是同一天,他们常常会闭门不出,在这些时间,千万别打扰他们。(五)国别禁忌 在各个国家与地区,基督教徒的礼仪禁忌也不完全一样。在汤加,星期日被认为是宗教安息日。这天忌出家门外工作。印度的基督徒则忌讳在晚上举行婚礼。第二节 伊斯兰教礼仪伊斯兰教也是一种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宗教,信徒约有6亿,他们主要分布在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伊斯兰教是最朴实简

17、单的宗教之一,在一些国家,伊斯兰教是法定的国教。一、伊斯兰教起源伊斯兰意为“顺服”,指顺服惟一的神安位的旨意。教徒称“穆斯林”,意为“归信者”。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公元570623年)。当时,可拉伯半岛东西商道改变,加上外族入侵,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又由于盛行多神教崇拜和部落混乱,整个半岛四分五裂,危机四伏。阿拉伯氏族贵族摆脱危机、发展经济和实现统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顺应形势,宣称得到安拉(汉译真主)的启示,要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言”、“报喜信”和“慈惠众生”,从而创立了伊斯兰教。公元631年,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

18、成了阿拉伯半岛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不断向外扩张,形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也由一个地区的宗教发展成为世界宗教。目前,全世界穆斯林有8亿多人。在中国,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天方教等。该教于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在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多个民族中流传。有信徒140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部的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区,其余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国伊斯兰教穆斯林,除新疆的塔吉克族有什叶派信徒外,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1953年成立“中国伊斯兰

19、教协会”。二、伊斯兰教教义(1)信安拉。即信仰安拉(真主)是创造和主宰万物的惟一之神。(2)信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派来的使者,负责传达神意,拯救世人。(3)信天使。天使是安拉的差役,各司其职。(4)信经典。安拉降示的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根本的经典。(5)信前定。人的一生命运以及世上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确定好的。(6)信后世。人死后,其灵魂不死,通过末日审判,或入天国,或下地狱。2、伊斯兰教的基本实践伊斯兰教教义中还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功修”,简称“五功”,即念、礼、斋、课、朝。(1)念功,即念“清真言”。心念或口念:“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2)礼功,即一日五次礼

20、拜。每天在晨、晌、晡、昏、宵五个时辰面向麦加方向做礼拜五次。(3)斋功,即斋戒。每年伊历9月斋戒一个月,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穆斯林们不进食,禁止娱乐活动。(4)课功,即施舍。穆斯林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财产缴纳定量课税,以救助穷人。我国穆斯林均为自愿捐奉。(5)朝功,即朝觐。穆斯林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者,一生中至少应去麦加朝觐一次。三、伊斯兰教礼仪伊斯兰教礼仪(一)称谓伊斯兰教信徒称“穆斯林”,无论在什么地方,信徒之间不分职位高低,都互称兄弟,或叫“多斯提”(波斯语意为好友、教友)。对知己朋友称“哈毕布”(阿拉伯语语意为知心人、心爱者)。对贫穷的穆斯林,一般称做“乌巴力”(阿拉伯语语意为可怜者)。在

21、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统称为“乡老”。对麦加朝觐过的穆斯林,在其姓名前冠以“哈吉”(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朝觐者),这在穆斯林中是十分荣耀的称谓。对管理事务和办经学教育的穆斯林,称管寺是十分荣耀的称谓。对管理事务和办经学教育的穆斯林,称“管寺乡老”、“社头”、“学董”。对德高望重的、有学识的和有地位的穆斯林长者,尊称为“筛海”、“握力”、“巴巴”和“阿林”等。伊斯兰教对宗教职业者和具有伊斯兰专业知识者,通称为“阿訇”。它是对伊斯兰教学者、宗教家和教师的尊称。在中国,一般在清真寺任教职,并主持清真寺教务的阿訇,被称做“教长”或“伊玛目”,其中的年长者被尊称为“阿訇老人家”。对主持清真女寺教务或教学

22、的妇女,称做“师娘”。对在清真寺里求学的学生称“满拉”、“海里发”。(二)“五功”伊斯兰教不像其他宗教那样需要学习、反省和巨大牺牲,它是一种简单明了的宗教,任何人只要念诵清真言和“遵守五功”就可以成为穆斯林。“五功”就是伊斯兰教规定必须履行的基本功修,中国穆斯林称为“天命五功”。(1)念功 指念诵古兰经,主要是念诵清真言,即“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2)拜功 即“礼拜”。按规定时间和程序,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天房)朝拜真主按拉的仪式。每天晨、晌、晡、昏、宵要礼拜,共5次;每星期五要进行一次“主麻拜”;每年开斋节和宰牲节要进行节日礼拜。日常礼拜前要“小净”(洗脸、洗手等)

23、,主麻拜和节日礼拜前要“大净”(沐浴更衣),以示涤罪和保持身体和衣服的洁净。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大清真寺的克尔白(天房)依次完成七个不同的动作,即:举两手于头的两旁,口诵“真主至大”;端立,置右手于左手之上,口诵古兰经首章;鞠躬,以手促膝,行鞠躬礼;直立并抬起双手,口诵“赞颂主者,主必闻之”;跪下,两手掌附地,叩首至鼻尖触地;跪坐;第二次叩首。从口诵古兰经首章开始的这一系列动作,构成一拜。礼拜一般由伊玛目率领集体举行,也可以单独举行。(3)斋功 每年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斋戒一个月。斋月里,穆斯林在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内禁止吃喝娱乐等活动。幼儿、旅行者、病人、孕妇和哺乳者可不守斋,但应以延缓补斋或施舍

24、的办法罚赎。(4)课功 即天课,被视为“奉主命而定”的宗教赋税。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每年都要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清算,除去正常开支外,其盈余财产,要按不同的课率完纳天课。在我国,穆斯林均为自愿捐奉。(5)朝功 朝即朝觐。朝觐就是朝见圣地,这是真主的要求。今沙特阿伯境内的麦加是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摇篮和圣地。伊斯兰教规定,凡理智健全的成年穆斯林,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者,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应前往麦加朝觐克尔白(天房)一次。“大朝”(亦称“正朝”)的朝觐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日。“大朝”之日为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宰牲节(十二月十日,我国称“古尔邦”节)。朝觐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宗教仪式

25、。朝觐过的穆斯林被尊称为“哈吉”。除朝觐季节外,任何时候个人都可单独去麦加朝觐,称为“小朝”或“副朝”。完成过朝觐功课的穆斯林,均可获得“哈吉”的荣誉称号。(三)葬礼穆斯林死后实行“土葬、速葬、薄葬”。不用棺椁,用白巾裹尸,也不用任何陪葬物或殉葬品,主张三日必葬,入土为安;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不磕头、不鞠躬、不设祭品。举行殡礼时,由阿訇或地方长官,或教长或至亲等,率众站立默祷,祈求安拉赦免亡人罪过,为亡人祈福。参加殡礼的人要对着亡人的胸部,向西站立,不能站在亡人面前,尸体下土埋葬头北脚南,面朝西,向着圣地“克尔白”,坟墓南北向,长方形。(四)主要节日1、开斋节开斋节是穆斯林的一个重大节日,

26、我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在伊斯兰教历九月二十九日或十月一日。斋戒结束的一天要寻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开斋;如未见月,开斋顺延,但一般不超过3天。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更衣,男人们涌向清真寺,妇女们在家里做礼拜。然后探亲访友,举行礼会和庆祝活动。青年男女往往选择这一天举行婚礼,以增添欢乐气氛。2、古尔邦节(宰牲节)“古尔邦”是献身和牺牲的意思。传说先知易人拉欣受安拉启示,要他宰杀其子伊斯玛仪勒,以考验他对安拉是否虔诚。当他遵命即将执行之际,安拉派天神送羊1只,命令以羊代替其子。据此,穆斯林逢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就宰牲献祭。3、圣纪节圣纪节又称为圣忌日。相传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逝世日都是在伊斯兰教历太

27、阴年三月十二日,不少国家习惯将“圣纪”和“圣忌”合并纪念,称为“圣会”。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念经、颂圣、宣讲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等。四、伊斯兰教禁忌(一)信仰禁忌 根据“认主独一”的信条,伊斯兰教徒忌任何偶像崇拜,只信安拉;禁模制、塑造、绘制任何生物的图象,包括人的形象也在禁忌之列。所以在伊斯兰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作品中只能看到绘制的植物或几何图形。(二)饮食禁忌 伊斯兰教有严格的禁食制度,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应当以“清净的为相宜,污浊的受禁止”。伊斯兰教严禁赌博、求签、拜佛,称其为“秽行”,是“恶魔的行为”。穆斯林禁酒喜茶,在接待穆斯林客人时,最好用罐装饮料,如客人饮茶,要用清真茶具,交谈时,不要用穆

28、斯林禁忌的字词,如“猪”、“杀”、“死”等等。(三)服饰禁忌 伊斯兰教把妇女头发列为羞体,必须遮盖起来。所以,穆斯林妇女要戴“盖头”,即一顶大帽子,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在里面,只露出脸部。另外,妇女除了戴“盖头”外,一般还都要戴面纱等。只露出双眼,但只是限于外出时间;穆斯林男子则多带无檐小帽,这种小帽又名“礼拜帽”或称“回回帽”,有黑、白两种非穆斯林到穆斯林家中做客时,一般不主动与妇女或少女握手、注目。对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要尊重,尽量不要随意评论。(四)行为禁忌 穆斯林每天要做5次祈祷,在祈祷期间,忌外来人表示不耐烦与干扰祈祷的样子。同时,穆斯林在礼拜时,必须净身,清真寺内严禁穿鞋进

29、入。非穆斯林进入清真寺,不袒胸露背,不穿短裙和短裤,不经阿訇等寺内宗教职业人士批准,非穆斯林不准进入礼拜大殿,不准拍照。在穆斯林做礼拜时,无论何人何事,都不能喊叫礼拜者,也不能在礼拜者面前走动,更不能唉声叹气、呻吟和无故清嗓,严禁大笑、吃东西。(五)婚俗禁忌禁止近亲与血亲之间的通婚,忌与宗教信仰不同者通婚。在回历九月,进行斋戒,每日从日出到日落禁止饮食、房事。不戴面纱的妇女忌进清真寺;忌男女当众拥抱接吻,妇女在陌生人面前要戴面纱。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送礼,忌送带有动物形象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带有动物形象的东西会给他们带来厄运。(六)特殊禁忌许多穆斯林认为人的左手不洁,所以与之握手或递送礼物不能用左

30、手,尤其不能单用左手。另外,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所以不应将雕塑、画像之类的物品相赠。第三节 佛教礼仪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创立最早。全世界约有3亿佛教信徒,分布在8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在亚洲。中国可以说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佛教在长期的传播发展过程,形成了各具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教派,确立了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本教义和佛教徒共同遵守的礼仪习俗和节日。一、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简称释迦或释尊,本名悉达多,姓乔达摩,相传是净饭王的太子。他大约生于公元565年,差不多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同时代人。释迦

31、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个发展阶段。二、佛教的教义(一)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又四个部分,即:(1)“四谛”,“谛”是真理的意思。所谓四谛即四条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其中,“苦”指人生一切皆苦,苦海无边;“集”指造成人生痛苦的各种原因;“灭”指引导人们最终达到的理想的境界;“道”指达到理想彼岸的手段和方法。(2)“八正道”,是把“四谛”的进一步具体化,指出了通往彼岸世界的八种方法。即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思考);正语(正确的言论);正业(正确的行业);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

32、);正念(正确的意念);正定(正确的禅定)等。(3)“十二因缘”,即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是对人生苦难缘由所作的分析。所谓“因缘”,即原因和条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便是因果报应论;过去世的因,造现在世的果,而现在世的因,又造成未来世的果,这便是三世两重因果。()“三法印”,是佛教教义最集中的体现和概括,即“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和“涅槃寂静”。佛教的教义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有较深刻的影响。它和儒家的“入世”思想及道家的“出世”思想相融合,形成了求“解脱”的释家思想,即从苦的此岸世界到乐的彼岸世界的文化心理。(二)经典佛教的经典总集称大藏经。它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经、律、论三藏,故

33、又称“三藏经”。其中,经藏是以佛祖释迦牟尼的语气叙述的典籍;律藏是佛祖为约束佛教徒的言行而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论藏则是历代佛教学者阐释佛经和阐发各宗各派学说的论著。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多译自梵文,少量转释自汉文。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甘珠尔”,即佛的言教部分,包括显密经律;二是“丹珠尔”,即论著部分,包括经律的阐释和注疏等等。(三)标记佛教的标记,一个是表示吉祥万德的“”字符,武则天将其定因为“万”;另一个是法轮,因为佛法之轮如车轮转动不息,可以碾破众生的一切烦恼。(四)供奉对象佛教的供奉对象有佛(意为“觉他、觉行圆满者”)、菩萨(意为“自觉、觉他者”)、罗汉(意为“自觉者”)及护法天神等。(五

34、)佛寺音乐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也有其艺术表现形式。人们有时进入寺庙,能听见梵曲或佛曲,能看见佛像雕塑,这就是佛教艺术中的音乐、绘画和雕塑。佛曲是佛教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歌咏的曲调。我国汉族地区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呗就是摹仿印度的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唱歌。隋代由于与西域交通的发展,西域的佛教音乐也随之传入中原。陈旸所撰乐书卷159有“胡曲调”,其中记录唐代乐府曲调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释迦牟尼佛曲、阿弥陀佛曲、观音佛曲,共有26曲。自从元朝南北曲盛行之后,佛教的歌赞也全采用南北曲调。现在通行的佛教音乐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200曲。一般用六句赞,曲调是“华严会”。三、佛教的礼仪(

35、一)称谓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称谓也不完全一致。如泰王国有僧王,其他国则不设。在我国寺院中的主要负责人称“住持”或称“方丈”,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物的称“监院”,负责对外联系的称“知客”,他们可尊称为“高僧”、“长老”、“大师”、“法师”等。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佛教徒中出家的男性称“比丘”,简称“僧”,俗称“和尚”;出家的女性称“比丘尼”,简称“尼”,俗称“尼姑”。(尼),亦可尊称“法师”、“师太”。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施

36、主”等。凡出家的佛教徒必须剃除须发,披上袈裟,称为“披剃”。僧尼一经“披剃”,即入住寺院,开始过与世俗隔绝的生活。对于旅游接待人员,尤其是导游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称谓的不同,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称谓,在接待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二)僧尼戒规佛的弟子集中精神修行,在日常生活和行为方面都要受到约束,主要包括“四威仪”和“十重戒”。“四威仪”是指僧尼的行、住、坐、卧应该保持的威仪德相,不容许表现举止轻浮,一切都要遵礼如法。所谓“行如风、住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就是僧尼应尽力做到的。这是因为所受“具足戒”戒律上对行、住、坐、卧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举措违反规定,就不能保持其威严。“十重戒”即戒杀生、

37、偷盗、淫欲、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嗔、谤三宝。按佛例,饮食戒有三项,着装戒有一项。即:1过午不食按照佛制,比丘每日仅进一餐,后来,也有进两餐的,但必须在午前用毕,过午酒不能进食。这是佛教中对僧尼的一个戒条,叫“过午不能进食”。在东南亚一带,僧尼和信徒一日二餐,过了中午不能吃东西。午后只能喝白开水,连牛奶、椰子汁都不能喝。我国汉族地区因需要自己在田里耕作,体力消耗较大,晚上非吃东西不可,所以少数寺庙里开了“过午不食戒”,但晚上所进的食称为药食。然而,在汉地寺庙的僧尼中,持“过午不食戒”的人仍不少。2不吃荤腥荤食和腥食在佛门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荤专指葱、蒜、辣椒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

38、西,吃了这些东西不利于修定,所以为佛门所禁食。腥则指鱼、肉类食品。东南亚国家僧人多信仰小乘佛教,或者到别人家托钵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无法挑食,所以无论素食、肉食,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我国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而汉地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所以汉族僧人乃至很多在家居士都不吃肉。在我国蒙藏地区,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佛教,但是由于气候和地理原因,缺乏蔬菜,所以一般也食肉。但无论食肉与否,大小乘教派都禁忌荤食。至于汉族地区在家的居士,他们有吃长素的,也有吃花素的,如观音素、十日素、八日素、或六日素等。3不喝酒佛教徒都不饮酒,因为酒会乱性,不利于修定,故严格禁止。4、着杂色衣佛教戒律规定

39、,佛教僧人只能穿染衣,只能用杂色袈裟色。不过,现在佛教僧人的服装颜色也有变化,分不同场合,也用黄色、赤色等。(三)佛事仪式佛教的佛事,又称法事,是佛教的宗教活动。它有一整套的固定仪式,为僧尼修行的主要有:受戒、顶礼、功课等,为信徒、施主等修福的有佛诞法会、水陆法会等。1、合十佛教徒的普通礼节是“合十”和“顶礼”。“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专注一心。一般教徒在见面时,多以“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如参拜佛祖或拜见高僧时要行跪合十礼,行礼时,右腿跪地,双手合掌于眉心中间。2、顶礼顶礼为佛教最高礼节,向佛、菩萨或上座所行礼节。行顶礼时双膝跪下,两肘、两膝和头着地,而后用头顶尊者之

40、足,故称“顶礼”出家的教徒对佛像必须行顶礼。头面接足,是表示恭敬至诚,这就是俗语说的“五体投体”。3、南无南无念“那摩”,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致敬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名或经典名之前,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南无”意思是“把一切献给”或“表示敬意”。如称南无阿弥陀佛,则表示对阿弥陀佛的致敬和归顺。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4、朝山朝山,是指佛教教徒往名山大寺去进香拜佛。大乘佛教教徒进入寺庙不可脱鞋,进殿要朝拜佛祖释迦牟尼,还要朝拜弥勒佛、观音菩萨以及三世十方众佛和菩萨;小乘佛教教徒进入寺庙时须脱鞋,进殿只能朝拜释迦牟尼佛像。5、受戒受戒是佛教徒接受戒律的仪式。戒法

41、有三皈五戒、十戒和具足戒。(1)三皈五戒。这是居士应遵守的戒法。佛教徒第一部必须受三皈依法,即皈依、依附佛、法和僧三宝。“皈”字还有反黑为白的意思,即将黑色的罪业,转为白色的净业。在家的男子教徒进入佛门后,必须求一位法师为他授皈依法。受三皈有一种简单的仪式,叫“方便皈依”。如果举行正式三皈仪式,须两个小时左右。此外,还要受五戒,所谓的五戒,第一不可杀生,第二不可偷盗,第三不可邪淫,第四不可饮酒,第五不可妄语。佛教徒受了三皈五戒之后方能称为“居士”。(2)十戒。十戒是指沙弥、沙弥尼所受的十条戒律。沙弥和沙弥尼是指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和女子,汉地普遍称小和尚和小尼姑。沙弥、沙弥尼

42、所受的十条戒律,除了五戒之外,还应不装饰打扮、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3)具足戒。具足戒又叫“比丘戒”、“大戒”。当沙弥年满20岁时,再举行仪式,授予“具足戒”。它是在十戒的基础上扩充为比丘的250条戒、比丘尼的348条戒。信徒受比丘戒后,才能取得正式的僧尼资格。(4)朝山。朝山,是指佛教徒往名山大寺去进香拜佛。大乘佛教教徒进入庙不可脱鞋,进殿要朝拜佛祖释迦牟尼,还要朝拜弥鞠佛、观音菩萨及三世十方众佛和菩萨;小乘佛教教徒进入寺庙时须脱鞋,进殿只能拜释迦牟尼佛像。(6)功课。在寺庙里,僧尼每天的必修课为朝暮课诵,又名早晚功课,或是五堂功课寺庙一般在早上4时就打催起板

43、(起休号令),僧尼盥洗完毕,齐集在大雄宝殿,恭敬礼佛端坐蒲团,听后大钟大鼓结束声。随后即起,随众念诵早课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等,这是二堂功课。晚课在下午4时左右,僧尼立诵弥陀经和跪念88佛忏悔文,发愿、回向、放蒙山,这三堂功课。回向的意思就是将自己念诵的功课回归向往,使大众都能亲征佛果。社会上流行的“晨钟暮鼓”成语,就是由佛教寺庙里的早晚功课尔来的。(7)忏悔。佛教理论认为,只有心身清净的人才能悟得正果,但是世间是污浊的,即使出家人也可能随时身遭“垢染”,影响自己的功德。然而信徒不必因此而担心,因为通过忏悔可灭除以往所有的罪过。(四)葬仪。佛教的僧侣去世后一般实行火葬,其遗骨或骨灰被安置在

44、特制的灵塔或骨灰翁中。普通的佛教徒去世后,则实行天葬或水葬。佛教信徒死后每年的祭日要有其家人为之举行祈祷冥福的追荐会,并发放布施。(五)宴会安排。四、佛教的禁忌1、交往禁忌 佛教内部不用握手礼节,固不要主动伸手与僧众相握,尤其注意不要与出家的尼众握手。非佛教徒对寺院里的僧尼或在家的居士行礼,以合十礼为宜。合十也称合掌,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于胸前。2、行为禁忌 佛寺例来被佛教徒视为清净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山门时,不能使用任何交通工具,衣履要整洁,态度要诚恳,当寺内要举行宗教仪式时,不能高声喧哗以及做出其他干扰宗教仪式或程序的举动。不经过寺内职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以及其他不对外开放的

45、坛口。另外,我国汉族地区的佛教全部主张素食,为保持佛门清净,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品带入寺内。3、祭拜禁忌 入寺拜佛一般要烧香,这是为了袅袅香烟扶摇直上,把诉诸佛的“信息”传递给众佛。不过,拈香时要注意香的枝数,由于佛教把单数看成吉数,所以烧香时,每柱香可以有很多枝,但必须是单数。4、特殊禁忌 佛教徒要遵守三归,不犯十恶。三归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宝,不能信奉别的宗教和别的神。十恶是相对“十戒”而言,如不遵守“十戒”就犯了恶习。另外,与佛教徒交往要注意不要随意评说宗教问题,以善为先。5、国别禁忌(1)在老挝,佛教徒守持五戒,一般不持素,只禁食人、象、虎、豹、狮、马、狗、蛇、猫、龟等十种肉。午

46、后除病僧外,一律禁食用嘴嚼的食品。(2)在缅甸,佛教徒忌吃活物,持不杀生与放生的习俗。忌穿鞋进入佛堂与一切神圣的地方。他们认为制鞋用的是皮革,是杀生所得,并且鞋子踏在脚下是肮脏的物品,会玷污圣地,受到报应。(3)在日本,有佛事的祭祀膳桌上,禁忌上带腥味的食品,同时忌食牛肉。忌妇女接触寺庙里的和尚,忌妇女送东西给和尚。(4)在泰国,佛教徒最忌讳别人摸他们的头。同时还忌讳当着佛祖的面说轻率的话。佛教徒购买佛饰时忌说“购买”,只能用“求租”或“尊请”之类的词,否则被视为对佛祖的不敬,会招来灾祸。(5)在中国,佛教徒忌别人随意触摸佛像、寺庙里的经书、钟鼓以及活佛的身体、佩戴的念珠等被视为“圣物”的东西

47、。流行于傣、拉祜、布朗、德昂等少数民族中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另有一些禁忌,如在德昂族中,在“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和做摆(庙会)等宗教祭日里,都要到佛寺拜祈三天,忌讳农事生产;进佛寺要脱鞋;与老佛爷在一起时,忌吃马肉与狗肉;妇女一般不能接触佛爷,也不能与老佛爷谈话。德昂族传说“活佛”飞来时先落于大青树上,然后才由佛爷请进佛寺,故视大青树为“神树”,忌砍伐。第四节 道教礼仪一、 道规二、 道教礼仪三、 道教禁忌【名家论坛】【实训设计】【观看影像】略【情景演练】见剧本【本章小结】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本章对于他们的起源、教义、派别、宗教仪式、基本功能、礼仪禁忌做了详尽的介绍。本章也对道教的教规、宗教仪式和禁忌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将使我们对宗教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思考自测】每一节课提问3分钟说明2分钟详细讲授20分钟讨论略讲10分影像15分随题【阅读资料】世界宗教的主要特征第一,世界宗教所树立的神圣崇拜对象,都冲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能够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安拉,佛教的佛是不分民族而保佑一切生灵的神。他们被尊为整个宇宙的唯一的神,而不是某个民族、某个地区的神,所以就可能被所有民族所接受。这样的神不会因为一个民族的衰亡而衰亡。第二,在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