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5313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完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心理11-1 罗捷 110724108摘要:Sperling以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为实验方法,研究人的记忆,结果发现在部分报告的情况下,被试的报告成绩要远远大于全部报告,于是推断在短时记忆阶段之前还存在一个记忆阶段即瞬时记忆并证明了这个阶段的存在。我们将通过重做该实验对结果作进一步的讨论和证明。关键词: 全部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 延迟报告法 瞬时记忆前言: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再现法和再认法。再现法是早期瞬时记忆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再现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再现出来。但此方法不能用于研究刺激呈现在

2、几十毫秒的情况。而部分报告法的特点是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它避免了由于呈现时间短暂、回忆材料过多及其它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斯柏(Sperling 1960)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对瞬时记忆的保持量进行了研究。他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字母(34矩阵),呈现时间为50毫秒。实验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识记45个,而部分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要比全部报告法要多。另外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结果发现,延迟时间逐渐增加时回忆成绩逐渐下降。当超过0.5秒时,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的回忆成绩基本相同,而当延迟

3、超过1秒时两种报告法就没有什么差别了。研究方法:本次试验邀请到的被试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本科10级以及11级的学生,实验年龄段在13到24岁,年龄基本集中在19至20岁。本次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的文字排列,对于部分报告法而言,还有的自变量是要回答的文字行数不固定。因变量是被试的正确率。程序: 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实验为组间设计。全部报告法:字母呈现完后,屏幕提示进行回忆。请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输入到屏幕上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部分报告法: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

4、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延迟部分报告法:字母呈现完之后,屏幕提示延迟,2秒之后出现箭头。让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项目,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一共做30次,在第15次后有一段时间的休息。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实验为组间设计。数据呈现:表1-1 部分报告法 被试描述性统计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总量241.58.24.54 1.81 上240.63.41.64 0.78 中24

5、0.63.21.88 0.85 下240.12.51.03 0.61 表1-2 全部报告法 被试描述性统计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总量222.19.74.491.86上220.63.41.920.91中22041.540.91下22031.020.82表1-3 延迟报告法 被试描述性统计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总量212.16.74.68 1.35 上210.62.71.67 0.63 中21132.05 0.61 下210.31.90.96 0.51 表2 不同报告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总量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组件比较0.43620.2180.0760.927组内比较184.415642

6、.881 表3 部分报告法中不同行数的字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字母个数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组间比较9.15924.588.1190.001组内比较38.921690.564 表4-不同延迟时间下部分报告法平均成绩的差异性检验tdfp总量1.005390.321 分析与讨论:通过表1三个数据表,可以从中发现:三种方法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其中延迟报告法的总量均值最大为4.68,其次为部分报告法为4.54,最后是全部报告法为4.49,此外,也可以看出,在三种情况下,对于第三行的字母记忆情况是最低的。 从表格2中可以发现F值为0.076,P值为0.927大于0.05,因此不同方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7、从表格3中可以发现F值为8.119,P值为0.001小于0.05,因此在部分报告法中,不同行数之间对于被试来说是存在差异的。 从表4在我们的记忆过程中,存在脑内加工机制,即我们将收集到的瞬时记忆信息在脑内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进入短时记忆。如果延时反应的话记忆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在本次试验中,延迟2s的部分报告法并没有与即时反应的部分报告法显著的差异(t=1.046,df=33.02,P0.05) 过往的研究的到的结论是: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要比全部报告法多。我们发现全部报告法确实一般只能记住45个,但是全部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要比部分报告法多。另外,全部报告法的波

8、动并不是很大,而部分报告法的波动相对而言比较大。对于延迟报告发来说,能够记住的个数也在46个左右不等。三种报告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在全部报告法中可以把自己凡是记住的都输入,而部分报告法只要求被试输入要求输入行数里的字母,在短时间内,被试也许还来不及记住该行中的字母,最后导致了实验数据显示全部报告法比部分报告法保持的信息更多。当然,这个也可能和被试对实验不熟悉有关。因此,三种报告方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还可以扩大被被试量进一步进行试验来得出结论。 本实验中,被试不同报告下的成绩与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学习模式有一定的关系。首先,在部分报告法中,被试并没有明确的靶向,所以这时当

9、记忆材料出现后,被试会以自己最熟悉的记忆方式来进行材料的记忆,一般来说,该实验中被试采用的识记方法与平时的阅读方式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我们读书是从坐往右,从上依次往下,就实验数据来看,第一行平均记忆容量1.79,第二行平均记忆容量1.84,而第三行仅为1.03。所以说瞬时记忆的容量与对材料的识记方式有关。 从数据表中发现,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差异显著。其中第三行与第一,二行都有显著差异,并且保存量都低于其他两行。由此可以看出,在观察时,被试比较倾向于观察上半部分的字母,对于下面的可能还没有来得及看,就已经结束了,这与平日人们的习惯也是一样的,从前往后进行观察和记忆。按照Spering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但实验结果表明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是有显著差异的。原因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对于实验方法,认为部分报告法可以将材料纵向呈列,随机让被试报告一列的字母。原因是大多数人习惯于横向阅读,而横向阅读可能出现被试根本来不及看下面的字母,因此可能导致被试在报告下面两行的结果明显较差。 实验结果显示了瞬时记忆保存时间很短。延迟报告法保持的个数最多,其次是部分报告法,最后是全部报告法。瞬时记忆容量有限。上中下三行保存量差异显著。性别之间不存在差异。三种报告方法之间不存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