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54384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9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一)部分 1、中日关系问题 (1)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 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 寺。 (2)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戚继光组织 “ 戚家军 ” ,先后荡平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的倭寇。 (3)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 封建社会。 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 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4)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发动189418

2、95年的 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 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 (5)列举 20 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 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2018 年九一八事变 87 周年);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 年 8 月 13 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 年 12月,南京大屠杀。 (6)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斗争:国民党:1938 年,台儿庄战 役(李宗仁指挥)。共产党:1937 年,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 一次大捷); 1940 年,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3、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7)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18941945 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资 本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 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19311945 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实现全民族抗战(主要);特别是中共 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 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8)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9)你

4、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 冰”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 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 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 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10)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应该怎么做?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 信守和平承诺; 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与周边地区、国家 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认真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呼

5、吁日本 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 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 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 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 和同为一家 ” 。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清朝: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西藏的和平解放:( 2018年西藏和平解放 67 周年) 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

6、首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 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 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7 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的修 建,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 (6)各民族共同繁荣: 1959 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 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 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 民族共同发展。 (8)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

7、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 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 地的联系。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61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 收复台湾。1684 年, 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 系。 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割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

8、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 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 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 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有“ 一国两制 ” 等正确 的方针、政策。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 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 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 年签订马关条 约,台湾割给日本;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

9、是中国的领土, 1949 年解放战争结束后, 国民党 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坚持“ 一个 中国” 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 台独” 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外国 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的方针解 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办? 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同“ 台独” 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 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 祖国,使祖国强大。 (9)

10、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 ” 原则( 1992年)。 4、中美关系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年 10 月1860 年 10 月,英法为主凶, 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提出 “ 门 户开放,机会均等 ” 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联合打击法西斯; 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 对状态。 (5)1950 年 10月1953年 7 月,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进行抗 美援朝

11、战争。 1953 年 7 月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 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70 年代: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 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美关 系正常化。 (7)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 (8)“ 萨德” 热点:影响了中美关系以及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9)2016 年 11月 9 日,特朗普当选美国第58 届、第 45 任总统。 5、中朝关系 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抗美援朝战争。 一指挥 ;彭德怀;两英雄 :黄继光、邱少云;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

12、“ 最可爱的人 ” 。 6、改革问题 (1)奴隶制性质改革:管仲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性质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 西欧查理 马特改革。 (3)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戊戌变法;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赫鲁晓夫改 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匈牙利改革; 中国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的改革开放。 7、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 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

1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 设准备了条件。 农业合作化( 19531956 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 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开始富 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的问题: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日本大化改

14、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 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201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 革 150 周年):农奴在法律上成为“ 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允许买 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 解放” 时,可以得到一块 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国家从农民 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 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3)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5、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调动农民积极性。 8、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 三次飞跃 ” 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 (2)毛泽东: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战略 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9、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一带一路 ” 战略构想,顺应了发展、合作、

16、共 赢的时代潮流。 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做出了重大贡献,起点是长 安、终点大秦(欧洲);意义: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0、中共所开辟的两条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 (1)毛泽东开辟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革命道路,即“ 井冈山道路” (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 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11、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

17、)中共一大: 1921 年 7 月,中共成立。( 2018年中共建党 97 周年) (2)遵义会议: 1935年 1 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 1945 年 4 月,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 中央领导集体。 (5)中共十二大: 1982 年,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中共十三大: 1987 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 线。 (7)中共十四大: 1992 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8)中共十五大

18、: 1997 年,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2、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 人物:中央奕 ?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等;口号:前期“ 自强” , 后期“ 求富 ” )。 (2)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 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3)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 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民主科学等)(资产阶级 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两面旗帜:民主和科 学)。 (5)启示(结论):地主阶级、资产

19、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 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 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6)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学技术学政治制度 学思想文化。 13、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1)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2)近代: 1416 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等)。 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14、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8401842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

20、中英南京条约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 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 年,清政府设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 年,中俄 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 在内之地区,

21、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 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 将军,管辖新疆天山南北。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6、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 党的重要活动地点: 上海 (1921年 7 月中共一大)瑞金 (1934 年 10 月红军长征出发地) 遵义 (1935年 1 月召开遵义会议) 延安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北京 (1949 年建国、 首都) 。 (2)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 年签订南京条约; 1912 年 1

22、月,孙中山在南 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27 年 4 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 府(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利益) ;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 年 4 月 23 日,统治人 民长达 22 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 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大都);明都城(迁都北京);清都城(京师); 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 ;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二)部分 17、中华民族

23、精神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 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五四运动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 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长征精神: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的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红军长征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 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 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抗日战争 “ 两弹一星 ” 精神:热爱祖国、

24、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 两弹一星 ” 18、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 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 社会关系: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步确立 起对世界的统治。 国际格局: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 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 。 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 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 争夺,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

25、战,世界大战一触 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结构:引起 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格局: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要大力实施 “ 科教兴国 ” 战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 构;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经成为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应对:青少年学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 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

26、次工业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工业 革命:汽车、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高速列车、航天飞机等。 (6)新能源: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电 力和石油;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能 等。 19、“ 人权” 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 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德国 反犹狂潮。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制定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27、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0、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 19 世纪后期 20 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 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 (19141918 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 世纪 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 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 美、

28、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标志:1991 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 ” 局面,世界 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 今还没有定型。 (6)20 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一战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 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目前:暂时形成 “ 一超多强 ” 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 展。 21、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 UN)(1945 年,雅尔塔会议)。 经济:欧盟( EN)(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 APEC)。世界 贸易组织( W

29、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 19 世纪20 世纪初):三国同盟 三国 协约。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 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1991 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22、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 献?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 1776 年 7 月 4 日, 独 立宣言; 1787 年宪法。南北战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23、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 么?谈谈你的看法。 (1)

30、解决问题:第一次独立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 治;第二次南北战争( 2018年美国南北战争 157 周年)是维 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 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 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 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 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 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31、24、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主要经过 (1)慕尼黑阴谋: 1938 年 9 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 爆发。 (2)全面爆发: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 6 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2018 年 苏德战争爆发 77 周年)。 (4)进一步扩大: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12 月 8 日, 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20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77 周年)。 (5)走向联合: 1942年 1 月 1 日,华盛顿会议( 26 国)签署联合 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

32、: 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 1944 年 6 月 6 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 加速胜利的会议: 1945年 2 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亚 洲战场:1945年 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日本正 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 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和平来之

33、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人 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 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 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 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 ,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5、2016 年 12 月 7 日,英国下议院压倒性多数通过启动“ 脱欧” 谈判 程序的计划至 2017年 6 月 19 日上午 11时, 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启动。 2017年11月 9-10日英国与欧盟在布鲁塞尔开启了第六轮“ 脱欧” 谈判。 欧盟曾经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它成立于199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