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54391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个专题汇总全书.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试卷9 个专题汇总 目录 一、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二、中国现代的外交成就 三、中国现代的国防建设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五、中国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八、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九、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最新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押题卷-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 “打破铁饭碗” 、 “ 人才招聘会” 、 “ 自主就业” 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 就业制度的变化B. 综合国力的提升C. 医保制度的建立D. 人民 生活的提高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社会

2、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跳槽 ”“炒鱿鱼 ”“创客 ” 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A.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 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 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3.下列情况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70 年代住草房,80 年 代住瓦房, 90 年代住楼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B. C. D. 4.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 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政府注重民生 脱贫任务完成 休闲需

3、求增加 法制体系健全 A.B.C.D. 5.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变化的 是()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 B. C. D. 6.八年级三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 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2003 年, “ 神舟五号 ” 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 B.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4、C.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内外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D.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 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衣着丰富多彩B. 自驾出游流行C. 食物匮乏单调D. 上网 淘宝购物 8.下图是某一中学历史教师在20 世纪末的一张工资条,他发现那一时期的工资条与几年前 相比有几项新增项目(如图所示)。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反映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过程中() 姓名年月基本工资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XXXXXXXXXXXXX

5、XXX A. 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B. 义务教育的普及 C.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 对外 开放的深入 9.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 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 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0.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公开招聘 A. B. C. D.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衣着单一,质量较差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食品短缺,供应不足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 B. C.

6、D. 12.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 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 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 解 放战争时期 B. 改革开 放前 C. 20 世纪末 D. 21 世纪初 1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 实行 “ 公交优先 ” B. 加强交通管理C. 减少汽车数量D.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 等硬件设施 14.下列现象中,在20 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B. 某县大力开展学习 “ 邓小平理论 ” 的活动 C. 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

7、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D. 全国各大新华 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15.下列现象中,在20 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 某县大力开展学习“ 邓小平理论 ” 的活动 C. 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 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16.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使就业人员丢掉了“ 铁饭碗 ” 的旧思想 B. 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 职业 C. 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D. 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

8、情况提供 就业岗位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A. 大米为主要食品 B. 鱼肉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18.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公开招聘 A. B. C. D. 19.小王今年大学毕业,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他的就业选择可以是() 自主创业政府安排就业到民营企业工作报考公务员 A. B. C. D. 20.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 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

9、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 变化 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 费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 材料: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 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 量。 ” 请回答: (1)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各举一例史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方面的变化。 (3)我国有哪些社会保障体系制度? 22.融入情景,探究问题。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 们,把自己孤立

10、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 材料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时下,先进的中国人,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 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的情人节,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人民 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和艺术日益繁荣,现代银屏丰富多彩,体育事业日 益走向世界 (1)根据材料一总结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举例说明 (3)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什么样的文艺发展方针?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11、明确要处 理好哪几个关系?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时期“ 国防绿 ” 、“ 海军蓝 ” 是中国城乡居 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 国防绿 ” 、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 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 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 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 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 南优 2 号” ,此后又成功培育出 “ 超级杂交水稻

12、” 。自 70 年代中期至2001 年,增产粮食40 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 多亿 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 国还要帮助全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两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 铁饭碗 ” 被打破,而引发的新生 事物包括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等。BC

13、D 不符合题意,故 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改革。 2.【答案】 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打破了传统的分配工作和“ 铁饭碗 ” 人们开始自主择业。随之“ 跳槽 ”“炒鱿鱼 ”“创客 ” 等新 鲜词汇频繁出现,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他三项与题 意不符,所以答案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 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人们可以上网浏览、发E-mail 、 70

14、 年代住草房,80 年代住瓦房,90 年代住楼房、我 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改革开放以前物质匮乏,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 东西。仔细审查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评】专题复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衣食住行变化,对比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生活状 况。 4.【答案】 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 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 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由此可知国家比较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假日天数增多有 利于人民的休息生活,娱乐,休闲,消费,购物等。正确,C 项符合题意;国家发展 经济才能解决脱贫任务,与题意无关;题干涉及到节假日天数的增多,与法律建设无 关。

15、与题意无关。ABD 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改革开放后 我国居民衣食住行的变化。 5.【答案】 D 【解析】【分析】 “ 进入新时期 ” 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时解题时需要围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据此可知 均符合题意,而属于就业方面,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 D。 【点评】抓住题中关键词,围绕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中心。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史实。十一届三中

16、全会后,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生存性的食品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高档耐用品 消费、文娱消费、旅游消费和教育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加大,所以D 说法错误, ABC 说 法都是正确的。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史实。 7.【答案】 C 【解析】【分析】 A 项衣着丰富多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方面发生的变化,不符合 题意; B 项自驾出游流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行方面发生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项食物匮乏单调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生活情况,不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 住行用方面发生的变化,符合题意; D 项上网淘宝购物是改革开放以

17、来我国人民在生活方式上发生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8.【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根据表格中的“ 医疗保险 ”“ 养老保 险”“ 失业保险 ” ,联系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长足发展,逐 步完善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 除了职工离退休、事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友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 和社会稳定。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9.【答案】 D 【解析】【分析

18、】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服装都比较保守,简单,没有琳琅满目的服装,老百 姓服装的色彩和样式是比较单调的中山装或者蓝色解放裤。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改革。新中国初期:实行“ 统包统配 ” 劳动就业制度。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 统包统配 ” 。改 革开放后,从“ 统包统配 ” ,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 到完全由市场调节;改革开放后“ 铁饭碗 ”

19、 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就业渠道拓宽;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就业制度的改革也 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此相关的现象还有“ 跳 槽”“烧鱿鱼 ”“应聘 ” 等。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废除了凭票证购买物品的制度,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 今成为餐桌上健康食品。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20、现在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 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住房短缺,狭小拥挤的状况。因此符合题意,ABD 不符 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 B 【解析】【分析】题干里的“ 布票 ” 、“ 解放装 ” 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准确理解与运用。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穿着千篇一 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是在改革开放前,A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交

21、通堵塞问题。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交通堵塞问题。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 C 【解析】【分析】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选项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 作规章制度的职工;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实行“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 府促进就业 ” 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逐步告别了“ 铁饭碗 ” 和“ 大锅饭 ” 。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相关的知识点。 15.【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历史

22、知识分析:选项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因为改革开放后,我 国政府实行 “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就业 机制,逐步告别了“ 铁饭碗 ” 和“ 大锅饭 ” 。只有选项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16.【答案】 D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实行“ 统包统配 ” 劳动就业制度,“ 铁饭 碗,铁工资 ” 。改革开放后从前的“ 铁饭碗 ” 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就业渠道拓宽;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

23、不穷。就业制度的改革也 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故D 说法错误,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jy 就业制度的变化。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 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 化显著,消费水平有较大辐度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消费 支出中的比重下降,表明人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它消费,也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且结构更加合理,D 项符合题意; AC 两项说法错误;B 项不能反映出显著变化。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 C 【解

24、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 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人才市场自主择 业等。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我国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改革。 19.【答案】 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是“ 个人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 府促进就业 ” 的方针,所以小王的就业途径有自主创业、到民营企业工作、报考公务员。仔 细审查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我国就业制度的知识。 20.【答案】 D 【解析】【分析】上表反映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注重营养饮食,不能体现

25、是不是物 价上涨。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消费。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发展经济。 (2)略 (3)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解析】【分析】 ( 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 入” ,可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发展经济。(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吃的更有 营养了,种类也多了;穿着更时尚,色彩鲜艳;居住环境更宽敞整洁;交通工具越来越便 利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6、。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1)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 的。 (2)人们的穿衣是名牌,食品多元化,消费向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住的是 环保型的高楼,出行的有汽车、高铁等。言之有理即可。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 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在的世界 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实行对外开放, 才能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发展自己。 根据材料二“ 先进的中

27、国人,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的情人 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人们的穿衣是名牌,食品多元化,消费向营养、讲风味、讲 方便等方面转变,住的是环保型的高楼,出行的有汽车、高铁等。 根据材料二“ 文学和艺术日益繁荣,现代银屏丰富多彩,体育事业日益走向世界” ,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采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文艺发展方针。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 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国家的政策会给科学艺术产 生重大影响,符合学术和文艺发展规律和我国实际的政策会极大地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 正

28、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正确的处理好科技文化的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坚持“ 双百 ” 方针,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推动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人们的衣食 住行的变化。 (3)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发展方针。(4)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 三中全会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23.【答案】(1)由单一到多元化。 (2)变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3)原因: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 影响等

29、。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化大革命时期“ 国防绿 ” 、“ 海军蓝 ” 是中国城乡居民 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 国防绿 ” 、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 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 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 在大众中流行 ” 可知,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到多元化; (2)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由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 制; (3)依据所学可知,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 外来文化影响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

30、要掌握改革开放之 后,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 最新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押题卷-中国现代的外交成就 一、选择题 1.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 周年。下列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A.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领导了南昌起义 D.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19 世纪中期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政治原则:“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20 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曾经多次上演“ 强权即公理 ” 的荒诞剧。以下国际会议中,没有出现上 述局面的是() 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万隆会议 3. 20 世纪 60

31、 年代, “ 冷战 ” 发展到高峰。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将中国国家利 益放在最高地位。尤其是在70 年代,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现代中国以一个 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来自他的设计。“ 他” 是() A. 朱 德B. 毛 泽 东C. 叶 剑 英D. 邓小平 4.下列中美关系图示说明了() A. 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B. 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 盟 C.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D. 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 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5.新中国成立后

32、,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 出席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 方针 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B. C. D. 6. 如图所示内容可以见证() A. 万隆会议召开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2018 年 6 月 9 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扩 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新时期取得的又一外交成就。我国上世纪50 年代取得的外交 成就是()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

33、交 C.尼克松访华 D.提出 “ 求同存异 ” 的方针 8. 2016 年 4 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62 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 方针,推动会议进程,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B. 雅尔塔会议C. 万隆会议D. 亚太经合 组织会议 9.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 B. C.

34、 D. 10.下图再现的是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其中处是() A. 出席万隆会议B.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D. 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11. 2017 年 6 月 13 日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交,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回顾 中国外交历程,上个世纪70 年代我国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基辛格访华中美建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日建交。 A. B. C. D. 12.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中日两国建交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改善D. 中国正式加人亚大经

35、合组织 13. 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 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 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D.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14.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 “ 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代表们 “ 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 的原因是( ) A. 中日关系正常化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

36、的合法席 位 C. 中美关系正常化D.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1971 年 10 月,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是()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D. 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6.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 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 方针 C. 1972 年,中美正式建交D. 2001 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7.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驻联合国

37、大使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 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在此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见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 世纪 90 年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A. 上海 B. 南京 C. 广州 D. 厦门 19. 下图是 1972 年 2 月 6 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Nixonts China odyssey (

38、尼克松 的中国之旅) 。 “ 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B.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 尼克松在回忆录写道:“ 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 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 这表明了当时() A. 中美双方积极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B. 中美两国已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 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单方意愿D. 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受到阻挠 二、材料分析题 21. 近代中国遭受过深重的苦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任

39、 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 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 在信函中称:“ 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 发此函时, 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 而夺旅顺 七举而降威海, (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 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凡上内,任与国之需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 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

40、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习近平 材料四: 1971 年 11 月 8 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 上角写着: “The Chinese Are Coming (中国人来了) 。” (1)中国在 “ 已经输掉 ” 的第一场战争后被割占了哪一地区?第二次战争中俄国通过哪一条 约强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据材料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 主观原因。 (2)据材料分析,“ 中东一役 ” 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中” 方丧失的权益有哪些? (3)习近平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什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 役的指挥官是谁? (4)“

41、 中国人来了 ”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同一时期新中国取得了哪一项重大外交成就?这 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我们应该承 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 结。 周恩来( 1955 年)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

42、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 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 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 “ 一带一路 ” 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推进“ 一带一路 ” 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23. 综合探究: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某校九年 级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

43、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20 世纪初】 材料一参加对中国出兵的有英、俄、法、美、日、德、奥等国 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 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向一个落后国家发动战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0 世纪 40 年代】 材料二 1943 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 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 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 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 ? 赫尔回忆录 【20 世纪 50 年代】 材料三美国占据台湾和干涉中国解放沿海岛屿,造成了远东的紧张局势。这是中美之间 的

44、国际问题。中国人民行使主权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人民日报 【20 世纪 70、80 年代】 材料四19721980年大事年表(部分) 1972 年 2 月 21 日至 28 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他称这七天是“ 改变世界的一周” 1979 年 1 月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1979 年 7 月 7 日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1980 年 9 月中美民航协定、中美海运协定和中美纺织品协议签署 【21 世纪初】 材料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 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

45、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致辞 (1)材料一中,英、美等国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在军事上获得 了什么特权? (2)哪一文件的签署推动中、美两国“ 联合作战 ” ?美国承认中国为“ 主要大国 ” 是基于中国 对世界作出什么贡献?写出“ 战后组织 ” 的名称。 (3)据材料三,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中美关系的信息? (4)为什么尼克松称其访华七天为“ 改变世界的一周” ?材料四体现出1979 年之后中美两 国间的交往有新的发展,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当今世界,推动中美两国走向合作的因素有哪些?中美合作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D

46、【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24 年黄埔军校成立,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为了逼迫 蒋介石抗日,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 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 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曾经领导南昌起 义。 1954 年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还有很深远的影响。 1955 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 求同存异 ”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答案为D。 【点评】

47、本题考查周恩来的主要活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主题是“ 强权即公理 ” ,而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 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不能体现这个主题。1955 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 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万隆会议。它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 同关心的问题。 3.【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是20 世界 60-70 年代,此时的中国领导人士毛泽东,通过他的高瞻远瞩,促成了中国外交的新 局面,为国家的作出了贡献。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20 世界 60-70 年代,中 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