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利用能源听课记录一、基本信息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时间:2024年X月X日授课班级:五年级X班授课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二、教学过程记录(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停电时黑暗的房间、汽车因没油而无法行驶、寒冷冬天暖气停止供应等图片,提问:“同学们,在这些情况下,你们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不便呢?”学生们回答是因为没有电、没有燃料等能源,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主题一一合理利用能源。(二)能源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能源的图片,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并详细介绍它们的特点。教师讲解:“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它们是经过漫长的
2、地质年代形成的,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燃烧化石能源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就能利用,但它受天气和地域限制。风能也是清洁能源,风力发电设备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但风能不稳定。水能通过水力发电站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不过建设水电站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核能能量巨大,但存在核废料处理和核安全等问题J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源的形成和特点,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化石能源形成过程的动画视频,以及一些新能源利用的实例视频,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场的工作场景等。(三)能源的消耗现状(12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数据图表,如全球能源
3、消耗总量的增长趋势图、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饼状图等,讲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增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其中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大。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仅使能源储量逐渐减少,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因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源消耗过快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地球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学生们经过讨论后回答,能源短缺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环境问题会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合理利用能源的紧迫性。(四)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调查(12分钟)教师引导
4、学生思考:“我们在家庭生活中都使用了哪些能源呢?它们的使用是否合理呢?”学生们纷纷发言,提到了用电照明、做饭用天然气或电磁炉、取暖用空调或暖气等。教师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同学们回家后对自己家庭一天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各种能源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并思考哪些地方可以节约能源。”教师举例说明家庭能源节约的方法,如离开房间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使用节能电器等。同时,教师介绍一些家庭节能小工具,如智能插座,可以自动切断待机电器的电源,减少电能浪费。(五)合理利用能源的措施(10分钟)教师提问:”在社会层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呢?”学生们积极思考后回答,要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
5、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改进工业生产工艺、推广节能建筑等;加强能源管理,制定能源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和拓展,介绍一些国家在新能源开发和能源效率提升方面的举措,如对太阳能、风能发电的补贴政策,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等。教师强调合理利用能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节能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六)能源与未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畅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能源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改变呢?”学生们展开想象,提出未来可能会有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可控核聚变技术得到突破、能源储存技术更加先进等,人们的生活将更
6、加环保、便捷、智能化。教师对学生的畅想进行点评和鼓励,同时提醒学生这些美好的未来需要他们现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能源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七)总结与拓展(6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能源的种类、消耗现状、家庭能源使用调查、合理利用能源的措施以及能源与未来的展望等。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以合理利用能源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能源知识介绍、家庭能源节约方法、社会能源利用举措以及自己对未来能源的想象等,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三、教学评价优点:教学内容丰富且具有前瞻性,全面介绍了能源的种类、现状、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利用措施以及未来展望,让学生对能源问题有了全面深入的认
7、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源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能源科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图片展示、数据图表分析、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家庭调查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能源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动画视频展示化石能源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能源的来之不易;利用数据图表呈现能源消耗现状,使学生对能源问题的严重性有更清晰的认识;开展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调查,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足: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讨论不够深入或超时,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加强对小组讨论时间的管理和引导。在讲解一些能源专业技术和原理时,如核能发电原理、能源储存技术等,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可多采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或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术语和原理。总体而言,这是一节成功的科学课,通过对合理利用能源的深入探究,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能源观,为学生今后关注能源问题、参与能源节约和开发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