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505680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病例识别,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截止2014-9-28日零时: 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报告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10743例,死亡4例,病死率4/万。 累计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555%。 其中广州累计报告9055例,死亡3例; 佛山累计报告1124例,死亡1例。,广东省登革热病例住院情况,截止2014-9-28日零时: 全省累计住院5033例,现症住院1421例,累计重症128例。 其中广州累计住院3869例,现症住院1026例,累计重症123例; 佛山累计住院731例,现住院215例,累计重症3例。,历年广东登革热病例病毒型别,1978:DENV-4 1979: DENV-1,3

2、1980-1982:DENV-3 1985:DENV-1,2 1986-1988:DENV-2 1990:DENV-4 1991:DENV-1,4 1992:DENV-2 1993:DENV-2,4,1995:DENV-1 1999: DENV-1 2001-2002:DENV-1 2003: DENV-1 2006: DENV-1 2009: DENV-3 2010: DENV-2,4 2012: DENV-1,2,3,4 2013: DENV-1,3 2014: DENV-1,2,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二)传播途径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等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

3、易感 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白蚊伊蚊 Aedes albopictus,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一)急性发热期,急性起病,首发高热,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 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

4、痛,明显乏力,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 皮疹:于病程第36天出现充血性疹或点状出血疹。 典型皮疹为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 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瘀点瘀斑、牙龈出血、 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二)极期,极期出现在疾病的第38天。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具有极期的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二)极期,在血浆渗漏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不同患者血浆渗

5、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水和休克等。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部分病例发生皮下血肿、消化道大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严重出血。,(三)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仅有急性发热期和恢复期。,0 1 2 3 4 5 6 7 8 9 10,40,发病天数,体温,临床表现,出血,休克,器官损害,血浆渗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清学和病毒学,IgM/IgG,病毒血症

6、期,发热期,极期,恢复期,病程,38,36,热退期,双峰热,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1.老人或婴幼儿; 2.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者; 3.二次感染患者;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重症病例的临床预警指征,1.退热后病情恶化; 2.腹部剧痛; 3.持续呕吐; 4.血浆渗漏表现; 5.嗜睡,烦躁; 6.明显出血倾向; 7.肝肿大 2 cm; 8.少尿。,重症病例的实验室预警指征,1. 血小板快速下降(低于5万); 2. 血细胞比容(HCT) 升高(20%)。,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减少,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以

7、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 多数病例PLT减少,最低可降至5 x 109/L以下。 2. 尿常规:可见少量蛋白、红细胞等,可有管型出现。 3. 生化检查: ALT /AST轻中度升高,少数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乳酸脱氢酶升高,部分患者心肌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影像学检查,CT或胸片可发现一侧或双侧胸水,部分患者有间质性肺炎表现。 B超可见肝脾肿大,重症患者还可表现胆囊壁增厚,并出现心包、腹腔和盆腔积液表现。 CT和MRI可发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皮下组织渗出等。,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急性发热期可应用登革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有条件进行病毒分离。 急性期IgM阳性,或

8、IgM/IgG阴转阳可临床诊断 恢复期IgG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可确诊; 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送指定机构检测。,登革热患者实验室诊断时机,0 1 2 3 4 5 6 7 8 9 10,IgM,IgG(初次感染),发病天数,抗原NS1检测,病毒培养或核酸检测,IgG(二次感染),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居住或来自疫区,蚊叮咬史; 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病原学检测阳性:NS1及病毒核酸 、IgM/G抗体等 排除其他诊断,诊断分类,疑似诊断: 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及体征,WBC或PLT减少等 临床

9、诊断: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 实验室确诊:疑似或临床诊断患者加上以下之一: 急性期登革病毒NS1,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或恢复期IgG抗体倍以上升高等。,重症登革热的诊断,登革热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2.休克; 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1000 IU/L)、ARDS、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脑炎、脑膜脑炎)等。,治疗原则及措施,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治疗措施: 支持及对症治疗。 抗休克治疗 并发症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登革热的临床处理方案,第一步 综

10、合评估: 1.病史,包括症状、流行病学、过去史和家族史 2.体格检查:全身体检和意识状态评估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特异性检查 第二步 诊断,病程和病情严重性评估: 第三步 处理: 1. 传染病疫情报告 2. 根据临床表现和其它情况分组治疗: A 居家治疗 B 住院治疗 C 紧急处理和尽快转诊,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2. 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3. 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红细胞压积等; 对症治疗: 1.退热:物理降温为主,高热用扑热息痛,慎用阿司匹林 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汤或果汁,慎用碳酸饮料; 3.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处

11、理。 门诊及急诊病人,应每天观察病情、口服补液量和液体丢失量、尿量及出血、血常规等。发现症状无改善或热退后恶化、明显出血、少尿、气短等应立即住院。,重症登革热的治疗,1.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及综合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 动态监测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血小板及电解质等。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3. 补液原则是在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 可给于晶体液,严重者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等胶体液。,2014年广州八院79例重症登革热特点,年龄16-87岁,60岁以上 占59%,80岁以上者占比20%;平均年龄58岁 男36例,女

12、性43例(占54%);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占比70%; 休克占62%; 脑病及心衰等器官损害占比超过75%,病情进展快 血小板显著降低,低于2109/L占30%。 病毒血清型I型和型,I型为主占80%以上,重症登革热病例分析,病例一 患者张某,女,43岁,农民工,既往体健。 因“反复发热6天,阴道出血1天”于2014.9.4入院。入院时神志清,阴道出血、肝功能明显损伤,血小板低下,PLT 17*10E9/L。入院后12小时出现休克表现,意识丧失、无尿、全身明显瘀斑,血压60/30mmHg,考虑低血容量性休克,转ICU治疗。转入后在24小时内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持续昏迷

13、、DIC、肝功能衰竭、乳酸酸中毒等6个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及严重内环境紊乱。给予CRRT、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容量复苏、抗感染、输注血制品等治疗措施,患者于2014.9.13神志转清(昏迷8天),拔除气管插管。,病例一实验室检测结果,2014-9-8 WBC 32.72*10E9/L,HB 55G/L, PLT 17*10E9/L。 9-8 BNP 6840pg/ml,CK 3405U/L,AST 10387U/L,LDH 9621U/L。肌红蛋白 519ng/ml,肌钙蛋白0.248ng/m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倒置。 肾功能2014-9-5至今无尿,持续CRRT治疗。,诊断及转归

14、,肝功能 2014-9-12 总胆红素 800umol/L。 凝血功能 2014-9-8 PT 57秒 PTA 11.53% APTT120秒 D二聚体20000。 CT 2014-9-10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多发感染,少量胸腔积液,双下叶膨胀不全,腹膜炎,大量腹水。 诊断:重症登革热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肾脏、肝脏、DIC、中枢)、乳酸酸中毒 目前情况:患者仍存在肝、肾(2个器官)功能衰竭。,病例分析 二,李某 ,男,70岁,广州市越秀区。 反复发热4天入院。2014-09-02下午15:30出现胸闷气促、心慌、端坐呼吸,听诊双肺可闻及密集细湿罗音,查血压210/120mmHg,

15、考虑急性左心衰,予镇静利尿、抗心衰处理后,症状好转。诊断重症登革热。目前检验:BNP 6736pg/ml 血小板 46*109/L,登革热IgM阳性。,病例分析三,郑某,女,66岁,广州人 症状:严重乏力3天,尿少、嗜睡1天,以休克,肾功能衰竭入院。 体征: T 38.6,R40次/分,HR140次/分,浅昏迷,球结膜重度水肿,巩膜深度黄染,多处大片瘀斑,双肺呼吸音减弱,闻及散在细湿罗音。 实验室检查:WBC 9.2109/L,PLT 12109/L;TBill 212umol/L,ALB27g/L ,AST 1830U/L , Cr 387umol/L,肌酐清除率 15%,BNP及肌钙蛋白阳

16、性; 登革病毒核酸阳性(Realtime PCR ):I 型,病例分析四,李某,男,40岁。广东中山人。 症状:急起发热4天,热退后出现明显腰痛,少尿2天入院。其妻子患登革热。 体征:T 37.8,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WBC 1.9,PLT 71;BUN 15.1mol/L,Cr 392umol/L,尿蛋白3+。 入院2天病情加重,无尿,Cr升至703umol/L, 转ICU行CRRT治疗。,登革病毒IgM阳性,免疫荧光试验DENV1阳性 彩超:示胸腔积液,脾大,脾厚57mm 诊断:重症登革热,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例特点:热退后病情加重,严重腰痛,少尿及蛋白尿,肾功能急性损伤。 治疗:ICU

17、监护;CRRT等超滤及对症治疗 转归 :5天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改善出院。,死亡病例分析,病例一 患者郑某,男,67岁,退休人员,广州白云区。 因“发热4天,咯血、解血便、呼吸困难半天,晕厥1次”于 2014-9-9 17:30入某院呼吸内科。 平素体质良好。今年初曾因体检发现“右上肺肿块”,曾在广州呼研所治疗(具体诊断、治疗情况不详)。有胃溃疡病史多年,间断服药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9-9晨6时咳嗽加剧,并出现反复咯血,约100ml,到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就诊过程中出现大汗,随后晕倒,伴大小便失禁,持续约4分钟后意识恢复,伴呼吸困难,呕血、解少量暗红色血便。 血压84/46mm

18、Hg,心率88次/分,呼吸稍急促,SPO2 86-92(低流量吸氧),皮肤湿冷,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量湿罗音,以右肺明显,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肢体无浮肿。病情加重转入 血常规:白细胞6.0109/L,NEUT 84.6,血红蛋白149g/L,HCT0.464,血小板28109/L;,入ICU后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CPAP,PS15cmH2O,PEEP10cmH2O,FiO2 65) 完善病原检查,送血清标本至CDC 深静脉置管、高通量血滤 液体复苏 、升压、纠酸 抗感染:泰能万古霉素 抑酸、护胃、输新鲜血浆,9-10晨患者体温37.8-38,胃管内未见血性引流液,气道内仍可吸出较多

19、血性分泌物,血压在去甲肾上腺素以0.2ug/min*kg静脉泵入维持 心率93次/分,呼吸25次/分,SPO2 96左右 无尿,大便150g,为柏油样黑便 肢体发绀,腹部及腹股沟可见花斑、瘀斑,融合成片,范 围逐步扩大。,9-10下午开始患者病情持续加重,生命体征极不平稳,需要极大量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维持血压,反复出现严重酸中毒、低血糖。 2014-09-11 7:21心电监护示患者心率突然下降为0,血压、血氧饱和度测不出,无自主呼吸 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反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静滴碳 酸氢钠。抢救30分钟,患者心跳呼吸未恢复,患者死亡。 广州市CDC检测登革热IgM抗体阳性,IgG抗体阴性,核

20、酸检测为登革热病毒I型,死亡病例分析二,患者梁某,男性,72岁。广州越秀区 发热、血便2天,于2014年9月8日入院。 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5年余。肾功能不全病史半年。缺血性心脏病史半年余。 发热2天,体温38.5,伴全身乏力,解暗红色大便,量约200g。 入院查体:T:36.2,P:80次/分,R:20次/分, BP:153/75mmHg。 神志清,精神差,贫血貌,入院后予禁食、抑酸、“善宁”、降钾、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补充血小板等治疗。 患者仍有排暗红色血便,偶有腹痛。 9/9急诊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并出血,予镜下钛夹止血治疗。 10/9晚再次排暗红色血便7-8次,带血块。

21、血红蛋白从78g/L降至66g/L,予输同型RBC2U。 血小板从90*109/L降至18 *109/L,予输同型血小板1U,考虑仍有活动性出血,量大,有再次急诊胃镜下治疗指征,输血小板后测血小板30x109/L,体温37.2,心率 72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108/79mmHg。 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11/9上午急诊复查胃镜。内镜下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再次止血治疗。,考虑仍有活动性出血,量大,有再次急诊胃镜下治疗指征, 胃镜检查结束后出现血氧饱和度81-82%,伴胸闷、呼吸急促。 返回病房后测血氧饱和度60%,P 136次/分,R 34-36次/分,Bp 136/74mmHg,神志清,

22、呼吸急促,口唇、指端微绀,双肺底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予高流量吸氧及吸痰,吸出少量血性液,血氧饱和度下降至42%,血压下降至70/46mmHg、心率50次/分。 12:50血压测不出,无自主心率。13:50宣告临床死亡。 登革热抗体(2014年9月10日): IgM阳性、IgG 阳性,登革热死亡病例讨论,广州市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讨论综合意见: 病例一:可确诊重症登革热。诊断依据有:有登革热的诊断依据,包括来自登革热流行疫区,急性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皮疹等表现;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核酸检测登革热病毒I型。有重症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脏器严重出

23、血、休克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年龄大、存在肺部慢性基础疾病可能是导致重症的部分因素。治疗积极,方法适当,但年龄大、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差,死于重症登革热。,登革热死亡病例讨论,广州市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讨论综合意见: 病例二:讨论综合意见:重症登革热(临床诊断)成立。诊断依据有:有登革热的诊断依据,包括来自登革热流行疫区,急性发热、出血等表现;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有重症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严重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与重症化相关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大、存在多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且早期检测到IgG抗体提示二次感染可能等。治疗积极,方法适当,但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且严重、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差,死于重症登革热。,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