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5896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 冷战的结束极大地改变了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格局。国 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及随之出现的国家间关系的新的互动, 迫使世界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以冷战结束为界 标,我们可以把日本的对非外交分为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 发展阶段。本文在简要概述冷战时期日本对非外交的基础 上,着重探讨冷战后日本对非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动因。 一、冷战时期日本的对非外交 日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在二战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的。(注:二战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 三个独立国家。日本同埃塞俄比亚曾有过一定的接触,双方 在 1930 年前后维持了一段时期的外交关系特别是皇室关系, 1935

2、年意大利法西斯公然侵犯埃塞俄比亚,日本公开支持 墨索里尼的野蛮行动, 拒绝承认埃流亡政府, 双方关系随即 破灭。 ) 二战结束后, 日本军国主义神话的彻底破产及和平主 义的普遍兴盛,美国单独的军事占领及其在日本推行的比 较全面的民主化改造,使日本外交战略得以形成的国内外 环境彻底改观。冷战时期,日本自愿或被迫地选择了一条明 显不同于二战前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从根本上以“日美 2 同盟 ”和“经济中心主义 ”为其两大支柱。由于此,日本 得以在美国的经济扶植和核保护伞下,积极利用有利的国内 外资源专注于经济和科技的振兴,以此逐步恢复自身在国 际舞台上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这一外交总框架从根本上 决定

3、了日本对非外交的战略和策略取向。 就战略层面而言,日本对非外交体现了明显的“新重商 主义”(neomercantilism)特征。(注: PeterJ.Schraeder,“JapanQuestforInfluenceinAfrica” ,CurrentHistory,May1999,p.232.) 在策略层面上,日本强调通过援助来渗透非洲国家市场 的目的,以促进日本的对外贸易与投资。 但是,并非所有非洲国家都能均衡地得到日本的经济援 助。日本以资源和经济潜力为标准把那些具有重要战略价 值 的 国 家 列 为 核 心 国 家 (keycountries)(注 : JunMorikawa,Jap

4、anandAfrica:BigBusinessandDiplomacy ,AfricaWorldPress, Inc.,p.15.) 之列,并对这些国家施以重点援助。 3 冷战期间,意识形态因素在日本对非外交中并没有置于 优先考虑的地位。尽管日本在处理其他外交事务时多以 “日美协调 ”为基础,对外政策也深深打上了“美主日从 ” 的烙印,但其对非外交相对来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 日本冷战时期的对非外交可以明显划分为两个强度不同 的阶段。 1973 年之前是日本对非外交的初创期。1955 年 4 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为日本直接与非洲国家进行接触提 供了机会。出席会议的日本代表会见了埃及、埃塞

5、俄比亚、 利比里亚、利比亚、苏丹和加纳 6 国的代表。这一时期, 日本同埃塞俄比亚的外交关系得以恢复,1957 年埃塞俄比 亚皇帝塞拉西斯访问了日本,这是二战后访问日本的第一位 外国元首。 50 年代,日本相继与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并开展了初步的经贸合作关系。不过,由于当 时日本面临着日苏邦交正常化、加入联合国等诸多紧迫问题, 加之在日本看来非洲并不具有解决燃眉之急的功效,因而 没有真正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以 1973 年石油危机为契机, 日本迅速加强了对非外交的 力度,显著地提升了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一方面, 日本加紧拓展在非洲的能源市场,南非是其重中之重。

6、19 75 年,日本同南非的双边贸易额是17.4 亿美元,而在1988 年 4 则迅速升至39.8 亿美元。 19 82 年,日本首次成为南非最大 的商品出口国,占当年南非总出口量的15.6%。另一方面, 日本对非援助出现了超常规增加的趋势。从整个非洲来看, 1970 年至 1973 年间日本对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占其官方发 展援助总额的2.3%, 1980 年至 1983 年占 10.7%, 1988 至 1990 年间上升至13.3%, 至此非洲成为仅次于亚洲的日本对外援助 的第二大接受国。(注: HowardtStein,“JapaneseAidtoAfrica:Patterns,Moti

7、vati onandtheRoleof StructuralAdjustment”,The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 s,Vol.35,No.2,1998,p.25.)日本之所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 经济联系, 一方面由于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于 1964 年 加入了西方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因 而在世界经济发展事务中的权利和责任相应增强;另一方面, 由于受到 1973 年能源危机的猛烈冲击,日本国内有关 “经济 安保 ”和“综合安全保障 ”的观念迅速增强,对外寻求原料 供应的愿望更趋积极。因此有学者认为,70 年代日本对非援 助的扩大,本身就是能源危

8、机后日本出于开拓新的能源市场 的结果,是日本加强其 “新重商主义 ”外交的必然结果。 ( 注: DennisT.Yasutomo,TheNewMultilateralisminJapanForeig nPolicy,St.MartinPress, 5 1995,p.7.) 二、冷战后日本对非外交的新动向 冷战结束初期, 随着 “世界经济大国 ”地位的完全确立, 日本充当 “世界政治大国 ”的欲望迅速膨胀。基于日本跨 世纪的总体外交和战略目标实施考虑。日本对非政策也由 单纯强调经贸利益转向全面介入,不断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渗 透力度,以求全面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可以说,冷战后 日本对非外交的“新重商

9、主义”特征已明显减弱,取而代 之的是日益增强的“大国外交 ”意识。 1. 争取非洲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其一,冷战后日本已多次召开了涉及非洲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大型国际会议,表明其全面介入非洲发展事务的决心 和能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1993 年 10月在东京召开的“东 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 ,它表明日本对非外交已超越 了原有的双边关系模式,将对非外交纳入了其全球战略的 通盘考虑之中。 1998 年 10 月,日本与联合国、 非洲全球联 盟三方合作,在东京召开了第二次“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 议”,其规模空前,共有51 个非洲国家、 11 个亚洲国家、 6 18 个欧美国家及44 个国际组

10、织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2003 年 10 月,日本将在东京举办第三次“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 议”。 其二,日本多次重申将一如既往地对非洲国家提供官方 发展援助和各种人道主义援助。目前,日本已成为仅次于 法国的非洲第二大援助国。1998 年,在国内经济并不景气的 情况下,日本仍向非洲国家提供了9.5 亿美元的双边发展援 助,占其对外公共发展援助的 11% 。日本对非援助的战略目 标也已超出了获取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和扩大出口市场的 层面,更多地着眼于利用欧、美大国冷战后一度冷落非洲的 难得机遇,加大对非渗透力度,从根本上主导非洲的发展 权益。 其三,日本还积极谋求充当亚非合作的领袖。日本充分 利用自

11、身作为“非白人国家 ”的身份及在非洲无殖民历史 的特殊条件,积极倡导在南北合作之外加强南南合作的力 度。日本主张,亚洲和非洲都有遭受殖民统治的历史,都 面临着相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因此彼此应学习对方 的经验,非洲国家尤其应学习和借鉴亚洲国家在发展中的经 验教训。 7 不过,日本有关“亚非合作 ”的主张和努力也遭到了国 际社会的诸多质疑。有学者认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威 权模式可能被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借以作为维持专制统治的 借口,其结果是可能延误非洲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也有学者 认为,亚非经济发展中的相似性多是表面的或人为预设的, 双方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存在根本上的差异。就 国内发展程

12、度而言,非洲国家大多仍面临着文化整合和民族 国家建构的艰巨任务,这使非洲国家缺乏亚洲国家所具备 的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不仅如此,非洲国家的国内生产 总值过低,国内市场狭窄,劳动力素质不高以及时有发生的 自然灾害和政治不稳定,使非洲在吸引外资方面远不具备 世界其他地区所具有的优势。1995 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 体( 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简称南共体,由南部非洲国家在 1992 年创建而成。 在南非于 1994 年加入该组织后, 其成员 国总数已达14 国。 )14 国总计吸收境外投资9000 万美元, 而 同 期 仅 新 加 坡 一 国 就 吸 引 外 资90 亿 美 元 。 ( 注 : St

13、ephenWright,“TheChanging ContextofAfricanPolitics”,seeStephenWright(ed.),Afr icanForeignPolitics,WestviewPress,1999,p.12.)就 国 际 环境而言, 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都是利用1 970 年代前后的发 展机遇而迅速崛起的,而当前在全球化浪潮中日益边缘化的 非洲国家已错过了这一发展的黄金时机。( 注:相关争论见 8 PeterJ.Schraeder,“JapansQuest forInfluenceinAfrica”,CurrentHistory,May1999,p.233. )

14、2. 扩大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力 首先,日本对非洲大陆的内部冲突予以了高度关注,并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进一步显示其在国际上的“大国 ” 地位和作用。 1995 年 10 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了“关于冲突对 非洲发展影响的国际会议”。会上,日本就非洲的和平与稳 定问题提出了两点主张,一是多边解决非洲冲突,二是以 非武力方式解决冲突。1998 年初,日本再次在东京召开了 “关于预防争端战略国际会议”,邀请了 17 个非洲国家及非 洲区域组织和联合国有关人士出席会议。 在参与解决非洲内部冲突问题上,日本不仅通过主持召 开国际会议来介入,而且还身体力行地直接参与了非洲的 一些维和行动,并积极为非洲维和事业

15、提供必要的资金支 持。 其次,将对非援助纳入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之中。冷 战期间, 日本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时只附加一些经济条件, 9 并极力反对美国在对非援助中以意识形态划线的生硬做 法。但冷战后,日本开始根据非洲国家的民主和人权状况, 在提供援助时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措施,即对那些遵守民主 和人权原则的国家给予增加援助的奖励,对那些违反民主和 人权原则的国家给予暂停、减少或停止援助的惩罚。日本的 政治考虑是,通过对非援助将非洲纳入西方的战略轨道, 以便将来日本更有效地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和影响力。 三、日本对非政策调整的基本动因 1. “政治大国 ”权欲的膨胀是日本调整对非政策的内在 原因。冷战时

16、期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可与欧美并 列的三极中的一极,但日本的国际地位或影响力远不及美 欧。为了改变这种“经济巨人 ”、“政治侏儒 ”的局面, 从 80 年代起, 日本的对外战略就有意识地加强了政治和意 识形态的考虑。不过,冷战时期东西方的对峙及美苏争霸的 格局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政治诉求。冷战后,由于 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及日本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日本 实施 “大国外交 ”的欲望迅速增强,充当与其经济大国地位 相称的政治大国图谋日益昭显。早在 90 年代初, 日本外务 次官粟山孝和在阐述90 年代日本外交战略时就明确指出: “今天的日本,由于有了经济实力,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建 10

17、立世界新秩序,以此来确保自己的繁荣和安全。在这个意 义上,日本的外交应从中小国家的外交向大国外交转 变。 ”( 注: DeinhardDrifte,JapansForeignPolicyforthe 21stCentury:FormEconomicSuperpowertoWhatPower?Macmil lanPressLTD,1998 ,p.114.)他认为,过去日本的外交是中 小国家的外交。而对中小国家来说,国际秩序是一个由大 国给定的框架,中小国家不是改变国际秩序,而是适应这种 秩序,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国家利益。战后的 日本,就是运用这种被动外交,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支持 的国际

18、秩序,因此享有和平与繁荣。冷战后,日本试图实施 “大国外交 ”以超越冷战期间的外交框架,因而对非外交 也被纳入了日本充当全球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中。 首先,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既定的 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早 在 1993 年,日本就首次明确表达了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愿望,并将此作为最主要的外交政策目标之一。非洲拥 有联合国选票的1/4 强,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支重要政治力 量,因而成为各大国在外交上争夺的重要对象。非洲所拥有 的潜在的政治价值对政治目标尚未实现的日本来说决非可有 可无。日本两次举办东京国际会议, 森喜朗首相于2001 年 访问非洲等

19、重大行动,恐怕均不能用单纯的经济动机来理 11 解,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图谋。( 注:钟伟云: 日本 对非援助的战略图谋,载西亚非洲2001 年第 6 期, 第 17 页。 ) 其次,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也是日本对非外交的目标 之一。整个 90 年代,由于冷战期间长期被掩盖的部族、种 族和宗教矛盾的爆炸性释放及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政治动 荡,非洲局部冲突与战乱一直持续不断。不仅如此,非洲 也是南北矛盾、贫困问题、粮食问题和艾滋病问题等世界 难题错综交织的地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就成为大 国显示自身实力和政治意愿的最佳场所。在美英法等大国 加强在非洲的角逐以图掌握非洲事务之主导权时,日本

20、自 然也不甘落后。 再次,在国际社会推销日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模式, 也是日本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冷战后,日本 一改对非外交较少考虑意识形态因素的做法,逐渐把政治 民主化确定为对非援助的一个考量因素,1997 年,日本确立 了批准援非项目的4 个基本条件,即有利于环保、不用作 军费、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政治民主。不过,相对欧美国家 而言,日本对非外交的意识形态相对温和且手段更趋灵活, 这表明日本的矛盾心理和手段的两面性,即一方面试图将 12 非洲国家拉入自身战略轨道中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小心 翼翼以免得罪非洲国家。 2. 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权是日本对非外交的一个重 要目标。如果说

21、冷战时期日本以“新重商主义 ”为特征的 对非外交主要是以资源供给和拓展市场为出发点的话,那么 冷战后日本对非外交的经济考虑则更多着眼于在世界经济全 局中的战略目标。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异常艰 难使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更为巩固和强化,其争 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权的欲望随之增强,但这一目标的实现 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美欧日三家经济实力的相对平 衡及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似,使日本扩大在美欧的市 场份额相对较为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东亚国家对日本政治 的不信任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等区域组织对日本经济 领导能力的部分消解,使日本在亚洲推行以其为主导的 “雁行 ”发展模式并不顺利。鉴于此

22、, 日本必须另寻出路, 而经济发展滞后的非洲就成为日本显示经济实力的重要场 所。日本利用欧、美大国冷战后一度冷落非洲的难得机遇, 及时调整了对非政策,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渗透力度。 3. 非洲国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及非洲国家对外政策的 调整也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日本对非外交的改变。冷战后, 13 日本对非洲投入了更多的外交热情,显著提升了非洲在其 外交框架中的地位,其原因除了前述政治经济考虑外,还与 如下事由不无关系:(1) 冷战结束后, 苏联在非洲影响力的 消失及美、英、法等大国对非洲的相对冷落,使非洲政治 权力真空空前凸显,这为日本进入非洲社会、增强在非洲的 影响力提供了绝好的时机。(2) 冷战

23、后的初期, 美国对非洲 的政治热情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在1993 年美国干预索马里 内战失败后更趋明显。美国希望,作为西方联盟成员之一的 日本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包括对非洲国家提供必要的 政治关注和经济支持。(3) 非洲国家普遍希望加强与日本的 双边关系,这要求日本对此作出相应回应。非洲国家对日本 抱有多方面的期望:一是希望寻求日本的援助。与欧美国 家相比,日本对非援助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附加条件方面 较为温和。二是争取日本的投资。在债务和经济乏力的多重 压力下,非洲国家均把吸引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投资作为 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扩大与日本的贸易, 特别是对日本的出口。由于作为非洲传统出

24、口市场的欧盟和 美国对非洲产品的需求已趋饱和,开拓包括日本在内的亚 洲市场就成为非洲国家贸易策略的重要内容。四是借鉴日 本的管理经验。非洲国家虽然普遍认为日本的发展模式不具 普遍性,但认为日本的管理方式以及日本人的勤奋精神值 得非洲学习和借鉴。五是借助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它在国际 14 金融机构中的影响,来抗衡美国和欧盟在诸如结构调整问题 上对非洲国家的压力。 四、日本对非政策的发展趋势 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将继续维持现有的较为积极的对 非政策,甚至还会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协 调和合作,原因在于:(1) 近年来,由于非洲政治局势的相对 稳定、经济发展的逐渐复苏以及区域一体化持续发展,非

25、洲 大陆开始显现出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 (2) 日本工业的持续 发展离不开非洲原材料的供应,日本在国际社会政治抱负 的实现也必须得到非洲国家的应有支持。(3) 世界经济区域化 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为日本拓展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空 间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不过,日本对非重视程度仍将是有限度的。从近期看,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其对非援助和投资的力 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形象。不仅如 此,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东亚经济奇迹也遭到了世 人的怀疑, 许多非洲国家对亚非合作所抱的热情开始减退。 从长期看,日非关系的发展受到三大因素的制约:(1) 非洲 对日本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不会迅

26、速提高。就经济因素而言, 15 由于自身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及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非洲国家经济复苏尚需时日,非洲在日本对外贸易和投资 中的地位不会有大的改变。就政治因素而言,近年来日本加 强了对恐怖主义、武器走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关注程 度,而非洲与这些问题并无重要关联,非洲在日本对外安 全战略中的地位不会明显提高。(2) 日本外交战略的总体框架 决定了非洲在日本外交架构中并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战结束后,日本确立了以“经济中心主义”和“日美同 盟”为两大支柱的外交战略,针对世界不同的地区和国家, 日本采取了亲疏不同的处理原则。首先,强化日美同盟体 系,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保持同美国的

27、协调是日本外交 考虑中的重中之重;其次,较为重要的是加强与其他西方国 家( 包括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 ) 以及东亚特别是东南亚 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因而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 常常遭到相应的冷落。尽管冷战后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和大国 意识明显增强,但这一外交总体框架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 改变。 (3) 美、英、法等国在经过短期的对非冷落后,迅速 调整了对非政策,加强了对非渗透力度12下一页 ,使日本的对非外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展望未来,日非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继续发展。日 16 本将在政治或经济的某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 作,对非洲事务的参与力度还会有所加强;非洲国家也乐于 看到日本对非洲兴趣的提高,作为对日本非洲政策的积极回 应,它们将在不违背自身原则的前提下,对日本所关心的 国际问题予以必要的配合。不过,与世界其他地区在日本外 交战略中所拥有的地位相比,非洲在日本整体外交战略中的 地位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上一页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