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5978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1 -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摘 要 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 越来越密切,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两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中美两国存 在着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底蕴,人们在语言、文化取向、价值观念、 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众多方面的差异。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而语言便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基本、也是 最重要的媒介。因此,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充分了解这种 语言所承载的

2、文化。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 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 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本文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简要分析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从中揭示出中西 方文化的差异。阐明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强调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介绍 了几种了解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途径。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交际障碍 Abstract Nowadays in the economic trend of globalization

3、,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economic,polit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close, this kin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the two countries play a huge social progress of the role. The two countries,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road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 and differ

4、ent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people in the language, cultural trend, values, social norms and thinking mode etc will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many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

5、n. And the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most basic, als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edium. Therefor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in language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f bearing culture. - 2 - Language is very much tied to culture, it is no dou

6、bt the truth.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lso understand DuiXiangGuo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process. Master the other countrys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degree directly affect a persons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 knowledge, c

7、an be appropriately use the language of premi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l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ecessary to communicate,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larify language learning namely the

8、 cultural learning, emphasizes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introduces som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na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to knowledge.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Language and Culture,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To overcome communicatio

9、n barriers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 ,【1-2】 前言,【3】 一、交际语言运用中要强调文化差异,【4】 二、交际活动中突显出的称谓用语差异,【4-5】 三、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及礼貌用语差异,【5】 四、中美因“告辞”与“邀约”行为的差异,【6】 五、中美文化中的隐私问题和节日接受礼物的不同方式,【6-7】 六、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 ,【7-8】 七、价值体系与思维模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8-9】 结论,【9】 参考文献 ,【9】 - 3 - 前 言 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和价值观与彼此相互影响。有更多的跨文 化交流 , 因为文化上的差异 , 可能产生的误解

10、 , 虽然语言应用在通讯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相同的单词和短语可能不的意思是相同的, 不同的民族。 由于文化差异 , 一个严肃的问题 可能会导致娱乐或大笑 ; 一个无害的声明可能会引起不满或者愤怒。文化差异可能导致 笑话被一个外国扬声器用空白的脸, 已被无情的静默。然而同样的故事在演讲者的国家 持有他们可以离开观众捧腹大笑。 社会科学家告诉我们 , 不同于另一个文化 , 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 文化差异可 以视为以何种方式 , 其他群体 , 社会或国家社会组织、开发、沟通和风俗、法律和生活方 式不同于其他民族志组。 人类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 间

11、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中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 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交际文化涉及面非常广,所以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让其更多地了解中西方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否 则,我们的英语教学只能是对毫无意义的语言符号的教学。 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世界各民族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 产品,要想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高超的技术手段,而且需要 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情况, 使该产品在包装及使用性能等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 需求,因此,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

12、,我们在英语学习中, 应根据这个实际, 注意英汉文化差异, 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社会科学家认为这是文化的基石。如 果没有语言 , 他们维护、文化 , 便不可能出现。另一方面 , 语言是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 它反 映了文化。在广义上 ,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表徵 , 并由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 活方式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交际能力又是语言 能力的具体体现。在英语学习中,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造出符合语法规则 的句子固然重要,然而选出符合语言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句子,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 知道什么场合说什

13、么话、怎么说,这才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交 际场合中,注意英汉文化差异极为重要。 本文通过阐述外语学习中文化差异对语言的主要影响,分析了加强文化意识培养的 重要性。通过举例说明中美日常交际中产生的各种不同行为习惯及风俗行为,说明了中 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而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 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正确识别和理解不同文化特有的 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功能;熟悉常用词汇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同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并 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 - 4 - 一、交际语言运用中要强调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之间是部分

14、与整体的关系,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离开文化,语言就失去存在的依据。美国人类学家Sapir 在 其语言论中说,“语言有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 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体的一个群。语言是不脱离社会 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换句话说,文化内容又制约、 影响、决定着语言的形式和运用,不同语言间的运用方式表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由于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即具有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信仰体系及涉及到 不同的文化格调、风俗习惯、交际系统等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由于文 化间的巨

15、大差异导致理解上的障碍。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现代心理学“格式塔”削瘦的理论演绎的方法探索 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以及他们与底层文化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 跨学科的研究,它涉及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交际学等相关学科。它把交际过程看 成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包括文化、社 会、心理、环境等,并强调学习者要达到有效交际在心理、文化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极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障碍和误解,从而产 生文化冲突( cultural shock) 。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不仅要熟悉本民族 的语言和文

16、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 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 二、交际活动中突显出的称谓用语差异 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 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 系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特色。中国文化 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 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称谓的使用差异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 成不必要的误会。在称呼问题上,中国文化一直认为年幼的必须尊敬年老的

17、,这可能与 我们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时,我们常常说老王、王老、老爷 爷、老奶奶等等,因为“老”字在中国代表着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但在西方文化中, 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称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认识的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上级 与下级、长辈与晚辈、老师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这样,他们认为这样是关系亲密的表示, 尤其是年长者,如果你在他们的姓之前加上“old ” ,他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因为他们认 为这是暗示着你认为他们身体虚弱,风烛残年,失去活力,他们更希望你称呼他们的名 - 5 - 字。七、八岁的孩子称呼自已的爷爷、奶奶“Tom ,Susan”在西方人看来是非常亲切的, 可对于中国

18、人来说却是不可思议。这将会被视为没有教养,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 另外,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尊称的词很多,早些时候最通用的是同志、师傅等等,不论男 女, 都可以这样称呼; 在西方文化中, 尊称的通用形式为 “Mr ” 、 “Mrs ” 、“Miss” 、“Sir ” 、 “Madam ”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先生” 、 “女士” 、 “小姐”等国际通用称 谓语使用逐渐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化对我们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 三、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及礼貌用语差异 东西方国家在称呼、打招呼、谦虚、赞扬、表示关心及谈话题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交际规则,不但达不到交际

19、目的,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在称呼 方面,由于中国有着两三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封建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 们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而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在 称谓上就简单多了,无论是爷爷还是外公都叫“Grandpa” ,叔叔、舅舅都称“ uncle ” 。 在语体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汉语中,特别是在正式交际场合中,汉语常用 “请+祈使式”结构。而英语族人在正式交际场合中邀请对方时则常采用问句的形式, 给对方接受和拒绝的选择。如“Come and have dinner with us” (来吃晚饭吧。)显然, 与“请光临寒舍”相对应的英语语体表达应是”W

20、ould you oblige me with a visit ?” 如果在这里把汉语正式语体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发出”Please oblige me with a visit .”这样的邀请,是必造成对方的误解。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 “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 们会产生误解,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 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又如,中国人见到熟人习惯问:“去哪里?”,如果对西 方人也这样问候,他们可能会很不高兴地回答:“不关你的事。”西方人问候时常说 : ”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

21、 , ”How are you doing ?” ,熟人间也可以说: “Hello ” 或“Hi”. 不懂英语习俗的人也知道在需要表达感激之情时需要说“Thank you” 。但他们却不 知道许多其它场合也该说声“Thank you” 。例如,晚会上,一位美国人用这样的话来赞 美一位中国女性:“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她可能立即回复到:“No , no,it 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而这样的答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他会认 为女士认为自己缺乏审美能力,无法鉴别漂亮裙子和普通裙子。这时,恰如其分的做法 就是说一句“ Th

22、ank you” 。再如“ Excuseme ”一词,很多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对不起”, 和“Sorry ”属同一用途,自然应该在道歉时用到它。可英语中“Excuseme ”一词通常 用在打断别人或打扰别人,希望引起对方注意时用到。 - 6 - 四、中美因“告辞”与“邀约”行为的差异 在使用告辞用语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万万不可对号入座。例如,一位中 国学生到美国教师那里请教问题, 美国老师热情的接待了他, 还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告辞时学生按照汉语习俗说: “I am sorry for having wasting a lot of your time.” 这会让这位美国老师感到相当

23、费解。为什么学生认为自己解答问题是浪费时间,难道学 生感到没有收获吗?在上述情况下,告辞时怎样说才算恰当呢?按西方人的习惯,首先 应该表示感激之情,然后才道别,而且往往要找一个借口。可以说:“Thanks a lot for your help. Im afraid I must be leaving now. I dont want to get caught in the rush hour.”或是“ Thank you for occupying you so much precious time.”这 样,既符合英语习惯,又容易被中国学生掌握和接受。 请客吃饭,如果是比较正规的要发请柬

24、,这种礼节在中西文化中相同。不同的是吃 便饭。中国人在客人造访时,临时决定挽留客人吃顿便饭是很平常的事。而英美人士要 事先发出口头邀请,并约定时间和地点。例如: (1)I haven 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must come around for dinner sometime. (2) I was wondering if youd like to come to dinner at our place next Saturday evening. (3)we 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next Friday ev

25、ening. 上述陈述中, “1”只能认为是寒暄而已,而“ 2” 、 “3”则可视为真诚的邀请。另外, 如果到饭店吃饭,按中国人的习俗应该由邀请人付账,但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却不一定。 如果对方说:“I ll take you to dinner ” ,这意味着对方付钱。但如果对方说: “Let s eat togather” ,这将意味着“ going Dutch ” 。对西方人来说,约朋友到饭店吃饭而 各付各的钱是很正常的现象。 五、中美文化中的隐私问题和节日接受礼物的不同方式 中国人初次见面经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 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因为英语国家人

26、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 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 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时, 经常问“你在干什么?”, 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使人很不高兴。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 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英语国家有情人节 - 7 - 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 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 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

27、,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六、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 语言学家多拉在语言教育: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 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 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 了解和掌握一种民族文化决不是记忆一些文化事实,而是要在交际中能够正确地运用。 无论学习者将深层文化特点(如国民性情、时间取向、美丑定义)背得如何熟练,如果 不会在交际中自觉地使用,那么他的交际技能仍然是零。一般来说,了解和掌握一种民 族文化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正确识别和理解不同文化特有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功能;熟 悉常用词汇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同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并能运用适

28、当的语言表达不同 的人际关系,了解那些语体特征。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接人 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 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 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 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 义,宣扬个人主义至上, 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 “强者” “英雄” 。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

29、情地淘汰。因此,西 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中西文化的差异总体表现在: 西方生活理念是基于个人和社会相对立的原则。个人自我 实现的观念根深蒂固, Individualism是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他们将其理解为 “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任其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等 的牵制 , 他们常常使用坦诚直言的语用方略。西方人基本上是遵循交际的合作原则的实 施“命令”、 “建议” 、 “劝告”、 “批评”、 “要求”等言语行为时, “得体准则”是经常采 用的准则。西方人把个人利益、个个隐私、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看作是神圣不

30、可侵犯 的, 人们之间实施“命令”、 “建议” 、 “劝告” 、 “批评” 、 “要求”等言语行为会被当作对 个人主义的侵扰。因此 , 在向别人提出“建议” 、 “劝告” 、 “批评” 、 “要求”时 , 人们必 须遵循“得体准则”采用间接礼貌策略 , 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 或尽量减少 语力的强迫性。 而按照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活理念, 每个人均从属于一个密集的自 然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 他追求的不是个人实现 , 而是所处生活环境内的自我修养。中国 - 8 - 人强调集体的和谐和相互依赖, 不突出个人 , 把 Individualism理解为 “个人主义”, 他 们常常使用委婉含蓄

31、, 谦虚的语用方略。为了顾及双方的“面子”, 汉语言文化注重和 强调礼貌言行 , 用礼貌作为语用手段 , 力求和谐 , 语用上表现为 “选用雅语 , 禁用秽语 , 多用委婉 , 少用直言”。在话语风格方面 , 中国人多依赖暗示性的陈述, 避免直接阐述 , 并偏爱使用比喻和类推来解释阐明观点, 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 , 中国人在陈述、 解 释、阐明、辩论其观点时是循环性的, 缺少英美人那种复杂而有力的辩论方法和词令。 遇到观点相左时 , 中国人也不象英美人那样通过运用遵循一定的论证模式: 先描述某 一个具体事件 , 然后是回顾其历史出来, 解释目前采取的措施, 最后是展望和道德性 劝戒。批评或

32、劝告对方时 , 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语、 双重否定、低调陈述或历史典故 , 虽 然间接 , 但很有效 , 在提出请求时 , 中国人会尽力避免说出伤面子的话, 力免表现出 过分妄为、过分渴望、自私的语气和态度。通过阐明请求的缘由, 说话人为对方留有答 应或拒绝的自由,因而保全了双方的颜面问题。 七、价值体系与思维模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传统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每一个社会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 这套体系直接影响着人们思维的方式,交往的规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指令性作用。 对于隶属于某一文化的人来说, 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 在语言上也打下了价值观的烙印。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

33、”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体现在思 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 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认知活动,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 这个思维模式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为先整体后局部。汉语承受细节上 的模糊,取得整体上的清晰。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 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 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即分异型 思维,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房 间里有一张桌子”(先整体后局部),而英语则说“ there is a des

34、k in the room.” (先 局部而后整体)体现了中国人整体思维优先而英语族人解析思维优先的倾向。 在时间取向上,中国人以过去为主,往往考虑过去做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而 西方人着眼于未来,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不是追求如何做人而是追求如何做事。 即:英汉哲学在“为道”与“为学”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英语语言的逻辑性和客观性。 客观性在句式上体现为被动语态。汉语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差别决定了英语语言的空间结 构,汉语的无标记性体现了汉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整体思维。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时往往 受了这一内在影响,在用英语表述时间关系的句子时往往会按照时间顺序。如:“放学 后我回家”总是用“ After

35、 school I went home” ,而较少使用:“I went home after school ”这种结构。虽然两种句式都正确,但仍可以反映出两种不同时间观念在英语 - 9 - 句式中的差别,英语学习者应有意识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所学英语句式更地道, 更纯正。 结 论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 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 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 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 的,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

36、社 会风俗习惯 , 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 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 源和避免方法 , 增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 有效, 更顺畅。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说出正确的英语句子,而且知道面 对西方人的时候应该说什么,避免出现交际中的尴尬。 【参考文献】 1Paul Norbury,culture smart!Britai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 2 段连城 . 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 3 邓炎昌,刘润清 . 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37、 4 方文惠 . 英汉对比语言学 .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年. 5Hall 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M .New York:Anchor Books,1959:20. 6 郑立华 .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 (1) :97-100. 7 胡文仲 . 英美文化辞典 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318. 8 贾玉新 . 跨文化交际学 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73. 9Edward C.Steward Milton J.Bennett.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 M .Intercultural Press,Imc.Yarmouth.Maine.U.S.A. 10刘爱真 . 文化认识和言语得体 J. 外语界, 2000. 11顾群超 . 文化差异和大学英语教学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97. 12Abercrombie ,D.British Journal of Disorders of Communic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