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6032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世纪基督教 对人们政治生活的影响 ?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基督教的人权思想 到西方文明中的人权、民主思想,不少学者认为它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 马文明,事实上在人权民主思想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比希腊罗 马文明发挥了更为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在时间上比希腊罗马文明要多出 十个世纪,而且所涉及到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大超越于希腊罗马文明。 人权和民主的概念虽不是基督教所直接提出来的,但它们的实质内容, 特别是人权思想中的实质内容,却是基督教早就予以关注并特别强调的, 这些道理都大量记载在圣经里。 譬如,在圣经箴言中,多次强调要善待穷人:“你手若有行善的力 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

2、施行”。“戏笑穷人的,是辱灭造他 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 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周济贫穷的,不至缺乏;佯为不见的, 必多受咒诅”。“你当为哑巴开口,为一切孤独的伸冤,你当开口按公 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 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之道,其内涵和实质就是上帝的仁爱、公义之道。 基督教所提倡的,就是希望人们能遵循上帝的意志,尊重人、爱护人, 秉行公义,做到正直、公平、公正。 ?基督教对于二元政治观及二元化权力体 系的影响 西方二元政治观的产生,实际上天主教的功劳,只不过二元政治观的很多道 理都出自于圣经里头,所以也可以说是基督教在当中产生了一些影响。

3、耶稣说过:“让恺撒的物归恺撒,上帝的物归上帝”。也就是要分开世俗权 力和精神权力。因此,在中世纪,教会和国家分化了。而分化的关键在于独 立的教会的形成,其特征在于:统一的超世俗信仰、规范的宗教生活、严密 系统的教会法、高度组织化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教会组织。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掌握着强大的权力,它具有按教阶制原则组织教会, 选举和任免各级职位的权力,不但对圣经的教义具有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解 释权,还可以主持信徒宗教生活。教会还具有对教士的司法专属权和世俗司 法豁免权 这些强大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着国家的权力,使西方社会权力体 系二元化成为事实。 人既是臣民又是信徒,一方面要忠诚于国家,另一方面又要

4、忠诚于教会。这 种人的角色的双重性不仅适用于一般的贫民,还适用于皇帝教权与皇权 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的。在世俗生活中,教权应服从皇权,而在宗教事 务中皇权必须服从教权。在这双雄并立的格局中,政教之间的争斗持续了上 千年,结果使权力二元的体制长期存在。 ?基督教的国家观 对基督教而言,国家并非最高的善,而是必须忍受的恶。 由于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人类才会降临尘世,进而才会需要国家的存在,如果 人都是天使,则不会有国家,耶稣说:“我的国不在这里”,这一号召使得 国家对所有基督徒而言只不过是暂时的容身之所,他们真正的追求在彼岸, 这种对国家权力的看法深深的植根在基督教的人性观里。 国家对于基督教来说,

5、更重要的是工具层面的意义,在道德层面国家本身并 不高尚,反而是低俗的。但是,在基督教的理论里,国家虽然是工具,但也 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上帝创了万物,包括国家,虽然在设立地上的 王时上帝并不情愿,但王终归是上帝意志的产物。 因此,使徒保罗教导基督徒应当对权威服从:“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 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 的,就是抗拒神的命”。“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 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 在基督教创立之初的几百年里,基督徒受尽当权者的迫害,但基督徒采取的 却是忍耐和顺从的态度,绝不反抗,因为他们处于对上帝的敬畏,坚信

6、他们 的灵魂在别处。 这种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强化了基督徒对国家的基本看法,国家无权干 涉人类的精神生活,国家权力并非无界。这是对城邦时代国家观直接而又彻 底的颠覆。 ?基督教对欧洲哲学的启蒙 “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是基督教信条及其哲学不同时代 的两个名称。从世纪起,基督教神学家宣传基督教信仰,并使 这种信仰日益朝着教义化、仪式化、统一化和组织化的方向发 展。这些权威神学家被称为“师傅”或“教父”,他们的神学 理论也被称为“教父哲学”。在8到10 世纪,教父哲学日益发展 为“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要求以理性为信仰服务,理性为信仰找到合理的 工具。经院哲学在阿奎那那里发展到顶峰,随后出

7、现了“唯名 论”和“唯实论”两派别之争,焦点是关于一般概念和一般事 物之间的联系。唯实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个别事物 先于个别事物之前的某种精神实在,是上帝的理念和他创造个 别事物时所依据的原型。而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先与一般的概 念而存在,概念只是事物的名称,即人的思维和语言的产物, 用以表现事物的相似性。唯名论承认事物的的第一性和概念的 第二性,这是唯物主义中世纪的萌芽,为欧洲哲学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基督教的全部教义和神学思想都是以圣经为依据的。圣经 由于宣传宗教博爱注意人生的悲剧命运,本身含有很高的美学价 值,这是宗教文学的闪光点。旧约全书是希伯来古代典籍的 总汇

8、,其中既有人类早期的说话传说、史诗和传奇文学,也有民 族先知忧国忧民的文学作品;既有辞藻华丽、颇具艺术特色的 “雅歌”,又有风格朴素、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而新约全 书 是基督教徒关于耶酥及使徒们的传记、言行录和书信集,其中不 乏思想深刻的“启示录”。更富有哲理的 智慧文学。如果说四部“福音书”是一种 传记与传奇相结合的新颖文学体裁的 话,那么可以说 21 封书信则开创了书函 体文学的新样式。另外 ,欧洲的悲剧与 喜剧起源与宗教之中的酒神颂歌.圣 经本身就是文学的瑰宝,它又为当时 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根源 ?基督教对欧洲教育的影响 12 世纪后,欧洲各国出现了众多的大学,这些大学大多由基督 教

9、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中世纪时期,欧洲的文化 教育为基督教所垄断 .当时只有神职人员能够读书写字,普通人 只会说而已 .欧洲出现的一些教会学校,如修道院学校 ,教区学校 和大主教学校 ,目的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1179 年,教皇规定所有教 堂都要蓄积一笔基金 ,用于支付教师的薪水 ,让他们能免费教育 那些希望接受教育的穷人和富人.当时,教会学校是实施教育的 中心,他们根据自身需要编制了宗教和所谓”七艺”课程当今 很多大学都是在教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巴黎大学是在巴黎圣 母院教堂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文艺学和神学最为著名 .12 世纪,巴黎教会学校已经成为经院哲学最为集中的研习和讨

10、论场 所.尽管大学在中世纪无法跳出宗教神学的精神氛围,然而对于 大多数大学生而言 ,大学教育可以使他们日后从事医学,法律,文 学,神学专业 ,在教会或国家政府中从事理想的管理工作打开门 路.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大学的发展,广大知识分子在中世纪对科 学文化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 音乐是基督教教会学校”七艺”的高级知识之一.(文法,修辞,逻 辑是初级知识 ,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为高级知识 ),用来使基督教 徒们编纂圣歌和祈祷词 ,谱写圣乐歌曲 .当时,教会内部出现了很 多作曲家 ,歌唱家和音乐理论家 ,罗马无疑是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中 心.在礼拜仪式和宗教典礼中,包括圣歌在内的宗教音

11、乐是必不可 少的.中世纪时期,欧洲的音乐主要是在教堂里的圣歌演唱中发 展起来的。 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代表是格列高利圣咏 (Gregorian Chant)。该 圣咏出现在 6世纪,因罗马教皇格里高利(Gregory,在任 590 604) 而得名。格列高利圣咏由大量附有拉丁文歌词的单音音乐组成。 它是一种忠实表达经文的歌曲,其旋律超脱、冷静、毫无人间 的欲念。它并非为欣赏,而纯粹是为宗教礼仪所创作,是实用 音乐,并不重视听觉上的美感,或俗乐的夸张。我们在巴赫、 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可以听到这些旋律,如莫扎特的朱庇特 交响曲、李斯特的死之舞,柏辽北的幻想交响曲第5 乐章 复调合唱 歌曲兴盛于 13

12、 世纪初。复调合唱歌曲的歌词通常是 道德说教或礼仪性的,这种合唱曲似乎一直是为宗教或其他 典礼的列队行进而准备的。这种音乐的产生,标志着西方 音乐前进了一大步。 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的 清唱剧 。产生于 17 世纪初的清唱剧是 一种大型音乐套曲,是音乐会中演出的大型声乐作品,时至 今日,许多作曲家还运用它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 卡里西米创作的 16 首清唱剧,都是根据基督教的经曲圣经写 成的,其中较著名的有耶弗他、所罗门断案、伯 沙撒和最后审判。 除上述三种主要音乐外,欧洲乃至全世界许多音乐家们从基 督教中汲取灵感和创作激情,写出了不少优秀的基督教圣乐。 例如,巴赫的代表作 B小调弥撒曲,莫扎特的C小调弥 撒曲、加冕弥撒曲和安魂弥撒曲,贝多芬的庄 严弥撒曲,舒伯特的圣母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