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60884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答案10-11.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1、何为应急管理 ? 2、一案三制的概念 一案三制是指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应急法制,应急体制, 应急预案 又称应急计划, 是指政府、 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 故或灾害, 为保证迅速、 有序、 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突发事件破坏性后果的严 重程度,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龙头,是“一案三制”的起点。预案具有应急规划、纲领和指南的作用, 是应急理念的载体。 应急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后有效运转的机理性制度。是突 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及其内部互相作用关系,适用于各种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管 理,是有效应对

2、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的措施和方法。 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就是依法开展应急工作,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走向规范 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使政府和公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明确权利和义务,既使政府得到 高度授权,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又使公民基本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法律手段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 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应急指挥机构、社会动员体系、领导责任制度、 专业救援队伍 和专家咨询队伍等组成部分。 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 功能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 3、何为应急能力 ?何为应急能力评估 ? 应急能力,是指发生突发

3、事件时, 各级部门在应对事件引起的XX 出现的问 题时所拥有的人力、组织、机构、手段和资源等应急要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 最大程度减轻突发事件损失的综合能力。 我国应急能力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灾害检测与预警能力、 社会控制效能、 居民反应能力、工程防御能力、灾害救援能力、资源保障能力。 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 灾害应急能力首先表现为对各种灾害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和迅速准确的预 报,为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奠定基础。灾害监测与预警的内容主要包括:1、灾害 识别(监测预报 )与初期评估,如灾害类型、规模、性质、范围、人员伤亡等;2、 灾害预警系统,即利用相关信息网络向公众即使发布灾情的能力。 社会控制效能

4、 社会控制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着社会动员和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实现灾害 应急管理目标的关键因素。社会控制效能评价的内容包括:1、政府应急管理政 策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2、针对灾害应急的法律、 法规指定与实施的完备程度; 3、 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及其发挥作用的情况;4、灾害应急计划的指定与 实施情况;5、灾害应急预案的指定与实际演练情况;6、城市防灾规划的设计 (防 洪标准、防震疏散、救援通道和场地、消防站布局、重要人防设施布局、地质量 灾害防护等 );7、对公众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避灾自救的培训、演练以及灾 后紧急疏散效果等 (如果重庆开县井喷事故现场附近的群众能具备相关知识。避 灾培

5、训和演练,将能大量减少伤亡人数,降低灾害损失)。 居民反应能力 城乡居民既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对象,又是灾害应急管理得以发挥作用的主 体。居民反应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1、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 各种灾害的了解程度; 2、对有效防范和减轻各种灾害损失知识的了解程度;3、 公民的灾害准备措施、灾后自救互救能力、志愿者救灾组织的建立;4、灾后居 民行为的社会疏导与组织能力;5、灾害对居民心理伤害的内容、特点及灾后的 心理复建等问题。 工程防御能力 工程防御是政府灾害应急管理得以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其评价内容主要包 括:1、灾害管理中工程防御的整体能力状况;2、城乡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应 急能

6、力状况; 3、城市大型防灾工程的灾害应急能力和地狱次生灾害能力的状况; 4、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易损性及灾害应急能力 状况;5、城市灾害防御工程投入的经济效益评价;6、城市灾害防御工程中的科 技创新、高新技术应用等。 灾害救援能力 科学、完备的灾害救援体系是政府应急能力的重要支撑。其内容包括:1、 灾害救援体系的建设及作用发挥状况;2、政府灾害紧急救援的政策法规指定与 执行情况; 3、灾害救援中社会力量的动员与资源配置情况;4、专业或职业救援 队伍的组织规模、培训情况、资格认证等;5、志愿者救灾组织的规模、训练等; 6、灾害救援力量的现场指挥协调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后

7、勤保障能力、医疗能 力、通讯能力等; 7、快速恢复城市生命线工程的能力等。 资源保障能力 全面、充足的资源储备是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 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 具体包括: 1、志愿者救灾组织的分布情况; 2、 专业或职业救援队伍的分布情况;应急储备金的设立与管理: 地方救灾物质库的 建立以及物资的分类、储存管理、运输、调拨使用、回收情况;3、救援装备的 购置和研发情况; 4、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等。 应急能力评价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是检验各级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灾害时 所拥有的人力、组织、机构、手段和资源等应急要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最大 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综合能力。

8、这种能力是构成和体现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 面,是反映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并 保持安全感、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提供的高水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 个重要方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所处区位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灾害因子不同,诱发因 素不同,上述六个方面所指的应急能力评价内容,仅仅是整体评价指标体系中最 基本的内容。 在实施应急能力评价工作时,需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 构建符合当 地情况的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达到全天候的无缝连接状态,切实做好灾前监测、 识别、 预警和准备;灾中动员、救援、隔离和控制;灾后救助、稳定、恢复和 重建等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出我国各级政府对

9、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 4、何为校园危机 ? 所谓校园危机, 是指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围绕学校发生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威 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伤害学校师生,破坏 学校教学设施,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等等),而以学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 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校园危机既有一般危机所具有的共性,又有自身的 特点。校园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学生年龄小,自身防护能力差,在校活动时 间长,在遇有自然灾害、外部人员伤害、校内暴力冲突发生时,受到伤害的概率 远较成年人为大,并且往往会将伤害扩大,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广大中小学必 须加强危机管理工作, 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

10、机, 力求确保学校在良好的状态 下运行和发展。 5、突发事件 含义: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 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特点: (1)从性质上看,突发事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由于造成 突发事件的原因比较复杂, 有自然因素造成的; 有人为因素造成的; 有两者兼而 有之交互造成的。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社会、公众、大众传播媒介等对突 发事件的预见难度。公众对这类事件一般没有事先的心理准备。 (2)从社会影响上看,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无论何种程度的突发事件都具有 一定的破坏性。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往往表现在人员的

11、伤亡、物质或精神的损失上。 (3)从传播渠道上看, 突发事件常常呈现多渠道传播的特点。传播渠道大致可 以分为四大类:一是大众传播渠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二是人际传播渠 道,如面对面交流,电话、手机短信等;三是网络渠道,如BBS,在线聊天等; 四是组织渠道,即单位正式开会传达等。 由于突发事件关系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 公众急需了解事件的情况, 相互之间相关信息的传播频率、传播速度、 数量等等 就会急剧攀升。 (4)从社会心理上看,突发事件具有聚众性特征。无论哪一类突发事件,都不 能不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 都必然使一部分社会成员产生心理压力和心态 变化。 (5)从传播时效上看,突发事件

12、具有紧迫性的特征。因为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 的、非正常的、带有破坏性的事件,极易造成公众的恐慌,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 时,就带有紧迫性的特点。传播得越迅速,越及时,越有利于消除突发事件的未 知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越有利于社会和人心的稳定。 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 公共 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食品安全和职 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13、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事件应对法 : 2007年 8 月 30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总共分为七章,内容为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 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附则。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 形成。总体预案共 6 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 理和附则。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 预案框架体系, 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

14、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 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 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国家 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总体预案中,明确 提出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六条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 全事件四类。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

15、 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 素,总体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级(特别重大 )、级(重大)、级(较大)和级 (一般)。 总体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 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总体预案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总体预案要求各地区、 各部门做好对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抓好面向全 社会的宣传教育, 切实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并明确指出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6、应急预案现在存在什么问题? 1、当前应急管理预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A. 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强:有些地方为了尽快制定应急预案,急于求成。形成 了

16、我国应急预案上行下效、千篇一律。 应该根据本地的风险评估,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地制订或修改应急预 案。 B. 部分应急预案具体性不强:许多部门在制订应急预案中,照搬上级预案的原 则性语言太多,具体操作内容太少。 预案的层次越高, 原则性于总括性越强, 其发挥的是普遍指导作用 (如国家总体 预案) ;预案层次越低、 事件越专业, 预案应该越具体, 需要落实“什么事”, “谁 来做” , “怎么做”。 C. 应急预案实际操作性不强:预案制订后往往束之高阁,既无演练,也没有实 战检验。 应经常通过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演练的过程要增加逼真性, 实践检验预案, 不 是按预案剪裁实践。 D.

17、应急预案兼容性不强:制订预案必须要照顾上下左右关系。当我国存在部门 分割,条块分割,军地分割,区域分割容易各自为战。 E. 应急预案公众参与度不强:公众是灾害的承受主主体,也是参与应急管理的 主要力量。 应征询社会公众代表的意见, 让公众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服从政府指挥 和调度。但实际是不仅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低,一些预案甚至对社会公众保密。 2、进一步完善需要注意的问题 A应急预案的法律地位问题 应急预案是对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进一步具体化, 应当符合有关法律、 行政法 规的原则精神。 在不与相关法律、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应急预案的内容可 以超出其规定, 对行政机关内部的管

18、理制度等一些具体问题作出规定,但不能影 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或者对其施加义务。 B提高预案质量问题 C预案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智能预案) D应急预案演练 论述题 1、在本学期 PPT 课程研究中 ,你有什么理论上专业上的收获? 在本学期 PPT 课程,针对地铁问题,我们小组选取在大型活动期间城市地 铁应急问题的角度进行研究。 因为中国近年来陆续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活动,在 此期间,交通问题变得敏感, 而地铁作为当今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自然备受关 注。 我们以奥运和亚运期间的北京和广州这两大城市的地铁作为探讨对象。 针对奥运期间地铁应急,北京政府的应急处置有: 1.奥运风险辨识与评估 2.

19、 奥运地铁反恐应急 A、建立反恐应急指挥体系 B、建立常备不懈、责任到位、分工明确的应急保证体系 C、制定各类应急预案 D、加强反恐技术装备的研究并进行及时更新 E、进行必要的反恐演习防范地铁恐怖活动。 从而获得的主要经验 A首次建立地铁安检系统,防范外部恐怖袭击 B成功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从亚运看广州地铁应急问题。 1. 亚运期间广州地铁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突发状况 1、恐怖分子袭击; 2、地铁列车或站台爆炸;3、发生地震; 4、停电; 5、刹车 失灵; 6、踩踏事件; 7、超载,人员堆积等等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群众恐慌。 根据资料表明, 以及通过我们小组谈论, 认为在大型赛事期间, 地铁最

20、容易 发生的就是踩踏事件。 1.由于乘坐地铁的人特别多, 所以人员堆积,同时会对地面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 地铁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应对策略: 地铁应急协调机制 A首先,政府要担负起统筹大局的任务,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理。 B 其次,地铁公司要负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政府报告事态,政府应急办指挥 命令下达前进行基础应急处理,以及在命令下达后要配合政府的指挥和安排 进行进一步应急处理。 一是把所能了解到的事故信息迅速上报至市应急指挥办公室。 包括: a中断的开始时间,影响区段、方向 b 预计影响的客运量; c预计影响持续时间; d 需公交接驳的两端车站的站名、接驳地点; e其他有必要报告的信

21、息。 二是进行应急处理 C当突发事件为重大或者特大事故时,警方要配合政府的指挥和安排, 协助地铁公司完成应急处理工作。 D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附近的医院应该配合政府的指挥和安排, 出动紧急救援队。 E地面交通公司应该配合政府的指挥和安排,协助地铁公司迅速疏散 滞留乘客。 F突发事件发生后,亚组委该听从政府的指挥,安排志愿者协助地铁 公司完成应急处理工作。 当城市地铁突发状况发生后,应遵循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1、冷静理智原则 2、教育疏导原则。 3、依法行政原则。 4、快速果断原则。 5、标本兼治原则。 6、以人为本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策略: 一是统一领导,协调各方。 二是准确把脉,剖析根源。 三是深入一线,直面矛盾。 四是因情施策,对症下药。 五是加强回访,不留后患。 本学期的所有PPT 都是围绕突发事件进行的,突发事件是我们每个学应急 管理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研究, 对突发事件有了一定了 认识和了解。 突发事件的含义、特点、分类。 2、研究过程中 ,实践中你有什么体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