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065714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电大中文专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2.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白话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3.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汪静之成立于杭州。4.著名同体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篇是朱自清的,另一篇是俞平伯的。5.主编晨报副刊的著名诗人是徐志摩。6.京派的主要刊物有沈从文主持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和骆驼草等。7.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潜藏着英国小品的影响。8.“现代派”得名于施蛰存

2、主编的现代杂志。9.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革命小说是将光磁的短裤党。10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11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启发最大的是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所作的导言。12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人生派”,而创造社则被称为“艺术派”。1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出自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之口。14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15四铭事鲁迅小说肥皂中的主人公。16吕纬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17鲁迅与郭沫若赴日本留学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学习医学。18“五四”时期发表郭沫若诗歌最多的报纸是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19鲁迅

3、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20茅盾的腐蚀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皖南事变的长篇小说二、单项选择题1、B2、A3、D4、B4、D5、A7、C8、A9、D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2、BC3、女神具有不可重复之美,在理解当年女神热的原因时,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D)?A女神热是女神与“五四”式的阅读风气的结合B在“公共空间”的传播运作中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完成的C读者在批判女神的过程中重塑了女神的公众形象D女神激发了“五四”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力4、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围绕着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了三条“火线”:(ABC)。A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条先虚后实B与农民矛盾斗

4、争的一条以虚为主C与工人斗争的条线一实到底D红军活动的一条线先实后虚5、ABD四、简答题1、天狗创作于1920年2月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在1919年的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是郭沫若诗歌创作的爆发期。“在1919年与1920年之交的几个月间,我几乎每天都在诗的陶醉里。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象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笔来战颤着有时候写不成字。我曾经说过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便是当时的实感。”天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不朽的名篇,都是在郭沫若那个“最可纪念的一段时期”“爆发”出来的。在三叶集中,郭沫若用一个等式表示了诗的创

5、作过程:“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他还解释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inspiration),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这些东西便是诗的本体,只要把他写了出来的时候,他就体相兼备。”正是“五四”的时代风暴掀起了郭沫若心境的汹涌波浪,他“癫狂”了。天狗是天上的叛逆者、破坏者,天狗用传说中的天狗自居,发出惊天动地的绝叫:“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最后甚至也

6、剥食自己的皮肉、心肝。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粗犷的语言形象地表现出“五四”扫荡、摧毁一切旧事物的时代情绪。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奠定其在文学史上崇高地位的,也主要是那些具备并能引发暴躁凌厉之“气”的诗作。天狗诗句短截,节奏急促,如狂暴的急雨,如火山爆发。是一种狂躁、焦灼的呼喊,是一种痛快淋漓的宣泄。因此可以认定,女神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天狗之类的作品。1919年1月24日,周作人写了小河一诗,用象征手法表现反对束缚人性,要求让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甚得时人称道,被誉为“新诗正式成立的标志”。和天狗势不可挡的气势相比,其呼声和力量都显得太低沉、太微弱。天狗中的“我”,强大、自信,气吞日月

7、,志盖寰宇,是宇宙万物的化身,是一个“开辟鸿荒的大我”。读天狗,能使人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冲击,能使人更迅速地进入“五四”历史现场。走进女神,不能绕开天狗;走近郭沫若,不能不研读天狗。2、史诗性史诗性:力图把握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描写茅盾是一个胸怀大志、眼界开阔、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他喜欢规模宏大、文笔恣肆绚烂的作品和风格雄浑、气势壮阔的作家,如大仲马、司各特、左拉、巴尔扎克,特别是托尔斯泰等。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就是那种对于充分表现时代性的史诗风格的自觉追求茅盾和鲁迅一样,都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但鲁迅是把为人生和改良这人生与改造国民灵魂联系在一起,以启蒙主义和

8、思想革命为宗旨;茅盾则着重表现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揭示时代对于人的命运的影响。因此他总是力图把握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巨大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描写。宏大的构思,超强的笔力,大规模地、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展现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展示了近代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历史命运,具有整体规模的艺术编年史特征。霜叶红似二月花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夕的社会面貌虹呈现了五四到五卅历史进程中的壮剧蚀(幻灭、动摇和追求)所概括的是大革命到南昌起义前后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和精神状矛盾和斗争林家铺子和春蚕等深广地揭示了30年代中期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腐蚀揭露的是抗战后期“雾重庆”特

9、务横行、豺狼当道的黑幕。在这样一部“编年史”中,时代风云的变幻,人民革命的起落消亡,帝国主义侵略的魔影,旧中国腐败与黑暗的景象,都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使之成为一面时代的“镜子”。适应这种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生活,大规模地描写社会面貌的要求,茅盾在创中多选择艺术容量和载重力较大的中、长篇体裁,以深厚的生活基础,广阔的眼界,高超的文学技巧,以及艺术探索的巨大勇气和魄力,显示出独特的创作个性。五、论述题1、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首次署笔名“鲁迅”。作品通过一位“迫害狂”患者的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叛逆封建礼教,受到迫害而发狂的狂人形象。通过狂人的自

10、述,向人们指出封建社会“吃人”的历史。同时也暗示了狂人最终战斗和反抗的失败,进一步强调了启蒙的意义。狂人日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说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同名小说的日记体结构和病态心理描写的表现方法,冲破了传统的思想和手法,用现实主义来表现写实成分,构成了小说的骨架和血肉,而用象征主义来表现潜藏的寓意,构成了小说的灵魂。狂人日记奠定了现代小说的基础,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我以为,除了要注意鲁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即对“吃人”(包括“被吃”)这个循环的食物链的发现之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在结构上的反讽性。这种反讽性表现为作品开端部分的“识”作为全文的真正结尾,表明了狂

11、人此时“病愈”也就是不再疯狂,重新回到“大众”的队伍中了,因此,“到某地候补”去了。这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日记里所有的“吃人的人”正夹道欢迎狂人回归到传统的队伍中。这与日记的结尾处“救救孩子”的希望的呐喊构成了一种消解。联想到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谈到的钱玄同来规劝自己从绍兴会馆里走出,寄托于醒转来的人们起来打破“铁屋子”,和自己答应“听将令”,并“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的“对希望的承诺”,鲁迅这篇小说乃至于他整个人文精神的起点和创作姿态实际上是“绝望”的。但绝望并没有使鲁迅走向虚无,而是更加绝决地战斗,表现出鲁迅式的韧性精神。联系到当代小说的

12、创作,不妨可以读点残雪和余华。鲁迅关于“吃人”的主题仍在继续,鲁迅的血脉仍在流淌。2、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狂人日记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1917年6月,女作家陈衡哲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记实小说”一日,不仅用白话,而且完全打破了旧小说的格式,写的是美国女子大学学生一天的琐事。在狂人日记之前,诗歌、散文也出现了用白话写作的作品。但狂人日记以足够的思想艺术分量,深刻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并且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狂人日记的思想价值或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对封建礼教本质的深刻揭示上。鲁迅写作狂

13、人日记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并没有具体地描写封建家族和礼教对人的迫害,而是通过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用主人公狂乱的思维、错乱的语言和迷乱的眼光,来揭示、点破旧礼教的实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邪邪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话显然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狂言乱语,而是对封建礼教实质的深刻揭示。同时,作品还通过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存在着互吃的关系,来揭示封建家族和礼教的极端虚伪性。作品以这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彻底批判的勇气,不仅使作品成为五四新文学彻底反封建的宣言,而且真

14、正显示了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成为五四反封建文学的总“序言”。其次,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的成熟。狂人日记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13则不标明年月的日记、按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尤其富有创造性的是,狂人日记在采用白话文体时,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两重叙述,两重视点。白话语言载体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的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

15、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文言载体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了一个候补官员。这样,小说文本就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综上所述,正因为狂人日记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足以标志中国现代新小说的成熟,才使它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电大天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2)一、填空1鲁迅原名周树人,与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2凤凰涅槃为6章,即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3茅盾原名沈雁冰,早在他192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之前,就已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著名的批评家和组

16、织家了。4老舍写于1932年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并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5曹禺的“五大杰作”是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6“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锁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道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7“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这是小说春蚕的开头。8郭沫若被称为“五四”启蒙时代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9子夜1933年1月由上海开

17、明书店出版。全书共19章,其中,第2、4两章分别以火山上和骚动为题发表于文学月报第1卷第第1、2期。10仇虎和花金子是曹禺话剧原野中的男女主人公。11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12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13在“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腐蚀。14离婚主要描写的是北平某财政所一群公务员的思想矛盾、生活纠葛的家庭风波,主人公张大哥把做媒当作最大的快乐的享受。15人们一般称雷雨中的蘩漪是“娜拉”式的人物,娜拉是挪威著名剧作

18、者易卜生笔下的女性。16“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17女神共分三辑,第一辑由三部诗剧组成,它们是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18茅盾参加“左联”后,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高度对“都市文学”进行了新的阐释,第一次提出了“都市文学”的概念。19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之外,还有一类市民形象,他们是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20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是最具活力的现代作家,这时期他最成功的作品是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

19、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鲁迅最后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B)。A故乡B离婚C风波D明天2创造社在文学革命倡导运动中新创办的刊物是(C)。A创造日B创造周报C创造月刊D创造季刊3“你听我讲下去:她们面前围了一大群人,毫无敬意,只是打趣。还有两个光棍,那是更其肆无忌惮了,有一个简直说,阿发,你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你想,这”说这话的人是(C)。A微翁B道统C四铭D学程4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D)。A鲁迅B郁达夫C茅盾D叶圣陶5在曹禺的戏剧经典雷雨中,也有许多经不起认真推敲的细节,比如(C)。A仇虎的反常B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C周冲的年龄

20、D周蘩漪与侍萍的关系6A7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除了卓文君、王昭君外,还有(D)。A蔡文姬B屈原C武则天D聂嫈8在北京人中,最不想让愫芳出嫁的人是(A)。A曾皓B曾文彩C江泰D曾思懿9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其中,二强子的女儿是(D)。A小文B大赤包C虎妞D小福子10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真正表现出马列主义指导作用的“第一人”是(C)。A鲁迅B郭沫若C茅盾D叶圣陶三、多项选择1、ABCD2、ABCD4子夜描写了五条重要的线索,其中重点描写的“三大火线”是(A、B、D)。A资本家在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21、B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C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和吴荪甫“双桥王国”的美梦彻底破灭D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5、B、D四、简答题1、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郭沫若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郭沫若自己也说过:“我在年青时候,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倾向于实业救国。那时对宇宙人生观问题搞不通,曾有一个时期相信过泛神论。在我的初期作品中,泛神论的思想是浓厚的。”的确,“从思想、感情来看,女神是从泛神论中爆发出的火山”(楼栖论郭沫若的诗)。换句话说,泛神

22、论是郭沫若“五四”时期世界观的哲学基础,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得心应手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或者说,正是泛神论酿成了女神的独特底色。在凤凰涅槃中,我、你、他、我们、他们、火、凤凰的和谐一致,翱翔欢唱,即为泛神论的功劳或美学效应。人们“把郭沫若的名字位置在英雄上,诗人上,煽动者或任何名分上,加以尊敬与同情。”(沈从文论郭沫若)。凤凰更生歌是凤凰涅槃的火山爆发式的结尾,也是该诗中泛神论特色最明显突出的本文所在。文本中那些想象丰富、热情横溢、具有无限艺术魅力的诗行原是泛神论催生出来的。2、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可以将茅盾主要的长篇

23、联系在一起来考察,这样会发现他几乎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春蚕写于1932年11月,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杂志的第二卷一期,1933年5月与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为农村三部曲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共四章。作品描写浙东一户普通的蚕农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季节紧张、艰辛、充满希望与焦虑的劳作,通过他们赢得春蚕的空前丰收反而进一步负债、卖地的结局,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主人公老通宝,家里原有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人口又不多,儿子和

24、媳妇都是劳动能手,应该是一个丰衣足食的小康之家。可是,家境竟走着下坡路;而在一场紧张的“看春蚕”的“大搏斗”之后,虽然蚕花是多年来少有的好,辛劳的“搏战”是得到应有的报酬的,结果却丰收成了灾,“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饿熬夜还都不算!”因此,可怜的老通宝竟气成一场大病。春蚕则承传鲁迅的传统,把农民心态的历史作为注意的中心。小说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在于:作者通过春蚕的故事描写了老一代农民对于帝国主义的深刻仇恨和他们对于自己生活下降原因的朦胧认识。我们从老通宝的身上可看出三十年代绝大多数中农的命运。节选小说的第一章,也正是出于对老通宝的关注。五、分析题1、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

25、作,也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跨越时空的不朽典型。小说通过对阿Q姓名、籍贯、行状的考察、描摹,和他恋爱的悲剧与引起的生计的危机,和在辛亥革命的风潮中从“革命”到“不准革命”的命运,以及之后被当权者作为杀一儆百的牺牲品的经历,反映了阿Q受压迫、受剥削、受愚弄的社会地位和悲惨命运。作者用喜剧的形式来揭示悲剧的实质,成功地运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和富有特征的心理描绘来显示人物性格和精神状态。小说中的阿Q和未庄的贫苦农民,虽然有改变自身生活处境的渴望,但愚昧、麻木、不觉悟,严重的精神胜利病,典型地揭示了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写下了一段

26、中国人的心灵史,说明了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节选部分主要侧重精神胜利法和由此导致的悲剧性命运。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对中国国民性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呐喊?自序中所提及的“幻灯片”事件,使鲁迅进一步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家,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因此阿Q正传可以看成是鲁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国民弱点和病根的最突出和最深刻的艺术体现。所选部分主要是突出那些能够体现阿Q精神胜利病的种种场景,一个失去了内心自我的阿Q,怎样依靠着本能在生

27、活着,甚至死到临头,还在想着如何去扮演看客们所要求的角色,生命对于“文化”的要求竟然是那样的毫无意义。尤其是最后一幕关于庸众的群体的集体表演,似乎更值得我们注视。2、肥皂发表于1924年3月27、28日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彷徨。全篇约九千字,表现了鲁迅在面对他所描写的人物时所呈现的讽刺态度。作品讽刺之深,真是刺刀见红。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讲述的是一个叫“四铭”的封建卫道者,因为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女乞丐,认为这是“孝女”,听到流氓说“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一洗”后,他忍不住买一块肥皂回家,希望自己的太太也“咯支咯支”搓一搓;恰巧在药房里买肥皂时,遭到店员和洋学生的讪笑,骂了他一

28、句“恶毒妇”;回到家逼着儿子查字典,吃饭时看准一块菜心想去伸筷,却被儿子夹去了。于是就教训儿子不孝鲁迅的肥皂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讽刺小说。整篇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细写四铭的行状,“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暴露出了他龌龊的灵魂。四铭是“昌明国粹”、力挽颓风的伪道学,是新思潮冲击下的封建怪胎。阅读这篇小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他。一是作为封建卫道者的四铭,曾经也“奉旨维新”,提倡过学堂,现在又和何道统、卜薇园一类的封建遗老结成同党,同流合污了,他们反对新文化、咒骂新学堂,成立“移风文社”,上文“吁请贵大总统特颁明令专重圣经崇祀孟母以挽颓风而存国粹”表现出公开的反动性;而另一方面,他又将自己的儿子送进学堂

29、,家里也有金边的英汉词典,还责怪儿子读英语不能“口耳并重”奇怪的组合,使这个怪胎的形象分外鲜明,而作者的讽刺也由此表现得分外深刻;二是作品并没有正面展开四铭的反动行为,却用讽刺的放大镜来透视他灵魂深处的丑陋。作品的主要成分是写四铭买肥皂回来后,在家里的一系列表演,写出了他的虚伪和肮脏内心。两个层面由肥皂孝女而关联起来,把前者四铭的道貌岸然和后者四铭的男盗女娼并举描写,起到了强烈的而又漫画化的效果,突出了讽刺意味。电大天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倾城之恋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

30、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2在短篇小说柏子中,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辰河水手与岸边一个做*妇的女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3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虎妞。4受契诃夫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震撼,曹禺创作了话剧日出。5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对丈夫振保在外嫖*“绝对不疑心到”,因为“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人是她的”。6蘩漪为了爱情,甚至不顾尊严,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在不得所爱后竟残忍地作出玉石俱焚的举动。7曹禺话剧原野的创作主要受到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影响。8边

31、城的故事主要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9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10鲁迅一生中创作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11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12四世同堂的创作历时五年,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创作于抗战期间,第三部饥荒创作于赴美讲学期间。131945年,面对重庆轰动一时的“黄金泄密案”,茅盾经不住话剧演出“爆发性”效应的诱惑,跟风创作了话剧清明前后。14“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

32、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施蛰存。15曹禺的五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家。16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胡四以及洋奴才张乔治等。17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一直沉浸在爱情的游戏中,突然遇到她自以为“生命中的男人”,就收敛自己,一心一意要与他厮守,哪里知道她最多只能是婚姻外的一颗“朱砂痣”。18茅盾被誉为“20世纪的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这部作品“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1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废名

33、。20鸿鸾禧中的玉清,比较顺利地出了嫁,但在更年轻的女孩子眼中,她已经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段描写出自(C)。A狂人日记B肥皂C阿Q正传D示众2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六部历史剧,其中,以“南明”时期为题材的两部作品是(A)。A孔雀胆和南冠草B屈原

34、和虎符C蔡文姬和武则天D屈原和聂嫈3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潮期,刘西渭的边城与八骏图以印象主义批评对沈从文以热烈的赞美。刘西渭实际上就是“京派”作家(B)。A萧乾B李健吾C林庚D李广田4骆驼祥子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其作品基调是(A)。A写实B抒情C幽默D讽刺5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其主人公曹七巧是(B)。A曹公馆的二奶奶B姜公馆的二奶奶C曹公馆的七奶奶D姜公馆的七奶奶6在1928年关于“文学革命”的论争中,茅盾受到批评最多的作品是(B)A腐蚀B蚀C春蚕D虹7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

35、。这个刊物是(D)。A文学月刊B现代C文学杂志D现代评论8刚上小学的张爱玲曾跟着母亲读小说月报,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这篇对张爱玲产生影响的老舍小说是(D)A猫城记B离婚C断魂枪D二马9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和“剧本的灵魂”的人物是(A)。A蘩漪B周萍C侍萍D四凤10郭沫若最早发表的诗歌是(D)。A凤凰涅槃B天狗C死的诱惑D鹭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B、C、2(A、B、C)。3(A、B、C、D)。4A、B、C、5祁老太爷最喜欢长孙媳妇,是因为她(A、B、D)。A已经给祁家生了儿女

36、,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B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不像二孙媳妇那样闹得荒C虽然识字不多,却很有学问,常常能猜到老太爷的心思D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都由她一手操持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京派”和“海派”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沈从文为什么会对海派有那么大的意见?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8分)京派京派是指30年代前后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的北方城市,集中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群。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音、凌叔华等。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北大、清华等大学里的师生,因此作品的学院派味道很浓,追求古典文化

37、传统、文风古朴典雅。同时,作品带有理想化色彩,返璞归真,描写山水田园和理想王国。更多显示了北京古老文明都市的风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中更讲人情、人性和理想,提倡自然和传统。海派海派以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作家刘呐鸥(“新感觉派”小说最初的实践者)、穆时英(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施蛰存(将“新感觉派”小说引向深入的作家)和4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被称为“上海都市代言人”的张爱玲为重要代表。他们的作品追求表现现代化大都市现代生活节奏,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表现当时焦躁不安的人生情绪。更多的借鉴外国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注重感觉和印象,运用大量闪动的生活画。注重表现人的心理活动,努力呈现潜意识、

38、性心理乃至变态心理。更多表现了上海的生活情景,表现金钱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和扭曲及都市人精神的高度空虚。揭露了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沈从文认为海派文人对待文学的态度和他们身上诸多的恶劣品质是作文之人最为不该的。文学不应该沦为某些文人手中的谋生工具,而是为人生,为表现美好的自然人性发挥其作用。沈从文虽然身居大都市,但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所谓“乡下人”是一种源自生命基因的独特的情结,既体现了对自然人生的精神归属,又表达了对社会认知的价值尺度。沈从文用“乡下人”的眼光打量文学世界,很快便看到了与他文学理想背道而驰的上海文学。在海派作家的笔下到处漂荡着,浮沉着的是灯红酒绿的奢靡和颠三

39、倒四的颓废以及昏天暗地的精神危机,一切伦理,价值体系都受到冲击和挑战,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不复存在。这或才是沈先生发起责难的根本原因。他坚持新文学的健康独立发展,与商业联系太紧,难免会左右文学的发展方向,文学也难以保持其独立性。在我看来,沈从文对海派的批评,透露出他对他理想中的健全的人性与生命形态的一种向往与追求。他醉心的是人性的原生状态,与“自然”相融合的,和谐而又充满活泼的生命力的生命形态。因此对海派文学中充斥的人欲与兽欲,错综混乱的世界及浓郁的商业气息难以认同,心生反感厌恶之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20世纪80年代,人们都肯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对此,你的意见是什么?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

40、有无真正的爱情?这曾经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争论双方都有道理。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主要论据是周朴园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是虚伪的,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虚伪的、自私的目的,当侍萍的出现威胁着他的家庭和利益时,他的怀念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在这时,我主要说明一下另一种意见,周朴园与侍萍之间是有真正的爱情的。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我的意见仅供参考。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他之所以怀念侍萍,是一种情感的补偿,也是由于他人生路上有许多的歉疚和不如意。年轻时代的周朴园也曾追求过新思潮,他的身上并不缺乏现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根据剧本的情节,当年周朴园曾同侍萍公开同居三

41、年,生育了两个儿子,这在封建大家庭里无疑是离经叛道的行为。他本来可以成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一代新人,可惜他最终没有跨出那一道门槛,抛弃侍萍时又回到了本阶级的阵营,与传统的封建力量达成了和解。这其中当然不排除周朴园个人品质和性格方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根据剧本的情节线索推想,也可能是环境的恶势力太强大,周朴园虽然为爱情作过一番挣扎,但最终投降了背叛了爱情。剧本中,侍萍向周朴园诉说自己当年被迫离开周家时,不用“你”而说“你们”“你们老太太”,暗示读者背叛侍萍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于周朴园,而是他那个代表着封建传统规范的母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周朴园本人也是封建家庭伦理的受害者。另外,周朴园背离侍萍之后

42、,感情生活似乎已经死灭了,他对蘩漪的问候只是一种义务式的关心,而不是夫妻真情。不仅如此,周朴园在情欲上也自虐,对自己近乎残酷。四凤说,周朴园经常念经吃素,“一身讨厌女人家的”。周朴园为什么要如此禁锢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惟独对那个已经“死去”的侍萍念念不忘?他的这种怀念、内疚、忏悔在作品中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表现出来。如爱穿那件侍萍绣过花的衬衣,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等等。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周朴园做给人看的,是虚伪的表现。但数十年如一日,真是虚伪能解释的吗?何况他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难道也是做给人看的?如果没有真情,恐怕难以做到。承认

43、这一点,对认识周朴园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并不是把周朴园这一资本家简单化,写成一个类型化的人物,而是通过对他的真情的描写,让读者认识到周朴园这个“吃人的人”实际上在更大范围内也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从而是透过这一形象认识造成这种普遍生存状态的历史因袭和社会制度。这样,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深度。五、分析题(4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1湘西生活对沈从文有什么影响?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答:沈从文小说的主要贡献是他创造了一个特异的“湘西世界”。他以湘西人、乡下人的视角,来

44、赞美湘西的山水美景、人的淳朴和风俗的古雅。并以这样一个世界来观照、批判、否定他所生活的、他认为是丑恶的都市社会。因此,沈从文的小说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以阶级、阶层的观念分析考察社会不同,他是取地域的、文化的视角,通过两种文化的对峙来表达自己的文学理想。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原始、质朴、健全、和谐的生命形态。他以“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自居,关注的是未经文明社会污染的边地社会的人生形式,他的小说在灵山秀水、人性淳朴中散发着静观淡泊的人生态度。沈从文从不讳言他对湘西农村的偏爱,他的小说最引人注目的,是对该地区人情风俗的精致的描绘,着重表现的是对湘西边民的“自在状态”和质朴坚韧的

45、生命本性的赞美。这种对湘西人情风俗的描写,对自然生存状态的赞美,在边城中达到了极致。边城描写渡船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以及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时爱上翠翠以致造成悲剧的故事。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和自然景物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地,典型地代表了沈从文小说的思想艺术风格。在小说中,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两人相议根据乡俗以赛歌来决定爱情,凭歌声让翠翠选择。天保自知无望,毅然外出,不幸船沉遇难而死。傩送在哀伤中也离家出走。经不住打击的老船夫溘然长逝,只留下孤独的翠翠空守着门前的流水和渡船。小说不仅写到了湘西优美的风景,纯朴的风俗,而且作品中的人无一不是美和善的化身。翠翠温柔、善良、天

46、真、纯洁,对爱情忠贞不二;老船夫侠骨柔肠,乐善好施;船总顺顺慷慨仗义,豪爽大度;天保和傩送,虽然是爱情的对手,但毫无妒嫉怨恨之心,傩送为了纯真的爱情宁愿放弃一座碾房的陪嫁,而选择了渡船。天保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成全弟弟的爱情。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但造成悲剧的并不是人性的丑恶或社会的黑暗,而是自然的灾难和人心的善良。在边城里没有邪恶,没有贪婪,没有妒嫉,人人都那么和善,那么诚挚,那么自足,豪侠重义,古道热肠。作者之所以要创造这么一个纯美的世界,其目的依然在于文化批判的倾向,作者是用这一纯美的世界来同现实生活的丑陋世界相比照,让人们从湘西美景中认识“这个民族过去的伟大处和目前的堕落处”。边城是一部把湘西风土人情、自然景物和人事命运融为一体的抒情小说。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湘西优美的山水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纯美的文学世界,并以这一世界与都市社会的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