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06613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的桥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乡的桥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乡的桥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乡的桥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乡的桥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乡的桥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家乡的桥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教材版本:浙人美版二、教学过程记录(一)导入(3分钟)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系列风格各异的桥的图片,有古老的石拱桥、现代的斜拉桥、简约的平板桥等,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些桥中,有没有你们家乡的桥呢?桥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连接着不同的地方,也承载着许多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家乡的桥的独特魅力。”以此引出本节课主题一一家乡的桥,激发学生对家乡桥的回忆与兴趣。(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桥的结构与功能教师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桥的基本结构,包括桥墩、桥台、桥身、桥面、栏杆等部分

2、并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如桥墩是支撑桥身的重要结构,桥身则是供行人与车辆通行的主体。同时强调桥的主要功能是跨越障碍,方便交通,无论是跨越河流、山谷还是道路,都为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2 .家乡桥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桥的特色,展示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桥的图片或视频。有的家乡桥可能是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如精美的石雕、木雕装饰;有的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如建在水乡的桥,造型轻盈优美,与周围的水巷、民居相得益彰;还有的家乡桥可能在当地的传说或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三)艺术表现形式探讨(8分钟)教师展示以家乡的桥为主题的绘画、摄影

3、手工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对桥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作品中,画家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勾勒桥的轮廓,用色彩表现桥的质感和周围环境的氛围,如用暖色调描绘夕阳下的桥,给人温馨的感觉;摄影作品则捕捉桥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美,利用光影效果突出桥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手工方面,有用彩泥制作的桥的模型,逼真地还原了桥的形态,也有用废旧材料搭建的桥,体现了环保与创意的结合。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这些作品如何展现家乡桥的独特之处以及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四)创意启发(8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创意桥设计视频,视频中有一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桥的设计概念,如可以移动的桥、与植物共生的桥、具有艺术展览功能的桥等。观看后,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让你们重新设计家乡的桥,你们会有哪些创新的想法?”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创意,如设计一座能根据水位自动升降的桥,方便雨季时的通行;或者打造一座带有音乐装置的桥,行人走过时能发出美妙的音乐等。(五)实践创作(15分钟)1 .创作要求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实践任务:每个学生选择家乡的一座桥或自己想象中的家乡桥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或其他形式。要求在作品中体现桥的特点,融入自己对家乡桥的情感与理解,同时可以发挥创意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教师在讲台上展示了一些不同风格和材料运用的范例作品,详细讲解创作技巧,如绘画中如何表现桥的透视关系、手工制作中如何使

5、材料的质感与桥的形象相匹配等。2 .学生创作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开始动手创作。选择绘画的学生们认真地构思画面布局,用铅笔轻轻勾勒桥的形状,然后用彩笔、水彩等工具上色,有的学生为了使桥更具立体感,仔细地描绘光影变化;进行手工制作的学生们则忙着准备材料,用彩泥捏制桥的各个部件,用树枝、卡纸等模拟桥的周围环境,或者用废旧纸盒搭建桥的主体结构,再用颜料、贴纸等装饰。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不断巡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绘画中比例的把握、手工制作中结构的稳定性等。(六)作品展示与评价(6分钟)L作品展示学生们完成创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将自

6、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前方的展示台上,并简要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家乡桥的特色以及自己的创意点。学生们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和创意,有的绘画作品将家乡的桥描绘在繁花盛开的季节,展现出桥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有的手工制作的桥模型精致细腻,仿佛将家乡的桥缩小后搬到了教室;还有的作品通过独特的材料运用,如用羽毛制作桥的栏杆,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效果。3 .评价环节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然后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们从作品的主题表达、创意、技巧、美观性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夸赞同伴的绘画作品对桥的细节刻画非常生动,有的学生欣赏手工制作作品中材料运用的巧妙,还有的学生对作品所传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给予肯定。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在表扬学生们优秀表现的基础上,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部分作品对桥的结构理解不够准确、一些作品的色彩搭配不够协调等,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七)课堂总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家乡的桥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家乡文化和情感的重要象征。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桥的魅力,用艺术的方式记录和传承家乡的文化,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现家乡的美,并用自己的创意去描绘和塑造家乡的形象。三、教学亮点与反思(一)教学亮点L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各种桥的图片,唤起学生对桥的已有认知,自然地引出家乡的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

8、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知识讲解环节全面且深入,将桥的结构功能与家乡桥的特色相结合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桥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家乡桥的独特内涵,为学生的创意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3 .创意启发环节借助精彩的创意桥设计视频和小组讨论,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的创意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 .实践创作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创作方式,同时教师的巡视指导及时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了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质量。5 .

9、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成长。(二)反思与建议L在知识讲解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不同地区桥的文化对比介绍,让学生了解桥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文化元素和灵感。6 .实践创作环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灵活,对于一些创作进度较慢但有独特创意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延时,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多地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环保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7 .在评价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作品对家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创作在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艺术责任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总体而言,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美术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充分考虑了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桥的知识和艺术创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家乡文化与艺术融合的创作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