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7293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保密启用前2014年赤峰市高三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22014.424.古时的“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下列时段所属的时辰中哪个时段属于“午时”( )A. 3时至5时 B. 9时至11时 C.11时至13时 D. 15时至17时25.右图是195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于什格提出土的西汉政府授予边礓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它的出土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B.受西汉政府的统辖C.与西汉王朝结盟 D.与西汉政府有经贸往来26.中国时尚文化史记述:西汉中期以降,厚葬之风又裹挟起陵墓祠堂以及“梓宫、便房、黄肠

2、题凑”的竞相兴建,以至官史去世而不述祠堂,反而成为一件违俗的宁。对于此历史现象的正确认知为 ( )A.厚葬之风凸显了汉中期的国力强盛B.厚葬之风推动儒家思想地位上升C.厚葬之风盛行所造成的社会财富浪费会引发社会问题D.厚葬之风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遗产27.宋朝苻一个老规矩,“官员不入洒肆,官员一旦在洒店杯觥交错,不管公款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宋朝还有另一条老规矩就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作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供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溢用28.据记载,辛

3、亥革命后一哗城市中尽竹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泝如同仇敌”。有的城市竞公然成立“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至于在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在本质上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C.剪辨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D.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29.毛泽东早年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写进:“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 )A.重建人的哲学 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 D.都强调感性认识30.1989年4月,中央决定对节日礼仪活动进行改革。此后,“五一”

4、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除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布画像外,天安门广场只竖立孙中山先生画像。这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宄全一致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31.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 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美国的民主

5、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32.1870年后,妇女们拥有了新的工作机会。更大的工厂的出现以及政府部门的扩展创造了大量的服务性岗位或说白领岗位。对底薪白领工人需求的增加以及男工的短缺,使得雇主们转而雇佣女工。对于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妇女经济地位的唯一因素B.笫二次工业革命后,妇女拥有了和男子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C.技术革命扱大地影响了社会就业的广泛性D.技术革命导致妇女就业方向单一33.1898年英国酋相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

6、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对此英国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资本输出加强垄断 B.自由竞争商品输出 C.提供技术推销机器 D.宣传宗教精神控制34.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裎中,最高司今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淸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生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 )A.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B.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 C.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

7、承的 D.历史是一个客现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35.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荇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阐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因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向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枓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40.(25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济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现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摒历史屮物的特

8、殊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了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它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费正淸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

9、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它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攻问赶的各神方法。 这有助于将攻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12分)(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10、8分)(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5分)41.(12分)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上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8至19世纪英B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项,1790年 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带领人民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

11、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1995 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年均递增3.1。日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含豆类、薯类),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粮食问题材料三(1)归纳材料一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6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解放后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忠与实践】阅读树枓,回答问题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民

12、主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 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却有很大的进步。博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蒋挺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 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中“国民党”“失去做社会中心资格”以及“这个民国时期却有很大进步”的理由。(6分)(2)报据材料并结合

13、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9分)(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间答问题。材料一(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 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 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日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14、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2)、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开罗宣言(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6分)(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历史意义。(9分)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动了莼鲈之思,家园之念,他着手筹备返国事宜。正在这时,美国冒出了 “麦卡锡主义”,核心就是反共,他们认定钱学森早期在加州参加的一个沙龙,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免人,吊销 了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钱

15、学森受到关押、软禁、剥夺行动自由五年。1955年8月5日,美国移民归化局为通知钱学森:你可以离境了。1955年9月17曰,伐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大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 1938年,杨绛和钱锺书留学法国,当时国内正值抗战初起,北平、苏州俱己沦于敌手,杨绛他们若要不回来,有一千个理由,但他们毅然选择回国用钱锺书的话说,就是:“每个人的遭遇,终究又和自己的同胞结连在一起的。”说话就到了1949年,蒋家王朝风雨飘摇。一些和国民党有牵连的,或对共产党不信任的文化人,纷纷逃

16、亡海外。场绛在我们仨中剖析自己当时的情感,她说:“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急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材料三 1949年春夏之际,国共双方胜负己定,这时,黄万里完全可以随蒋介石撤走台湾他当时是国民政府的官;岳父丁惟汾一家已经定居台北。黄万里也有理由选择不走其父黄炎培,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代表,已经从香港到了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商筹建新中国大计;其兄黄免武, 1949年5月在上海遭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在这正反两面的理由之上,起决定作用的,当然还是他本人的政治态度。黄万里不是国民党,对民国政府的腐败早已深恶痛绝,“良禽择木而栖”,他决定留下来 为新政权服务。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1)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闻意义何在?(9分)(2)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