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50737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特征码 WBQuHuOPzBGLgGgFPdjA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稳步增长 省长报告提出今年抓“三农”工作的重心是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对 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抓法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而深 远。 过去的一年,是农民增收幅度最高的一年,也是农民得实 惠最多的一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 元。作为欠发达的丘陵地 区县,农民人均增收也是七年来最高的,达到了 392 元。 在助农增收工作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增产、多养、劳务开发和 减负四大举措来促进增收,大力实施粮食“三百工程” ,全县粮 食产量达 33.6 万

2、吨,农民人均增收 38 元;大力发展短平快项 目,全县出栏生猪 60 多万头,山羊近 20 万只,农民人均增收 138 元;大力开发劳务经济,输出劳务 17.2 万人,创收 8.8 亿 元,农民人均增收 80 元;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农民人均增收 136 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2418 元,增幅达到 20%。 第 2 页 但是,冷静分析,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去年惠农政策增收占了 很大的比例,还有一次性增收和偶然性增收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比如粮食价格上涨,农民负担减轻。因而,农民收入增长不稳 定,增收的基础不牢固。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起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

3、功夫。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强三农工作的领 导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力保 障。近年来,我们采取县委常委联系区,县委、县政府领导联 系乡镇、各部门联系乡镇的办法,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 导和引导力度。在坚持提高基层干部三农工作能力上狠抓培训, 大力实施“素质工程” ,对全县 5300 多名村干部、致富能手、 专重大户、经营业主进行了专项培训,培训了农业新技术、农 村政策法规,提高了基层干部抓农村工作的能力,提高了经营 业主的经营水平。在坚持产业调结构上育特色,围绕水果业、 畜禽养殖业、制种业三大特色产业做,水果业以锦橙 100 号为 主,锦橙 100

4、号四次蝉联国际国内金奖,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 达到了 1000 万株,产果 7000 万公斤,产值达 1.1 亿元。 属于“中国锦橙第一县” ,其效益逐步凸现,带动农民增收的势 头强劲。畜牧业以发展生猪为主,成功引进外资组建齐祥食品 公司、邦农实业有限公司,形成了生猪良繁、饲料、加工、贮 藏、销售、保鲜为一体的产业链。特别是邦农实业公司将投资 2.2 亿元,规模发展 DLY 优质肉猪,走“公司+示范场+农户” 第 3 页 的路子,常年饲养种猪 2000 多头,DLY 肉猪 3 万头,带动 2 万 农户和 100 户养殖大户常年饲养 DLY 肉猪 48 万头,仅此一项饲 养农户年均增收 6200

5、 多元,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猪业经济这一产 业,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必将实现农民收入的逐步增长,必将 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应坚持加强“三农” 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强化“三农”的 劲头不能松。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 业基础,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既非国贫又非省贫,我们一方面积 极向上争取,一方面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0XX 年农业投入达到 1.4 亿元,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政

6、策引导、政府推动、 市场拉动”的思路,按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卖、聚、 争、投”等手段,引进业主兴水,发动能人兴水,全县涌现出 147 户兴水业主,拍卖了 14 座小(二)型水库经营权,聚集了 民间资金 3300 多万元,建成了 47 个兴水示范片,3300 多个 “户办工程” ,走出了一条“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兴水路子, 逐步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践证明,要加大农业 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丘陵县,需要省政府加大资金倾斜力 度;同时,各地要立足县情,继续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 第 4 页 为一种资源来挖掘,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作为一项事业来发 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7、充分激发和聚集民间资金,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破解投入难题。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以工哺农步伐。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 是弱势群体。要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发展,只有坚持走以工 哺农、以工助农、以工促农的路子。近年来,我县加大企业改 革力度,坚持“四个百分之百” (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 转变机制,百分之百了断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 。决心 一次下定,措施一步到位,改革一次彻底,先后成功改革了 10 多户企业,盘活存量 1.8 亿 元,7800 多人实现了再就业,吸 纳农村劳动力 2300 多人。在改革的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

8、战 略,成功组建了 10 多户规模以上企业,新组建的企业机制新, 体制活,发展势头好,达到了改一个企业兴一项产业,富一方 百姓的目的。 “四个百分之百”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根据我县 的成功探索,进一步加大以工哺农步伐,就是要用抓工业的理 念抓农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 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推 进产业化进程,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龙头企业要 通过智力扶持、政策扶持、服务扶持“三大举措” ,依靠优惠的 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自观能动 性,壮大产业,开拓市场。政策扶持的重点是信贷支持,农业 第 5 页 龙头企业前

9、期投资较大,见效周期较长,在建设初期最大的困 难是资金。受质押条件约束,往往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在这个 阶段,金融部门应降低信贷“门槛” ,对有市场、有信誉、发展 前景好的,符合产业政策的龙头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运作的 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功组建了 172 家专 合组织,做好了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进 入市场的组织性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整 体效益。要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服务,一个重点是进步完善农 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真正把千家万户的农 民与广阔的市场连结起来。另一个重点就是进一步健全农业服 务体系。随着乡镇机构改革,撤销了乡镇的“七站八所” ,组建 了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与县级农业机构脱节,难以发 挥作用。充分调动基层服务中心的积极性入手,进一步理顺体 制,抓好为农的政策、技术、信息服务,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 从而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