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94864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合作教案.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一、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二、 学时学分:周3学时三、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四、 使用教材:卢进勇、杜奇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五、 教学参考书:1储祥银:国际经济合作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2001年2月版。2储祥银、葛亮、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原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华俊 :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组织,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1月版。4王世浚: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7年版。5李小北、王振民、赵宪军:国际经济合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0月版。六、 教学方

2、法:教师讲授、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学生讲授七、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讲授相结合八、 考核方式:作业与闭卷相结合九、 其 它:平时成绩占30%考勤与作业。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含义,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原因,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国际经济合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方式。通过本章学习,试图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重点: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含义及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教学难

3、点: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结合提问,启发式教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列举案例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手段:传统讲授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掌握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在联系。 熟悉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了解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机制。参考资料:1 储祥银、葛亮、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原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 华俊 :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组织,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1月版。3 王世浚: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7年版

4、。4 李小北、王振民、赵宪军:国际经济合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一节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及含义一、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二、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国际经济合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

5、三)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四)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间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五)国际经济合作参与者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一)广义国际经济合作与狭义国际经济合作。(二)宏观国际经济合作与微观国际经济合作。(三)双边国际经济合作与多边国际经济合作。(四)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与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二、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一)国际直接投资合作。(二)国际间接投资合作。(三)国际劳务合作。(四)国际技术合作(六)国际发展援助。(七)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八)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九)区域经济一体化。三、国际经济

6、合作的特征 1国际经济合作的根本特征 当代的国际经济合作是主权国家间的经济协作,相互尊重主权、坚持平等互利是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原则,所以在主权国家间进行经济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最根本特征,也是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标志。 2国际经济合作的综合特征 当代国际经济合作具有全球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综合特征,并且合作范围广、领域宽、方式灵活多样。在具体的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经常结合在一起发生一揽子的综合国际转移。 3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商品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经济合

7、作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发生的领域不同、交易方式不同、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四、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国家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协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参与合作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和经济依赖程度加深。国际经济合作打破了以往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交往格局,不仅为国际经济联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式,还使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具有了新的特征。国际经济合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产的影响 国际经济合作对生产的影响表现在加深各国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方面。(二)对生产要素的影响首先,直接实现国际经济合作各方在生产要素的数量

8、、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及优化配置。其次,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再次,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最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的国际转移和某些替代进口产业的加速建立,改变了一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态势。(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资本和技术的移动增加了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商品的国际贸易量;2一国如果把输入的生产要素投入出口产品生产企业或出口产业部门,无疑会推动该国出口贸易的扩大;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开展能促进相关设备、材料等商品的进出口;同时,世界服务贸易往往会随着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数量的增加而扩大。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第二次世

9、界大战以前,在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国际经济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商品贸易,第二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经济联系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国际经济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三)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四)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五)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当今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新特点(一)竞争更加激烈化(二)国际经济合作集团化(三)合作形式多样化

10、(四)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法制化第四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实质内容,因此,国际经济合作应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为对象,研究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生产要素移动的规律及在此领域内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有效机制。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的理论依据(二)研究宏观国际经济合作(三)研究微观国际经济合作 二、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一)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2所采取的方式及其内容不同。3所起的作用不同。(二)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主要联系

11、1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都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形式。2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都与生产要素相关。3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第五节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归纳起来,目前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二、世界科技加速发展的影响三、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四、外贸出口环境变化的影响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本章小结:本章首先论述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与含义,然后对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还阐述了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最后分析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

12、过本章的学习,可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与把握,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理论关键名词:国际经济合作;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合理配置;国际经济协调本章要点: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与含义;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章练习题:1什么是国际经济合作?怎么理解国际经济的含义?2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与方式?请举例说明。3试述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动因与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4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作用?5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于联系。6中国应如何应对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3、?试述你自己的观点。第二章 国际经济合作基本理论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国际经济合作现象,切实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重点:生产者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配置,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经济合作规律。教学难点: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要素禀赋,里昂惕夫之谜,关税同盟理论,跨国公司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结合提问,启发式教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列举案例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手段:传统讲授 教学过程与教

14、学内容: 生产要素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配置,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经济合作规律,跨国公司理论。参考资料:1 储祥银、葛亮、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原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 华俊 :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组织,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1月版。3 王世浚: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7年版。4 李小北、王振民、赵宪军:国际经济合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一节 国际分工理论一、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至16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这就是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这

15、是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使国际加工业由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部专业分工方向迅速发展。二、早期的分工理论:绝对利益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一) 绝对利益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绝对利益理论,实际上是指:在生产某种商品中,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这样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好处。(二)比较利益论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利益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

16、较利益(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利益,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三、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及萨缪尔森学说(一)有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说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下简称H-O模型)是从生产要素禀赋的角度来分析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但是这一学说需要建立在几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二)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该理论认为,当生产要素在各国或各地区间不能直接移动的情况下,在每个国家出口的商品生产中都密集的使用了它所拥有的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因此,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代替物。四、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里易惕夫之谜、新要素学说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里昂惕夫之

17、谜若按照H-O模型,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那种用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根据这种推断,那么美国一般应该是资本要比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它体现在对外贸易中就应该出口那些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商品。美国的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利用他的投入产出法对俄林理论进行了论证,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2要素学说a) 人力资本说b) 研究与开发学说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学者弗农和威尔士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介绍期(或引入期)(Introduction Stage),成长期(Growth Stage),成熟期(Maturing St

18、age)和衰退期(Declining Stage)。 第二节 国际依附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依附”论或“中心外围”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法国的阿基里伊曼、纽尔等。这一理论把世界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叫做“中心”地区),另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叫做“外围”或者“边缘”地区)。“中心”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有很多优势,而“外围”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之间存在根本上的不平等关系,“中心”国家越来越富,“外围”国家越来越穷,“外围”国家在经济上处于依附“中心”国家的不利地位,社会生活条件日趋恶化。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

19、依据 一、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理论 生产者理论研究生产者(即厂商)的行为,而生产者的行为就是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去实现利润的最大。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生产就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产品的行为,在生产中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并生产出产晶,所以,生产也就是把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 2生产要素理论 生产要素(Factor)是生产的基本元素,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劳动、资本、土地都参加了生产过程,三者是一切时代生产的三个要素。马歇尔认为除了以上三个要素外,还有一个要素参加了生产过程,这就是企业家才能。到马歇尔为止,形成了经济学中比较成为定论的“四要素论”。现代经济学家根据经社会发展的现实,又增加

20、了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和经济信息要素。 3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配置 当所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后,从质上看,它们表现为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从量上看,它们意味着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即等量要素投入的不等量产出,或不等量投入的等量产出。因此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本身的特殊性和它们不同组合所产生的特殊性,产生了产品的国际差异性和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必要性。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是改变原有的生产要素的配置而实现一种新的配置,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新的配置是一种优化的配置 二、经济一体化理论 1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经济一体化包括两层含义,从广义或者说从宏观层次上看,世界各国经济彼此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个

21、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世界经济一化,但这只是一种趋势。从具体的经济联系与交往方式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目标,而目标则是运动过程的结果。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共同市场等。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 通过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区域内生产要素实现最佳组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区域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三、“两缺口模型”理论 “两缺口模型”分析来自于宏观经济学,说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国内存在着投资储蓄差,有投资不足,存在投资缺口;对外存在着进出口差,有外汇不足,存在外汇缺口。这时,国家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以弥补国内投资不

22、足,待国内投资不足得到补充后,生产发展了,能够增加出口,从而又弥补了外汇的不足,最后使投资和外汇两个缺口都得到弥补。 四、国际经济合作规律 经济竞争、经济矛盾、经济协调、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合作的规律,简称为国际经济合作的“4C规律”。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会发生摩擦、冲突,甚至对立,这些都是经济矛盾的表现形式。有矛盾就需要协调与解决。协调包含着调控、调节、调解、协商等多重意义。协调是推动合理竞争、缓解矛盾冲突的良好机制,通过协调缓和矛盾就产生了合作。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理论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主要指土

23、地、劳动和资本,还包括企业家的管理,以及技术、经济信息等。 “六要素论”“七要素论”“九要素论”等新观点,二、要素移动的原因(一) 生产要素禀赋在各国间的差异性(二) 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 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壮大(四) 在国际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移动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依附理论等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的基本理论,从生产要素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两缺口”模型理论、国际经济合作的规律等方面分析了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依据,最后具体分析了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理论。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国际经济合作现象,切实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24、。 关键名词:国际分工;产品生命周期;要素禀赋;经济一体化主要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配置,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经济合作规律,跨国公司理论。本章要点:生产者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配置,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经济合作规律。本章练习题:1简述国际分工的主要理论.2简述H-O模型。3叙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什么是国际“依附”论?5经济一体化形式都有哪些?6什么是大市场理论?7简述生产要素移动的原因。第三章 国际直接投资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及企业建立方式、决策的方法。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中

25、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教学重点: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比较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折衷理论。教学难点: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结合提问,启发式教学,小论文结合分组讨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列举案例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手段:传统讲授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国际直接投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式。参考资料:1 尚玉芳、齐慧卿:直接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7月。2 席酉民、葛京、杨莉、李武:跨国企业集团管理,机械工业

26、出版社,2002年9月。3 马杰、王杰、李淑霞: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学,黑: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7月。4 王世浚: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一般又称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缩写为FDI)。FDI指的是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进境外创立新企业、增资扩展原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以谋求拥有国外企业或产业的控制权为目的的投资行为。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一)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国际直接投资最突出

27、的特征是投资者拥有对国外企业或产业的控制权。国际直接投资不是单纯的货币形式的转移,而是货币、技术、设备、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等一整套经营资源甚至是产业的转移。(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特征1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流动。2亚太地区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集中地区。3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一) 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资企业(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是国外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共同经营一个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根据东道国有关的法律在其境内建立的企业,其特点就是所有权分享。投资各

28、方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共同承担企业的风险、共同享受经营成果。(二) 国际合作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根据东道国法律共同建立的企业。其主要特点是:投资各方的出资不采取股份的形式,而是依据合同中规定的具体投资条件投入。(三)国际独资企业国际独资企业是指由某一外国投资者依据东道国法律,并经由东道国政府机构批准,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四) 国际企业收购 国际企业收购(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取得东道国某一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的投资行为。四、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主

29、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投资者在东道国境内单独出资或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创建新的企业,另一种是投资者收购或兼并东道国现存企业。(一)创建新企业方式1境外新企业方式的优势2创建境外新企业方式的缺点(二)收购境外企业方式 收购境外企业的基本方式包括直接收购、间接收购和杠杆收购1国际企业收购的优势2国际企业收购的劣势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一)市场导向型动机(二)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三)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四)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的较普遍的国际直接投资动机之外,还有一些不大普遍的一般性的国际直接投资动机,政府政策刺激导向型动机,仿效先导马(随大流)

30、型,公司决策者个人偏好型动机,为股东争利导向型动机等。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后经金德尔伯格和凯夫斯发展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从动态角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了“产品生产周期”直接投资理论。(三)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内部化理论源自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 Bukley)和卡森(Mark Casson)在197

31、6年提出,拉格曼(AlianMRugman)在1981年进一步发展。(四)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为“小岛模型”。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于1977提出的。 (五)国际生产折衷论英国教授邓宁1981年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估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因素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一国进行投资活动时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估方法(一)投资障碍分析法投资障碍分析法是依据潜在的阻碍国际投资运行因素的多寡与程度来评价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二)冷热国对比分析法 投资冷热国对比分析法是一种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评价方法,它是20世纪60

32、年代末美国学者伊西利特瓦克和彼得拜廷提出来的。它包括了对投资环境有重要影响的七大因素: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一元化、法令阻碍、自然环境障碍及文化差距。(三)等级评分法该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斯托鲍夫在1969年提出。他认为投资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投资的影响作用不同,不能等同看待。这种方法首先是根据每个因素对投资决策不同的作用给定不同的分值;其中每一个因素被划分为许多层次,依据对投资环境的有利程度给定每个层次具体的分值;最后各因素的评分加总就是对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各因素的分值确定上,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不同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差异,使投资者可以更

33、容易地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择其优者决策投资。(四)动态分析法(五)体制评估法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在1987年“中国投资环境比较研究”研讨会上提出了“体制评估”的新观点。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一)跨国公司的定义1结构性标准(Structural criterion )2营业标准(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Criteria)3行为标准(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Critetia)(二)跨国公司的特征1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化。2经营战略全球化。3公司内部一体化。二、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对外

34、经济活动形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具有现代特征的跨国公司的雏形形成了。战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美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上处于霸主地位。(二)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初为第二个阶段,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了多元化发展。(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跨国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跨国公司对世界的影响(一)跨国公司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二)跨国公司推动的大规模对外投资对东道国或地区的影响良莠不齐。(三)跨国公司彻底

35、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成为“国籍不明”的或者“超国家”的跨国公司,本章小结:本章先后分析和论证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基本形式,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方式及利弊比较,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理论,投资环境及其评估方法,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等内容。关键名词:国际直接投资;比较优势;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折衷理论;跨国公司主要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本章要点: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比较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本章练习题:1国际直接投资

36、有哪些方式?2企业在什么样的动机下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3投资环境的主要评估方法有哪些?4简单描述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5中国吸引外资趋势与效应。第四章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进一步了解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及企业建立方式、决策的方法。了解影响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掌握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的动机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了解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状况。了解BOT投资方式。教学重点:中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直接投资的形式;影响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的动机。教学难点:国际直接投资投向中国的动机与效应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结合提问,启发式

37、教学,小论文结合分组讨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列举案例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手段:传统讲授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及企业建立方式、决策的方法;影响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的动机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状况;BOT投资方式。 参考资料:1 尚玉芳、齐慧卿:直接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7月。2 席酉民、葛京、杨莉、李武:跨国企业集团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3 马杰、王杰、李淑霞: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学,黑:哈尔滨

38、工业大学,2002年7月。4 王世浚: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概况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几个阶段20多年来,中国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1979-1986年,为起步阶段。(二)1987-1991年,为持续发展阶段。(三)1992年至今,为高速发展阶段。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和特点 (一)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 (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 (三)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 三、新的影响因素及趋势 (一)影响中国利用外资的新因素 1加入世贸组织 2国有企业改革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

39、)未来趋势展望 1近中期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不会有大幅度增长 2投资方向会有较大调整 3投资方式会逐步调整 4外商独资比例会大幅度增加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三、外资企业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一、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提升产业结构三、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四、改善资产质量 五、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七、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八、改善投资环境九、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四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些政策法律规定 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规定二、关于注册资本数额与出资期限的规

40、定第五节 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 一、入世与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二、服务业对外资扩大开放的必然性(一)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二)有利于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三)开放服务行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四)服务业扩大开放,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五)有利于中国经济外向发展及与国际经济接轨三、中国指导外商投资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第六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法规的调整一、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1投资措施与国民待遇2投资措施与禁止数量限制3发展中成员方的优惠待遇4通知和过渡期安排5透明度要求6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7磋商与争端解决8货物贸易理事会的审查二、适应TRIMs的

41、要求,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法规,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第七节 BOT投资方式一、BOT投资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二、中国对BOT投资方式的管理本章小结:本章先后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作用、主要形式、政策法律规定、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TRIMs对中国的影响以及BOT投资方式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把握利用外资方面的知识。关键名词:FDI;TRIMs;BOT。主要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本章要点:中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直接投资的形式;影响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的动机。本章练习题:1简

42、述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几种方式。2简述外商投资对中国的贡献。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特征是什么?4中国已于2001年加入WTO,但全面开放仍在逐步展开,展望未来几年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趋势。5BOT投资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本章讨论题1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与方式第五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及企业建立方式、决策的方法。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分析方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和障碍。教学重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原因,直接投资的优势和障碍。教学难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效应,中国

43、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分析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结合提问,启发式教学,小论文结合分组讨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列举案例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手段:传统讲授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和障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参考资料:1 玉芳、齐慧卿:直接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7月。2 席酉民、葛京、杨莉、李武:跨国企业集团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3 马杰、王杰、李淑霞: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学,黑: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7月。4 王世浚:国际

44、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7年版。5 博阳 贾康 魏昕;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十六大报告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信息化、西部大开发、城镇化进一步明确为国家新世纪发展的四大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二)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1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生产性企业以合资为主,国有企业赢利少。 2每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但增长迅猛,投资目的国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3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化。 4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5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三)对外直接投资的多元动因 1、获取信息2、拓展市场 3、规避贸易壁垒 4、获取资源 5、获取和积蓄企业未来发展的资源和能力。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1大中型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2小型企业亦具有比较优势。 3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4政策环境良好。 5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1企业体制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 2资金短缺。 3人才匮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