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2525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7 页 苏教版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26 人,其中女生 7 人。本年级,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 极性比较高, 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 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 参与学习过程 , 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 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今后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 如学前的自习、 课后的复习等。 在书写上还要继续 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这学期分数的计

2、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 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 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创设愉快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 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 容。 1 “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 5 个单元,包括 “简 易方程” 、 “因数与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分数加法和减法”、 “解决问题 的策略” 。 (1) “简易

3、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 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 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 杂相遇问题的例题。 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 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 “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 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 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 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 “分

4、数的意义和性质” :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 第 2 页共 7 页 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真分数与假分数、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 小数的互化等; 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 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 “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 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 以本单元教材十分

5、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用“转化” 的策略解决问题。 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 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 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 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 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 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 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 具一般意义。 2 “图形与几何”领域

6、“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 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 圆的周长与面积。 作为一种最 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 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 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 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 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 “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 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 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 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

7、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 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 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 “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 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 第 3 页共 7 页 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 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 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 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 面强化了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 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 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8、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反思”的活 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 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 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 反思等活动, 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 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 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感受基本数学思想, 培养探 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这样的活动, 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 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

9、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本册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特征及分数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册教学难点: 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意)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 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 经历因数和倍数、 奇数和偶数、 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 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

10、分 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 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 第 4 页共 7 页 周长和面积公式, 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 方法和特点, 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 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

11、发展抽象思维, 培养符号 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 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 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 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 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 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 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 2、5 和 3 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

12、奇偶性 规律等活动中, 经理有具体到抽象、 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 发展初步的合情 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 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 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 加、减法的计算, 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 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 步增强数学应用意

13、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 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第 5 页共 7 页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等活动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 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探索最大公因数 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

14、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学会在表达前整理、 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 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 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在探索 2、 5、 3 的倍数的特征, 分数的基本性质,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 经历 克服困难、 发现规律、 获得结论的过程, 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 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15、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 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 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 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 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 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 发展的作用, 逐步养成乐于动手、 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 质。 全学期共 20 周 100课时,其中新课54 课时,单元检测14课时,期终复习 10 课时,机动 22课时。 四

16、、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 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 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第 6 页共 7 页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 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 善于思考、 勤于动手 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

17、在探索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 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 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 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 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

18、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7. 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8.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 以开发他们的智力。 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9.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 各抒己见, 互相启 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表 第 7 页共 7 页 周 次起

19、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 注 1 3.1-3.4 一、简易方程( 12课时) 机动 6 课时2 3.7-3.11 3 3.14-3.18 4 3.21-3.25 二、折线统计图( 3+1课时) 机动 2 课时 5 3.28-4.01 三、因数与倍数( 12+1课时) 6 4.05-4.08 7 4.11-4.15 清明节 8 4.18-4.22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5+1课时) 期中检测9 4.25-4.29 10 5.03-5.06 11 5.09-5.13 五、分数加法和减法( 4 课时) 劳动节 12 5.16-5.20 机动 8 课时 13 5.23-5.27 六、圆( 14课时) 机动 4 课时14 5.30-6.03 15 6.06-6.08 16 6.12-6.17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课时) 机动 3 课时 17 6.20-6.24 八、整理与复习( 5 课时) 机动 1 课时 18 6.27-7.01 复习( 6 课时) 19 7.04-7.08 期终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