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296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 _和_的基本单位。即使像 _那样没有细 胞结构的生物,也只能依赖_才能生活。 2、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等, 单个细胞就能 _。许多植物和动物是 _,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 密切合作, 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_为基础的生物与 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_、_为基础的生长发育; 以细胞内 _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包括细胞、_、器官、系统、个体、 _、 _、生态系统、 _,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 4、说出下列实例对应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1)一只草原上的一只小鸟。 () (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蜂鸟。 () (3)一片草原上的蜂鸟、翠鸟、麻雀等全部的生物。() (4)一片草原及生活在这里的鸟蛇等生物。 () (5)松树缺 _层次;一个酵母菌既属于_层次,又属于 _ 层次;水螅缺 _和_两个层次。 5、 下面所说的三种情况,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 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一个大肠杆菌 (2)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3)培养基被污染以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真菌。 6、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无_结构,认为它是一种生物,是因为它能 _。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认识到了细胞的_性和

3、_性。 2、根据有无以核膜包裹的 _,把细胞分为 _和_。由原核 细胞构成的生物就叫 _,如_、_放线菌、支原体,由真核 细胞构成的生物就叫 _,如植物、动物、 _。 3、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_和_,没有由核膜包裹的 _也没有 _,但有一个环状的 _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 域,这个区域叫做 _。 4、蓝藻细胞含有 _和_,是能进行 _的自养生物;细菌中 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 _或_的异养生物。在蓝藻和细菌的细胞中, 都没有成形的 _,但都含有的一种细胞器是_。 5、计算细胞直径的计量单位是_。 6、建于十九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的一座丰碑。其建立者主要是两位 德国科学家 _和_。

4、 细胞学说的要点内容是(1)_ (2)_ (3)_ 。 7、使用高倍镜的基本步骤是:先在_下找到目标并看清物像后,把要放 大的物像移至 _中央;然后转动 _把低倍镜换成 _,观察并用 _调焦和反光镜和 _调视野亮暗,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8、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的视野特点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_,细胞 物像_,视野亮度 _。 9、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眼睁开,用_观察。 当镜筒大幅度的下降时, 观察者应注意观察 _ 和_之间的距离,当 距离降至 _时停止以防压坏标本。 10、人反射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完整的_结构,这一结构包括感受器、 _、中枢神经、_、_。神经冲动在这一结构上

5、的传递途径 是_ 。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元素及其化合物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_多种,根据细胞中元素的含量不同可以分 为 _ 元 素 ( 包 括 _) 和 _ 元 素 ( 包 括 _ ) ,其中主要元素是 _ ,基本元素是 _, 最基本的元素是 _。这些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_形式存在。 2、细胞内的主要化合物可分为_化合物和 _化合物两大类,无机 化合物包括水和 _,有机化合物包括 _、_、_、和 _,其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是_,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 物是_。 3、还原糖可与 _试剂发生作用,生成 _沉淀;脂肪可

6、被 _ 染液染成 _,或被_染液染成 _;淀粉与碘变 _;蛋 白质与 _试剂作用,发生 _反应。 4、进行还原糖的检测时,观察颜色的变化前需要用_加热,进行脂肪染 色鉴定时观察要借助于 _。 5、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 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但是各种元素的含 量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却相差很大,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_。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 -蛋白质( 1)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_,这一基本单位大概有 _种,其结构通 式为_,种类不同就不同在 _。 2、在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

7、含有一个_()和一 个_()连接在同一个 _上。 3、人体内有 _种必需氨基酸,即赖氨酸、色氨酸、_、苏氨酸、 _、 _、异亮氨酸、 _, 这些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_, 只能从外界食物中获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_。 4、 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形成蛋白质的方式是_, 即一个氨基酸的 _ 提供一个 OH 和另一个氨基酸的 _提供一个 _,同时脱去一分子 的_,两个氨基酸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化学键_() 。 5、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_。多 肽呈_结构,叫做 _。 6、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氨基酸的 _、 _、 _ 、 _。蛋白质分子结构的 _决定了蛋白质功

8、能的 _。 8、蛋白质分子的变性是指蛋白质分子_的被破坏,这种破环是 _ 的。 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主要有_、 _、 _、 _。 9、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_,请举例说明蛋白质在生物体新陈代谢方 面的作用(写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并说明其作用。) 名称_,作用 _;名称 _,作用_; 名称_,作用 _;名称 _,作用_; 名称_,作用 _;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 -蛋白质( 2)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 其结构通式是 _. 2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 3一般情况下,一条肽链至少含有_个游离的氨基() ,_个 游离的羧基() 。 4脱去的水分子数 =_=_ _ 。 5蛋白质的分子量

9、=_ _。 6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_、 _、 _、 _。 7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_:如 _; _:如 _; _:如 _; _:如 _; _:如 _。 8三个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三肽,能构成_种; 三种不同的氨基酸每种数量足够构成三肽,能构成_种。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 1、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_,简称 _;另一类是 _,简 称_。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 _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_、 _ 和_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 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 _使 DNA

10、 呈现_, _使 RNA 呈现 _。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DNA主要分布在 _中, _和_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 主要分布在 _中。 3、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 用 HCl 对细胞进行处理的原 因是: HCl 能够改变 _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 中的_与_分离,有利于 _与染色剂结合。 4、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它由一分子 _,一分子 _,一分 子_组成。并画出其结构: 5、脱氧核苷酸中含有的碱基是_四种,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有_ 四种。 6、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有_种(是 _和 _) ,核苷酸有 _种,碱基有 _种(分别是 _) ,其中含

11、有 AGCT 中任何一 种碱基的核苷酸有 _种。 7、DNA 由_核苷酸链构成, RNA 由_核苷酸链构成。 8、 绝大多数的生物, 其遗传信息就储存在 _中,而且每个个体的 _ 序列各有特点。有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储存在RNA 中,如 _、 _和烟草花叶病毒。 第四节 细胞种的糖类和脂质(一) 1、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其中是_主要的能源物质。 2、糖类分子都是由 _三种元素构成的。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 的比为 2: 1 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 _。 糖类大致可以分为 _、 _和_等几类。 3、单糖是生物体类不能水解的糖,在生物体内存在的重要单糖有_、核 糖、 _、果

12、糖、半乳糖等。其中_为主要的能源物质。_ 和_是细胞中构成核酸的重要五碳糖。 4、在植物体内存在的两种常见的二糖是_和_,在动物体内一种 常见二糖是 _。这些二糖水解后至少都含有一分子_。 5、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是最常见的多糖_,它 可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多糖 _,它通常不作为能源物质, 但它是构成植物细胞 _的重要结构物 质。 6、食物中的淀粉水解后变成_,这些单糖成为人和动物体合成动物多糖 _的原料。这一多糖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_和肌肉中,是人和动 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其中只有_可以水解成葡萄糖供能。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

13、、_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水的含量 _,一般_生物大于 _生物,在同种生物体内的不同器官组 织和不同的发育时期含水量_ 2、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_:细胞中绝大部分以 _形式存在的可以 _的水,其主 要功能如下: 细胞内良好的 _. 细胞内的 _需要水的参与。 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_环境中。 运送_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 _。 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 _的重要 成分。 在人的心脏中的 _比例高;而在人的血液中的 _比例高;新 陈代谢越旺盛,组织器官含有的_比例越高。 3、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经暴晒,失去了大量的水

14、分,这些水属于_,再 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将出现小水珠,这些水属于 _,经暴晒的种子储存, 是因为 _减少后, 细胞内 _受到抑 制的结果。 4、细胞中大多数的无机盐以_形式存在,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 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 _含量过低,就会出现肌肉抽搐 等症状。有些无机离子是构成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如_ 参与构成血红蛋白; 植物体中的镁离子参与 _的构成;碘是合成 _ 的重要原料。 5、_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_的基础。 6、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 _ 、_、_等有机化合物,构成 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7、_和_

15、是提供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 8、活细胞中的这些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在不断_,但是有保持 _, 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 1、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_。它主要由 _和 _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的 _。 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_含量最丰富,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3、 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其上的蛋白质的_和_越多。 4、 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_分隔开, 细胞膜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_的 系统,保障了细胞 _的相对稳定。 控制 _进出细胞; 细胞需要的 _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细胞_ 或对细胞 _的物

16、质不容易进入细胞。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有些_、_也 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进行细胞间的 _。方式有: 细胞分泌的 _,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与靶细胞 的细胞膜表面的 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包细胞。 如激素传递信息的过程。 _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相邻两个细胞的之间通过形成的_进行信息交 流。如高等植物细胞间的 _. 5、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_;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_ 和_。它对植物细胞有 _和_作用。 6、 选用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获取细胞膜的好处是:_ 。 第二节 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 细胞质内有许

17、多的 “车间” , 如线粒体、_ 、 内质网、_、_、 中心体、_、溶酶体等,它们统称为 _,其中植物细胞相对特有的 是_和 _,动物相对特有的是 _。双层膜的是 _ 和 _,其中不含磷脂的(即无膜结构的)是核糖体和_。 2、 细胞质内呈胶质状态的物质是_, 含水、无机盐、糖类、脂质、_、 _和多种酶等,为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提供了良好的_条件和环境 条件,因此,它是细胞进行_的主要场所。 3、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_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体内进行 _的场所; 粗面内质网是 _加工与运输的场所,滑面内质网是脂质、 糖类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_进行加工、分类、 分泌等;核糖体

18、是 _的场所;溶酶体是细胞内的_。 4、8 种细胞器中,能产生水的是线粒体、_和 _,具有色素的是 _和 _。 5、分泌蛋白首先在 _内形成肽链,进入_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 蛋白质,以_形式运输到进一步修饰, 再以囊泡形式移动到 _,将 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并需要_提供能量。 6、_膜、_膜、_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7、生物膜为_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的位点; 生物膜把各种 _分隔开, 使细胞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细胞膜维持了细胞 _的内部环境, 并在物 质运输、 _、_、等方面起作用。 8、_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_与动物细胞的有 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在低等植物细

19、胞中含有而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 有的细胞器是 _。 在低等动物细胞中含有而在高等动物细胞中不含有的细 胞器是 _。原核细胞只有 _这一种细胞器。 第三节 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 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_细胞和 _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大 多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是 _库,是细胞的 _和_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 DNA_和_的场所。 核膜( _层膜结构) 核孔(功能: _ ) 核仁(功能: _ ) 3、细胞核的结构分为 染色质(分裂间期呈 _状)和 _(分裂期呈 棒状)是容易被_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_物质在 _细胞时期的_存在状 态。其化学组成成分是 _和_。 4、 细胞能完成各

20、项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要保持细胞的_。细胞是生物体 _和 _的基本单位。 5、细胞既是生物体 _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_和_的基本单 位。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顺着_跨膜运输的。 2、在动物细胞中,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 _;当 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_;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 质的浓度相同时,分水进出细胞处于_。 3、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 _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 将细胞质挤成了一薄 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_。_、_ 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 _称为_。 这一结构就相当于渗透作用中的一层

21、_。 4、能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需要有一层_;二、还要有溶 液之间的 _。 5、在植物细胞中, 当细胞液的浓度 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细胞中的水分就 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 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 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_,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与细胞 壁逐渐分离开来, 也就是逐渐发生了 _。当细胞液的浓度 _外界溶液 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使植物细胞逐渐发 生_。 6、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_。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的生物膜都是 _膜,这种膜可以让 _自由通过,一些细胞 _的离子和小分子 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

22、、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19 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 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作出假设:膜由_构成。 2、1925年,两为荷兰的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 -水界面 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_倍,他们得出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假设单分子层面积为S 则红细 胞的表面积为 _。 3、1958 年,罗伯特森利用 _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_ 三层 结构,从而得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_ 三层结构构成,中间亮 层是_,两边暗层是 _。并认为生

23、物膜是 _的统一结构。 4、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此模型 认为: _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具有_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 _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_中,有的横跨整个 _。大多 数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_。 5、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 _,也就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_。 6、在细胞膜的表面,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_,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 皮起_和_ 作用;与细胞表面的 _有密切关系。 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成_。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_;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运输,称为 _。此外还有

24、其他的运输方式如胞吞和_。 2、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_。如 CO2、O2、_、 甘油、 _ 、苯等物质的进出细胞。 3、进出细胞的物质顺着浓度梯度需要借助于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_。如 _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 _进入红细胞。 4、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_方式,两者的相同点是物质的运输是 _浓度梯度的。不同点是协助扩散需要借助于_的协助。 5、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等, 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他们从 _ 一侧运输到 _一侧,需要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 _,这种方式 叫做_。如葡萄糖、 氨基酸分子进入人 _上皮细胞, 钠离子进入人红细 胞。 6、三种物质运输方式中 _是细胞

25、中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因为它能保证活 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的_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_ 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7、葡萄糖在动物体内的运输存在两种方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_; 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却是_。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 细胞中时刻进行着化学反应,统称为_。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_。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 _,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_。 3、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_。 4、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_。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_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_。 5、对于酶本质的

26、探索经历中,巴斯德对糖类变成酒精的现象提出的正确见解部 分是_ ,而李比希的正确观点部分是_ , 但是两者又各有偏见, 争执不下。 结束争论的是德国的化学家毕希纳,他通过实 验证实了糖类变成酒精的过程与酵母细胞内_ 有关。 1926 年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首次提取了纯度较高的_ 结 晶,并证明它的化学本质属于_。 20 世纪 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的_也具有生物催 化功能。 6、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作用的 _,绝大多数是 _,少数 是_。 7、 酶的特性是酶具有_和_,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有适宜 的_ 和_。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_是几乎所有生命

27、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 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_。 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_。 2、 ATP是_的英文名称缩写。 ATP 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其 中 A 代表_,P代表_,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_。 3、1 摩尔 ATP 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_,所以说 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 _。 4、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 _的催化下, ATP 分子中 _A 的那个 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储存在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_所利用, ATP 就 转化成了 ADP。同时在 _的作用下,ADP 可以接受能量, 同时与一个游离 的_结合,重新形成 ATP。ADP 和 A

28、TP 的这种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 是生物界的 _。 5、在 ATP 形成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 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 均来自细胞进行 _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而对于绿色植物来说, 除了 依靠呼吸作用外,还依靠_,利用了 _。 6、 _反应总是与 ATP 的水解相联系, _反应总是与 ATP 的合成相联 系。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 细胞呼吸可以分为 _和_两大类型。其中 _是细胞呼吸的主要 方式。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_ 和 _,其中主要场所是 _。无氧呼吸 的场所是 _。 2、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 _的催化作用,把_ 等有机物 _

29、氧化分解,产生 _ 和_,释放能量,生成许多 _ 的过程。 3、 一摩尔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以释放出2870 千焦每摩的 能量,其中有约 _转移到 ATP 中。 4、 有氧呼吸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其中水在第_阶段参与,二氧化碳在第 _阶段产生, 氧气在第 _阶段参与, 水在第 _阶段生成, 葡萄糖彻 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第_阶段。释放大量能量是第 _阶段。 5 、 有 氧 呼 吸 过 程 中 最 常 用 的 物 质 是 _ , 总 反 应 式 是 _ 6、无氧呼吸过程比较简单但是第一阶段跟有氧呼吸过程完全相同,用化学式可 表示为 _ 。第二阶段中, 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

30、,分解成 为_ 和_ 或_。 7、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_。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_, 总反应式是 _ ,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_, 总反应式为 _ 。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 1、 绿叶中色素能 _,分为_和_两大类。含量约为总色素量四分 之三的是 _。 2、 叶绿素主要吸收 _ 和_,类胡萝卜素吸收 _。这些色素吸收 的光都可用于 _。因为叶绿素对 _吸收最少, _被反射出来, 所以 叶片呈现绿色。 3、 叶绿体是 _的场所。内部具有巨大的膜表面,外表是_膜,内部有 _(分布着色素分子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_。 4、 叶绿体中的每一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

31、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 构成为 _。 5、 光合作用是指 _植物通过 _,利用_,把_和_转化成 储 存 着 能 量 的 _ , 并 且 释 放 出 _ 的 过 程 。 总 反 应 式 为 _ 。 6、光反应阶段必须有 _参与,形成了 _和_,并释放了氧气, 在叶绿体的 _上进行。暗反应阶段 _都能发生,在叶绿体的 _中进 行。暗反应阶段包括 _和 C3化合物的还原。 7、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为由光能转化成ATP 中_再转化成储存在有 机物中的 _。 8、 少数细菌能够利用环境中 _释放能量来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这 种合成作用叫 _,如硝化细菌。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32、(2) 1、绿叶中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_或丙酮中。绿叶中色素在_中 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_在滤纸上扩散速度 _,反之则 _, 由此而分离开。 2、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过程中,滤液细线不能没到层析液的原因是 _ 。 4、 控制_的强弱和 _的高低,并适当增加环境中_的浓度,可提 高农作物的产量。 5、光合作用的强度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_吸收量或释放 _量来定量的 表示。 6、 1771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证实植物可以_;1779 年,荷兰的科学家 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_下并有绿叶的植物才会成功; 直到 1785 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

33、_,吸收的 是_;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光合 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 _储存起来; 1864 年,德国的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成 功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_;1880 年德国的科学家恩吉尔曼 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1939 年美国的科学 家鲁宾和卡门利用 _法有力地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_;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转化途 径,这一途径成为 _。 7、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_和_、二氧化碳和多种 酶。 8、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_ 、_ 、_ 。 第六章细胞的

34、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增殖( 1)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_的增大,还要靠 _增加细胞的数目。 2、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 定于_的多少。 3、细胞不能无限的长大的原因是因为_与_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 长。还要受到 _大小的限制, 因为一个细胞的 _大小是一定的, 其里面 的遗传物质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4、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 _、_和_ 的基础。 5、细胞增殖包括 _和_整个连续的过程。 6、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_、_和 减数分裂,其中 _是 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7

35、、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_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_ 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_时为止,为一个 _。 8、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_和_。其中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 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_。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在这一时 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完成_的复制和有关 _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 度的生长。 第一节细胞增殖(2) 1、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为了研究方便,把分裂期分为 四个时期: _、_、_、_。 2、植物细胞分裂期的前期, 出现由 _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的 _和染色体, 此时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_, 这两条 _由一个共同的 _连接 着。同时核膜和 _消失;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清晰,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 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这一平面类似地球上的赤道的位置, 称为_。 这一时期也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_分裂,_ 分开,成为两条 _,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中 的_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极, 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 两套染色 体的_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