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365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 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 第一部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1.( 2011 年中考陕西省卷)如图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 1.虚 2 (2011 年中考 福建南平卷)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图中的B应选用 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 (2)蜡烛 A在 B中所成的是 _像(填“实”或“虚”)。 2.( 1)薄玻璃板(2)虚 3( 2011 年中考 辽宁鞍山卷)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 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_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2、的目的是_。 3.( 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4(2011 年中考 湖北宜昌卷)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 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 (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 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 的作用是 _;某 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 点的像 S 的光路图 4.( 1)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不能( 2)如图所示 评分说明:第(1)问每空 1 分;第( 2)问全对 2 分,光线没有箭头无分;虚实线

3、不分 无分。 5(2011 年中考 吉林长春卷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 变蜡烛 A 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 B 总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 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 烛 A 变短,则A 的像的大小将_。 5.无关;变短解析 :此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根据平面镜成像特 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蜡烛A 变短则 A 的像的大小将变短。 6(2011 年中考福建莆田卷)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 验时,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

4、的蜡烛A和 B,将 A和 B一前一 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时, B的位置 即为 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进 行,因为。 6.( 1)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2)到玻璃板距离;大小(3)不能;不 能确定蜡烛A 的像的位置 7.( 2011 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a 和 b、刻度尺、玻璃板 方法 用蜡烛 b和 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从而得

5、出像与物大 小相等,这里运用的是法。 现象 结论 移走蜡烛b,在此位置换上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 得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像。 7.等效;虚解析: 为了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将一只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另一 只相同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通过观察蜡烛b 和 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得出像与物大小 相等, 这在物理学中称作等效法。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无法用光屏承接,这说明平面镜成虚 像。 8( 2011年中考 江苏宿迁卷)如图所示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情景, (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_ ;选取

6、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 是为了_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 玻璃板 8.( 1)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远离 解析 :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 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 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 B代替蜡烛 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 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9( 2011 年中考 江苏连云港卷)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 2mm 的茶色玻璃 厚为 5mm 的透明玻璃 直尺 光屏两只相同的蜡烛火柴。探究

7、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 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 像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 现在光屏上 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9.( 1)(2)重合(3)不能接收到像(看不到像) 解析 :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 蜡烛 B 和 A 的像重合,说明蜡烛B 和 A 的像等大, AB 是相同的蜡烛,所以A 蜡烛和 A 的像相同所 以当 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重合时,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

8、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 10.(2011 年中考 山东威海卷)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 板前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 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 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 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 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 白纸 ” 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10.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用刻度尺量出A 和 A 、 B 和 B 、 C 和 C 到镜面的距离;看A 和 A 、B 和 B 、C 和 C

9、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解析 :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这 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移动到A 处时,它跟像 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 就是蜡烛A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又因为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实 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 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 与平面镜垂直;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 点,可以借助与直角三角板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然后 利用刻度尺量出点A、B、C、A 、B 、C 到

10、镜面的距离,会发现点A 与 A ,点 B 与 B ,点 C 与 C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 11.(2011 年中考 山东烟台卷)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 其中 A、B 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 是平整的白纸,E 是玻璃板 . (1)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 后移动蜡烛B 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 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 的位置,

11、如图乙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11.(1) 玻璃板与纸面没有垂直 (2)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 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数据(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12( 2011 年中考浙江宁波卷)学习光学知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 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 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 填“反光”或“透光”) 的特点;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 的 A 处时,玻璃板后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 燃”了; (3)小科用凸透

12、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 中点且垂直AB 的位置上,移动光屏 到B 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12.(1)透光(3)10 解析: (1)该实验需要透过玻璃板观察并比较玻璃板后B 处的蜡烛与A 处蜡烛火焰的 虚像位置,即需要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等于2 倍焦距时, 所成的像就是一个清晰的倒立、 等大的实像,所以本实验中,A 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为20cm ,所以该凸透镜的焦 距为 10cm。 13( 2011 年中考广东河源卷)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 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

13、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 竖立于玻 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 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 (选填 “较明亮” 或“较黑暗” );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 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 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 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 与玻璃板 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

14、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3.(1)较黑暗; B 蜡烛(2)相同(或相等);垂直;相等(3)B 解析: (1)做光学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时, 不仅能观察到A 蜡烛的像,还能观察到B 蜡烛,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 还能比较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2)平面镜所成的像应该是与物等大的,并且像与物关于蜡烛对称,即像和物的连线 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为了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应该多次测

15、量,即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 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本题答案为B。 14.(2011 年中考山东聊城卷)小峰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 璃板竖直放在水平 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 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 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 验中: (1)用两段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 A”或“ 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这说 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

16、)像。 14.(1)大小( 2)A( 3)虚 解析: (1)该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2)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透过玻璃比较镜中的虚像和蜡烛B 的位置关系, 所以眼睛应该在蜡烛A 这一侧观察。 (3)因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它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不 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5(2011 年中考山西省卷)小豪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 为了便于观察, 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 ( 填 “较明亮” 或 “较黑暗” ); (2)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

17、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 成的 ; (3) 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15. (1) 较黑暗 (2)玻璃板较厚 (3) 不变 解析: (1)做光学实验最好在暗室或较黑暗的环境进行,因为这样观察实验现象更明 显。 (2)因为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厚度,来自蜡烛的一部分光会在前表面发生光的反射,反 射光线进入人眼形成一个距离观察者稍近的像;同时也有一些光在前表面发生折射后射入玻 璃板, 然后在后表面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再在前表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再进入人眼形 成一个稍远的像。可见,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玻璃板较厚 造成的,实验中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18、。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不变。 16( 2011年中考辽宁大连卷)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 火柴一盒。 (1)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 (2) 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_。 (3) 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下图所示。则 正确的是 _。(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第二部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 1( 2011 年中考 山东枣庄卷)某同学用两个

19、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 图中作出蜡烛AB 在屏上所成的像AB (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 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 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 成_ (选填“正比”或 “反比”) 。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 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 离为 1.5 1011m,由此可以估 算太阳的直径为_。 1.( 1)如图所示(

20、2)正比(3) 1.4 10 9m 解析: (1)蜡烛AB 上部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射在了下部,下部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 射在了上部,即蜡烛AB 在屏上所成的像AB是倒立的实像,如上图所示。 (2)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根据表中的数 据发现, 当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时,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倍增加时, 像的高度h 也成倍增 加,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 成正比。 (3)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关系式“地面上光斑的直径光斑到小孔的距离=太阳的直径 太阳 到地球的距离”,即“0.014m1.5m=太阳的直径1.5 1011m”

21、,可得,太阳的直径 为 1.4 109m。 2(2011 年 黑龙江牡丹江卷)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 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 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 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 (选填“正立” 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2.(

22、1)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 形状有关(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4)太阳 3( 2011 年中考 湖南长沙卷)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2)若将纸板B 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纸板B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表明 _。 3.( 1)如图所示(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4( 2011 年中考 山东威海卷)在“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 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 验,让一束光EO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 向 拥不后折, 此时在 N

23、OF 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 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 这表 明。 5.( 2011 年中考山东青岛卷)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 课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透明物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器材 玻璃砖、量角器、硬纸片、 激光手电 实验 步骤数据记 录表格 5.步骤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激光手电沿硬纸片以20入射角从空气射到玻璃砖, 画出折射光线的径迹;让入射角分别为30、 40,重复上述实验;用量角器测出折 射角,填入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表格 : 6. (2011 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钞票的某

24、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 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 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使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 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 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 究。 6. (1)荧光物质(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

25、能力;玻 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解析: 紫外线是我们人眼看不见的光,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据此人们制造了验钞机。 (1)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 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 (2)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 “100” 字样再次发光, 说明紫外线经玻璃反射后照射到钞票上的荧光物质上,即紫外线也能发生反 实验次数1 2 3 入射角 i203040 折射角 射现象。 (3)“100”字样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 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7

26、.( 2011 年中考福建龙岩卷)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 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 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 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01020304041.241.842 折射角015.230.948.674.68190/ 反射能量5% 7% 26% 43% 77% 84% 100% 100%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入射 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 ,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

27、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入射角 (填 “ 大于” 、 “等于”或“小于”) 7.( 1)增大(或增加);41.8 (2)小于来 解析: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 入射角达到41.8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为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 性;所以,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源:21 世纪教育网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实验。题目不难, 关键是要 看懂表格,从中读出有用的信息 8(2011 年中考 福建三明卷)在探究“

28、光从空气斜射人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 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 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 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 探究实验 。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下图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经分析可知: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8.( 1)B D (2)能显示

29、光斑的确切位置,从而比较它们对光的偏折本领( 3) 油 解析 :(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 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符合条件的有B、D 两图; (2)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 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 (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 的偏折本领较大 点评 :(1)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思想,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控制入射角 和液面的高度;(2)入射角相同时,液面高度不同,光斑位置也不同,因为液面变化,入 射点也随之变化,导致光斑位置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