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395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十一) (课外文言文1)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检测-SMJ(十一) (课外文言文1) 参考答案详解 (一)画蛇添足 1.(1) 酒;它(指蛇 ) (2) 够 ,(画/添)脚(3)剩余 ,我(4)他的 (祠者 ),他的 2.(1)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为它画(添)上脚呢 ? (2)给蛇添 (画)脚的人 ,最终丢失了他的酒. 3.画蛇添足 4.C 译文 :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 量说: “ 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 画好,谁就喝这壶

2、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 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 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 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 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二)郑人买履 5.(1) 吾忘持度(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 郑人有置履者 ; (4)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5)至之市 ;(6) 返归取之 6.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下那鞋子呢? 7. 宁信度,无自信也。 8.B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

3、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 寸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 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 人问: “ 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 “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 自己的脚。 ” (三)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乐广字修铺,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 曰: “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 河南听事 (11)壁上有角 (12) ,漆画作蛇 (13)。广意 (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曰: “ 酒中复有所见不(

4、15)?” 答曰 : “所见如初。 ” 广乃 (16)告其所以 (17),客豁然 (18)意解 (19),沈疴 (20)顿愈。 译文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 答说: “ 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 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身得重病。”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 张角弓, 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 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 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 朋友回答说:“ 所看到的跟 上次一样。 ” 乐广于是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

5、心情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 的老毛病顿时治好了。 注释 (1)选自晋书 乐广传。 晋书,唐代房玄龄等著,纪传体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风俗 通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2)尝:曾经。(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古人指妻 弟,即今 “ 内弟 ” 。(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5)广:即乐( yu )广, 字彦辅,河南阳淯(y ) (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 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7)意甚恶( w)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 代词, 指蛇。(8)既饮而疾: 喝下去以后, 就生起病来了。 疾,病,身体不舒适。(9) 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6、(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乐 广当时任河南尹。(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 厅事 ” 。(12)角:犀牛 角做的弓。(13)漆画作蛇: (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14)意: 意料,想。(15) 不( f u) :同 “ 否 ” 。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16)乃:便(17)所以:因 由,原因。(18)豁(hu )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19)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 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20)沈疴( chn k ) :长久而严重的病。疴,重 病。(21)顿:顿时,马上。 9.(1) 原因 ,缘故(2)刚,正(3)在(4)原来的样子

7、 10.A 11. 客人喝下酒后因心理原因感到难受,自相惊扰 . 12.疑神疑鬼 ,自寻烦恼 (四)昭公出亡 宋昭公出亡(1),至于鄙(2),喟然(3)叹曰:“吾知所以( 4)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5),无不曰:吾君圣( 6)者! 侍御( 7)数百人,被(8) 服以 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内外 不闻吾过(9), 是以( 10)至 此! ” 由宋君观 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11)者,谄谀(12)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 ( 13)得反(14)国。 ( 节选 自新序) 1 译文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 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

8、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 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 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 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亡了国家后才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2 字词注 释 (1) 出亡:失国后逃亡。 (2) 鄙:边境。(古今异义) (3) 喟然:叹气的样子。 (4) 所以: , 的原因。 (5)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6) 圣:圣明。 (7) 侍御:侍从妃子。 (8) 被:通“披”,穿上。 ( 9)过:过错 (10) 是以 :因此。 (11) 社稷 :指国家。 (12) 谄谀 :奉承拍马

9、。 (13) 卒: 终于。 ( 14)反 :同“返”,返回。 2 13.(1)圣明 (2)到(3) 几(4) 逃亡 14.(1) 我知 道亡国的原因了。(2) 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 15.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6.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 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五 ) 求鸭搦兔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 又投于地。 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 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其人曰: “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

10、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 能搦得他兔否?“ 注释 :(1) 鹘(h ) :鹰隼类鸟名,一种凶猛的鸟,可饲养用以打猎。 (2) 去:离开。 (3) 凫:野鸭。 (4) 扬:掷开、丢出。 (5) 蹒跚:指腿脚不灵便,走路一歪一扭的样子。 (6) 分:同 “ 份 “ ,本分、职分。 (7) 提掷:提起来抛投出去。掷,抛、投。 (8) 将猎:准备去打猎。 (9) 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10) 昔人 : 前人 , 古人 . (11) 原: 原野。 (12) 掷之 使击:掷,投掷,抛掷,扔。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击 :攻击, 攻打。 (13) 投: 掉落。 (14) 以: 用法同“而”。 (

11、15) 杀而 食之乃其分:食:吃。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6) 奈何 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加:增 加。 (17) 其: 那。 (18) 谓: 以为 (19) 尔: 你。 (20) 搦: 捕捉。 (21) 为: 是。 (22) 否: 同“不” 译文:买鸭捉兔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他抓起 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上次,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摇一 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释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

12、我的本分,为什 么非要让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个人说: “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 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寓意: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17.(1) 又(2) 奈何(3)谓(4)示 18. 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 19. 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当作鹰隼,以为可以追捕兔子. 20.C (六 )楚人隐形 (1)楚人居贫 (2),读淮南子 (3),得“ 螳螂伺 (4)蝉自障叶 (5)可以隐形 (6) ”,遂(7)于树下仰取 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

13、,不能复分别(8)。扫取数斗归, 一以叶自障 (9),问其妻曰: “ 汝见我不 (10)?” 妻始时恒 (11)答言 “ 见” ,经日 (12),乃厌倦不 堪,绐(13) 云“ 不见 ” 。嘿然 (14)大喜,赍(15)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16)。 吏(17)遂缚诣 (18)县(19)。 (1)选自笑林。邯郸淳,姓邯郸,名淳,三国时人,做过给事中的官。楚人,楚国人。 楚国,现在的湖北省及其周围一带。 (2)【居贫】生活贫困。 (3)【 淮南子】西汉 淮南王刘安与别人一起编撰的,又称淮南鸿烈 。 (4)【伺】等待,侦候。 (5)【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同“ 障”,遮蔽。 (6)【可以】:

14、可以用来。【隐形】隐藏形体,别人看不见。 (7)【遂】于是,就。 (8)【分别】:分辨。 (9)【障】:遮蔽。 (10)【不】同 “ 否” 。 (11)【恒】经常,常常。 (12)【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13)【绐( d i) 】哄骗。 (14)【然】 的样子。 (15)【赍( j ) 】携带。 (16)【对面取人物】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17)【吏】指县里的公差。 (18)【诣( y ) 】到 去。 (19)【县】指县衙门。 多音 /通假字注 : 不:同 “ 否” 给:读d i,哄骗 嘿:同 “ 默” 鄣:同 “ 障” 译文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

15、 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 蔽自己的身体, 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 ,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 就是 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 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 落叶, 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 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 你看不看得见我?” 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 “ 看得见 ” ,整整过了一天, (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 看不见。 ” 楚 人内心暗自高兴, (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 他捆绑起来, 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 楚

16、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 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启示:本故事中的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 意义: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蠢人。 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贪婪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简评 : 这篇讽刺性的寓言,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丑角一样的形象,他的一言 一行,无不让我们发笑,引起我们思索。 21.(1) 恒(2) 不堪(3)人 物(4) 默然 22. (1) 可以用这种方法;可以凭借这一点(2)说;之说 ,一说 (3) 的样子 ;然而(4)它,指树叶;它 23. (他)携带

17、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 24.(1) 他自认为找到了隐身之法; (2) 本故事中的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 (七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 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 汝姑持肉回陪客 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选 自明代冯梦龙广笑府 注释 :俱:都 遣 : 派 市 : 买 值 : 适逢,恰好碰上 遂:于是 良久 : 很久 姑:暂且 之:到 谓 : 对说 将 : 将要 译文 : 有一对父子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

18、儿子入城买肉。 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遇到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 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 寻找 ,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 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在这 里对站着! (看谁站得久)“ 寓意 :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后一步海阔天空;倘若使气 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 “子入城市肉“不能及时回家的原因是: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 遂挺立良久。 父子性刚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 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谦让、气量狭小

19、、凡事斤斤计较的人。 25. ( 1)即将 ;( 2)于是;(3)对, 说;(4)吃饭 26.(1)有一 对父子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让人 。 (2) 派儿子入城买肉。 27. 这则故 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 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 八) 宣王好射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 之,中 阕而止,皆曰: “此不 下九石,非大王孰 (谁 ) 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 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九石。三石 ,实也,九石,虚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岂不 悲哉!老子曰: “ 自见者 不明,自显者不彰。” (选自吕氏春秋

20、壅塞) 注释 : 1. 以(示)左右示:看 2. 终身自 (以)为九石以:认为,以为 3. 宣王说 (之)之:代词,代指左右的话 4. 左右皆 引试(之)之:代词,代指弓引,拉弓。 5. 非大王 (孰)能用是孰:谁 6. (彊) 弓彊:通“强”,硬 7. 终身以 为用九石:一辈子 8. (说) 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说:通“悦”,喜欢 9. 其尝所 用不过三(石)石(d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10. 宣王:齐宣王 11. (好)射:爱好 12. 身:通“生”, 一生 13. 实:实际 14 情:实情 15 宣王(说)说:通“悦”高兴,喜悦。 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

21、,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 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 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都说: “这 张弓没有九千多斤的力气拉不开。 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 , 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 可是 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 真是可悲啊! 启示1、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 人所欺。 2、一个人如果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就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3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己知彼,洞察秋毫。 28.(1) 说: 通“悦”高兴,喜悦。例句: 公输盘不说 ;/秦王必说见臣 . (2) 引 : 拉; 例句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弓而射。 淮南子 说林训 / 臣为王引弓 , 虚发而下鸟。 战国策 楚策 29.(1) 这张弓没有九千多斤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2)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 30. 悦其名,丧其实。本文寓意是: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 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