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582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5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b5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b5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b5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5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5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如皋中学顾刚 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具备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最重要的职责是要让 学生学会质疑、 学会思考, 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包括化学教学在内的中学教学普遍强调“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 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前,学生“问题意识”之淡薄、提出问题能力之低下令人忧心忡 忡 。笔者认为,在化学教育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 一、培养学生“问题

2、意识”的重要性 1、创新教育的呼唤 举国上下都已经意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创造学对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质疑精神。只 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缺乏怀 疑精神、 不敢提出问题、 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绝不会取得创新成果。假如我们的学生只会记忆和模仿, 那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不幸。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强大影响,我们的教育却成了记忆之学、机械之学, 仿佛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圣人说过的每一句话和所有的公式、定律、方程式牢牢记住。这种现象 已成为构建全民族创新教育体系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2、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思维

3、深沉严密,对一个问题在没想清楚之前从不向别人说,想清楚之后 再讲又是那样明了,他的老朋友、物理学家玻恩曾说:“薛定谔没有学生。 ”的确,这位才华横溢的科学 大师,尽管为教授多年,却始终没有带出能独立研究的杰出人才。与此类似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大多数情况还是老师讲、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教师很注意启发学生怎样回答问题,教师都习惯把 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和每个细节做详尽的解说。学生被老师经常问的一句话是:“布置的 作业做完了没有?”绝大多数老师最关心的是规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学 生质疑最重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 引

4、导学生质疑 , , 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 有限的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学生在结束学校生涯后能够对生命深处的智慧 和潜质进行主动长久的开发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有一个现象很让人深思:中国的学生参加国际化 学竞赛,屡获大奖,美国的中学生连前16 名都挤不进,然而美国人却颇为自信地说,我们的学生虽然 拿不到奥林匹克奖,但我们有信心拿诺贝尔奖。事实也正是如此,而在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中,没 有一人是在国内读的中学!我们的学生只习惯于解决老师或前人提出的问题,他们对已有的东西非常熟 练,对科学上的已成定论非常善于解释和说明。只善于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最多

5、不过是个“工匠”, 而要能提出一个有分量的问题,才有可能成为在该领域独领风骚的“领袖”。显然,学生“问题意识” 之薄弱,学习功利性之明显,已经无情地成为制约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培养措施 1、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发挥化学史的作用。科学历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启迪和激发。一部化学发展史,其实就是化学问题 被不断提出、解决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的历史。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史知识,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家的发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2 现和发明过程中,可大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拉瓦锡对燃烧本质的质疑导致了科学的燃烧理论的 诞生、雷利对数据千分之一误差的质疑使得稀有气体元素被发现,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

6、举。要告诉学生, 不少化学学说在诞生之初本身就很不严密,是经过后人慢慢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而发展到今天的化学大 厦也绝非完美无缺,许多经典的化学理论在鲜活的不断变化的实践面前总是面临挑战;同时, 超导材料、 海洋新能源的利用、纳米技术, 无数的新问题也正等待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去研究。 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是索然无味的,但流于形式的化 学实验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对课堂演示实验,能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做的或有学生自 己要上讲台做的,教师应尽量满足,但做之前和做完之后,教师可发动其他学生就该实验提几个问题: 步骤有什么要求,操作有什么注意点,刚才这位

7、同学做的有无错误?对学生自主实验,要求可更严格些。 每次实验结束当学生把实验桌收拾干净后,教师可留出5-10 分钟让全体学生坐下来思考、提问:刚才 的实验有无发现问题?假如有和预料中的不一样的情况出现,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改进?比如,在做 完“氨的制取和性质”后,有学生提问:收集了一试管的氨气,倒置于水槽中,不用说水充满整个试管, 连水面的上升都没有看到!不是讲氨气极易溶于水吗?教师此时立即发动学生们讨论原因:收集得太少, 试管移动过程中氨气逸散、也许还有个别学生会很有创造性地提出是否与溶解速率有关, 在对实验问 题的热烈讨论中,学生们不仅变得爱思考,还养成了爱提问的习惯。 紧密联系社会、联系

8、生活。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从前,我们总觉得课堂就是我们的世界,其 实,世界也是我们的课堂。” 世界岂止是我们的课堂,它还是我们的课本!生活实践中的化学问题无处 不在、无时不有。食品中的苯甲酸钠起什么作用?煤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硫?臭氧空洞为什么在南北两 极出现?频繁见于媒体的“基因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要稍微留意,生活的化学问题就会滚滚 而来,有些问题即使一时无解,也有助于学生保持一份好奇,养成思考、探究和提问的习惯。 2 、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创设“问题意识”的培育情境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个个去怀疑已探明的科学结论,但在实际教 学中,多设疑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鼓励

9、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提问,却一定要大力提倡。老师 应对一些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设计误解,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体验到科学探 究的乐趣。在学习 Fe(OH)2的还原性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FeCl2和烧碱能否反应得到Fe(OH)2? 实验操作,看结果如何。为何实验的现象和预想的不一样?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被激发 。 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也很重要。有位教师在每节课中都留出3-5 分钟让学生思考、 发问。例如,讲完“离子键、共价键”后,有学生在课堂上就问,既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那么,不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活泼金属和不

10、活泼非金属之间 形成什么键?还有学生问: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则离子键越强,那么为什么AlCl3的熔沸点 比 NaCl 的低得多?对此,教师立即表扬该问题问得好,并解释说除离子键、共价键之外还有过渡键型; 离子键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补充离子极化理论, ,并介绍他们去看一些参考书。 此外,在课堂上还可鼓励学生思考一些有待完善发展的化学内容。如现代元素周期表是否完美?8 电子结构理论是否有补充的必要?电离理论中强酸强碱的电离就一定都是完全的吗?你觉得有机化 学和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如何? 3、积极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地丰

11、富,跨时空、大容量、高 速度的信息交换,为教育改革长期追求的个性化的、研究性的、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 可以说,信息社会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甚至师生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也无疑会对学生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3 “问题意识”的形成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教师一定要从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中 解脱出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广泛开展个性化教学、网络教学、研究性教学、 合作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视听、传输手段,运用形、声、色、光等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动态感知, 超越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使学生最大限度的逼近化学变化的真实情境,多角度全方位刺激学生动手

12、动 口动脑。同时,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小研究、小发明、小创造,学生受到的刺激多、接触到的 新事物新环境多,就容易提出一些有见地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 体验得来的!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原则 1、 大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要像保护露珠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实也一定要像保护露珠一样保护学生 的好奇心。好奇而往往会导致新思想的露头,导致具有创新意义问题的提出。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常常 是从那些一闪念的好奇开始的。如果没有对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的好奇,牛顿也许发现不了万有引力 定律;戴维好奇于电解水能得到氢气和氧气,终于用电解法制得金属钾和

13、钠, 在教学中,讲到氯气的 性质时 , 有学生好奇地想到,其水溶液既有漂白性又有酸性,把它滴入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红色定会 褪去,但究竟是漂白性还是酸性使之褪色呢?能否用实验来证明?思维的闸门由此打开。 2、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好奇于某一现象固然可嘉,但要想能就其中关键的本质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还需要深 入、持久的思考。著名数学家田刚为一个问题曾思考了三年!杨振宁在比较中美学生时提到:中国的学 生学得多,思考得少;美国的学生是学得少,思考得多。学生假如每天都有塞得满满的东西要学,假如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练习要完成,哪有工夫去思考、感悟和提问?另外,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

14、完全有可 能偏离教师的预想,有时看起来甚至很幼稚,教师也很容易等不及,代替学生思考,无形中就扼杀了学 生的“问题意识” 。所以教师一定要彻底摈弃急功近利的“分数观”,注重“留白”艺术 ,给学生提供 充分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深入思考。 3、充分尊重学生,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 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大胆质疑,敢于申辩,获得灵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具有 创新性的见解。只有当学生的问题一直被教师重视着、关注着,并得到妥善解决,学生发问的潜力才会 被驱动,问题才会迸发出来 。 4、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

15、素质 高度的自信、持久的兴趣、丰富的想象、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 大凡能提出一个很有分量 的问题的人,大凡在科学道路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无不具备这些优秀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乃是中学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教育学生自信勇敢,对一个问题, 能理智地控制自我, 在未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前,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培养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持久兴趣,认真细致地观察大 自然中的万种化学变化;告诉学生在化学研究之路上“只有不畏艰难,顽强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 顶点” ,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问 题意识”一定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当然,就

16、中学生而言,囿于知识积累的程度,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要 求学生提出一些当今化学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我们所言“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主旨是要让学生在探索化学世界的过程中,在掌握了一些基本化学理论和化学方法的同时,保持着对前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4 人所做工作的一份“平视”,努力发现现有理论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努力保持着对化学世界奥妙无穷变 化的好奇和探究,进而使其树立起热爱化学、献身化学、发展化学的信念和决心。这,才是我们的根本 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高中学生提问能力差的调查报告曾义诚化学教育 2002.6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陈永胜江苏教育 2001.10 “留白”与课程改革毛景焕等成才导报2002.9.25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龙振成才导报2002.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