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587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5我收藏的2004-2005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20042005 学年度淮安市地理第一次教学复习研讨会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江苏省清江中学石志祥 2004 、11、29 【考点解读】 一、考点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主要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水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 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年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和人类: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

2、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 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二、解读 大气是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之一。各种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自然现象, 如风、霜、雨、雪等都发生在大气圈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而愈来愈剧烈的人类活动也显著地影响了大 气环境。所以,为了更好地为生产与生活服务,人类有必要研究一下大气环境的内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高 考考核内容上看,本单元知识点可分为四大部分: 1大气的基本状况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状况是人

3、类关于大气环境的最基本的认识。大气的各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各异,它们对地理环 境的作用也不一样。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它们的了解 也主要为了让人们明白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大气的运动 本部分内容分两块,先是从理论上介绍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生成原理。继而又依据此原理介绍了 全球性大气环流。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是让人们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依据此原理来认识实际 的大气环流,如季风。进而能够解释一些气候现象。这对于人们深刻地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天气与气候 常见的各种天气系统,是导致各种天气现象出现的基础

4、。要正确掌握某种天气现象,首先必须弄清锋面系统,高低 压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征。 专题教学复习讲座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2 短期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称为气候。气候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下垫面、大气环、人 类活动。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可以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气候是一种资源,又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它普遍存在于各个地区,有较大的变率和数值特征。气候资源广泛用于 农业、建筑、交通与旅游等部门。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气候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4气候灾害与大气环境保护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

5、潮等气象灾害可以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 害,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机制及特征,对于灾害防御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了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和酸雨。导致它们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本部分内容与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联系密切,有很强的现实性。 【复习建议】 1突出重点、理清知识网络,把握全单元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知识网络 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垂直分层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热力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全球的热量平衡 大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气季风环流锋面系统 天气:常见天

6、气系统气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环大气的物理状况锋面气旋 形成因子: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境气候气候类型及分析方法 气候的变化 气象灾害 与人类关系气候资源温室效应 大气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与保护 酸雨危害与防治 复习时应理顺本单元知识的层次结构,认清地理原理和规律,系统地掌握知识,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地理能力。从 本单元知识体系上来说,“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是准备性知识,“大气的运动”是全单元的 重点和难点;“天气与气候”则是大气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界的天气变化(诸如风、霜、雪、寒、暖、干、湿) 和中国、世界的气候分布、气候特征都是大气运动的产物,只有认

7、清了大气运动的规律,才能掌握天气与气候的规律。 2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的过程和规律 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 能力和空间概念。做到多而不杂,活而不乱。本单元主要应掌握的地图及技能有:用大气垂直分层图,说明大气垂直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3 分层结构和气温变化规律以及对流层、平流层的重要特征;用热力环流图说明冷热不均与大气的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 的关系,并注意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同时为理解三圈环流打下基础;用“三圈环流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 布及变化;能

8、够用图像或文字气象资料分析判别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锋面、气旋 图,说明各种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根据世界或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洋流图等说明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气 候特征、形成原因等等。 3学习中要注意和初中地理中国气候和世界气候相结合,用比较法来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掌握其本 质特征 如:对流层与平流层、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各种不同类型气候等方面的比较等等。要重视实际联系理论, 巩固教材所学知识,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特别是往年高考名题来巩固、加深理解、拾遗补缺、解难释疑,取得好的学 习效果。 4 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

9、一个重要特点是源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原理解释自然现 象,解决实际问题,是重要的能力训练。例如,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多云的 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深秋的霜冻往往发生在晴朗的夜间、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是明亮的(晨昏线实际上并不 存在);地球上昼夜温差不太大;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而台风中心却晴朗而平静;我国长江流域常形成伏 旱天气;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分析时要针对实际情境,根据大气的各种热力 作用过程和大气运动规律来解释。另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本单元要求同

10、学们具备一定的计算 能力和绘图能力。例如某地气温为25,其对流层顶气温为80,该地位于什么纬度范围(高、低、中)?要通过计 算及联系对流层的特点才能作出判断。又如教材中要求我们绘制海陆冬夏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气 压场中某地风向示意图、气旋、反气旋形成图、大气环流形成图等等。 此外教材中新增加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气象灾害的形成及防御和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这对于认识人地关系,理解人类应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这部分内容,因为与 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重点应运用前述相关知识,讲清形成原因,做到知识的学

11、以致用。 【命题趋向】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所以很容易与人们 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本单元的高考命题热点包括: 1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变化影响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和 酸雨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电离层的扰动、对流层的逆温现象也常出现在近年来的高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4 题中。对以上环境问题的机理、危害及对策应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都是高考命题中不回避的

12、知识,如1998 年上海卷、 全国卷、 2000 年广东卷对臭氧层的分布、破坏、作用、保护等进行考查。2000 年山西综合卷对酸雨的分布、危害也进 行了重点考核。 该内容的复习应密切关注新的科研成果和观测资料,如 2000 年 11 月南极臭氧洞的范围扩大到智利南部, 对智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2001 年美国布什政府拒绝在旨在控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 上签约等。 2气候要素的分布和天气形势图 气候要素分布指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的分布,对其考查是多年来高考的重点。2000 年广东卷第23 题以等值线图 的形式,对其综合考查。知识类化这也将成为今后命题的一个方向,如根据等值线图要求

13、判断气温高低、气压高低、气 流状况、降水多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及其影响的分析。利用等温线分布考查地形,判断洋流分布及性质;在降水量 图上判断地形、大气环流、天气系统的影响,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对气压的影响等,这些都将成为考查热点。如2002 年全国文综卷第810 题,就是以等压线图的形式,考查风向及我国的降水。另外,天气系统的识别,简单的天气预报 因其密切结合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今后也是考查重点的内容。 3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 利用数据或图像对全球气候类型进行识别与区分,进而考查其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利用气温 直观图进行类型的考查是一种常规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

14、方法。该类图要求考生会画、会读、会分析判断。近年来,出 现了该图的变换形式,如1999 年全国卷中,图中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量,坐标中的点则表示月份,图表设 计新颖,在考查地理知识的同时,对地理读图能力也作了较好的考查。2000 年山西综合卷中,降水分布与太阳高度变化 结合一起考查,立意很好,又是一种新形式。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及分布是气候不可分割的几个部分,应全面掌握。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多以亚热带和温带气候考查为主,各大洲气候考查中,亚洲、欧洲、南极洲、北美洲等是重点。对 其气候类型分布的考查中,有愈来愈具体,从面到点的趋势,如港口气候的判别、岛屿气候的判别。学习中要注意一些 非地

15、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4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是人类和大气环境关系的落脚点,是大气关系的两个方面,最能反映人地关 系的变化。随着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将成为又一热点。气候与工业区位、气候与农 业生产、气候与城镇建设、气候资源与旅游等,将是考查的重点,自然要素(植被、土壤、地形等)也是考查重点。20 00 年山西卷第2 题则是将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等结合的很好的例子,也是今后一个趋向。目前,各类气象灾害给人 类造成的损失很大,对此,气象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防御也将成为热点内容。特别是洪涝、干旱等灾害在我国的分 布。所以,利

16、用天气系统的气候因子分析其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是考查的切入点。如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西太平洋 副高的强弱变化对南北旱涝的影响,夏季风的成因、影响范围、活动规律及对南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等,将是考查的重 点。其次,华北的春旱、长江流域等热点问题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如2002 年上海卷第35 题,综合考查了沙尘暴的成题 的素材和切入点,因而需留意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5 本单元理论性较强,与实际问题、社会热点也能方便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对问题的理解与 分析,也要注意了解社会热点,如有关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方面的信息。 【典型例题剖析】 例

17、1 根据以下资料说明人们选择清晨在林荫道上锻炼是否科学?请你帮助分析原因? 资料一由于“逆温层”的存 在,大气很稳定,对流作用减弱, 空气中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 易向高空扩散,只能滞留在近地面。 资料二(如图2 6) 解析解答时常见的思维障碍 是对逆温现象不太理解。克服这些 思维障碍首先要理解在对流层中, 尽管气温一般是随高度的增加而 递减,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 常现象,如逆温现象,不能把”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100 米,气温降低0.6 的知识照本宣科,对一些重点知识要适当延伸和挖掘。 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知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要用生物知识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二氧化碳

18、浓度的关系。 答案不科学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 散,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的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较高。 例 2 读图 2 7,回答: A 地气候类型是_,其形成原因是_。 C 点的气候特点是右图中的_,D点的气候特点是右图中的_。 图中国家房屋门窗多向_方向,主要是为了_。 B 河一年中有冬夏两个汛期,成因是_ 。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气候类的综合题,涉及世界地理的区域知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河流水文现象的 产生与气候的关系等;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知A为热带雨林气候、C为亚热带湿润气候、D为地中海气候;通过对 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分析,资料为亚热带雨热同期型气候、资料为雨热异期型气候,即C 点的气候特点对 应资料、 D点的气候特点对应资料。气候成因分析必须考虑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特点及洋流等影响,方能保 证答案完整,没有要点漏缺。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南半球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 北朝北便于采光B河上游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多雨, 补给形成夏汛; 下游地区为地中海 气候,冬雨夏干,补给形成冬汛。 图 26 图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