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587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5我收藏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物理试题评析 1.AB 本题考查了2004 年江苏考试大纲的第98 考点:光的电磁本性,第100 考点:光的波粒 二象性及第91 考点:光的折射、折射率及第99 考点:光子等要求为I 类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理 解这些基本概念由近代物理学可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在空间 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概率 ),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因而光是一种概率波,故A选项正确,而由 光的电磁说可知光是一种电磁波,故B选项正确光波从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

2、中时, 光的频率不变,而光子的能量E = hv取决于频率,故C 选项错,但由于介质不同,因而光的传播速度 就不相同,由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可知光波的波长也就相应变化,故D选项错 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够答对,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考生选择了C选项,可能是误认为光从光密介质进 入光疏介质时,光子的频率改变,因而能量改变或并不清楚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有关,是凭感觉 乱猜的 2D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44 考点: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第46 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些要求为I 类的基础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这类基本规律并用之作为判定 正误的依据 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向外

3、放热的同时,可以有别的物体对它做功,由热力 学第一定律U =W+Q,可知,物体放出热量即Q为负,但W可以为正,且可以大于,因而物体 的内能可能增加, 温度可能升高, 故 A选项错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从 微观上说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分子数目,分子平均动能,分子间距离有关;从宏观上说,物体的质量、 温度、体积影响着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物体的温度升高,使得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也可能是物体的体积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分子势能增大,也可能温度和体积同时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分 子平均动能增加和分子势能增加,而不一定是温度升高,故B选项错,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使 热量

4、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说明热传导的方向性,即热不可能自发地由低温物 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C选项错而D选项正确 本题多数考生能选对,但也有相当多的考生把A选项和 B选项同 D选项一起选人,主要是对热力学 第一定律理解不透,对影响物体的内能的因素记忆不清或分析不全,而理解错误而误选C选项的考生 则是属于胡写乱猜的,所以学习物理一定要牢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正确地理解,这样才能避免 走人误区 3C 本题A、B、D 选项有很强的干扰性,因而易被考生选错,它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105 考点:原子核的组成;a射线、 射线、r,射线、半衰期这些I 类要求的知识点和第108 考点

5、: 核能、质量亏损这样的类要求的考点要求学生知道a射线、 射线、r射线的本质、形成原因,及 半衰期的元素特征性,核反应中伴随着的能量变化,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知识点,由于a射线为高速氦 核流,r射线才是电磁波因而A 选项错 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变成质子, 同时释放出的电子,并 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产生的,因而B 选项错误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 是放射性元素的特征量,是一个统计规律,它与放射性元素的一切外部因素如温度、压强、状态等都无 关,而化反应只是改变元素的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排列,并不改变元素的原子核,因而化学反应并不能改 变元素的放射性的半衰期,故C选项正确原子核

6、衰变一种是a衰变,一种是 衰变,由于核反应中, 质量数守恒,无论哪一种衰变,生成的新核的质量数与a粒子或 粒子的质量数的总和不变,但一般 核反应中都有质量的变化,核反应中多余的能量以r光子的形式放出,因而生成的新核的质量一定小于 发生衰变的那个原子核的质量,故D选项错误 本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分在90 分以上的考生基本上能选正确,而考分在80 分以下的考生大多数 都误选了A选项、 B选项,主要是对a射线、 射线、r,射线的本质特征不清楚,而考分在60 分以下 的考生中有很多错选了D选项, 可能对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不清楚,或没有认真读清题目,而误选 WQ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2 r G

7、M v r v m r Mm GF 2 2 万 4. BD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21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题干中说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 供的 ,设地球质量M, 卫星质量m, 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 由此可见,只要考生能审清题意正确地书写方程,是不难得出A选项是错误选项,而B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C选项是错误选项,而D选项是正确选项 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BD ,少数考生只选了B选项而漏选了D选项, 可能是没有认真 读完题目或没有认真演算速度与半径及向心力的关系所致,而极少数错选A选项的考生

8、则可能把卫星的 运行速度与卫星在高轨道上的发射速度相混淆而导致错误 5. BC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43 考点: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第51 考点: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第53 考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要求考生能够将这些 考点内容综合地联系起来考虑,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由题目中的条件,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且气体压强P甲 P乙,根据气体 压强的微观意义,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就容器单位面积 来说:受分子的作用力为F,设容器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n,t时间内共有n个分子撞到器壁,每个 分子的撞

9、击前后速率都为v,则由动量定理,Ft = nm v- (-v)=2nmv, 可见,若气体体积相等,质量 相等,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相等,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越大,则器壁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受分子的 作用力F就越大, 即气体的压强就越大,反之,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小,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 气体的温度越低,产生的压强就越小,因而A 选项是错误选项,而B 选项是正确的选项,C选项是正确 的选项,而D选项是错误的选项 本题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由于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的是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因而 可以等效为乙容器中的定质量气体经等容降压成甲容器中的气体,由可得V不变,P减少则T降 低,即

10、T甲 T乙,因而 B选项正确而A选项错误,因为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B选项正确, 进而可推知C选项也正确本题既能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推理能力,又可考查考生应变能力,知识迁移 能力,重视能力考查,代表着当今高考的趋向本题半数以上的考生能选出正确选项BC ,但也有不少考 生不能正确分析推导,对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压强、体积等概念及它们的关系不清楚而胡乱选择了 A或 D错误选项 6D 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78 考点:楞次定律,或第79 考点:右手定则以及第74 考点:安培力、左手定则,这些皆为类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当导线框进入磁场时,线框中垂直于纸面 出来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

11、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它的增加,因而垂直于纸面向内,再由安培 定则可得, 线框中电流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即adcbb方向, 由左手定则, 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 可知A、C 选项错误导线框出磁场时,线框中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 电流的磁场应垂直于纸面向里,阻碍向里的磁通量的减少,再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应为逆 时针方向即abcda方向; 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故 B选项错误, 而 D选项正确 本题也可由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来判定,进入磁场时,cd边向右切割磁感线而作为电源,由右手定 则可知线框中电流方向为dcbad,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cd边受

12、安培力水平向左,故AC选项错误,出磁 场时,ab边切割磁感线而作为电源,由右手定则可知线框中电流方向为badcb,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 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 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正确选出正确选项D,但有少数考生同时选出了C 选项,可能是左、右手定则 未分清也有少数考生选择了A、B 选项,可能对楞次定律理解不深或用左手定则来判定电流方向,实 属不该 7A 本题为信息题,是目前高考热点类型题目,要求考生读懂物理情境,排除干扰信息,根据爱 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推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08 考点:核能,爱因斯坦的质能 方程 由于题干中给出了核反应方程式及各原子核的质量及电子的质量和1u 对应

13、的能量,因此不难由爱 C T PV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3 4 3 1 2 1 1 4 1 3 T 4 3 1 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利用逆向思维,算出核反应的逆向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m = 36.9569lu+0.00055u-36.95658u = 0.00088u E = mc 2=0. 00088931.5MeV-0.82MeV ,因而答 案选 A选项 本题得分率较高,只有少数考生可能计算错误,或没有耐心计算就胡乱写出一个答案,而导致答案 出错 8AD 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34 考点:简谐振动的图象和38 考点:横波的图象这 两个类要求的知识点,而且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结合的问

14、题是机械波的问题中最难的问题,要求考生 对整个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各质点的运动特点、起振方向等非常清晰,才能正确求解 题干中给出了波速v = 80 m/s ,周期T = 0.001 s,据此可计算波的波长 = vT = 0.8 m ,又知 波的传播方向为自波源S点分别向左、向右,而波源S的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可知此波为横波由SP = 1.2m = 1.5SQ = 2.6 m = 可知波传播到P点后,需再向右传播的距 离,即经的时间才能使Q点开始振动,反过来说,当Q点开始振动 (t = 0) 时( 起振方向与波源相 同,竖直向上) ,P点已经振动了,据此,可作出t = 0时,SP、SQ间的波形图

15、( 即波动图象 ) ,当 t = 0时Q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P点恰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以后向平衡位置运动,由此不难得出选 项 AD为正确选项,而选项BC是错误选项 本题得分率较低,错选B选项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波源S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错选C选项的考 生可能没有注意双向传播的波的特征,波向两边传播时,起振方向都相同,波形具有y轴对称的特性或 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选择错误选项 本题尽管是陈题,但能考查考生清晰的思维过程及严谨的计算态度,体现了“不回避陈题,重点内 容重点考”的原则 9C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90 考点:光的反射,第91 考点:光的折射、全反射和临 界角皆为类要求的知识点,要求

16、考生理解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光的反射特征等基本概念,同时要求 考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看清题目 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中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 会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则既有反射的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出去的折射光线,由于紫光 的折射率大于黄光的折射率,因而紫光的临界角小于黄光的临界角,当紫光发生全反射时,黄光可能有 折射光出来,而要是黄光发生了全反射,则紫光一定先就发生了全反射,若光线OA为紫光,则在其下 方一定有折射角比它小的黄光的折射光线,所以光线OA只可能是黄光,而OB光线应为复色光线,选项 C为正确选项,选项A、B、D为错误选项 有不少

17、考生错误地选择了A选项,可能是只注意到了全反射的条件,但没有注意到光在折射的同时 可发生反射,忽略了黄光的反射光线的存在,同时也没有仔细审清题目的答案,没有仔细推敲答案而导 致错误错误选择BD选项的考生可能把黄光与紫光的临界角大小关系弄反,因而导致出错 10AC 本题是一个新颖的信息题,难度大,这种题目高中书本上没有,平时习题也很少涉及到, 但又可将书本上的玻尔模型的知识迁移过来试题实际上是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 合能力,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03 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这是类要求 的知识点,也是2004 年考试大纲相对于2003 年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掌握的程

18、度调整由I 类较低 要求变为类较高要求的一个知识点,试题完全是遵从考试大纲的要求而出的,是一道考查考生能 力的好题 本题首先要求考生读懂题目所给的物理情境,提取出有用的、能够与所学的物理模型相近的信息, 进而利用扎实的关于原子跃迁发光的基本概念的知识进行计算,题干中能量EO = 1.416MeV 是让K、L、M 层电子电离的能量与原子发光发射出X光子的能量没有必然联系,根据玻尔模型,原子发出的光子的能 量hv = E = E初一E末,即等于原子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而题干中给出的从K、L、M层电离出的电 子的 动 能EK=1.323MeV EL=1.399MeV EM=1.412MeV 正说 明

19、K、 L层问的能量差E1=1.399MeV 一 1.323MeV=0.076MeV,故选项C 正确,L、M间的能量差E2=1.412MeV一 1.399MeV=0.013MeV,故选项A 正确 4 1 3 T 4 3 1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4 绝大多数考生没有搞清题目中的物理情境或对原子发光的机制、光子的形成过程理解不深而误将Eo 与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差作为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而误选了错误选项BD 本题说明要认真细致地研究考试大纲特别注意考试大纲中要求或内容变动部分的知识点, 重视考试大纲的定向作用,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备考,要重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新科技 的实际应用类试题在高考

20、中占有的显著地位的作用 11(1) 螺旋测微器 (2) 23 22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13 考点:长度的测量,要求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螺旋测微 器、游标卡尺等仪器(1) 米尺的精确度为1 mm ,可以估读到0.1 mm 测量范围较大,达01000 mm 螺 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可以估读到0.001 mm,测量范围较小,一般只有0几十毫米;游标卡 尺(10 等分刻度 ) 的精确度为0.1 mm,测量范围一般0200 mm ;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 选用螺旋测微器最合适 (2)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有50 个等分刻度,其总长为49 mm ,因此每格与主尺上每一小

21、格相差1/50 mm ,即精度为0.02 mill若游标尺上的0 刻度线自主尺上的某刻度线向后移n格,第n根线与主尺上 某刻度线对齐,则说明计向后移了n1/50 mm现游标卡尺上0 刻度线之前的整数读数为23 mm,而游 标尺上的第11 根线与主尺上某线对齐,则读数应为23 mm+110.02 mm=23.22 mm 本题较易,第一小问考生基本上都能选对,第二小问中尽管为历年高考中常考的,考了很多次了, 但读数错误的考生还很多,可能有不少考生没有弄清游标尺上每一小格对应的刻度值,或把游标上与主 尺对齐的格数弄错而导致错误 12(1) (3) 见图 1 (2) 单向导电性 解析:本题出得较灵活、

22、新颖,综合性强,侧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24 考点:描绘小 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第127 考点: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要求考生根据 题目中给的数据,用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描绘出图象,并据此判定此电学元件及元 件的电学特征,再据给定的输入电压信号,作出输出电压信号波形其形式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不 能直接在课本中找到,但是可在第二册课本(新教材 )中的第十七章交变电流的B 组习题的第 (2) 题及 书后学生实验十二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中找出本题的原形同时本题又是一个探索性实 验题,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时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关注,这也传递出高考逐渐

23、与课程改革接轨的信息如 果教学中没有开展研究性实验,而是一味地应试做题,那么这样的题学生就会很难适应而无从下手 由题干中条件,可作出UI图线;再由ab间加反向电压时,电流I近似为 0,而加正向电压时, 只要正向电压大于某个电压( 电子技术中称为死电压) 元件的电阻就会很小,因而电流就会随着电压的增 加而迅速增大,据此可判定ab间接入的应是二极管,而二极管具有的电学特性是单向导电性因此, 若在ad间加上题中给出的信号电压则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0 T/2) 时间内二 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很小近似为0,ef间的电压近似等于cd问电压,而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 个的(T/2 T) 时间内,二极管

24、反向不导通,电阻很大,RL上电流近似为0ef间的电压也 就近似为0故可得ef间的输出电压如图1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5 本题得分率较低,特别是第(2) 问和第 (3) 问,得分率低,不少考生可能没有注意读清题目中反向电 压不能导通的条件,或对加正向电压后电流先增大较慢,后随电压的增加电流迅速增大不理解,甚至怀 疑是电容被击穿,这可能是平时没有认真做实验,或是根本没有做实验,因而遇到这类问题而无从下手 13(1) 设原副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分别为己,U1、U2、I1、I2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 出功率,有I1U1=I1U2当I2=12 mA 时,Il即为熔断电流,代入数据得I1=0.

25、98 A (2) 设副线圈中电流为 I2=10 mA 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1,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Pl=I2U2,代人数据 得P1=180W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84 考点:变压器的原理,变流比 理想变压器是利用互感现象工作的,原副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因而磁通量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 感应电动势与各自线圈的匝数成正比,而理想变压器没有铜损和铁损,因而原副线圈上的电功率相等, 故U1I1=U2I2,当副线圈上的电流达12 mA 时,由题干的条件,熔丝即熔断,故此时熔丝的电流即为熔断 电流I1=U2I2/U1=0.98 A 而当副线圈的电流为I2=10 mA 时,

26、原线圈中电流也就小于熔断电流,熔丝不 会断,再由原副线圈功率相等,得输入功率P1=U1I1=U2I2=1.8 1041010 -3 =180 W 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解答出最后结果,但也有少数考生把有效值与最大值混为一谈,或计算出错而 未能解出最终结果 14(1) 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v,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U1,R1与Rv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则有 1/R=1/R1+l/Rv 由串联电路的规律R/R2=U1/(EU1) 联立,得:Rv = R1R2U1/R1E(R1+R2)U1 代人数据得Rv=4.8 k (2)电压表接入前,电容器上的电压Uc等于电阻R2上的电压,R1两端的电压为UR则 Uc/U

27、R=R2/R1又E=Uc+UR 接入电压表后,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EU1 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带电量增加了Q=C(Uc 一Uc) 由以上各式解得:Q=C R1E/(R1+R2) 一U1 代入数据可得:Q=2.3510 -6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62 考点:电容器的电容,第67 考点:电阻的串并联,两者 皆为类要求的知识点 当电键S闭合而电压表接入R1两端时,电压表相当于一个电阻RV与R1并联后再与R2串联,由并联 电路总电阻的公式可得答案中的式,再由串联分压特点得出答案中的式,即可解得电压表内阻RV 电 容器中带电量的变化,关键就看在电容器没有被击穿的情况下两端的电压变化

28、情况,分别算出接入电压 表前和后电容器上的电压,算出其电压变化U,即可计算其带电量变化Q=C U 本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解答正确,但也有少数考生因为计算错误,或带入数据错误而解答错误 15(1) 重物向下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重物速度为零时,下降的距离最大设下降的 最大距离为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小环的可能位置为:a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底端b两小环同 时位于大圆环的顶端c两小环一个位于大圆环的顶端,另 一个位于大圆环的底端d除上述三种情况外,根据对称性可 知,系统如能平衡,则两小圆环的位置一定关于大圆环竖直对 称轴对称设平衡时,两小圆环在大圆环竖直对称

29、轴两侧a角 的位置上 ( 如图 2) 对于重物m,受绳子拉力T与重力mg作用 有T = mg,对于小圆环,受到三个力作用:水平绳子的拉力T 竖直绳子的拉力T,大圆环的支持力N,两绳子的拉力沿大圆 环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Tsin a=Tsina a=a 而a+a=90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6 a=a=45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能守恒问题,平衡问题,涉及到考试大纲中的第11 考点:力的概念; 第 3l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皆为类要求的考点。 (1)由于题目中指出绳子与大、小圆环间的摩擦均可忽略,因此,系统没有摩擦力做功系统的机 械能守恒,M的机械能减少应等于两m物体的机械能的增

30、加,M下降的最大距离处,即对应着两m机械 能增加最大处,此时M,m的速度均为0,则M机械能减少E1=Mgh,两m机械能增量为 E2=2mg(LOBRsin )=2mg(h 2+R2sin2)1/2 Rsin E1=E2即为 (1) 答案中表达式 (2)由于题目中提出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且两m质量相等,因 此要使系统平衡,两小环只可能处于一些特殊位置,或对称位置,即(2) 答案中的a,b情况,两环并 到一起相当于一个环下吊两m平衡,c情况中则相当于只有上环一只环吊住两n平衡,d情况由对称性 不难推得解答 本题半数以上的考生能解答出最终结果,但有不少考生由于考虑问题不

31、全面,从而使 (2) 问中漏 解,a、b、c,特别是漏解c的情况,而 (1) 问中则有部分考生漏掉了一个优物体的质量,或上升高度 表达式求错而导致错误 16(1) 设t1、t2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t1 、t2 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 个信号经过(t1-t1) 时间被观察者A 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t2-t2) 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且 t2-t1=t、t2-t1=t ,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A两点问的距离为L,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 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3,可得: vp(t1-t1)=L+vA(tl-t1) vp(t2-t2)=L+vA(t2-t1)

32、-vst 由以上各式解得t=(vp-vs)/(vp-vA)t (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这样由以上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的周期T为 T =(vp-vs)/(vp-vA)T 由此可得,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问的关系为 f =(vp-vA)/(vp-vs)f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第4l考点:多普勒效应该题不仅仅是要求考生知道多普 勒效应,更重要的是要求考生能自己推导出多普勒效应中的频率与速度的关系式,题目起点较高,要求 较高,要求考生概念清楚,思路清晰,过程分析到位 多普勒效应课本上没有给出公式,更没有给出公式的推导过程,题中第一问实际是一个铺垫,使

33、考 生容易想到这个物理模型与他们熟知的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模型类似,关键是画出运动行程图,找出速 度、时间、位移的关系,也可从初中就做过的汽车行进中按喇叭,听到回声的模型得到启发,画出行程 图,找出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时间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本题就可迎刃而解但很多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7 考生不能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或不能清楚地表达速度、时间、位移的关系,而导致方程列错,因而 解答错误或无法求解,有的考生则因迁移能力较差而无法与所熟悉的物理模型联系,无法迁移所学知识, 而一筹莫展,无法入手 17(1) 当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时,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亮点重新回复到中

34、心O点, 设电子的速度为v,则evB = eE 得v = E / B即v:U / bB (2)当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时, 电子以速度v进入后,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 eU /mb 电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电场内的运动时间为t1 = L1/v 这样,电子在电场中,竖直向上偏转的距离为 离开电场时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 解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综合运用运动学、动力学、磁场及电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等知识,但 题目的物理过程非常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清楚不需要考生通过研究或探索去寻找、挖掘 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并不很高,只要考生的概念清楚,基础扎实,按照类平抛运动的

35、 处理方法,把带电粒子的运动分解为垂直于电场方向和沿着电场方向的两个分运动,分清两分运动的条 件,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有的考生虽然对整题的物理过程读懂了,但解题时未能用题中的已知条件表达出正确的结果,实在 可惜而有的考生则把偏转电压当成加速电压来计算,说明没有认真审清题目就急急忙忙动手做,还有 相当多的考生表达不清楚,过程交待不到位,运算又出错,因而结果找不到得分点,失分很多因此加 强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语言表达、书写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今后中学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8. (1)设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狗第一次跳下雪橇后雪橇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W 1+m(V1

36、+u)=0 bmvUeLatd 2 2 1 2 11 2/)2/1(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8 此时,雪橇的速度已大于狗追赶的速度,狗追不上雪橇,因此,狗最多跳上雪橇3 次雪橇最终速 度大小为5.625 m/s 解析 :本题综合性不强,但考查有深度,较难,重点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26 考点:动量守 恒定律为类要求的考点本题物理情景不复杂,过程也很明朗,应用的解题方法也很单一,就是反 复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逐步推导,耐心计算应该说本题作为压轴题,难度不算大,但有 许多考生可能因为到了最后一题,所剩时间也不多了,题目未及细看,未加细细推敲,就胡乱写出动量 守恒、动能守恒的方程式或者第

37、二小问就干脆不解了其实,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得出机械能 并不守恒而是不断增加,因为狗不断对雪橇做功,消耗了狗的体能但系统水平方向的合外力为0,因 而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总是守恒的,因此最后一题很多考生没有解答出来或没有解答完整,并非题目的 难度问题, 而是考生的心理问题,认为最后一题一定很难,因而便不多加思考,无心恋战也就不战而降; 或属于时间安排问题,可能在前面有些问题上纠缠得时间太多,因而,到最后一题已没有时间再做了无 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都是很可惜的,对考生来说,应该把握住考试时间,通过合理的取舍,来达到最大 的分数效益,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对高校来说这也是衡量考生全面素质的一个方法,高校选拔人才就 应该让有信心、有耐心、有坚定意念科学实干的考生被选拔出来为社会服务,为科学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