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7488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除 1998 年外,中国始终保持经常项目与 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 持顺差。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增加趋势。双顺 差虽然给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埋藏了很多潜在 风险与损失。 下面,我将简单地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进行分 析。 一成 因 一、特征和变化趋势 双顺差的特征。从表1 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 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 进一步观察 ,1994 - 1997 年这段时间资 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大 ,而经常帐户盈余较小。 1998 - 200

2、0 年之间, 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帐户盈余较小,甚至在 1998 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 (表 1 粗体数据),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 大。2001 年以后 ,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 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2004 年开始,两个账户各自交替出现大幅 增长。其中,从2005 至 2008 年,经常账户保持较大盈余,远高于 资本金融账户。经常账户下,2006 年较 2005 年增长 57.5% ,2007 年较 2006 年增长 46.8% ,2008 年又比 2007 年增长了 14.6% 。至 2009 年,资本金融账户反超经常账户3000 余亿美元。因此

3、,即使在 双顺差的大格局下 ,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 异。 表 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1996 2009 年 ,单位:亿美元 ) 然后来具体看一下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的 变化趋势。同样 ,两个子项目也都呈现出持续顺差(盈余) 状态(如表 2) 。 进一步观察 ,2003 年之前,无论是贸易和服务项目 ,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年度顺差波动幅度不是太大,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图1) 。而 04 年之 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从549 亿美元调升至791 亿美元 ,并于 07 年、08 年 份 199 6 199 7 199 8 199 9 200 0 20

4、0 1 200 2 200 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 09 经 常 项 目 72. 4 297 . 2 293 . 2 156 .7 205 .2 174 . 1 354 . 2 458 . 8 686. 6 1608 .2 2532 .7 3718 .3 4261 .1 29 71 资 本 与 金 融 项 目 399 .7 299 .6 -63. 2 76. 4 19. 2 347 .8 322 .9 527 .3 1106 .6 629. 6 66.6 735. 1 189. 6 60 16 年增至 1300 亿美元之上的高位,然后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在20

5、09 年回 落至与 2006 年持平状态。相对而言 ,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增长幅度更是惊 人,2004 年这一项目下的年度顺差还仅仅493 亿美元,而 2005 年顺差直 接跃升至 1248 亿美元 ,2006 年有将近翻了一番 ,达到 2089 亿美元,所 需指出的是 ,这一变化是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明确形成和汇率连续小幅 度升值的条件下发生的。 2007、2008 更是保持 3000 多亿美元, 2009 年 回落至 2000 多亿美元。 表 2 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1997 - 2009 , 单 位:亿美元 ) 年份199 7 199 8 199 9 200 0 20

6、0 1 200 2 200 3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200 8 200 9 货物和服务428 438 306 289 281 374 361 493 124 8 208 9 307 4 348 8 220 1 外商直接投 资 442 438 388 384 442 493 471 549 791 781 138 4 147 8 782 图1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 0 1000 2000 3000 4000 1 99 7 1 9 99 20 01 2 0 03 2 0 0 5 2 00 7 2 0 0 9 年份 货物和服务差 额 外国在华直接 投资差额

7、 二、双顺差的成因 1、一国居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形成该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 的余额。如果一国储蓄率相对国内投资率较高,国内的剩余储蓄就要 通过经常账目顺差的方式, 把商品与劳务输出去。 由于我国居民的传 统思想和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不完善,我国始终保持较高的居民储 蓄率。同时,过度的储蓄挤占了消费,使得内需不足。消费、投资、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较大弱项, 无力带动经济发展。这使得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集中于出口, 因此,经常项目中出口的规模大大增加,从而加大顺差。所以说居民 的高储蓄使得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保持了顺差。 2、从外商直接投资来看国际收支顺差 由于我

8、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大小与外商在我国的直接 投资的规模,所以在此项目下,我国一直是资本的净流入国,两者之 间的巨大差额(如表2 和图 1)就形成了资本项目的顺差。这说明我 国投资方面在实施 “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 “走出去”。 且 一直以来,我国以官方投资为主,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而 官方投资容易滋生腐败,效率较低。 另外,近年来, 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上升,较高的升值预期刺激 了国际资本向我国的流动, 导致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 入我国,扩大了国际收支双顺差。 三、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持续高额 “ 双顺差 ” 及随之产生高额外汇储备是柄“ 双刃剑 ” :一

9、方 面,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增长、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另一方面,极有可能催生中国经济 的泡沫,延缓经济结构调整, 进一步加重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度,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失衡,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 (二 ) 解 决 途 径 国际收支双顺差应当被辩证地看做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增 加外汇储备, 提高我国抵抗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的持续 发展提供了一个保障。 另一方面,双顺差状况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 比如加剧通货膨胀, 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以及国际投机性资本对我国 经济的冲击等等。所以,我们应当从政策上对双顺差现象予以调控。 一、调整

10、吸收利用外资的政策,并促进国内资本“走出去” 1、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注重引资的效益而不是数量,将优惠 政策从过剩领域转出投向“更需要”的地方,以充分实现其效率;同 时要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做到节约 和开放并重。 2、在坚持传统优势项目吸引外资的同时,扩大第三产业对外资 的开放,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完善相应法律制度,改善投 资环境,同时避免盲目引资投入。 3、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是平衡经常项目 顺差的策略之一。 二、改革对外贸易政策,加大进口力度 1、 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掌握出口产品的自主知

11、识产权, 创立名优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2、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同时大力发展知识 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3、适度降低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并改善进口环境,为企业进口 提供便利,促进进口。 三、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避免人民币长期单向浮动 虽然我国从2005 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长期的盯 住美元政策使得我国仍然处于固定汇率制度下,如前所述在固定的汇 率制度下,内外均衡易发生“米德冲突”,而且由于人民币长期单向 浮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很强, 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持外汇的动机而 且使套利资本大量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虽然这种套利资本是保

12、持外汇 市场活跃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但过多的套利资本则会影响国内经济 的稳定。因此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过促使套利资本保持在一 个适度的状态。 综上所述, 我认为,我国所出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是我国 生产力快速发展与落后制度不匹配从而使其互相牵制的结果,从这一 点来说,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对外汇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改 革减少微观层面上双缺口的存在,从而减少国家对外资的依赖, 平衡 国际收支。 参考文献: 【1】贺力平.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中国外 汇,2007 【2】裴长洪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创新.中国外汇 2007 【3】唐宜红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分析 J.理论前沿 2003(19) 【4】郭树青 促进内外经济均衡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 下的内外均衡与国际收支平衡J.中国外汇2007(1) 卢锋.中国的双顺差:日本经验及失衡调整 、 国际经济评论 第 9-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