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7519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主讲教师:北京教育学院李晶 一、教师专业标准概述 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教师开 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 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 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 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 余 条具体要求。 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 相关要求。 教师专业标

2、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 德规范,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 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 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 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在实施方面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 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

3、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 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 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二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 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实践,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三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 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 价制度, 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 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4、,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 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解读课程说明 【内容简介】 本课程包括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概述;具体内容分析 两大部分。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概述中主要介绍标准的定位、框架和特点。 具体 内容分析中首先全面介绍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然后重点针对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 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举例分析。 【学习要求】 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后 1. 掌握师德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 2. 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 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3. 重在实

5、践,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 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4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 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课程特色】 (一)结合教师实践,建议内容要点或操作要点。 标准的文字一般比较简明概括,其内涵如何理解, 包含什么具体内容, 如何操 作,都需要比较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因此,本讲座没有停留在描述标准上,而是 就标准的条文进行内容说明和操作要点说明,适当增加案例,以利于使用。 (二)突出终身学习的特点。 体现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 帮助教师从低一级发 展阶段提升到高一级发展阶段。 (三)提示教师在实施时结合学科特点

6、【辅导指要】 学习中要特别关注对常见问题的讨论。例如 (一)教师应有哪些主要的职责? (二)教师遵循哪些重要的教育法规? (三)怎样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 (四)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明辨是非? (五)教师的积极乐观,具有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七)教师需要了解哪些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于学生的知识? (八)教师怎样影响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形成, 了解学生群体文化 特点与行为方式? (九)教师要关注哪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十)教师怎样理解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学科知识,关注学段之间的 区别、联系与衔接? (十一)什么是关于

7、学科教学的知识? (十二)教学设计需要关注哪些主要问题? (十三)教学实施与评价需要关注哪些主要问题? 二、具体内容分析 维度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 行为四条标准。 常见问题解析 (一)教师应有哪些主要的职责? 【内容要点】 按照教师法的界定,教师的身份为“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其总的职责应该归 结为教书育人,具体可见下面几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 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

8、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 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 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 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教师遵循哪些重要的教育法规? 【内容要点】 从进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掌握和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制定, 9 月 1 日开始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年 6 月 29 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

9、国教师法,1993 年制定, 1994 年 1 月 1 日开始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 年修订通过, 2007 年 6 月 1 日开始执行。 (三)怎样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 【内容要点】 平等是尊重,是伦理原则上的公正,但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平均。在教育实践生活中, 落实平等意味着如何将“ 一视同仁 ” 和“ 因材施教 ” 进行结合。所以,这里的平等指的是学生所 得到的人格上的尊重,因材施教则是方法意义上的平等。 (四)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明辨是非。 【内容要点】 (1)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和交往中,帮助学生完成从“ 自律 ” 到“ 他律” 的转化, 提高学生自

10、我教育的能力。 (2)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学生守则,让学生在身边熟悉的事例中体会学生守 则。 (3)教师要在平时的交往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4)教师要通过主题班会或其他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5)教师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6)教师还要在交往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师的积极乐观,具有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要点】 (1)积极乐观。基本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工作和生 活的关系,常怀自律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和平常之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较有 信心, 对他人心怀同情与感恩,对组织与

11、事业比较认同。具有善良之心,初步形成职业认同 感。 (2)爱心。 拥有仁慈之心, 善待弱小者。 以对学生为例, 爱心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力量,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与 关爱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理智与情感交融的氛围中享受爱的滋养,实现快乐成长。 (3)同情心。对弱小者有所觉察、理解,并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能够给予弱小者以帮 助。同情和帮助弱小者,给学生示范同情心;关爱和帮助成长中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同情心; 引导学生爱护与帮助对弱小者,使学生固化同情心。 (4)正义感。具有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为人正直;尊重和

12、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遇到不公 平的事情敢于直言,主持正义;能够鄙视非正义的行为。 (六)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内容要点】 这里的困难和挫折主要指引起教师的负性工作压力的因素,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 因之一。 (1)专业困难和挫折 指因不能良好胜任本职工作所遇到的负性压力情境。应采 取理智地应付困境和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或求助他人等应对方式,积极解决问题。 应当通过学习成长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熟起来,进而高效工作。 (2) 人际关系或交往困难 师生或者同事关系的困难。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准确定位,掌握心理调整的方法。 维度二:专业知识

13、包括: 小学教师中学教师 (五)19. 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五)19. 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 小学生发展 知识 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 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 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 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策略与方法。 21. 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 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的知识。 22. 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 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 利过渡的方法。 23. 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 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 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 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 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教育

14、知识 方法。 20. 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 略与方法。 21.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与特点。 22. 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 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 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 方式。 (六) 学科知识 25. 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 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6. 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 本思想与方法。 27. 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 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六) 学科知识 25. 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 思想与方法。 26. 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与技能。 27

15、. 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 系。 28. 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 系。 (七) 教育教学知 识 28. 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 论。 29. 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 和规律。 30. 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 规律。 (七) 学科教学知 识 29. 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 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 要方法与策略。 31. 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 时的认知特点。 32. 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 31. 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 教学知识。 的方法与策略。 (八) 通识性知识 32.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 社会科学知识。 33.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

16、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 知识。 35. 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 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八) 通识性知识 33.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 34.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 识。 36. 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 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常见问题解析 (七)教师需要了解哪些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于学生的知识? 发展心理学 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主题,初步建构儿童心理发展的思考框架;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征以及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学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 皮亚杰的 “ 认知发展理论” 、

17、 埃里克森的 “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华生的 “ 行为主义理论 ” 、 维果斯基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 ” 观点等, 并能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小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能根据小学生的 心理发展特点,初步实施发展性教学。 教育心理 了解教学情境中“ 学与教 ” 互动过程特点 【学习要点】 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局限 性。例如,理科内容涉及事实、概念、实验、计算、符号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内容都 需要不同的教学心理知识和学习心理知识。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教 育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指导教学活动。 掌握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

18、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的基本观点等,并应用于教学和指导学 生的学习; 了解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形成以及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影响条件等,并能 指导教学; 了解学习动机理论,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关注学习迁 移能力的生成以及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指导小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策略,逐步引导学 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22. 了解幼小和 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

19、方法。) (八)教师怎样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 为方式。 例如:国际理解是一代青少年不可缺少的一种人文素养,它包括: 1热爱祖国,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并产生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学习其他民族先 进文化的愿望; 2具有国际交流技能; 3在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和习俗风貌的基础上,领悟其形成过程,形成一定的文 化鉴赏能力: 4具有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国际事务的知识和能力; 5形成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积极态度与行为; 6赞成和平、发展、平等、民主、自由、幸福和理念,并准备为之奉献。 国际理解意识和必要的知识,技能是新世纪公民人文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

20、此应该把它列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北京市青少年“ 国际理解素养 ” 已有的基础的 评价 希望与忧虑参半: 希望所在表现在: 调查得到参与学校的大力支持、学生的踊跃参加和家长的热情帮助。这表明提高青少 年的国际理解素养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社会都有强烈需求。 调查结果反映出青少年具有易指导性.一方面,学生反映这是第一次以国际视野来看待 事物, 在回答中都努力地朝着正确方向靠拢。另一方面, 本课题组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 到在允许的限度内,要对这一新事物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与暗示。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具有 一定的教育性,与纯粹客观的调查有一定距离。 青少年的情感真实,态度开放 .问卷基本能

21、够反映北京市青少年对一般知识的掌握程度、 真实思想、 情感和不同的看法。青少年的理解与分析、态度与倾向呈多种选择,表明中学生 开始尝试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表达态度。青少年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理解意识.北京市作 为首都,长期以来先进文化的影响深入人心,青少年在国际理解素养方面有一定基础. 忧虑所在表现在:青少年思考问题的从众性比较严重.调查部分中学生的回答表现出比 较严重的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差。 学生的理性认识多,情感贫瘠,基础不牢,容易认识与行动不一致。 学生有认识多元、开放的倾向,但深度不够,表面东西多,分析与判断能力不够 强.特别是中学生对我国当代的“ 主体文化 ” 认同性

22、差异显著。 继影响比较大的“ 孔孟文化 ” 与“ 无 产阶级文化 ” 受到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冲击以后,当代我国的 “ 主体文化 ” 是什么?这个问题 上出现 ,空白 ” 市非常危险的信号,它反映了理想、信念和人格形成中的营养不良,长期发展 终会影响民族素质。 知识面狭窄,缺乏交流的意识与技能。 从青少年国际理解意识形成的过程,反思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调查中反映 ,在青少年国际理解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已经失去优势影响,只起 一般影响的作用.学校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观念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成为一般影响,大众媒体 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优势影响。 教育没有主动地为青少年形成国际理解素养发挥作用,而

23、是被动、无力地企图挽回 青少年在大众媒体影响下产生地不良倾向,致使没有充足经验和鉴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在开 放的大众媒体影响下,不自觉地形成一些不够全面的看法。 应该立即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国之兴亡,在于人才,人才素质在于观念,观念落后,引进任何的先进技术于管理 方法都无济于事。 国际理解是建立在我国当代“ 主体文化 ” 基础上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国际立 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弘扬当代我国“ 主体文化 ” 。积极、主动地培养青少年的国际理解素养。 (九)教师要关注哪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 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兴趣与爱好

24、, 愉快的情绪、 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 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根 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 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 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 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可以提升孩童智力。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 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

25、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 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十)教师怎样理解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学科知识,关注学段之间的区别、联 系与衔接? 教师要通读某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例如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主要 包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 活等领域的知识。可以概括为关于儿童品德、生活的基本知识,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以 及国旗、国徽、国歌等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中

26、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 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 的世界等领域的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成 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方面涉及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 国情等领域的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 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等必修内容的知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常识、 国家 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选修内容的知 识。 初中

27、历史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 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断代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师: 掌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的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 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必修内容和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 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内容,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践、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 个模块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师: 能熟练运用课标。掌握本学段地理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世界

28、地理、 中国地理、 乡土地理等基本内容,掌握全球概况、各大洲和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等 基础知识。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运用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掌握收集地理信息、初步分析 地理信息以及地理观察观测等能力和方法,初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教师 能熟练运用课标。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 地理过程、 地理原因以及地理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 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 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 (十一)什么是关于学科教学的知识?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求不同 适应

29、期向发展前期过渡发展前期向发展后期过渡 熟悉有关任教学科的一般教学过 程,能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实验器材、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等进行选择和优化。 在教学实践中形成“ 学科教学知识(PCK )” , 能够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协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关于学科教学的知识的形成符合一定的规律: L.舒尔曼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学科知识 一般教学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PCK)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教育情境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通过

30、论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 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PCK 包括 学科中最核心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的教学策略。 维度三、专业能力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 (九)教育教学设计 (十)组织与实施 (十一)激励与评价 (十二)沟通与合作 (十三)反思与发展 中学教师专业能力: (九)教学设计 (十)教学实施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十三)沟通与合作 (十四)反思与发展 常见问题解析: (十二)教学设计操作要点 按照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应达到不同的要求(以理科为例)

31、: 适应期向发展前期过渡发展前期向发展后期过渡 教学 内容分析 与学生分 析 在了解学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内容分析,明确具体内容的教学价 值,能够确定教学重点,并且关注与教 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 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学情分 析,能够确定学习难点,能够从学生已 有的认知水平出发确定教学内容; 能够进行教学设计背后的学理分析, 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自己 的教学思想和特色,并能指导其他教师进 行教学设计; 深刻理解和善于挖掘教学内容在学 生发展中的教育价值,能够把学科知识和 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 “ 知识 与经验 ” 的统一,沟通课内外学习; 清 晰、正确 地表述课

32、时目标 合理确定和准确表述三维目标,特 别是 “ 过程与方法 ” 目标; 潜心研究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教学真 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选择 正确的教 学策略 紧扣教学目标,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 规律的教学流程,并且教学环节清晰、 有效; 了解不同类型知识(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特点和学 习策略,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熟悉学科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关注学 段的衔接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整体安排 学段教学进程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单元, 善于设计 “ 任务驱动 ” 、“ 问题解决 ” 的教学思 路; 深谙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策略,具有 丰富、系统且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积累 了丰富的教学案例;

33、创设 良好的教 学环境 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 全的物理环境; 能够根据理科知识内容,营造具有 理科特点的学习氛围和安全的实验环 境。 能够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创建安全、 民主、包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根据理科特点,营造科学、严谨、求 实、创新、安全的理科学习环境,让学生 参与学习、独立思考、体验乐趣。 掌握 学业评价 技术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评 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积极研究中高考的命题规则和评价 标准,具有丰富、有效的考试指导策略。 能够进行教学设计背后的学理分析,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 【举例说明 】如小学字母表示数一个课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函数有数学 中的

34、核心知识, 而字母表示数是函数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渗透,更要了解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 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字母表示数对于他们来说是抽象、难以理解的。 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设计,设置生动的情境和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字母不仅可 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一种关系,并在学生的讨论中澄清概念,达到更深入的认识。 过,要不看不懂)最深的感悟、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外在的考察看一看以下是这节课 的一个教学片断: ( 1)老师出示ppt 画面:盒子左侧输入一数,经过魔盒加工,在右侧输出另外一数。 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得出每次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必然都相差10 的规律。 ( 2)让学生独立探究,期

35、间教师巡视观察,搜集几个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一一呈 现。 教师引导:这样的数永远也写不完,有没有一种办法,把输入的数都简明概括地表示 出来,同时表示出和他们相对应的输出的数? 奥- 数; 1190 -1200 ; A - B; A -A+10 ( 3) 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得到答案。 通过教师 引导讨论, 鼓励学生进行解释,注重从 “ 本质 ” 处提问和总结, 充分利用集体交 流对个人的启发作用。 例 2:确立教学目标的三原则:具体、集中、恰当 具体: 指目标的内涵明确,不空泛。比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 力” 之类的教学目标,就未免空泛,这不是某节课或某几节课的教学目标,

36、而是需要长期培 养的课程目标。又如,有教师把晏子使楚的教学目标定为“ 学习晏子的说话艺术” 。但教 师没有明确 “ 类比譬喻 ” 、 “ 避实就虚 ” 等论辩策略。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的实 际缺失,以致教学效果空落。学生学完这一课,对于“ 晏子的说话艺术” ,到底领会了什么? 集中: 是指一节课(或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目标不能过多,能真正做到“ 一课一得 ” 已很不易。 恰当 :恰当的依据是: (1)课程体系与单元结构中的位置;(2)文本自身的特点(特 别注意文体特点);(3)学生情况。 例如:初三课文雨说(郑愁予的诗),把教学目标之一定为“ 学习拟人手法” ,是否 契合了本诗最

37、重要的特点?在拟人知识的学习上,又怎样体现初三学生发展的梯度?“ 拟人 手法 ” ,是学生解读这首诗的重点和难点吗? 要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是要和学情分析相匹配。比如学情分 析谈到:学生很难体会某些含义深刻的语句;那么教学目标中就应该有:“ 理解一些含义深 刻语句的内涵 ” 。 教学目标的表述原则 (1)主语应是学生。不能写成“ 使学生 ” 、“ 培养学生的 ” (2)加强逻辑性,各条目标之间不能重复、交叉。 (3)不能把教学目标混同于教学过程或教学策略。如:“ 初读课文 ” ,“ 了解课文大 意” ,“ 感知课文内容” 、“ 通过朗读和讨论” 等字样,就不宜写在目标里。

38、(4)恰当选择目标的行为动词。如“ 体会 ” 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 ” 本文的主题。 (5)注意兼顾 “ 三维目标 ” ,尤其是对 “ 情感态度 ” 和“ 方法 ” 目标的单独表述,可以提醒 老师们屏弃 “ 知识点本位 ” 的教学思想,思考这节课要教学生什么具体方法、渗透什么情感态 度。关于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操作,我们将在下节展开说明。 (6)目标应该可观察、可操作。 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论,认为一条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对象、 行为、 条件、程度), 例如: 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的口述要具体涉及事情的时间、经过、结果。 条件对象行为程度 老师们平时写教案,不必这么烦琐,但也一定要考虑目标的具体

39、、可观测。比如“ 理解 课文的主旨 ” ,什么是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因此,我们可补 充一句: “ 理解文章主旨,为这种思想举出生活实例” 。比如风筝 (鲁迅)一文要理解“ 专 制文化 ” ,可让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专制现象。 当然,教学目标有两类:行为的、体验的,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行为化、外显化。 但是从目前教师表述教学目标的普遍问题来看,我们还是要提倡加强目标的可观察、可操作。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怎样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许多老师的教案中,所谓的“ 重点 ” 、“ 难点 ” ,只不过是从教学目标中摘出一条做“ 重点 ” , 再摘一条做 “ 难点 ” ,而 “

40、教学过程 ” 的设计中又没有真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致使“ 重难点 ” 形同虚设。 【举例说明】 岳阳楼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 政治抱负。 3.欣赏本文的立意美、语言美、结构美。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一起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案例分析: 这是某教师的课时教学目标,若想在一节课内完成,目标显然过多。再具体推敲这三 条目标: 第一条目标, 在整个教案中都未能明确内涵,没有说明本文的几种表达

41、方式究竟是 怎样结合的; 第二条目标, 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而恰当的活动来落实;第三条目标与前两 条存在逻辑交叉:其中的“ 立意美 ” 是否就是目标2?“ 结构美 ” 是否又与目标1 有关?而且教 学过程设计中,也完全没有针对“ 欣赏语言美 ” 的内容,既没有揭示本文语言的特点(如骈散 结合、铺排渲染),也没有安排任何诵读,如何实现“ 欣赏语言美 ” 这一目标?此外,教学重 点和难点, 直接从目标中摘抄,缺乏具体分析,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没有相应地突出。总 之,这样的教学目标,很难具有实际意义。 (十三)教学实施与评价操作要点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l 语速适宜、阴阳顿挫。 l 运用表情、手

42、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 l 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 l 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l 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 进程有生成性。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l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 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 l 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主要是理科)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l 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 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

43、处理。 l 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 或启发思考。 l 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 问技术 l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 起深化和拓展作用。 l 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 l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l 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 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l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

44、时的强化。 l 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 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l 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 l 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 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l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 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31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 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 l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8学生的学业评价 l 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 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 l 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考察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 讨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