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期中复习苏科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822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期中复习苏科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期中复习苏科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期中复习苏科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期中复习苏科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期中复习苏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期中复习苏科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 ) 1如图所示 NN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 1 N NN NN NN N 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 A不变 B 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 “池水映月明” ,这两句诗描述的 分别是光的: A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 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 )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 ,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 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8cm C 10cm D

2、18cm ( ) 5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 如图 8 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 cm 到 16 cm 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 10cm之间 6在凸爱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到 2f 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 ,f为凸透镜的焦距, 则细杆成像的位置在A、区 B、区 C、区 D、不成像 ( ) 7当物体离凸透镜6 厘米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离透镜20 厘米时, 物体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焦距范围是( ) A、f20c

3、m C、10cmf20cm D、60cmf10cm 8如图所示,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9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出现一个小 亮点;那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15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就可以得到 ( ) 、倒立、放大的虚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10有一焦距为10 厘米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厘米 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 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离透镜越来越

4、远,像变大 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 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12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1111 A B C 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紫 太阳光 光 2

5、 b c 漫反射 屏 d 红 a 13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 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 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15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

6、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6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 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B相 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 中,发现在光斑C 处的 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 ) A.只能是凸透镜 B.只能是平板玻璃 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

7、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17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 则应该 (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8下列关于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得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无法在眼中成像 B.近视眼的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弱,会将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C.近视眼需配以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D.以上说法均正确 19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患远视眼的主要

8、原因是因为长期看远处的物体造成的C.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 B.患远视眼的人无法看清近处的任何物体D.远视眼的睫状体一直处于收缩状态 20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B. 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 我信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桌椅 2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 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22 山东蓬莱仙镜出现的 “海市蜃

9、楼” , 是一种光现象, 人们观看的景物是实际景物 ( ) A. 反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B.折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C.反射后形成的倒立的虚像 D.折射后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2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 cm 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 向透镜方向移动8 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 放大的C. 正立的 D. 倒立的 ( ) 24如图 6 一 13 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透过薄膜 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 A. 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落干草处,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

10、都是固体物体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2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35 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 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o 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 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 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

11、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26. 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照,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面外,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入 画面,下列措施符合要求的是( ) 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B.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cm ;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 于 cm 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

12、大的虚像 28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 c、d和 e 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 把烛焰放在 _点,图上出现的像 最小; (2) 把烛焰放在 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 把烛焰放在 _点,屏上不出现 烛焰的像; (4) 如果把烛焰从a 点移到 d 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_, 像的大小 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 生反射和折射。则 HD 是反射光线, HB 是折射光线。 30如图 10、11、12,AO为入射光线,OB是经镜后的射出光线,就下列三种情

13、况,在O点用 作图法填适当的镜(三种不同) 3 31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 4 32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33小柯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 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 。相机拍摄时底片上成的像 是 (指出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 虚或实)。下表是这架相机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f=35mm)。 根据表中数据,简单分析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 U(m) 0.1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V(mm ) 53.8 5 37

14、.9 5 36.2 7 90 8 4 35.6 2 35.5 0 35.4 1 35.3 5 35.3 1 35.2 7 35.2 5 35.2 2 35.2 0 35.1 8 34阅读理解: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 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17 所示;普通照相机是 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 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 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 离 25cm 。(1) 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 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 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 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 。 A010cm B 10cm 25cm C 10cm一极远处 D025cm (4) 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F F F FFFFFF F F F F F F FFF F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