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238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 、HCO3 -和 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 (1)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大气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 + H2O H2CO3* pK0=1.46 H2CO3* HCO3 - + H+ pK1=6.35 HCO3 - CO3 2- + H+ pK2=10.33 其中 K1=HCO3-H + / H 2CO3* ,K2=CO32-H + / HCO 3- 用 0、1和 2分别表示三种碳酸化合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得下面表达式 0= H2CO3*/H2CO3* + HCO3- + CO3

2、2- 1= HCO3 -/H 2CO3* + HCO3 - + CO 3 2- 2= CO3 2- /H 2CO3* + HCO3 - + CO 3 2- 把 K1、K2的表达式代入以上三式,得 0= (1 + K1/H + + K 1K2/H +2)-1 1= (1 + H +/ K 1 + K2/ H + )-1 2= (1 + H +2/ K 1K2 + H +/ K 2) -1 设 CT = H2CO3* + HCO3- + CO32-,则有 H2CO3* = CT(1 + K1/H + + K 1K2/H +2)-1 HCO3 - = C T(1 + H +/ K 1 + K2/ H

3、 + )-1 CO3 2- = C T(1 + H +2/ K 1K2 + H +/ K 2) -1 (2)开放体系中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平衡,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 表示为 PCO2和 pH 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 CO2(aq)KH PCO2 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 CT = CO2/ 0= KH PCO2/ 0 HCO3 -= ( 1/ 0 )KH PCO2= (K1/H +)K H PCO2 CO3 2-= ( 2/ 0 ) KH PCO2= (K1K2/H +2)K H PCO2 (3) 比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可发现, 在封闭体系中,H2CO3*、 HCO3-、 CO32

4、- 等可随 pH 值变化,但总的碳酸量CT始终不变。而对于开放体系CT、HCO3-、 CO3 2-均随 pH 值改变而变化,但 H 2CO3* 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2在一个 pH 为 6.5、碱度为 1.6mmol/L 的水体中, 若加入碳酸 钠使其碱化, 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 至 8.0。若用 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加入多少碱? 解:总碱度 KW/ H + + C T(1 + 22) - H + CT 21 2 1 总碱度 + H + - OH- 令 212 1 当 pH 在 59 范围内、 碱度10-3mol/L 时, H +、OH-项可以

5、忽略不计 , 得到简化式: CT 碱度 当 pH6.5 时,查教材 P110表得 10.5845,28.66910 -5,则 1.71, CT 碱度1.711.62.736mmol/L 若加入碳酸钠将水的pH 升至 8.0,查表得 1.018,此时 CT值与碱度值均有变 化。设加入的碳酸钠量为 CO32-,则有 CT + CO3 2- 碱度 + 2 CO3 2- 即 2.736 + CO32-1.0181.6 + 2 CO 3 2- 解得, CO3 2-1.069 mmol/L 若加入氢氧化钠将水的pH 升至 8.0,其 CT值并不变化,可得: 碱度 CT/ 2.736/1.0182.688

6、mmol/L 碱度增加值就是应加入的氢氧化钠强碱量: OH -2.6881.61.088 mmol/L 3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 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1)表面吸附: 由于胶体表面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 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 (2)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胶 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 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这种作用称为离子交换 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化学吸附。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能力与 溶质的性质、浓度和吸附剂的性质有关。 (3)专

7、属吸附: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 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 该作用不但可以使表面点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 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 (4)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金属吸附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项目专属吸附非专属吸附 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号-、0、+- 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配位离子反离子 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配位体交换阳离子交换 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 值任意值零电位点 吸附发生的位置内层扩散层 对表面电荷的影响负电荷减少,正电荷增加无 动力学可逆性不可逆慢过程快速可逆 4已知 Fe 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 Fe 3+ + H 2O

8、Fe(OH) 2+ + H+ lgK1 - 2.16 Fe 3+ + 2H 2OFe(OH)2 + + 2H+ lgK2 - 6.74 Fe(OH)3(s)Fe 3+ + 3OH- lgKso - 38 Fe 3+ + 4H 2OFe(OH)4 - + 4H+ lgK4 - 23 2Fe 3+ + 2H 2OFe2(OH)2 4+ + 2H+ lgK - 2.91 请用 pc-pH 图表示 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 的关系。 解: (1)K1Fe(OH)2+H +/ Fe3+Fe(OH)2+K W 3/K soH +2 pFe(OH) 2+3lgK W - lgKso + 2

9、pH - lgK12pH - 1.84 (2)K2Fe(OH)2 +H+2/ Fe3+Fe(OH) 2 +K W 3/K soH + pFe(OH)2 +3lgK W - lgKso + pH - lgK2pH + 2.74 (3)KsoFe3+OH -3Fe3+K W 3/H+3 pFe 3+3lgK W - lgKso + 3 pH3pH - 4 (4)K4Fe(OH)4 -H+4/ Fe3+Fe(OH)4-H+K W 3/ K so pFe(OH)4 -3lg K W - lgK4 - lgKso - pH19 - pH (5)KFe2(OH)2 4+ H +2/ Fe3+2Fe 2(O

10、H)2 4+K W 6/ K so 2H+4 pFe2(OH)2 4+6 lg K W - lgK - 2lgKso + 4pH4pH - 5.09 用 pc-pH 图表示 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 的关系如下: 5解释下列名词: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 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律常数;水解速率;直接光解;光量 子产率;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 (1)分配系数: 在土壤水体系中, 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 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 ,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 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 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 含量

11、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 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KOW)是指平 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 之间的迁移能力, 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OW与 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4)生物浓缩因子: 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5)亨利定律常数: 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 (6)水解速率: 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

12、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 (7)直接光解: 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8)光量子产率: 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 形式进行“去活化” 再回到基态, 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 为光量子产率。 (9)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 生物降解过程中, 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 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 某些有机污染物 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 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 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 6请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 (1)负载过程: 污

13、水排放速率、 大气沉降以及地表径流引入有机毒物至天然水体 均将直接影响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 (2)形态过程: 酸碱平衡:天然水中pH 决定着有机酸或碱以中性态存在的分数,因而影 响挥发及其他作用。 吸着作用: 疏水有机化合物吸着至悬浮物上,由于悬浮物质的迁移而影响 它们以后的归趋。 (3)迁移过程: 沉淀溶解作用: 污染物的溶解度范围可限制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 的可利用性或者实质上改变其迁移速率。 对流作用:水力流动可迁移溶解的或者被悬浮物吸附的污染物进入或排出 特定的水生生态系统。 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可能从水体进入大气,因而减少其在水中的浓度。 沉积作用: 污染物被吸附沉积于水体底部或从底部沉积物中解吸,均可改 变污染物的浓度。 (4)转化过程: 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代谢污染物并在代谢过程中改变它们的毒性。 光解作用:污染物对光的吸收有可能导致影响它们毒性的化学反应的发 生。 水解作用:一个化合物与水作用通常产生较小的、简单的有机产物。 氧化还原作用:涉及减少或增加电子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金属的反应都 强烈地影响环境参数。 (5)生物累积过程: 生物浓缩作用: 通过可能的手段如通过鱼鳃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摄 取至生物体。 生物放大作用:高营养级生物以消耗摄取有机毒物进入生物体低营养级生 物为食物,使生物体中有机毒物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