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2632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7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2011年4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2011年 4 月淮安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欢迎参加考试,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50 分,考试时间为50 分钟。 2 做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0.5mm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 写在试题卷外无效。 题号一13 14 15 总分 得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 本大题 12 小 题。每小题2 分,共 24 分。 ) 1. “有道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在历经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 年分裂局 面后,

2、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广 B.李渊 C.李世民 D.杨坚 2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引用古人的话表明了唐太 宗 A认识到君主的力量 B.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C认识到君主要勤于政事 D.认识到君民关系 3. 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 咉的是 A贞观之治 B 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和同为一家 4. 学习隋唐史后, 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繁荣与开放 C. 由分裂走向统一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5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

3、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处于发展 的黄金时代的是 A.诗歌 B.散文 C.史学 D.戏曲 6.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词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用心爱心专心2 7 “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 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 意义是 A. 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8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

4、该入选“盛唐篇, 的是 地动仪模型曲辕犁筒车模型罗盘针模型 A B C D 9. 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 庙始建于1300 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土蕃 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 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文成公主入吐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 B. C. D. 10.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咉了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的史实。这一现象最早 发生在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南宋 11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 号”中打捞出

5、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 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 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2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会子美元英镑 用心爱心专心3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 , 第 13 题 8 分, 第 14 题 8 分, 第 15 题 10 分, 共 26 分。 13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 的愿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 ) 尝私幸端门, 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原指箭射 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 矣。“正所谓“太宗

6、皇帝真长策,赚得英 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二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 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 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 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2 分)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其影响。(4 分) (2)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 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1 分)

7、14. 读人物图,回答问题: 图 1 图 2 (1)图 1 的人物是。他在位 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 为。 (2 分) (2)图 2 的人物是。她是我国历 史上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 “、” 。 (4 分) (3)图 1、图 2 两位人物的治国措施相同之处 有:、。 ( 2 分) 用心爱心专心4 15. 比较两幅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图二是。( 2 分) (2)相同点:这两位僧人同属朝。( 1 分) (3)不同点:图一中的僧人东渡,传播唐文化,精心设计的,被日本视 为艺术明珠。图二中的僧人西游,带回大量佛经,并以亲身见闻写

8、成。( 4 分) (4)延伸:明朝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就是以 为原型的。(1分) ( 5) 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2 分) 2011 年 4 月七年级期中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 本大题 12 小 题。每小题2 分,共 24 分。 )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D B C B A B C D D D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 , 第 13 题 8 分, 第 14 题 8 分, 第 15 题 10 分, 共 26 分。 13. (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 术的繁荣。 6 分 用心爱心专心5 (2)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 分 14. (1)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2分(2)武则天唯一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4分( 3) 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2分 15. (1)鉴真玄奘 2 分( 2)唐 1分( 3)日本唐招提寺天竺大唐西域记4 分 (4)玄奘西行 1 分 (5)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