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290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 专心118 号编辑1 AA 图 1 浅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http:/www.DearEDU.com 天津市第三十一中崔菁 文章摘要 :目前课堂教学中, 仍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被动学 习,厌学情绪严重,课堂气氛沉闷。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 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 :情境、氛围、兴趣、能力、实践 前言 : 新课程标准 强调实施新时期数学教学,应舍弃传统数学教学中片面强调培养知识 和技能目标的观点,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

2、科学素养放在首位。而情境教学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 现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情境如何, 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此时 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学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这几年教学中,我也在进行创设情境的方法的探索,通过互听公开课,听后进行讨论和 总结,再进行教学实践以检验探索的效果,最后总结出以下的方法。 一、创设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

3、提,并作 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初学立体几何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的能 力及较强的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是依靠对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来感 知和想象三维空间图形的,而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平面上绘出 的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难于综观全局,其空间形式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而应用几何画 板将图形动起来,就可以使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惟妙惟肖,使学生从各 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这样,把问题设置于真实情景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立 体几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图 3 图 2 像在讲二面角的定义

4、时(如图1) ,当拖动点A 时,点 A 所在的半平面也随之转动,即改变 二面角的大小,图形的直观地变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讲棱台的概 念时,可以演示由棱锥分割成棱台的过程(如图2) ,更可以让棱锥和棱台都转动起来,使学生 在直观掌握棱台的定义,并通过棱台与棱锥的关系由棱锥的性质得出棱台的性质的同时,让学 生欣赏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锥体的体积时,可以演示将三棱柱分割成 三个体积相等的三棱锥的过程(如图3) ,既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象而难以理解,又锻炼了学生 用心爱心 专心118 号编辑2 用分割几何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创建一个轻松

5、、乐学的氛围。 二、创设质疑情境,使教学始于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 要,, ”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 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 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

6、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 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 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 发展的空间。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 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 100=?,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 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倒序相加法 , 。 当然

7、,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 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三、创设想象情境,提高思维灵活性 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在教学中应 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 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要 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 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 基础知识。其次,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

8、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 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例如在一节高三复习课上, 教师准备用一题多解的开放视角引导学生探索如下的问题: abba ba 1 2 1 1 1 1 ,11,11 22 求证:已知: ,在教师的点评帮助下,学生 给出了四种不同的证法:作差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三角换元法。教师对此感到满意, 也潜意识认为没有其他证法了。但此时学生的思维大门已经开启,有的学生还想跃跃欲试,学 生 1 展示了他的新探究: ,1 1 1 642 2 aaa a ,1 1 1 642 2 bbb b 又 ab babaab babaab babab

9、a ba 1 2 )1(2 2222 ,)()()(2 1 1 1 1 3322 3322 664422 22 用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公式来证明不等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应该说思维非常巧妙。 学生 2 同样展示了他的新探究: , 10ba、不等式条件可加强 用心爱心 专心118 号编辑3 ),cos(|,2cos| ,2cos|, 4 0 ,1 ,1,1 |,|,|),1(),1(),1(),1( 2121212 2 121 1 2 1212121 112121 2 21 2 21212121 yxyxyyy xxxxy xxyxabyybxxa yyxxbybyaxax 、,则有轴夹角为与 ,轴

10、夹角为与设 则设 2 2 11 2 1 22 2cos| 1 2cos| 1 1 1 1 1 yx ba 21 2 1 2 1 2 2 11 2 1 2cos2cos| 2cos|2cos| yx yx )cos(| 2 2cos2cos| 2cos|2cos| )cos(| 1 1 1 212121 2 1 2 1 2 2 11 2 1 2121 yxyx yx yx ab 只需证明 ,只需证明: 即证明: )cos( 2cos2cos|2 2cos2cos|2 ,2cos2cos|22cos|2cos| )cos( 2cos2cos|2 2cos|2cos| 21 2111 2111 21

11、112 2 11 2 1 21 2111 2 2 11 2 1 yx yx yxyx yx yx ,得证。即证明: 即证明: ,)(即证明: ,即证明即证明: )22cos(1 ,2cos2cos22sin2sin2cos2cos1 2cos2cos222cos1 2cos2cos)(cos2cos2cos)cos( 21 212121 2121 2121 2 2121 用向量来证明不等式,也是方法上的创新,这两种证法都体现了学生的大胆想象力、探究 精神和解题机智。一个懂得如何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一个好的教师也 应该懂得怎样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可能

12、是“天马行空”,甚至是 荒唐的,这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解题是否浪费了重要的信息?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 题多走了哪些思维回路?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洁?是否有方法的创新?能否对问题蕴涵的知 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梳理知识的系统性?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涵孤立的 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 个问题的启发,得到一些重要的结果,有规律性的发现?能否形成独到的新见解,有自己的小 发明?等等。 通过不断地想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飞翔,从而不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13、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 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 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 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 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 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 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 12)( 2 axaxxf 图象都在X 轴上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学生

14、因思维 用心爱心 专心118 号编辑4 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 且 04)2( 2 aa ,得出 0a 1 ,而忽略了a=0 的情况。 五、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 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 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 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 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 境。数学实验,是在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推动下,近几年来在 我国高校中新开设起来的课程。

15、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即不 把数学看成先验的逻辑体系,而是把它视为一门 实验科学 ,从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通过 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 充分享受“创造”的乐趣,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事实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会使学生越来越聪明,学生的创造欲望越来越强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新时代学生”, 应该“用活书”,“活用书”,“书用活”,让他们自己拿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总而言之,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要依靠教师的力量和努力。情境是一种感情境界,正如 舞台需要布置才能吸收观众,增强艺术效果一样。对于我们教师教学来讲,良好情境的创设是 学生学习活动必要的心理准备,是克服学习疲劳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 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 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 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