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296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 2007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分析 海南省农垦教学研究室 陈良兴 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 依据。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既可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 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今年又参加了海南省的中考化学命题,在命题过程中, 我们充分考虑到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 和海南省教育厅关于2007 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的通知中关于化学学科方面具体规定的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考试目标和要求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命题关注核

2、心概念和原理,重视知识的 相互联系, 特别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化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确保试题的科学性,杜绝生造、 难繁的题目。 在试题内涵中应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 观方面的要求。不追求知识覆盖面。 2. 命题范围和内容 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具体包括: (1)身边的化学物质: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 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 溶液,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2)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微观构成,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 示。 (3)物质

3、的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化学与环境。 3. 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化学与物理合场合卷,考试时间共130 分钟。 4. 试卷结构 (1)化学满分100 分,超量总分110 分。 (2)试题主要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38% (大约应是42 分) 、填空题约占18% (大约 应是 20 分,实际命题为28 分) 、简答题约占22% (大约应是24 分,实际命题为18 分) 、实 验题约占10% ( (大约应是11 分,实际命题为11 分) )和计算题约占12% (大约应

4、是13 分, 实际命题为11 分) 。 (3)各部分内容比例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40% 、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23% 、物质的 化学反应约占25% 、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2% (今年的题型结构基本符合此要求)。 (4)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这 3 种试题所占分值比例约为721, 全卷试题总难度控制在0.60 左右。今年的化学较难题才5 分,约占 4.5%。 (5)试卷题量按60 分钟考试时间设计。 二、海南省2007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的特点 1. 本套化学试题共五大题,26小题,借助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 题等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化学能力。选择题(263

5、9题) 赋分 42 分;填空题 (4043题) 赋分 28 分;简答题 (4447 题,第 44、45 题必答,第46、47 题任选其一 ) 赋分18 分;实 验题(4849 题) 赋分 11 分;计算题 (50、51 题) 赋分 11 分,全卷总分11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本套试题考虑到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充分注意了各类型试题的合理分布,以实现检 测功能上的互补,有利于整体考查目标。 2. 本套试题题量适当,知识覆盖面广, 5 个一级主题, 18 个二级主题的内容均有涉及。 本套试题共有2160 个字,字符合计为2551,段落数为172,行数为 242,非中文单词有245 个。学生阅

6、读时间约为15 分钟,写答题时间约为13 至 15 分钟,思考时间约为30 分钟,给 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 3.充分考虑到海南考生水平,相当一部分题直接就可从试卷上找到答案。如 42 题.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A O 1 1H 1.008 A A A A A A 2He 4003 2 3Li 6.941 4Be 9.01 5B 10.811 6C 12.010 7N 14.0067 8O 15.999 9F 18.998 10Ne 20.179 3 11Na 22.989 12Mg 24.305 13Al 26.981 14Si 28.0

7、85 15P 30.973 16S 32,066 17Cl 35.452 18Ar 39.948 (1)表中第14 号元素是 ; (2)查出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49 题. 某未知物质A(如右图)储存在煤油中,小明为了研究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并记录 如下 物质 A 煤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观察 A沉于试剂瓶底部 密度比煤油大 取出 A用小刀切割 易切开,断面呈银白色光泽 硬度小 放置片刻 银白色变为灰暗 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 (1)写出 A物质的两点物理性质 、 ; 4.以海南独特资源为背景来命题,如 43 题. 海南石碌铁矿是亚洲有名的富铁矿之一,其矿石主要成分为Fe 2O3

8、 , (1)Fe2O3 中铁 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是在高温下利用一氧 化碳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同时生成二气化碳,其化学方程式 (3)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 5. 突出学科特点,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试题内容上,既有对教材中实验的仪器名 称、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等基本试题,又有一定层次的综合性实验题。涉及的实验内容有: 29 题.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水 浓硫酸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 检验CO2满瓶 48 题 有两种未知物质,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它们混合后立即产生一种气体 (1)写出编号为的仪器名称 ; (2)制取该气

9、体发生装置可选用图 (填序号) A B C 6.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 30 题.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蔗糖水 . B.椰子水 C. 蒸馏水 D.矿泉水 31 题. 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选 项 A B C D 名称 肥皂水 食盐水 白醋 橘子水 pH 约 710 7 约 23 约 34 32 题. 水、酒精、汽油等常见的溶剂,下列溶液中,以酒精作为溶剂的是( ) A.医用双氧水 B.葡萄糖注射液 C.生理盐水 D. 碘酒 7.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 35 题. 2008 年奥运会圣火将从三亚开始在我省传递

10、,作为奥运接力火炬的燃料要求在常温 下既易液化又易气化,下列物质最适合作火炬燃料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化学式 C2H6 C3H8 C 4H10C5H12 沸点/ 88.6 42.1 0.5 36.1 熔点/ 183.3 189.7 138.4 129.7 8.近几年来海南中考没有出现过的题型,今年出现了,如: 44 题. 右图 A、B 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依据曲线图说出三条相关信息 示例:在t2 时A的溶解度大于 B的溶解度 9. 引导老师在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化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如: 37、46、47 等题。 溶 A 解 度/g B a O t0

11、t1t2温度 / 10. 环境污染是当今最重要的问题,本套试题也充分考虑了这一问题,如: 46 题. 塑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 有人提出应绝对禁止使用塑料产品。(1)你同意这种观点吗?(2)请你提出一条解决“白 色污染”的建议, 47 题. 用焚烧法处理假冒伪劣商品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刺激性气味弥漫四周。 (1)从环保角度看, 这种处理方法是否科学?(2)请提出一条处置伪劣商品的合理化建议。 三、评卷结束后对命题难度的反思与思考 今年毕业生总人数为130000 多人,参参考试有115000 多人,试卷有115779 份 1预计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12、: 题序 类型 五 六 七 八 九 合计 备注 预计值 3033 1415 1112 67 56 6673 110 分制 实得分 13.48 9.19 5.81 4.14 110 分制 32.64 2各道题零分与满分人数统计表: 五 六 七 八 九 备注 零分人数 与比例 10020 8.8% 200153 17.2% 20337 17.8% 46868 40.4% 满分人数 与比例 1857 1.8% 12287 10.6% 23479 20.7% 16241 14% 化学全卷得分情况 分 值 0 分1-56-1011-1585-9091-9595 上 100-105106-109110 人

13、 数 3. 从近三年实行课改后中考题型可以看出,老师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关注差生。 今年毕业生总人数为130000 多人,参参考试有115000 多人,试卷有113950 份, 有一些题是送分题,如第46. 题:塑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新的 环境问题 “白色污染” ,有人提出应绝对禁止使用塑料产品。(1)你同意这种观点吗?(2) 请你提出一条解决“白色污染”的建议,有些同学连不同意都不愿意写,一写就给3 分,至 于出一条解决“白色污染”的建议,还有些同学说拿来煮吃。第47. 题:用焚烧法处理假冒 伪劣商品时,浓烟滚滚

14、、火光冲天、刺激性气味弥漫四周。(1)从环保角度看,这种处理方 法是否科学?( 2)请提出一条处置伪劣商品的合理化建议。这一道题也是送分题,只要答 不科学就给3 分,所以造成0 分率很高。 今年的实验仪器考查中,我的本意是要考查铁架台 或水槽, 但大家认为今年是全面进入课改第一年,要出容易一些, 就考查了化学中最常用最 简单的仪器 试管 ,但也有不少人写不出来。第49 题中的( 2)小题,小明从A物质的保存方 式推测出 A较活泼, 可能会与水反应,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推测,这道题有不少同学回 答说取一小块物质A放到装水的集气瓶中观察,这里用集气瓶做反应容器可能不是最隹的选 择。今年的一道计算

15、题第50 题(5 分). 葡萄糖注射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葡萄糖溶液, 医院给某一患者输入一瓶500g 的葡萄糖注射液,问输入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水分别为多少 克?这一道题是考小学六年级的计算水平,也是送分题, 在 113952 份试卷中, 零分人数 人, 占考试总人数的 % 。 近几年低分率的学生增多,2006年中考改卷后在博客网上进行了一场大辨论,有些教 育工作者把责任推到命题老师头上,也有一些老师认为家长是现实的,如一位老师在博客网 上说“我毕业至今,已在乡镇的农村学校教了16 年书,感触很深,有一个家长对我说过这 样的话:我不送孩子读书,将来孩子可能 会受穷;但我送孩子读书,孩子将来

16、一定受穷 ! ” , 有些老师说目前的教育现状就是这样,如普通中学, 有时整个班只有20% 的学生是想要学习, 想要上好一点的学校的。(但这部分学生也在逐渐减少,因为现在各大重点高中正取生越来 越少,择校生越来越多,奋斗也没太多机会),而在农场或乡镇学校,甚至一个班只有2 到 3 位同学是愿意听课都很不错了,却很少有老师从本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来思考一下。 我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跟老师的引导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在 2006 年底至 2007 年 5月, 分 别在十一所中学专门在该校的基础薄弱班上示范课。我充分利用我的教学经验及先进的教学 手段进行大胆的尝试,我在一节课中,讲课时间不超过一半,并

17、且都是跟学生互动,充分调 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效果出奇地好,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以下是我在海 口市景山分校上完课后该校某领导在博客网上对我上这一节课的评价: 今天下午,应校长邀请,农垦教研室的化学教研员陈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中考复习示 范课! 陈老师多年从事教学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堂课对我们中考各门学科都有着 重大的指导意义!课后老师们都说受益匪浅。陈老师的课堂,以人为本!整个教学过程,陈 老师一直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具有很好的亲和力,面对陌生的学生,却没有陌生的感觉!师 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陈老师的课堂, 是有准备的课堂!知识的

18、综合性、概括性、针对性、实效性是复习课的特点!要做到这些没 有充分的准备是纸上谈兵。陈老师的课之所以流畅自然,朴实却有实效,之所以题题经典, 紧扣中考, 源于陈老师对教材和中考题型的认真分析和全面整合,这不正是充分准备的结果 吗?陈老师的课堂,是方法与技巧的课堂!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贯穿全过程,清晰明了。从 基本题型到变式训练,从概念理解到知识应用,无一不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这样的课, 我们要多听,这样的课,我们要多上! (2)要让学生学会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近几年中考命题中,很少出现单纯问某一个概念,如什么叫催分剂、分解、化合反应 等,而对概念的运用却层出不穷,如: (2006 年海南省中

19、考题)17 题. 把 A、B、C、D 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 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D 反应前质量 /g 2 24.5 2 1 反应后质量 /g 16.9 0 2 未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D的质量是 g; (2)C 物质可能是 (填写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这一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催化剂、基本反应类型的运用。 (2007 年海南省中考题) 26 题. 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科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合成新药物 C. 设计电脑程序 D.防止环

20、境污染 27 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川融化 .B. 食物腐败 C空气液化 . D.玉石雕刻 这两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研究和 化学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3. 要经常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是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 老师却很少学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而命题最主要的依据是全日 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今年实验题, 我本来想在实验题中出下面一道题: 小明对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产生了兴趣:活性炭能否吸附人体呼出的CO2和吸进的 O2 ? 于 是 进 行 了 以 下 探 究 : 依

21、 次 写 出 用 装 置 甲 分 别 制 取 CO2和 O2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 将所得气体分别充入气囊中 ,按照装置乙依次进行实验。 (1)若气囊中所充为 CO2,关闭弹簧夹 b,打开弹簧夹 a,CO2被活性炭完全吸附时,看到现 象是:气囊 ,澄清石灰水 ;若活性炭不吸附 CO 2,看到的现象 是 。 (2)若气囊中所充为O 2时,用上述装置,验证O2是否被吸附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 。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 60、木炭、活性炭等)在人教版中出现,但全日制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中不做要求,所以不出了。 元素周期表,以前的老教材一直没有涉及,但在新课标中的第24

22、 页(三)认识化学元 素中就要求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为了引起老师的对这方面的内 容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5年的中招考试中出现过此类型题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 根据此图回答: 族 周期 A 1 0 18 1 1 H 氢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2 He 2 3 Li 锂 4 Be 铍 5B 硼 6C 碳 7N 氮 8O 氧 9F 氟 10 Ne 氖 (1)原子序数为7 的元素为 ; (2)原子序数为6 的元素和原子序数为8 的元素组成能引起温室效应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 (3)原子序数为3 的锂元素在氧化物中显 +1价,写出锂的氧化物

23、的化学式 。 在今年第42 题中又考了元素周期表方面的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些难度,如在 42 题 (3) 小题是这样命题的:请用表中的元素符号所组成的物质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有二氧 化碳生成的两个分解反应,碳酸分解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但另一个化学方程式写对的仅 1.8%。有些老师认为这一道题超纲,其实在课标的第 22 页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就有要求, 要求学生要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在课标的第22 页 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第中,就有了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这也是我们命题的依据。我们出这 一道题,目的是让老师们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要经常学习,

24、不要 光凭老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有些老师又说课本上不出现过此类方程式,不应该出这样的题, 但是很多化学方程式如镁、铁、硫、铝、磷等与氧气反应,都不在课本中出现过,难道就不 能出这方面的题吗? 4. 注意科学实验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 第 12 至第 18 页中, 有 4 个探究学习的案 例,今年中考的49 题中的( 2)小题,小明从A物质的保存方式推测出A较活泼,可能会与 水反应,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推测。 根据考后了解一些老师,都对此题感到有些佰生,但我们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 程内容标准(实验稿)第12 至第 18 页中那 4 个探究学习的案例来命题的,并不超纲。这样 的题回答并不难,但往年没有考过,所以很多老师都没有在复习中涉及到,这道题我们当时 是设为非送分题, 但学生的得分率还是很高的,估计这样的题型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会逐 年增加一些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