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2637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惜时篇》.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惜时篇 劝 学 朱熹(宋)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意】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 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 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赏析】 旨在奉劝青少年,珍惜光阴,珍惜青春,刻苦治学,有所作为。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意】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

2、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 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 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 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 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 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 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 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

3、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满江红 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 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 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 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 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

4、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 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 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 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 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 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 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 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 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

5、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 山河破碎, 国破家亡, 他少年从军, 以“精忠报国”、 “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 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 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 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 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 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 复我河山之壮志。 学习篇 劝学 颜真卿(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

6、首方悔读书迟。 【诗意】 夜深时点上灯,黎明公鸡叫时就起床,这正是男子汉读书的好时光。 年轻时不知早点勤奋学习,老了才知道后悔却为时晚矣!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 年华, 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 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 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 个字便揭示了 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劝学 孟郊(唐) 击石乃有光,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诗意】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

7、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 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 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典故】 【锥刺股】 zhu c g 苏秦是战国时洛阳人,他在秦国游说时,一 连向秦王上书十次, 也没说服秦王采用他的连横( 与东方某一国联合 )的方 法对付诸侯各国。后来他身上的黑色貂皮大衣穿坏了,一百斤黄金也花光 了,才狼狈回家。听说苏秦回来,妻子坐在织布机上装着没看见,嫂子不 给他做饭,甚至连父母也掉头而过,苏秦感叹万分地说;“妻子不把我当 作丈夫,嫂子不把我看成小叔,父母认为我是不肖之子,这都是秦国的罪 过啊

8、! ”苏秦于是找出太公兵法连夜读起来,想睡觉时,就用锥子刺 大腿,鲜血直往下流 (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如此发愤学 习了一年,到赵国游说,终于得到赵王的赏识, 被封为武安君, 官拜相国。 他去游说楚国, 路过家乡洛阳时, 家里人远行三十里迎接。 当苏秦到来时, 妻子侧着眼睛,倾听他的教诲;嫂子伏在地上,像蛇一样爬行。苏秦不理 解地说: “何前踞而后卑也 ?”意思是你们先前为何态度傲慢,现在却又卑 躬屈膝呢。家里的人说: “因你现在做了官,又有许多金子。 ”苏秦听了, 感慨地说: “唉,一个人贫穷了,连家里的人都瞧不起! 看来人生在世,权 力和金钱不能忽视啊 ! ” ( 战国策秦策)后用此典比喻发愤苦读。另作 前倨后恭或前倨后卑,表示先前傲慢,后来谦恭。 勤奋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