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2857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小组是有力量的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 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意义上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还是很有限,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必须得得 到相应的教学技术层面上的支持,笔者在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处理策略,以实 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 【关键词】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处理策略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有着与别的学科教学不一样的特质。语言的学习不是 “独 言”的训练,它需要坏境,需要交谈的对象。因此,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就

2、显得尤 为突出。 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 “倡导体验、 实践、 参与、 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如今,合作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与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愈来 愈多地呈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分配 标准,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促使他们自己以及 组内其他同伴的学习。 PEP 小学英语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设置有“let s do ” , “let s talk” , “let s play ”等环节,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环节将其注入到小组合作中去,来优化课堂教 学,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实现用

3、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最终实现“跳一跳,摘到苹果”的理 想境界。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不少问题,例如, 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各 行其是, 课堂上基本处于一种无序和盲从的状态;教师指导不当,小组中能力强的同学常常 独揽了一切的机会,而大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全面,不能 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调控上不合理,导致合作只是表面形式上 的合作, 没有合作的实质等等。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谈谈对小学英语小组 合作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是一种多人共同合作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

4、,但并非几个学生凑在一起 学习就可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在于“合作”二字,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一 种文化氛围。 在实践中老师们都会发现: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学生失去了开始的好 奇,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疲塌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积极向上的小组 小学英语论文 2 文化做引导。 只有在小组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当问题出现时, 小 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反之, 如果小组内没有积极的文化,即使本来努力 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心。因此,小组要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用评价的手段 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

5、文化。这就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自己同伴 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有共荣辱的联系,如果按要求完成任务,则会得到一定得奖励,而这种 奖励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动力。 (一)组员的搭配 我们分组的方法基本是6 人一组, 围坐在四张合并的课桌旁。如果班级人数过多,可考虑多 增加 1-2 人。 组员尽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其中:1. 每组都包 括成绩好中差的学生;2. 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3. 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 合理搭配。这样分组更科学地搭配组员,使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优化组合

6、、优势 互补、相互促进。不建议学生自由组合的方法,这样容易使成绩较突出、表现力较强的学生 组合到一起, 而表现能力较差、较为内向的学生就作为旁观者处于观望状态,失去了合作学 习的兴趣,不愿意参与到生生互动的活动中来。 (二)组长的选择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小组长的选择、培养往往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是 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优秀的小组长不仅能组织小组成员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增强小组 的凝聚力, 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潜能,促进全组成员的发展。那小组长如何确定? 小组长由小组成员讨论选举产生,先说说什么样的同学适合当小组长,推荐班上哪些同学当 组长,以少数服从多数定组长,组长开始

7、试用期为两个星期。需要提醒的是,在选举小组长 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良性竞争意识的培养,以良性竞争促进组员间的共同进步。同时要 培养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小组合作学习。 3 (三)组规的制定 小组内,每个组员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优缺点, 如何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最优化? 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 学会合作。 这些都需要我们制定一些特殊的组规。1. 上课要专心听讲, 不能开小差或做无关动作影响同学,如发现则要课后唱一首英文歌或英文故事表达歉意。2. 每节英语课, 都要争取举手表达自己,如果主动举手并正确回答了提问则加一颗星,而没有 被老师点名回答的,依据是否积极表现一月评一次

8、表现最积极小组。3. 个人获星 (包括课堂 回答获星和作业获星)和小组积极两项指标总和,将小组排名,分三层不同奖励,旨在激活 小组竞争,使合作达到最大效果。 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意义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还是很有限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 的操作和实施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之上。在此,笔者略述个人浅见。 二、实言实行实心, 无不孚人之理:不为合作而合作 (一)小组只见形式,没有实质:我们现在在很多小学英语公开课课堂上见到了按6 人一组坐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有些也只是形式上小组做法,没有合作的实质。比如, PEP三上 Unit4:We love animals-Story time: Follow m

9、e.当教师呈现完整个故事,让学生 按组进行角色表演。有能力强的学生抢着说:我要当Zoom ,我要当。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 很安静地待在一边不说话,还能听到组长抱怨“老师,我不想和他一组!他不会,怎么教也 不会!”更有捣乱的学生模仿起动物们的叫声,课堂顿时和混乱。这样的小组合作其实名存 实亡。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选择好学生小组合作的内容,而不是盲目地安排,也不在 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课前让学生预习学习内容,通过某种途径、 某种形式收集某种资料,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就可能避免小组合作时因准备不充分,有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对 4 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忽视小组中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得不

10、偿失的。因此,我尝试使 用参与卡,即小组里的学生,每个人拥有不同颜色的参与卡。上课时,每人每参与一次,就 要投卡一张,以表示自己的参与数量,直到这些卡用完为止,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珍惜自 己的参与机会,能力强的同学也会帮助组内不积极活动的同伴,小组内少了逃避责任的人, 也少了滥竽充数者。 (二)教师不合作,学生没合作:虽然新课程极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大部分学 生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却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即使教师有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学习的内容及组织的方式都非常随意,只是让前 后桌凑一起讨论很多时候是毫无价值的问题,甚至只是做做样子,基本没达到

11、组织小组合作 学习的效果。 有教师坦言: 我们学校的班级人数过多,上课组织教学都很困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 更困难了,等到教师十分艰难地组织好学生,时间也过去了一半了。总体感觉所教班级多, 课时数少,又备课改作教学任务重,每天工作都是满满的,很累。组织不好,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又不高, 刚开始分组时学生还比较兴奋,长时间下来, 真正能按老师要求去做的同学不 到一半,有时,有同学发言,教室里乱哄哄的,想认真听的同学也听不到,效果很不理想。 三、上下同欲者胜:小组合作是有力量的 (一)力量来自小组竞争 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争强好胜,而激发这种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上建立一种 “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12、。这种共同体可以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 享、角色分配与扮演等建立。当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活动时,在合作性奖励结 构下,他们学习的努力有助于同学的成功。这种情形下,小组间的竞争显得更有力量,小组 件互相推辞, 甚至干其他事情的现象就会减少。因此课堂上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就多了,会 更勇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 尤其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来说,更有机会等到别人的帮助从 而更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同时也让更多同学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水果这一单元时,黑板右边黑板贴为: 学生根据自己组的爱好,选择水果给自己组命名。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水果,为自己

13、组 加分,能够猜出其他组的水果名则额外再加一颗水果贴。 T:How many apples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five. 分小组接力问答 5 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没有采用一问一答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示范之后, 由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这一句型的表达运用。小组之间的竞争在黑板上也一目了然,这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远比枯燥的说教效果好,增加了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培 养了竞争意识,使小组合作更有力量,得以更好地合作下去。 (二)力量来自教师反思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善于反思,不断地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是一 个博学和善于反思的人

14、。通过学习,用新课程标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从而提高理论素 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都相当缺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起到很好的组织和调控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 立足课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力量。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art A部分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用来巩固操练“What are you doing? ” “I m ”等句型。任务布置后,要求小组内边轮流问,边在表格 中填写。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似地填写,有个学生居然说:“老师,这样问来问去太没意思 了。”学生是否对此类问答已然失去兴趣?难道是学生对此心

15、理疲劳?我们能怎样改变?一 个一个追问, 促使自己不断反思, 通过反思与实践觉得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合作内容的问题。 再次上这一部分内容时,偿试了小小的改变,到另一班级实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笔 者把背面标有身高、体重的林书豪的照片向学生展示并说:Im Jeremy ,Im 191cm tall. Who want to be Jeremy?学生接过照片扮演林书豪。T:Jeremy! How tall are you?学生: Im- 示范后, 教师把 爸爸去哪儿 节目等学生课余经常讨论的明星照片一一展示给学 生。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教师分组把一些复印照片资料分给每个组,当然这个班级的学生 完

16、成得相当出色。通过微妙地调节合作的内容使学生觉得小组学习更有乐趣,从而提高了学 习效率。可见,教师的积极反思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更高,分析更透彻,更抓得住本质。 (三)力量来自文本挖掘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一个个问题中展开的,学生要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必须是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是重点和难点,教师不能随便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去讨论。如果教 师总是随意地抛给学生一个个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分组讨论,则学生的学习讨论积极 性也会降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 感到愉快, 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本基础上挖掘出更能吸引学生的小 组合

17、作内容。 例如 This is my day第五课时有Let s find out,如果只是小组成员间互相问一 问,填一填,学生可能还是兴趣不大。所以对此, 进行了文本重构: Jack s Weekend , T: Look, this is Jack s weekend. 课件呈现卡通人物Jack 和文本: Hello! I m Jack. This is my weekend. I usually get up at 10:30a.m. I never eat breakfast. I never play sports. I often play computer games for 3

18、 hours. Sometimes I do homework. I always go to bed after 11:00p.m. 组内讨论并汇报:Is Jacks weekend bad or good? Why? 通过对文本的挖掘,小组合作的视野更广泛,尤其是此类具有情景性、开放性、挑战性 的任务与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充分发挥 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6 (四)力量来自更多的课堂实践 虽然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相当多,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 优缺点、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

19、程中该如何操作与实施,教师该如何 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何进行组织与调控等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有限 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自己需要行动起来,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大胆实践,以实践 - 反思,反思 - 再实践的模式,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力量。 有教师尝试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搭起“脚手架”,使开始由教师控制的小组合作学习的 开展逐渐过渡到由学生们自己主导控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比如我们来拿一个角色扮演法来 插入课堂的教学中,这里面就有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脚手架”。假设妈妈想去超市购物,让 你看看冰箱里还剩下些什么东西,这样好决定买什么,若你和同伴一个扮演女儿,一个扮演 妈妈,当妈妈问冰箱里

20、是否有什么东西时,可以用以下句型: Is there a in the fridge? 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 对此展开这几步:1. 理解词汇fridge;2.学习句型; 3. 师生句型对话; 4. 生生句型对话; 5. 角色拓展: Is there a in the box/schoolbag/desk . 由此看出, 教师的教学步骤是由简单到复杂,先学会基本的单词和句型,在此基础上再由教 学与某个学生一起角色对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做更多的角色扮演。最后,教师完全放开手, 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所学的自由发挥。 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

21、学理论和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 的学习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 显著。 当然, 每一种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都会有着它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育者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多多反思、多多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进步效果,来探 究挖掘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坦 ;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年 3 郑文 ; 小学英语教学课例实录与评析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年 4 方飞燕 ;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