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349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 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

2、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1. 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 抽气机 学生:橡皮筋、哨子、直尺、桌子、水、碎纸屑、队鼓、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 线的乒乓球、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2 教学环节及内 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情境创设】 媒体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的各种声音:如 钢琴曲梁祝、鸟鸣声、笛子声、蝉鸣蛙叫声、流水 潺潺声、风吹树叶沙沙声等。 【设疑】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

3、悉不过了,关于声音,你 们想知道哪些知识?想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呢? 【导入课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从 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陆续揭开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 让我们先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开始。 板书课题: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研究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聆听,感受各种声 音。 畅所欲言,提出 要探究的问题。 如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声音是 怎样传到我们人 耳的?我们的人 耳是怎样听到声 音的?为什么有 的声音悦耳动听, 有的声音却很难 听?为什么不同 的物体发出的声 音不 同等 二、新课讲授 探究一:声音的 产生 1、声音是由

4、物 体振动产生的 【亲身体验】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实验: 1.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2. 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3. 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一下声音是怎 样产生的? 【猜想】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设计实验】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你的 地盘你做主,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音叉、小鼓、 橡皮筋、哨子、直尺、乒乓球、桌子、水、碎纸屑等) 自行设计实验,让它们发出声音。 【过渡语 】 有些物体的振动能观察到如张紧橡皮筋的振 动,但有些振动观察不到,你能想办法说明振动的存在 吗? 方法一:证

5、明鼓面的振动 在发声物体表面撒一些碎纸屑; 初 步 体 验 物 体 发 声 时 的 振 动 情 况 (设计意图: 亲身 体 验 使 学 生 对 振 动 现 象 产 生 初 步 的感性认识,为猜 想“声音是怎样产 生的”提供较科学 的依据) 结 合 刚 才 的 亲 身体验,猜想声音 可 能 是 由 于 物 体 的振动产生的。 各 小 组 结 合 所 给 器材讨论、交流, 设 计 出 的 实 验 方 案并展示。 亲 身 体 验 利 用 转换法,在研究物 理问题时,物理学 中 对 于 一 些 看 不 见 摸 不 着 的 现 象 3 方法二:证明音叉的振动 1. 用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 2. 将发声的

6、音叉放入水中 【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论证】 各小组收集实验信息,完成表格内容,并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发声体现象结论 如音叉发声的音叉弹开 乒乓球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如队鼓发声的鼓使碎纸 屑跳动 发声的鼓鼓面在振 动 橡皮筋 桌子 人 直尺 其他 【结论】你能总结出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吗? 【交流与评估】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 组织学生评估并反思实验过程,从而发现问题,改进实 验。 【教师演示 】用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然后用手 扶住敲响的音叉,进行对比,两次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不 同? 或 不 易 直 接 测 量 的物理量,通常用 一 些 非 常 直 观

7、 的 现 象 去 认 识 或 用 易 测 量 的 物 理 量 间接测量,这种研 究 问 题 的 方 法 叫 转换法。这种方法 在 初 中 物 理 在 研 究 概 念 规 律 和 实 验中应用广泛。 (设计意图: 渗透 物 理 学 研 究 方 法 之一,转换法的重 要应用,让学生体 验物理研究思想, 对 于 以 后 的 教 学 很有帮助) 小 组 学 生 动 手 完成探究活动,注 意 观 察 现 象 和 感 知体验。 分 析 收 集 到 的 信息,归纳实验结 论。 学生得出结论:一 切发声的物体都 在振动。 反思,讨论实 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正意见。 听声音,思考两 次听到的为什么 不同?

8、学生思考,理解 振动停止发声停 止。纠正错误的认 识, “振动停止了, 声音消失了”纠正 “振”字的写法 4 2、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 3、声音的记录 探究二:声音的 传播 强调: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 声音停止”。 振动不能写出“震动” 4、【 课外延伸 】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发声方式。 5、经典回顾:利用课件播放留声机发出美妙的音乐和 留声机图片,让学生感受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 【设置情境 】 视频播放: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 太空中交谈的资料片断,设问: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 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 【过渡 】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借助一些物质呢

9、?请看下 面的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 】真空铃实验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用抽气机把 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注意声音的变化;然后再让空气 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了解常见的一 些动物的发声方 式 青蛙:气囊振动 鸟:鸣膜振动 蝉:鼓膜振动 蟋蟀:翅膀摩擦 (设计意图: 在了 解 历 史 的 同 时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探 究 欲 望 和 学 习 兴 趣。 ) 观 看 视 频 , 思 考,宇航员在太空 不 能 像 在 地 面 上 一样直接对话,要 靠无线电通话,说 明 声 音 的 传 播 需 要借助物质。 ( 设计意图:神 舟十号飞船6 月 11 日成功发射升空, 说 明 我

10、国 在 太 空 技 术 上 取 得 的 巨 大进步,中华腾飞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民 族自豪感,激发学 生的学习激情,树 立 为 祖 国 的 航 天 事 业 的 发 展 奉 献 青 春 和 力 量 的 远 大理想。) 学生观察实验,注 意聆听声音的变 化。 1. 能看到电铃锤 的振动,能听到铃 声。 5 1、真空不能传 声 【提出问题 】 1. 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 吗?你能听到铃声吗? 2. 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 吗?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 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3. 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

11、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 能听到铃声吗? 4. 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5. 通过真空铃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把真空铃实验的问题细化,向学生渗透物 理学研究方法的另一种方法即实验推理法,从正反两方 面让学生明白,有空气能听到声音,没有空气听不到声 音,说明空气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 【过渡 】 声音可以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那固体和液 体能否传播声音呢? 【学生探究 】 (1)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用密封盒将发声的小闹钟密 封,放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声音。 【举出实例】 引导学生举出其他利用液体传声的例子 【学生探究 】 (2)声音在固体中

12、的传播 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捂住一 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举出实例】 引导学生举出其他利用固体传声的例子 2. 看到振动,说明 电铃发声,随着抽 气的不断进行,铃 声越来越小。 3. 罩 内 变 成 真 空,就不能听到铃 声了。 4. 声 音 由 无 变 弱 再变强 5. 空气可以传播 声音,真空不能传 声。 学 生 动 手 实 验,用密封盒将发 声的小闹钟密封, 放入水中。仍然能 听到声音。 液体传声举例 将 要 上 钩 的 鱼 被 岸 上 的 说 话 或 脚步声吓跑,花样 游 泳 运 动 员 在 水 中听到音乐等,证 明水能传播声音。 进行敲桌听声声 音 固体传声举例 如 医 生 用 听 诊 器探知病情; 地震埋在废墟里 时,为节省体力, 不要大声喊叫,而 是敲击墙体或钢 管;俗话说“隔墙 有耳”等。 观看视频,知道声 音以波的形式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