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363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 夏(殷)商西周东周 禅让制世袭制甲骨文、鼎前 1046 武王伐纣春秋战国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分封制 互为 表里 宗法制 分封对象以同姓子弟为主,早期还包 括功臣、 先代贵族诸侯对天子有朝贡 等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 权( 独立性 ) 。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 政治联系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严格的大宗、小宗之别。( 注意:大宗和 小宗是相对的) 形成贵族内部的宗法等 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 治区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

2、大, 西周后期, 王权衰落, 分封制遭到破坏。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对以后的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 影响。(尊宗敬祖、祭祖扫墓;重视家庭、 尊老爱幼;家庭本位、重男轻女)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考点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的统一 (1) 条件:经济:商鞅变法,国力增强。民心:人民渴望统一。个人: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 标志:公元前221 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

3、制 (1) 以皇权为中心;皇帝制核心是皇权至上, 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 君主 专制 ) 。 (2) “三公九卿”制 3. 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1)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3) 作用及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垂直管理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 志;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 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4、强和完善。 考点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1) 含义: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局部实行分封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 (2) 问题:随着王国势力的增大,出现王国与朝廷对抗现象,导致“七国之乱”。 (3) 结果: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 机制:唐朝中央设中书( 决策 )、门下 ( 审议 ) 和尚书 ( 执行 ) 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2) 特点及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的独尊,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5、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3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1) 举措:以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 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 实质:强化君主专制。 4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三公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统领诸卿,诸卿分别掌管着 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 太尉主管军事 2 (1) 内容:除大都 ( 北京 ) 及周围地区 ( 河北、山东、山西) 由中书省直辖、西藏地区属宣政院辖地外,在 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行省拥有经 济、军事大权,但

6、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2) 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 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 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 (2) 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创设: 隋朝。 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 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官吏的 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封建统治者由此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 思想控制,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 废丞相: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7、;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影响皇权的教训。举措:明太 祖 (朱元璋 )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 内阁:出现:明成祖时期。演变:内阁地位后来一度提高,大学士获得票拟权。性质:明朝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 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2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1) 设立:清朝雍正皇帝年间。 (2) 大臣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 作用: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

8、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 突出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 主要影响: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重大政治根源。 【易错警醒】 1宗法制按嫡长子( 非长子 ) 继承制原则,由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宗法等级。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2秦王嬴政 ( 非秦始皇 ) 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 3在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于秦朝( 非先秦 )时期。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 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

9、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至上为核心,在中央设“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在地方推广 ( 非创立 ) 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5自秦的“三公”制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 非中央集权 )制度不断强化;自秦实 行郡县制到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 非君主专制 ) 制度不断加强。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一1840年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战争时间侵略国条约主要史实 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南京条约1841 年强占香港

10、岛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天津条约火烧圆明园 甲午 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辛丑条约 2. 理解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时期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至晚清 方法地方官推荐中正官评后授官分科考试 标准品行 ( 孝廉 ) 门第考试成绩 3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赔款2100 万银元白银 2 亿两 白银 4.5 亿两, 分 39 年还 清,本息共计9.8 亿两 割占 领土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 岛屿、澎湖列岛 通

11、商 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其它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 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 商定 ( 协定关税 )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 岸开设工厂 ( 资本输出 )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 界” ,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 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 帝性质的组织。 影响 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刺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拓宽了列强对 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 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

12、具(“洋人的朝 廷”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考点二1840年至 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了解黄海海战 (1) 概况: 1895 年;邓世昌壮烈殉国,致远舰不幸被击沉。 (2) 结果:双方互有损失;中方损失较大但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3) 影响: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方针;日军趁机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2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1)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 (2) 概况: 1895 年;丘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3) 结果:缺乏清政府的支持而失败。但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 年间,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 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13、 考点三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1) 九一八事变经过:1931 年,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不到半年, 侵占整个东北。影响: 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 七七事变经过:1937 年 7月 7 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 北平附近 ) 搜查,遭 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影响:标志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 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1) 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杀戮,30 多万人被杀害。 (2) 侵华日军实施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

14、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 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3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1) 背景:七七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 建立: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随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一般以 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作为 正式标志。 ) (3) 作用: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4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表现及其意义 4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 淞沪会战 ( 打破日军三个月 灭亡中国计划)

15、太原会战 ( 八路军平型关大 捷抗战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 ( 其中李宗仁指挥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正面 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作用: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 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 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 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 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 新四军广泛开展独 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建立敌后 抗日根据地, 把敌人的后方变 成抗日的前线。 阶战相持阶段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 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 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政府继续 抗战。 百团大战: 1940 年下半年,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作 战;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抗 日

16、战争的主要战场。 (反攻) 5. 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 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订投降书。 (2) 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 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一定的提高。 【易错警醒】 1 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 非香港 ) 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 ( 非两 ) 。 2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

17、国家开始沦为( 非沦为 )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 非开始了 )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鸦片战争后列 强就开始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只不过直到甲午战争前都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而已。 4兼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不包括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中有赔款但没有割地和通商的规定。 5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 非全面侵华 ) 的开始。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 1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西征和北伐 (1) 金田起义: 1851 年 1 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2) 定都天京: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今南京 ) ,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3) 西征和北伐: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北伐最终失败,但它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 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的胜利推动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地位结局及根源 1853 年 天朝田亩制度 (1) 土地制度:平均分配 土地; (2) 分配制度:每 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 国库 (圣库 ) 太平天国的根本革命 纲领;反映了农民要 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 望,是农民反封建斗 争的思想结晶。 体现了建立在小生产 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 义思想,严重

19、脱离实 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 年洪仁玕 资政新篇 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 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 举;经济上,发展工商业, 奖励技术发明;文教上, 开设新式学堂。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 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 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 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 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 而未能真正推行。 5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时间: 1864,天京陷落 (2)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战略失误 (3)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 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无法承担革命重任。) 考点二辛亥革命 1了解中国同盟

20、会成立 (1) 成立: 1905 年;日本东京;总理:孙中山。 (2)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 (4) 机关刊物:民报。 (5) 影响: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 武昌起义导火线:保路运动。 爆发: 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 结果:占领武汉三镇, 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成功的直接原因:湖北革命党人的长期准备;湖 北新军中革命士兵的主动精神。 (2) 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21、 1 月 1 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首都:南京国旗:五色旗。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颁布: 1912 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2) 主要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等自由。确立行政、 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3) 地位及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 获得了一些民主

22、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 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后,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 考点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了解五四运动 (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3) 经过:第一阶段:(1919 年 5 月 4 日 6 月初 )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1919 年 6 月 初) 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斗争形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 罢市。结果: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

2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4) 特点: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 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标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了解中共“一大” (1) 召开: 1921 年 7 月 23 日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 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 意义: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 (1) 兴起: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条件a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挫折,中共认识 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同意与共产党合作。c新三民主义与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相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 开。 (2) 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口号:打倒列强,除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