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406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三节课时跟踪训练.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 50 分时间 25 分钟 )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都需要酶的催化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都能产 生 ATP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都能产生水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都 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B CD 解析: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内完成,不需要线粒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酶 的催化;二者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内进行,都会产生ATP;第一阶段都是葡 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氧呼吸生成水,无氧呼吸不生成水;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过程会产 生H ;有氧呼吸是有机物的彻底氧化分解,无氧呼吸是有机物的不彻底氧

2、化分解。 答案: C 2.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处产生CO2 B处产生ATP C处产生 H D处发生 H 与 O2的结合反应 解析: 为线粒体内外膜的间隙,不产生ATP。处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产生 CO 2和H 。为线粒体内膜,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H与 O2结合成水,释放大量 能量。 答案: B 3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数值最大的是 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 由图可知,为能量,其中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数值最大。 为水,为氧气,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产

3、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一些原核生 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因其细胞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D 4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换,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甲是叶绿体,细胞器乙是线粒体,此图可表示两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B过程 a 释放的和过程e 吸收的是同一种气体 C若该细胞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过程c 和过程 d 可同时发生,且物质的 量相等 D过程 c 也可用来表示细胞器甲产生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器乙 解析: 题图中 a 与 c、e 表示氧气, b 与 d、 f 表示二氧化碳。细胞器甲(叶绿体 )产生的 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器乙(线粒体 )

4、,细胞器乙利用的是丙酮酸。 答案: D 5.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 果绘制成如右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解析: 题图中反映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530,没有反映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 度,不能得出A 项结论。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光合作用量减去呼吸作用量,即净 光合量,很明显是大于零的。植物有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光合作用不再增 强,产量不再提高。在25 30时,

5、净光合量最大,蔬菜产量最高,因此,温室栽培该蔬 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答案: D 6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2过程消耗的ATP 来自 1、3、4、5 过程产生的ATP B 1、2 过程在叶绿体中,3、4、5 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C 1过程产生的 H 参与 2 过程, 3 和 4 过程产生的 H 与氧结合产生水 D高等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可以进行1、2、3、4、5 过程 解析: 2 过程消耗的ATP 来自 1,不能来自细胞呼吸。3 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4、 5 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高等植物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

6、案: C 7将如图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分析实验 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A小球藻产生O2和酵母菌产生CO2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产物有ATP 、O2和 H2O C乙试管中小球藻与丙试管中小球藻的光合速率相同 D实验后期甲瓶和丁瓶中的生物都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小球藻呼吸作用不产生O2;乙 试管中因甲向其提供CO 2,故光合速率高于丙试管。 答案: D 8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解析: 地窖中

7、 O2浓度低, CO2浓度高,抑制植物的有氧呼吸,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有 利于种子、果蔬的储存。 答案: A 9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 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氧浓度 (%) a b c d 产生 CO2的量30 mol 9 mol 12.5 mol 15 mol 产生酒精的量0 mol 9 mol 6.5 mol 6 mo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 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C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 6 mol D氧浓度为d时,有 1/3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有氧呼吸和无

8、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在氧浓度为a 时酵 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 时只进行无氧呼吸,c、d 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 浓度为 d 时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 15 69(mol),消耗葡萄糖1.5 mol,无氧呼吸产生 CO2的量为 6 mol,消耗葡萄糖 3 mol,故有 2/3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答案: D 10.(2011山东高考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 实验 (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

9、ATP ,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和CO2。试管中加水能减少氧气进入葡萄糖溶液, 使酵母菌处于无氧状态。若换成冷水,酶活性下降,CO2产生速率下降。酵母菌无氧呼吸 生成的能量一部分生成ATP,一部分转移至酒精,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11(12 分)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 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 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过

10、 _层生物膜。 (5)如果O2 供应不足,则人体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_,释放的能量 _,反应场所是_。 解析: 据图解分析1、2、 3 分别为丙酮酸、H 2O 和 CO2;4、5 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 阶段产生的能量(少量 ),6 为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量 );线粒体是丙酮酸彻底分解的场所; 氧气从红细胞(1 层 )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 层),进入组织细胞(1 层),再进入线粒体 (2 层),至少要通过6 层生物膜。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部分组织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1)丙酮酸H2O CO2 (2)少量能量少量能量大量能量(3)线粒体丙酮 酸(4)6(5)乳酸少细胞质基

11、质 12(18 分)下图是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 应该分别放入_、_。 (2)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 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 速率升高。 实验变量:_ 。 实验假设:_ 。 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装置图中所示进行操作,30 min 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 _ 。 第三步: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比较 a、 b数值的大小。 预期结果及结论:_ _ _ 。 解析: 设计实验时,

12、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即樱桃是否损伤,因变量是呼吸速率的快慢, 本实验中将受到损伤的樱桃作为对照组,还要控制无关变量,如对鲜樱桃进行消毒、用氢 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等,尽量排除干扰。 答案:(1)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与实验组等量的质量分数为 20% 的 NaOH 溶液 (2)樱桃是否机械损伤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 樱桃呼吸速率升高)第二步: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 其他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如果 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 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