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5929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 / 15 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来源:学 | 科|网 Z|X|X|K 题号 来源: 学*科 * 网 Z*X*X*K 来源:来源 : 易中难 鸦片战争1、2、3 4、5 太平天国运动6 7、8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 9、10 11 辛亥革命12、15 13、14、17 16 五四爱国运动18 19、20 综合21 22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60 分) 1. “以中国有用之财, 填海外无穷之壑 , 易此害人之物 , 渐成病国 之 忧。 ”依据材料判断 , 禁烟运动要解

2、决的首要问题是( ) A.遏制吸毒 , 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 , 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 , 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 , 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解析:B 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 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 用之财 , 填海外无穷之壑”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 私, 制止白银外流 , 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B 项正确。 2.1840 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从世界潮流来看, 它的性质属于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2 / 15 ( )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B.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C.东西方的一次决战

3、D.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 解析:D 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而这时的英 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步入了工业文明, 故 D正确。A、B两项都是从革 命史观的角度描述的 ;C 项“决战”说法错误。 3.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 始, 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从此开始 , 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 的百般苦难。” “这场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A 依据材料中的 “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 再结合所学 , 可以知 道从鸦片战争开始 , 中国闭关锁国的大

4、门被英国打开, 开始遭受列强 的侵略 ,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 A。 4.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 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 结果导致英 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3 / 15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解析:A 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外交平等和对等贸 易”, 显然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 动的侵略战争 ,A

5、项正确 ; 鸦片战争的根源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 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项错误 ; 费正清是站在西方的立 场上解释鸦片战争的 ,C 项错误; 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是错 误的,D 项错误。 5.新全球史里有“总的说 ,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 鸦片战争 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此处“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指的是 ( ) A. 冲击了自然经济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扩大西方对华贸易 , 缓解失业压力 D.鸦片走私 , 促进中国白银外流 解析:A 由材料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可推出作者强 调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

6、社会的客观进步作用, 与“自然经济”的繁荣 相对应 , 鸦片战争意味着瓦解和破坏自然经济。 6.天朝田亩制度 中, 从 “有田同耕 , 有饭同食 , 有衣同穿 , 有钱同使 , 无处不均匀 , 无人不饱暖”等语 , 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 A.共产与民主B.共产与平等 C.平等与自由D.民主与科学 解析: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体现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4 / 15 了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和平等的思想, 故选 B项。 7.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 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 刻的社会革命 :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

7、竞争被完全消灭; 家庭被剥夺了它 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C 从材料可知“社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变革, 与推翻清政府 专制统治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的社会革命体现不出太平天国反 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故 B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分土地 , 产品归圣库 , 消灭了经济竞争和家庭生产之间的差距, 故 C项正确; 提 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资政新篇, 故 D项错误。 8. 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 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 要领

8、导人的洪仁玕 , 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 而是从社会发展 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 主要是看重了他 ( )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 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主张学习西方 , 推行洋务运动 解析:C 由材料中“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可见 题干材料中的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关注并不是军事领域的角度,A 项错 误; 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5 / 15 革命派 ,B 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洪

9、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 本主义的设想 , 与题干材料中“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 透视” “定位较高”等信息相符合,C 项正确 ;D 项与史实不符 , 排除。 9. 一场战争前 , 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此战后, 情势大为不同 : 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 势力范围。此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C 根据所学 ,19 世纪 4060 年代, 侵略中国的国家主要是英法 两国, 其次为俄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德日加入 , 特别是甲午战后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0、。故选C。 10.1895 年, 台湾巡抚唐景崧知道依靠清政府与日本交涉保台无望后, 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等设想, 并直接与法国、德国方面进行磋 商。这反映出唐景崧 ( ) A.主张在台湾实行国际共管 B.希望借助外力来保卫台湾 C.准备武装反抗日本的占领 D.企图脱离清政府实现独立 解析:B 根据材料“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 不是倡导世界各主要 国家共同管理台湾 ,而是把台湾租与、 抵押给一些西方强国 , 阻止日本 变台湾为自己的殖民地 ,故 A项错误 ; 根据材料“提出台湾租界化、 抵 押台湾等设想” , 表明唐景崧希望引入西方强国, 制衡日本割占台湾 ,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

11、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6 / 15 故 B项正确 ; 材料并未涉及武装反抗 , 故 C项错误 ; 唐景崧引入外部力 量, 就是希望列强争斗 , 不致台湾被日本割占 ,尽力使清政府的领土完 整, 故 D项错误。 11. 如图是 20 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 关于这一时局的正确说法是( ) A.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气焰 C.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D.其结果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解析:D 据材料“ 20 世纪初” “慈禧太后跑路”的漫画内容, 可知这 是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

12、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廷堕落为 “洋人的朝廷”。随 后, 以推翻清朝统治为任务的资产阶级革命兴起,D 项正确。 A 项发生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 ,B 项发生于 18511864年,C 项发生于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 ,A、B、C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12. 史学家费正清曾这样写道: “在广东 , 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 镇压, 可是在汉口 ,1911 年 10 月 10日, 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 外爆炸 , 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 括( )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7 / 15 A.中国完

13、成了近代化 B. 皇帝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清政府垮台 解析:A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汉口” “1911 年 10 月 10 日” “革命者 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 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 结合所 学可知这场兵变是武昌起义。 B、C、D三项都是武昌起义带来的结果, 不符合题意。中国完成近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故 A 项符合题 意。 13. 某学者指出 , 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 中, 当改革的路被堵死 , 革命 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 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 在革命党、立宪 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 以

14、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 该学者认为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解析:B 由“当改革的路被堵死, 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可 知, 该学者认为改革失败推动了革命的爆发。由“在革命党、立宪派、 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 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知, 该学者 评价的革命是辛亥革命 ,改革应是清廷改革。据此可知,B 项为正确答 案。其他三项材料均无体现。 14.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8 / 15 新军将 领

15、 革命 党 咨议局议 长 巡 抚 布政 使 提 督 督练公所总参 议 13 3 3 1 1 1 1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 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解析:B 据材料革命政府人员组成可以看出, 新政府成员主要以新军 将领为主 , 辅以部分革命党人、封建官僚,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故 A 项错误 ; 新政府吸收了部分封建官僚, 反映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故 B项正确 ; 材料中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情况, 不能反映资产阶级性质革命, 故 C项错误 ; 辛亥革命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不是自上而下, 故 D 项错误。 15

16、. 辛亥革命之初 , 革命党人被看作 “乱臣贼子 , 人人得而诛之” ; 后来 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 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解析:A 根据材料最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 , 人人得而诛之” , 后来“全国人民反对复辟” , 支持革命党人民主共和的实践, 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应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表现, 故 A 项正确; 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虽然建立了民主制度, 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 故 B 项 错误; 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不符合史实, 故 C项错误 ; 已经完成民主

17、革命任务与史实不符 , 故 D项错误。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9 / 15 16.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 年) 曾在给友 人的信中写道 :“迄今为止 ,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 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 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他的观察 ( )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解析:C 材料“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不能说明是对西方利益的维护,A 项错误 ; 材

18、料“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 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 说明莫理循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 动乱, 没有看到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B 项错误; 辛亥革命最重要 的影响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据材料“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 是针对外国人的”可知莫理循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反映列强对“运动”的态度,D 项错误。 17. 武昌起义后 , 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 一种是顽固 守旧, 拼命抗拒 , 愚忠清廷 ; 一种是走走看 , 认为 “民心噪逆 , 朝野纷争 ,

19、上下未有所定 ,此时欲顺不可 , 欲拒弗能”; 一种是顺水推舟 , 积极响应 , 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 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0 / 15 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 解析:D 材料表明只有部分士绅抵制革命,A 项错误; 由材料“顺水推 舟并扩大权势”可知部分士绅借机扩大势力,B 项错误 ; 材料表明 部分士绅愚忠清廷 ,C项错误 ; 材料中士绅的不同反应体现了其对革命 态度各取所需 ,未真正认识革命 ,D 项正确。 18.1919 年

20、 5 月的一天 ,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 : 国事如此 , 无心整容 , 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 加重了人民负担 B.袁世凯复辟帝制 ,激起民愤 C.中国外交失败 , 五四运动爆发 D.九一八事变爆发 ,中日矛盾激化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1919 年 5 月”, 据此分析材料反映 的事件应该是五四运动。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 的导火线。 19.1919 年 8 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 “时正酉正 , 电灯 已燃。未几 , 火起, 众大愤, 始知曹将烧死学子 , 以为泄怨计。”而亲历 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

21、:“( 学生)搜索到下房 , 有人发现半桶煤 油, 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 (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1 / 15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解析:B 解读材料可知报刊报道与亲历者所说内容不同, 亲历者的叙 述应更真实 ,A 项错误 ; 从亲历者回忆中可知是学生放火, 而报刊却称 是曹汝霖的责任 ,B 项表述与题意相符 ; 从材料可知报刊报道站在学生 的角度 , 故两位作者的政治立场是相同的,C 项错误; 因回忆录作者是 亲历者 ,D 项错误。 2

22、0.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 年 5 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 “可以毫 不夸张地说 , 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 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 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 你都能听 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这说明当时 (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解析:D 材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 识开始觉醒 ,A 项错误 ;19 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 斗争的序幕 ,B 项错误 ;19 世纪末维新变法使近代民

23、族民主思想开始 传播,C 项错误 ; 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 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40 分) 2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2 / 15 习, 请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1793 年,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 以下是期间 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 ( 部分): 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 压计等

24、, 工业设备有蒸汽机、 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 , 军事装备有步 枪、装备有 110 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 (部分):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 签、普洱茶 48 团, 茶膏 9 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 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1) 材料中哪部分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 两 张礼单表明 18 世纪末 , 中、英社会文明进程已有何显著不同?(8 分) 【历史的转折】 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对比: (2) 写出 A、B、C三处内容。 (6 分) A: B: C: 【历史的反思】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

25、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3 / 15 材料二1843 年 7 月 31 日, 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 , 进呈皇帝的礼品 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 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 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 年 10 月, 英法军 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 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 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 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 上面落满 了灰尘。 (3)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记述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6 分) 解析: 第(1) 问英使进呈礼单可结合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发展状

26、况 进行分析判断 , 从礼单内容比较中可看出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 而中国仍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 第(2) 问可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及 南 京条约的内容回答。第(3) 问从材料二中清政府官员的态度可看出 中国不仅科技落后 ,思想更落后 ; 可从落后与发展、落后与挨打等方面 谈警示。 答案:(1) 礼单一。不同 :当时英国近代科学昌明, 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 军事装备先进 ;而中国仍是相对落后的农耕经济。 (或英国已进入工业 文明阶段 , 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8 分) (2)A: 割香港岛 ;B: 开埠通商 ;C: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6 分) (3) 鸦片战争并没有使中国真正惊

27、醒。(2 分)必须了解国情、世界形 势, 更新思想 ; 必须反思历史 , 及时醒悟等。 (4 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得分 )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4 / 15 22.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 晚清钦定宪法大纲摘编 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 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 , 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 均准 其自由。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 万世一系 , 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 不可 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 ,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 , 不能见诸施行。 君上总揽司法权, 委任审判衙门, 遵钦定法律行之,

28、 不以诏令随时 更改。 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 两权分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编 中华民国之主权 ,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 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 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 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2018 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5 / 15 (1) 根据材料 , 比较钦定宪法大纲 与中华民

29、国临时约法 的异同。 (12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进步意义。 (8 分) 解析: 第(1) 问, “不同”可以从君民关系、君主权力、公民权利等角 度组织答案 ;“相同”则要体现两者的进步性。第(2) 问,可以从革命、 民主和宪政三个角度分析“进步意义” 。 答案:(1) 异: 钦定宪法大纲称呼臣民, 体现封建等级 ,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 自由平等 ;钦定宪法大纲君主世袭、总 揽大权 , 专制色彩浓厚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统选举产生, 行使行 政权且受到限制 , 更加民主。 (8 分) 同: 都规定了人民享有的一些基本权利; 都体现了分权思想。 (4 分) (2) 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 法制化进 程;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 法。(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