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7496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6-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有答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三年( 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 13 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 【2018 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 卷)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 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 特点。(6 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 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

2、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 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 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 防止湿地

3、环境变化。 【解析】 精准分析: 2 (3)湿地水分因无法外流,水中溶解的盐分会在湿地中积累,使盐度增大,有点类似于水流只进不出的湖泊 最终会成为咸水湖的原理。或者盐沼的形成。盐分的大小与含盐量、水量有关,湿地中盐分增加,一是无法 排出,没有向外的水流通道;二是河流不断地带来溶解盐分,不断地在湿地积累。水量变小,盐度相对增加, 造成水量减少的原因有:一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二是人类用水,使注入湿地的河水减少;三是河流泥沙淤 积,湿地水浅,单位面积湿地的含盐量增大。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观点都行,言之有理即可。赞同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河道得 到恢复,水量增大,盐分不易累积,可

4、以防止盐分富集;乌裕尔河带来的泥沙会随嫩江向下游输送,就会减 少泥沙在本区的淤积;由于乌裕尔河水量集中,并与嫩江相连通,会扩大鱼群规模,由于自净能力增强,会 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赞同,则是保持现在状态,强调自然本身的力量,发挥湿地的价值。如应减少对自然 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考点定位: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结合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重点 考查沼泽湿地形成条件、河流水量的影响因素、湿地盐度的变化以及人为改造河流的利与弊。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第( 1)问,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

5、(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 冻土等)方面分析。第(2)问,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到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 明之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到后来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第(3)问,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原理,如图: 。第( 4)问, 。 (2018新课标 卷)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 来衡量, 规模越大, 运营成本越高。 2010 年之前, 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010 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

6、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 置见图 7) ,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 3 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6 分)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10 分)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 原料 ” ,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 原料 ” 可以发展的产业。 ( 4 分)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 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4 分) 【答案】( 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

7、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 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 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 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 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析】 精准分析: 4 (

8、3)应关注设问所强调的“原料”二字。原料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作为商品可以进行交易等等,考生进 行科学的推理即可,当然不能脱离此“原料”为数据的本质。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 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中心即可。 (4)是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先表明态度,然后对你的态度提供科学合理的论据即可。如果选择没必要,其 反对理由可以从第(2)小题的中贵安新区的气候、电力资源的优势角度归纳概括论据。如果选择有必要, 则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即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归纳概括论据。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贵安新区利于数据中心布局的区位条 件以及产

9、业集聚的好处、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必要性。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1. 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 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 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思路点拨:本题以我国的数据中心布局的时空变化为切入口设计情境,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 续发展等角度,综合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体验应用地理知识和思维 来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10、,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从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地关系的 能力。 (2018天津卷) 14 (21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 12 文字所示) 5 (1)图 12 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 一项区位条件。 (9 分)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 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6 分)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

11、,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 分) 【答案】( 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 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 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3) 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 精准分析 :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

12、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读图可知, 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考点定位 : 该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城市人口的分布。 【试题点评】 6 思路点拨 : 两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从其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结合区域具体分析;两地纬度不同导致了种植产品 类型的不同。物种丰富区域的共性特征:纬度较低;海拔高,地表高差大,相对高度大;迎风坡,水热组合 变化多;外界干扰小等。 (2018海南卷)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 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 等生物治理措施

13、。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毫米的地 区(地表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 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 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 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 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 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3 分)地表1 米以下存在干土层, 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3 分)风大,易动

14、摇树木根系。(2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 (2 分)树木(“小老头树” )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 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 3 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 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 分)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 2 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 减少人工干预。 (2 分) 【解析】 精准分析 : 7 (2)考生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 的

15、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 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 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 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考生可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 规律,因地制宜,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在降水量400 毫米以下区域,如果大规模植树造林对 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考点定位 : 该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 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 分析

16、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 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2018江苏卷)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图14为“ 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 图14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5为“ 陕西省沿 109 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 图” 。 8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 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16为“ 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 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2分) (2)七月,

17、 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 响因素是。( 3分)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6分)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3分) 【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 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 精准分析 : 9 (4)陕南地

18、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 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陕北 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 考点定位 : 该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旱作农 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

19、林的分界线, 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 热带的分界线。 【2017 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 鱼中软黄金 ” 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 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 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 分)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

20、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 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 分) 【答案】 (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 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 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解析】 10 (3)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主要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来分析,白斑狗鱼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 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

21、长缓慢,繁殖速度慢,所以白斑狗鱼产量低。 考点:降水分布及成因,白斑狗鱼繁殖条件和产量低的成因。 【点睛】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中国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间两支源头。喀依尔特河 和库依尔特河汇合后成为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中国,一路上将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 津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等北岸支流汇入后,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斋桑湖,再向北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 北冰洋。 (2017?天津卷) 13 (20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 (2 分) (2)说明图11 中 a 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22、 (4 分) (3)据下列表格要求,提取图12 中信息,评价白山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8 分) 11 (4)图 11 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 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 分)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 列举信息条件评价 有利 拥有 5A 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天池等)旅游资源质量高(知名度高;有特色) 有朝鲜族民俗村、长白山大峡谷等 旅游资源种类多(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 景观) 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部分景点交通的通达性好 不利 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

23、旅游 点分布较偏远) 有些景点交通的通达性较差(旅游活动耗 时较长;花费较多) 一般旅游景点多多数旅游景点吸引力较差 城镇级别较低接待能力较差(基础设施较差)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旅游季节较短 (4)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 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 河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该地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流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季节 变化也大;长白山森林茂密

24、,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a 河上游流经长白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 水流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3)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域 组合、集群状况) 、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场的距离、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 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 白山市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示意图” 可知,白山市有长白山天池等5A 级旅游 景区,旅游资源质量高;区域兼有朝鲜族民俗村人文景观、长白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种类多;部 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交通的通达性好。但是也可以看出,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通

25、达性较差,导致旅游活动耗时较长、花费较多;该地知名旅游景点少、一般景点多,吸引力较差;白山市城 12 市等级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接待能力较差;地处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地区,旅游季节较短。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所产生的问题。矿泉水生产企业扩大规模,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不断 减少,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知,矿泉水资源减少,进而会造成地表水减少和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地 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变化,又会影响区域的湿地、植被以及生态环境。 考点:影响航运的因素及表现、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区域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 问题。 【点睛】本题以我国的吉林省为背景区域,以区域旅游景

26、点的分布和水运旅客发送量相关数据为材料,考查 结冰期对航运的影响以及表现、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和矿泉水资源过度开发产生 的问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 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明确表格数据为累积量,结冰期河流不能通航,因此累积数据为0 或不变时的时间段为河流的结冰时段;第(2)题,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地形等特征,从流量、水位变 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依据区域特征,结合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 的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场的距离、旅游区的

27、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从 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要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2017?江苏卷)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 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 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 17 为“ 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 材料三图 18 为“ 我国 1980 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 (1)改革开放后, 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 13 主要的区位特点。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

28、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 (4分) (3)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 “ 一带一路 ” 建设和 “ 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比深圳、 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 (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

29、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解析】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睛】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 3 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 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 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 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 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 平方千米。雄安新区定位二类大城市。设

30、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 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 深远历史意义。 【2016 年高考题】 (2016?天津卷) 14. (20分)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 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 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14 (1)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6 分) 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30 多个临海国家和地

31、区 受“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 (2)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6分)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 了“防灾避险地” 。 (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8 分) 【答案】 (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 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 15 (3)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临近

32、居民区便于转移 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工业布局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方向,“防灾避险地”选址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福建、浙 江和台湾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如何利用“妈 祖文化”发展旅游业,受台风影响,“防灾避险地”的选址分析。 (2016?北京卷) 36. (36 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 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

33、因。(8 分)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10 分) 16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 分)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8 分) 【答案】 (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 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

34、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 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 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意义,交通运输发展条件及意义,工业发展条件 【名师点睛】注意从图中读取经纬度位置、区域海拔(高程)、河流湖泊分布、武汉和合肥等城镇分布、灌区 位置和铁路公路分布等信息,结合区域差异分析、水利工程分布原因和影响、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因素及意义 和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分析等地理

35、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分析,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进行阐述即可。 (2016?新课标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 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 放吐香时间从20 时左右至次日10 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

36、生产重 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 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 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 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7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 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 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 分)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 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 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

37、 分) 问题: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 (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 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 (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 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 (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使得, 便于收集茉莉花(蕾)

38、;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4)问题: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 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 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 试题分析: (4)问题,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 18 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 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

39、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 发展。 考点:工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广西横县地理位置和茉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从地域认知到人类活动,设问细 致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1)依据文字材料中有关茉莉的生长习性,对比横 县与苏浙地区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得出答案。(2)设问精细,答题时需抓住河流冲积平原的土层厚,距河近便 于灌溉等特点, 还要明确地势较高的优势。(3)设问重点考察横县聚集众多茶厂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茶源、 交通等基础设施入手分析。(4)设问自由度高,能很好的评价区域发展观。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

40、度来答题。 该开放性的问题与以前的高考试题略有变化,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一改过去正反观 点进行选择然后论证的情况。 (2016?新课标卷)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 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 示意 1976 年、 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

41、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1)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栖息地练成一片;到80 年代后期( 1987 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21 世纪初( 2000 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本小题 共 7 分)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 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 猫栖息地与扩展。(本小题共9 分)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野生动物穿越

42、道路的生态廊 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本小题共6 分) 19 【解析】 试题分析: (2)该题承接上题解释大熊猫栖息地变化原因,结合材料叙述可知,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人类 活动导致形成的: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20世纪 70 年代开始该区内进行采 伐作业 -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按着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变化即可解释其原因。该题关键结合材 料寻找关键信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栖息地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不破坏环境 为

43、前提需找途径。言之有理,符合可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关键。 考点: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具体考查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变化特征及人为原因分析。材 料中关键词在“采伐”二字。学生丢分点主要表现在“变化特征”语言描述准确率不够,图中国道线路的变 化没有充分理解和利用。 第( 1)题,从图5 的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分为三个阶段来回答,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大熊猫栖 息地连成一片;到80 年代后期( 1987 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 2000 年), 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向北、向

44、西扩展的趋势。 第(2)题主要考查描述事物的方法和变化原因的分析。结合图示和材料按着总体局部的步骤进行分析,并 且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进行概括。根据材料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 得出:大规模采伐森钵,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减少;读图5 中 108 国道建成于20 世纪 70 年代得出: 修建国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读图5 中秦岭隧道1999 年建成通车,原道路废弃以及材料中1998 年后全面 停止采伐天然林得出: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第( 3)题,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答题,观点要强调生态的重要性。这个

45、问题的关键词眼是道路建设和野 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同时这道试题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宗旨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创造更合适的 生态环境。 (2016?新课标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 泉有“陆上三峡” 之称的 1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 集中在被称为 “世界风库” 的瓜州县。图7 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 级)日数。 20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 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 分

46、)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 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 节电站的原因。 (4 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 分)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 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 天) 。 (3 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 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 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 ( 2 分)当地 基础

47、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 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2 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 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名师点睛】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的重要话题,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模 块,该组试题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与煤炭、水能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 “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 然条件”、 “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四个问题,重点考 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

48、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考生应 21 注意材料中“地理位置”、 “沙漠”、 “隔壁”等有用信息的提取。其中第(2)问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若误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作出回答,则不仅浪费宝贵的考场时间,而且可能造成评卷时的误判,从而导致失 分。因此,沉着认真的审题,回答时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组织语言,也是综合题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应在 平时测试中有意识的注意到上述问题。 (2016?浙江卷) 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 (3)题。(26 分) 材料一 图 1 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 2014 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

49、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 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 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 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 分)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8 分)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8 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 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 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解析】 22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工业发展区位选择,区域产业协作。 【名师点睛】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经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