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7719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专题复习复句.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 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都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 例如: 1、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2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 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借助关联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 例如: 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海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中国的革命是伟大

2、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关联词主要是连词,还有一些副词(如“更”“也”“就”“都”等)和少数实词(如“一方面”“一 会儿”等) 复句的分句间有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根据分句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 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练习: 1.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海不是高潮。 2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事情。 3.中国人民不但可以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的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4.毫无疑问,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艰难征途中,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 求的伟大理想。 复句的类

3、型: (一)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 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 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老证明。 3.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常用的有“也”“又”“还”“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一 方面”“不是,而是”等。 例如: 1.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2.(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3.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练

4、习: 一、给下列的分句添加另外的分句,构成并列复句。 1.我们既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 2. ,学生尊敬老师。 3.他一边,一边。 二在下面各句的横线上,填进合适的关联词,构成并列复句。 1.我们青年人要空谈,要实行。 2.用这种新颖布料制成的冬装,轻柔,暖和。 (二)递进、选择。 递进复句:有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分句间常用的 关联词语有“更”“甚至”“特别”“何况”“不但(不仅、不止、不光),而且(并且、 也、还、甚至)”“尚且,何况”等。例如: 1、我们既不应当因为出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 2、我们不但善于

5、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3、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你上课时不能说话,尤其是在老师讲课时。 5、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何况别人呢? 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选择复句有两种。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 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关联词语。 例如:文天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与其现在后悔,不如当初好好去学。 另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常用“或者”“也许,也许”等关 联词语,表示两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也常用“不是,就是

6、”“要么,要 么”等关联词语,表示两种可能性是不相容的,不能同时存在。例如: 1、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2、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练习: 一、看看下列各组单句哪些能组成递进复句,哪些能组成选择复句,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组织起来。 1、李小林诚恳的接受了批评。李小林坚决的改正了错误。 2、他受苦受累。他不享清福。 3、这个道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小学生明白。 4、畏惧错误不敢有所作为,不怕挫折而奋勇前进。 二、下边句子里的关联词语用的不恰当,试修改,并说明理由。 1、我们全班同学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而且怀着满足的心情踏上

7、了归途。 2、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3、走进小镇的敬老院,只见老人们不是在读报下棋,而且在观看电视,都显得那么安详。 4、你或者参加课外书法学习小组呢,或者参加课外摄影兴趣小组? (三)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 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这类复句常用“虽然(尽管。固然),但是(可是。却)”“然而”不过“等关 联词。例如: 1.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十五的性质也不同。 3.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

8、那雷声。 (四)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一般有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因果关 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有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常用“因 为”“由于”“所以”“因此”“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关联词语。前一分句如果用“因为”。后一分句就不能用“因此”“因而”,以免字面重复。例如: 1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 2真正有理想得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际。 例如1 是“前因后果 ” :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明结果;例如2 是” 前果后因”:亲

9、一个分 句说明情况,后一个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后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一句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 论。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这种关系的复句一般用“既然, 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 例如: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练习一、给下面的分句添上一个分句,同原来的分句构成转折复句或因果复句。 1.尽管实现理想的道路十分艰难,。 2.他虽然在跑最后一圈时摔了一跤,。 3.因为这个小姑娘爱说爱笑爱唱歌,。 4.,树叶绿的更加鲜艳。 二、下面的复句,有的由于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就不通顺了。试改正用的不恰当的关

10、联词语。 1.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也很饱满。 2.尽管今天是星期天,天气又这样好,可我还是不想去。 3.这件事情因为你没有告诉我,我却知道了。 4.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他能构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五)假设,条件 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 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使”“要是”等,它们 常和副词“就”“便”等配合使用。例如: 1、 如果处理不好,往往回影响学习的效果。 2、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3、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还有

11、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 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 算),也”的格式。例如; 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 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 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只有”“除非”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才”等配 合使用,例如: 1、 只有靠自己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2、 除非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他才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常用“无

12、论 (不管、不论),都”等关联词语表示。例如: 4、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5、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交给学生。 6、 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时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 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练习: 一、改正下列复句中的语病。每句只许改一处,可以分别采用增、删、换的方式,修改后的句子要保持 原意。 1、 我们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 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难,他也坚持向上攀登。 3、 我们这次参加暑期野营活动,身体得到锻炼,但是思想上也有提高。 4、

13、除非你亲自区解释,他才会相信。 5、 只要坚持认真预习,才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6、 尽管工作多么忙,时间多么紧,他每天都坚持自学英语。 7、 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大致翻阅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8、 我们不仅从电影里看见过南京长江大桥,去过这座大桥。 二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判断复句的类型。 1.()困难有多大,我们()能完成这项任务。 2.()这种桥的各拱相联,()人们就把它叫做联拱桥。 3.()考试前加班加点搞突击,()平时刻苦学习。 4.老师 ( )教我们知识,( )教我们怎样做人。 5. 你()不怕困难,走上成功之路,()被困难所吓倒,自我毁灭。 6.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

14、,()能使我们领略语言的无穷奥妙。 7. ()你答应找玲玲去游泳,()应该准时去找她。 8. ()下一场暴雨,这场足球赛()可能取消。 9. ()有多少艰难险阻,()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决心。 10. ()你愿意跟我们一起植树,你明天早上()拿着工具来吧。 11.革命先烈()牺牲自己,()不出卖党的机密。 12. 粽子的外形很特别,( )不是方的, ( )不是圆的。 13.李老师()是今夜启程,()是明晨离开。 14.()明天天气好,我们全家()去香山看红叶。 15. 董医生给乡亲们看病,( )看得仔细, ( )从来不收诊费。 16. 赵薇成功地扮演了小燕子,()深受我们小朋友的喜爱。

15、17.他()个子不高,()跑的速度很快。 18.()小明每天坚持长跑,他的体质明显提高了。 19.运动会()改期,()明天有大雨。 20.我们要想将来位祖国建设多做贡献,现在( )要学习好, ( )要身体好。 二重复句 先读下边几个句子。 1、“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2、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当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 3、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 例 1 是有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表示转折关系,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例2 是有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 各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个层次。例3 则不同,这是一个

16、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 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又都表示因果关系,这样,整个句子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象这样在结构 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叫二层复句。 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种是单句加复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复句,后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例如: 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 到。 第二种是复句加单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后一个分句是复句。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第三种是复句加复句。复句中的每一个分句又扩展成了复句。例如: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

17、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断了,还有深埋在底下的竹根。 学会分析二重复句,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首先要 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楚前后分句的关系;然后分析第一层 次的两个分句,如果是复句,再弄清它的两个分句的关系。分析要注意关联词语,这对判断复句的结构 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很有帮助。 分析二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 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上表明。 (假设)(并列) 例如: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将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 那你也将必定永远

18、得不到成功。 (假设) 练习: (一)指出下边的句子,哪些是二重复句,哪些是一般复句,哪些是单句,是一般复句的,指出它的分 句关系;是二重复句的,用符号发作分析。 1 他积极的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究无数种著作,学会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2 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 3 我们要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4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种所不可缺少的质 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5 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易发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 件

19、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二)用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各组单句组成二重复句。 1 他坚持体育锻炼。身体会逐渐好起来。体育锻炼能增强体制。 2 班长张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张琳热情地帮助别人,。他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 3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秋色表示着成熟和繁荣。秋色意味着愉快和快乐。 7、 李春芳同学不比人家聪明。她的进步比人家快得多。她在听课和作练习的时候能够开动脑筋。她能够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综合练习 一、指出下列复句里分句间的关系。 1、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2、 每天晚上,他不是做习题,就是看书。 3、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

20、 4、 不单你去,我也去。 5、 要么你走,要么我走。 6、 如果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二、用符号法分析下列二重复句。 1、 虽然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他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 忘。 2、 如果能使水里生长更多的浮游植物,那就不但保证了海洋鱼类的饲料,还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食物资 源。 3、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去。 三、下面复句中的关联词用的对吗?如不对,请改过来。 1、 青年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而是要做前人所没有做到的事业。 2、 所有这些唱词和对白,既符合人物

21、性格的特点,而且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 他甚至不知道韭菜是以耐生植物,或者是多年生植物。 4、 这么长的课文,虽然浏览一遍,也要是十几分钟。 四、下列二重复句中,对第二层次的划分和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因果) 2 父亲要到南方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并列) 3 要向沙漠进军,取得彻底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条件) 4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递进) 五、选出对复句层次与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 但要我记起它的美丽,说出它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A / B / 并列转折 并列并列假设

22、并列 C / D / 转折因果 并列递进转折 并列 二重复句专项训练 一、分析下列二重复句,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1、我赞美洞庭湖的珍珠,更赞美培殖珍珠的千千万万洞庭湖人民,赞美他们战天斗地的 精神。 2、因为接连上了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几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 团棉花了。 3、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 孩子。 4、在她的女朋友的园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 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5、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它倒掉。 6、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时间是多么宝贵,可是他

23、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 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要 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8、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和她说话,但笑容却冷冷 的了。 9、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即使口号减得调门很高,也是没有生命力 的。 10、绝对的同甘共苦,是不能实现的,也是不必要的;相对的同甘共苦是必要的,也是 可能的。 11、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 有集中。 12、如果出到十文钱,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

24、有这样阔绰。 1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14 、 人 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5、他在意大利留学几年,学习的内容很广博,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 16、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路线也起了保护作用。 17、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18、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它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19、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完全实行之。 20、只有孔乙已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2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

25、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 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2、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23、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渡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 定下来。 24、这些人的丰富经验,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 险。 25、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 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6、那时我祖母虽还康健,但也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定期便不能多日地归省了。 27、虽然真理是杀不死,烧不毁的,它终究要发生灿烂的光辉,但是,中世纪的黑暗曾经 严重阻碍了科学

26、的发展。 28、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 满面。 29、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交际的情况下,这方面 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补充的。 30、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文笔再通畅,也不会被认作好 文章。 31、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理。 32、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该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 节。 33、敌人看来是强大的,但是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而是人民自己。 1. | | 2. | | 3. | | 递进并列

27、并列 因果转折因果 4. | | 5. | | 6. | | | 并列递进转折并列并列 转折 并列 7. | | | 8. | | | 9. | | 并列并列 条件转折 并列 假设并列假设 10.| | | 11. | | | 12. | | | 并列并列 并列并列 并列并列假设 转折 因果 13. | | 14. | | | 15. | | 因果 假设假设 并列 假设并列 转折 16. | | 17. | | 18. | | 并理 递进转折 递进转折 并列 19. | | 20. | | 21. | | 转折 并列条件 因果并列 转折 22. | | 23. | | 24. | | 条件 假设并列 条件转折 假设 25. | | 26. | | 27. | | 因果 递进转折 因果并列 转折 28. | | 29. | | 30. | | | 因果 并列转折 并列并列 假设 31. | | 32. | | 33. | | 因果 并列假设 并列转折 并列 第一课件网 系列资料第一课件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