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4245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回延安》教案1长春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 1 - 第 8 课回延安 教学设想 1. 由于这是一首距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诗歌,所采用的形式又不是学生所喜闻乐见 的,因此应以“信天游”的歌曲艺术导入,对信天游的形式加以介绍,使学生在对信天游的 感受之中走入课文。 2. 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对延安的历史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要详加介绍,让学生 通过了解历史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的主题。 3.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辅以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朗读促进学生对 诗歌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拟人、 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学习运 用比兴的修辞方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了 解“信

2、天游”的歌曲形式、延安的历史及作者情况,初读课文,校正字音。 第二课时通过朗读的方式分析诗歌内容。 第三课时结合诗歌分析“信天游” 的特点,并进行拓展练习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爱听歌、唱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距离我们这个 时代较远的歌曲形式,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 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信天游”的产生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这里的生产全 靠驴、骡驮运,

3、当地人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为“脚夫”,脚夫们长期走在寂寞的山水沟壑 间,便以唱歌自娱,这就是“信天游”。随着时间的迁移,“信天游”逐渐变成陕北人表情 达意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在陕北, 随处都可以听到顺 风飘来的悠扬歌声。人们可以通过 “信天游” 来抒发各种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 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 用心爱心专心- 2 - 嫁用歌来举行仪式,甚至上坟哭灵时也以歌代哭。 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 ,反映的内容多与爱情婚姻有关。因此,“信天游” 又被说成是 “爱的海洋” 。陕北人有句俗语:

4、“信天游, 不断头, 断了头, 穷人无法解忧愁。”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天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这样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以两首流行最广的 “信天游”为例,请大家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韵味。 (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兰花花及赶牲灵的片段,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初步体会信 天游的曲词特点,简单谈听后感受。)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还是外来的异乡人,都会被这淳朴炽烈的歌声所吸引,也正 因为这样,出现了许多以“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比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 之的回延安等等,这些诗歌的产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在1956 年写下的这首回延安,看

5、看作者是怎样采用 “信天游”的表现形式以诗的语言来抒写自己的情感的。 二、贺敬之与延安。 1. 延安简介。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 终落脚点。 从 1935 年到 1948 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 方。 13 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 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屏幕展示): “革命中的延安”,从抗

6、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 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延安开展了轰轰 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主席亲自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伟人在延安”,与此同时,我们的领导也不忘对下一代的培养。 2. 作者简介。 贺敬之, 1924 年生于山东峄县一个贫农家庭。在亲戚的资助下读完小学,考入师范学 校。抗战爆发后,流亡到湖北,入国立湖北中学。1939 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 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6 年,贺敬之 用心爱心专心- 3 - 一直在延

7、安学习、工作,之后奔赴新的战场。这首诗是作者1956 年从北京回到延安,看到 延安的巨大变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的。 (屏幕展示贺敬之照片。) 这就是给我们带来这首精彩诗歌的作者贺敬之。 介绍贺敬之的作品: 歌剧:与人合创新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雷锋之歌。 三、课文分析。 1. 学生放声朗读诗歌,注意字音。 白羊肚( d )延河( y?醤)柳林铺( p? 糜子( m ?閕)打发( fa )油馍( m ?螅 ? 2. 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 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 具体语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8、“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 延安看母亲”等。 3. 结合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作者把延安比为母亲。 贺敬之 15 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 岁到延安,可以说是吃延安的小米饭、喝延河水长 大的,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作者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 4. 诗歌主要通过哪些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延安母亲的情感? 学生回答,明确五个部分: 回到延安、忆延安生活、亲人团聚、看延安新貌、歌颂延安历史。 (回、忆、聚、看、赞。) 5. 既然作者称延安为“母亲” ,在阔别了10 年之后, 必然有许多想对母亲倾诉的情感, 那么作者在诗歌中倾注了自己对延安的哪些情感?找出相关的部分,给大家读一读。

9、 (学生在寻找这些内容的同时结合朗读进行,注意重读的词句及修辞。此处可结合学生 的思路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片段的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化,个读、齐读、男生读、 女生读、教师范读穿插进行。) (由于诗歌的形式及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 生活中学生对于母亲的情感来帮助理解作者对延安的情感。) (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评价,从音准、节奏、情感三个方面进行。) 用心爱心专心- 4 - 关于诗歌内容、情感、修辞的分析(此处结合学生的分析灵活把握)。 这首诗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久别延安,有如重返故里,心情万分激动。“莫要”一词是

10、诗人对自己内心的暗示,可 见诗人激动的程度。 再用几个形象逼真的动词“抓”“贴”,表现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感人情景,抒发了对延 安的思念。思念的程度似乎还没有写够,又用“梦里回延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与真 的回到延安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延安那份无尽的思念。用夸张的 “双手搂定宝塔山”再次把 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为什么这么思念延安呢?后面的比喻句交代了原因:“母亲”在这里, 思想境界升华了。因为日思夜想的是“母亲” ,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见到了 “母亲” 就是回到了家, “回家的感觉真好”。拟人句中的“唱”“笑”“招”尽情地渲染了欢乐的 气氛。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11、 ”一个“扑”字表现出来 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是对昔日延安战斗生涯的难忘的回忆。 诗中用“送” “迎”与前面的“唱”“笑” “招”相照应,将当年分别的场面再现到读 者的眼前。用“树梢”“树枝” “树根根”比喻诗人与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亲密程度,突出 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感受。诗中用的一个非常好的比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诗人如 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 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 长,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也正为能投身于其中而自豪。“手把手儿教 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 和

12、怀念。 诗人将自己对延安、对革命的热爱, 化为母子间的至诚至爱,这种爱所包容的内涵远比 单纯的母子之情高尚得多。 第三部分,回到现实中来,具体写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 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馍木炭火”,来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既亲切又真实。 用夸张的手法写窑洞内外人之多。再用一个大特写的镜头“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体现出 老人的特征。用人人都知道的“鸡毛信”借指抗日战争时的经历。 诗人回到 “家中” ,见到父老乡亲, 想到延安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立下的汗马功劳, 发自内心地向延安人民表示真诚的感谢。老少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真实动人的情 景跃然纸上。 用心爱心专心- 5 - 第四部分

13、,喜看延安的新风貌。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这部分选取了 最有典型性的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 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 “一座座” “一盏盏” “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 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 鲜明的印象。 第五部分,对延安的赞美和展望。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 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 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

14、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 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 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线索为 “回延安” ,围绕这条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之情,感情真挚, 感染力强。 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应结合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延安对中国革命 的贡献来理解, 这样我们就会领悟到诗人不仅仅是在歌颂延安,同时也是在歌颂中国共产党, 歌颂中国革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另外, 本诗所表达的对延安的歌颂也包含着对曾经在延 安指挥中国革命的党中央以及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延安人民的热爱

15、与感激之情。这样的感 情,不仅属于作者个人,也体现了广大人民对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同时, 作者在本诗中抒 发的不仅仅是怀旧之情、颂今之情,更是展望未来的豪情。 四、分段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段安排:第一部分男生 第二部分女生 第三部分教师 第四部分全体同学 第五部分师生共读 五、总结这首诗歌的特点。 这首诗是贺敬之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信天游与我们平时接触过的唐 诗宋词、现代诗歌有哪些不同之处。可以从结构、情感、语言、修辞等各方面入手分析。 (注:分析的过程中仍然要求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分析,教师补充总结。) 这首诗歌的特殊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用心

16、爱心专心- 6 - 1. 两行一小节,全诗共写了33 小节, 66 行。诗中一般一节一韵,但根据内容的需要, 也常一韵连用数节。如第一部分6、7 节写亲人相会时,连用了“带”“来”“怀”三个韵 脚。第三部分5、6 节连用了“根” “任” “人”三个韵脚,第7、8 节又连用了“花” “拉” “话”“花” 四个韵脚, 渲染了欢聚时的喜庆气氛。尤其是第四部分2、3、4 节连续用 “镜” “中”“平”“虹”“明”“风”等韵,大大强化了赞颂延安新貌的语气,这些连韵之处, 读来朗朗上口,能使人“心潮逐浪高”。 2. 大量使用了比兴, 而且努力使上句与下句在内容上有切近的联系。“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

17、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如“羊 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两句以羊羔吃奶喻战士成长,就十分亲切、自 然,它不光写出了延安母亲对革命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革命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 恋之情,艺术形象新颖动人。再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等,这里是比,运 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 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 起兴, 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东山的糜子 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18、这里是兴,联想丰富,感情深切,具有陕北民歌信天 游的风味。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 沛的力量。 3. 擅用修辞手法。 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 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 4. 运用叠字、口语,表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叠字的大量运用,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 诗中的叠字词语,有表事物的, 如“树根根” “羊羔羔” 等;有表数量的, 如“几回回” “几 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

19、座”等;有表情态的,如“紧紧”“飘飘” “团团”“高高”“滚滚”等;还有表颜色的,如“白生生”等。还有如“登时”“莫要” 等陕北口语的入诗,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为形象、 生动地抒发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 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六、概括信天游的特点。 结构短小,感情炽烈,多用比兴,语言质朴。 七、拓展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 用心爱心专心- 7 -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 呵!此山此水

20、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用心爱心专心- 8 -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胸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是诗情呵,是爱情, 都在漓江春水中! 三花酒掺一分漓江水, 祖国呵,对你的爱情百年醉, 江山多娇人多情

21、,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用心爱心专心- 9 -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才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 , 附:桂林山水歌解析 桂林山水歌 既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诗的开篇就把读者引 向一种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

22、, 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姿仙态,如情似梦,山环水绕,令人陶醉。诗句既抓住 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诗人没有停留于单纯描摹桂林山水上,而是借以抒发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用心爱心专心- 10 - “呵! 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寄情山水,心潮起伏,进而抒发一个革命战士 对祖国的深挚感情。正因为诗人是以战士的眼光、战士的胸怀去感受和描绘桂林山水的,因 而他笔下的就不仅是山水,其中还有“对此江山”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情。景 美情深,诗人很好地继承了我国古代山水诗借景

23、抒情、以形传神的手法。 诗的结尾更是神来之笔:“意满怀呵,才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 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诗人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情赞美伟大的祖国和英雄 的人民, 让人们仿佛透过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为壮丽的图景:全国人民正在运用彩 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这是诗人战士情怀的流露,有着共产主 义理想的闪光。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诗人为探索我国新诗发展的道路曾采用过多种诗体形式。 他的政治抒情诗大多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 和热情奔放、约束较少的自由体,抒情 短章则常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体。桂林山水歌歌咏桂林山水,显然适于采用清新明 快 、委

24、婉抒情的民歌体,以构成一种近于咏叹调的形式。诗人娴熟地运用陕北民歌“信天 游”的调子,可与另一名篇回延安相媲美。一赞南方桂林山水,一赞北方革命圣地,同 曲异彩, 令人称颂。 诗句均由两行一节组成,语言自然流畅, 有如行云流水, 音韵节奏和谐, 便于吟咏歌唱。此诗因其意境、音韵俱佳,思想、艺术均有独到之处,在贺敬之的抒情诗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布置作业。 贺敬之用 “信天游” 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首经典的好诗,请同学们课后 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体现信天游的特点。 九、结语。 贺敬之在阔别延安10 年之后惊喜地感受到了延安母亲的巨大变化,他希望“光荣的延 河”永远在前头。现在,近50 年过去了,作者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很显然,处于西部边陲 的延安以及其他西部许多城市都没有发展起来,不仅是贺敬之, 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希望看到 延安的发展, 西部的发展。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我们希望延安这个革命根据地再次辉 煌!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用心爱心专心- 11 - (东北师大附中史艳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