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42584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课 题:比的意义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 2007/10/25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p68 p70例1、例 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 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 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 1实物图

2、2提问:“ 2杯果汁”和“ 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 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 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 师: 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板 书 (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 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

3、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教学例 2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 : 15表示什么? 900:20又表示什么? 教学调整 用心爱心专心2 明确: 900: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 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 2)师说明

4、:中间的“ : ”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前五节内容。 (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相互关 系区别 比前 项:( 比 号 )后 项比 值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 数商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 值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 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 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 是

5、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反馈练习 1练一练 2练习十三 15题 四、课堂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6870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心爱心专心3 教学反思: 课 题: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 2007/10/26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p70 71例3、例 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 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 事物之间

6、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 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 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调整 用心爱心专心4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填表 ()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 又有什么规律可

7、循? ()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 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 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1)12:18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 那么你 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 时乘以它

8、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 单的整数比。 ()化简 (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 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师:把页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8 3出示 选择 1() (1)120 (2)100020 (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 7个,乙 3小时做 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 是() (1)2021 (2)2120 (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

9、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用心爱心专心5 教学反思: 课 题: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 2007/10/29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第 7页练习十三第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 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 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10、 3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题。 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a)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b) 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教学调整 用心爱心专心6 c) 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d) 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e)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4做练习十二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练习册 教学反思: 课 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 2007/10/30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第75页的例 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11、练习十四第 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 5中的实物图。 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 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 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 指出: 在实际生活中, 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 5 ( 1)提问: 3:2要表

12、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 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 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 3份 涂红色, 2份涂黄色。 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或 教学调整 用心爱心专心7 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 ( 2)解答例 5。 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 32=5 3053 3052 方法 30譢 30 方法 30(1) 方法

13、 30(1) ( 3)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好,好 想好算。 )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 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 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 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 数的,黄色方格占。) (4)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 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 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 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 简后是不是等于32。 ) 也可以让学生涂一涂,进行验证。 2、教学例 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 1: 2:3表示哪几个数量

14、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占 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大家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说解题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 3、归纳(讨论)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 配”应用题 ( 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练一练第二题 提问:

15、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要求来分配? 用心爱心专心8 指出:把 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把180按照 35:31:24来 分配。 3、练习十四第1题。 4、练习十四第4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 2、3题 五、总结 教学反思: 课 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 2007/11/5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 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16、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 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 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7、算式。 18+18 (+)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用心爱心专心9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 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

18、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 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 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 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 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 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