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4582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1 / 5 高二历史 2018.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 至 4 页,第卷5 至 8 页。 满分 100 分,时间90 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5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的人文精神, 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可以说,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可以印证该观点的 是 A孔子主张“仁”和“礼”B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

2、之” C孟子倡导“杨浩然之气”D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 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局面 A源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 C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D促使士人群体的崛起 3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法家 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对此解读正 确的是 A秦朝以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B两汉时期法家学说逐渐消失 C由秦到汉,儒法思想逐渐合流D汉代法家思想服务于儒家思想 4宋朝理学家是官僚的教师,既

3、无自由思想之展开,又与当时趋向商业化的运动相悖他们 和无数僚友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材料意在强调理学 A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B侧重以伦理道德扼杀人性 C服务于官僚政治体制D确立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5李贽的悲观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总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 无法孕育;社会环境吧个人理智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内,人的廉洁和诚信,只能长为灌木, 不能形成丛林”。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违背潮流B小农经济阻碍进步思想成长 C李贽的思想难以推动社会嬗变D君主专制强化导致思想僵化 6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

4、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 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这说明 A欧亚文明的交融始于军事领域B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C革命战争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D火药西传推动欧洲文明转型 7晋室过江(而为东晋) ,一方面隶书渐无活力,与江左艺术家、士大夫的审美观相异趣;另一 方面。书体在承继、变革基础上,疏放妍妙、长于简牍的风格和审美公用大为强化。这反映了 A汉字已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开始形成 C魏晋书法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D时代变迁影响书法风格的演进 8苏轼推崇王维(字摩佶)的创作,认为“味摩佶之诗,诗中有画;观摩佶之画,画中有诗。” 他甚至把王维放在吴道子之上。其做法

5、A表现出明显的“尚意”倾向B改变了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 C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D提高了士人群体的社会地位 9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各有门庭,自成路数。其名目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 舍众伎载,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这主要反映了 A东岱社会分工日趋加强B民间娱乐场所“瓦舍”开始出现 C世俗文化摆脱了皇权专制D民间艺术呈现出职业化的特点 10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英雄传说,如:赫拉克勒斯幼年时恶德女神企图引诱他走上享乐道路, 但他经过独立思考后听从善德女神劝告,决心不畏艰险为众人集体造福;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 航海和治病等。这反映了古希腊 A成年公民开始具有自主意识B理性精神根植于久远

6、的传统文化 C人文精神兴起冲击总教地位D以开始由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 11 “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自信的、互相竞争的、一心要获得成就的、追求光荣和不朽的社会, 人只要有足够大的胆量是能够制服命运的,画像、自画像、传记和自传的数目越来越多。”这一 现象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强调人是时间万物的主宰 C具有完整而成熟的思想体系D帮助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束缚 12 他说: “欲想在天国得荣耀的,今生必须征战, 而征战之胜利, 必须经历艰难险阻始能获得。” 材料反映了他 A主张基督教徒要积极入世B高扬上帝的绝对主权 C反对教皇对世俗生活的干预D提倡人权高于教权 13牛顿是自然神论的重要代表,这一定程

7、度上把牛顿从对宗教的信仰引向了对理性的崇拜,使 他的思想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他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材料最能说 明 A宗教和科学并不总是冲突和排斥B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进步 C宗教信仰影响着科学研究的方向D理性崇拜与宗教信仰两者辩证统一 1416-17 世纪的欧洲,各种有关机械设计的草图都能呈现并流传18、19 世纪之交,欧洲的 机床技师之间相互传授行业秘密,经验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上诉现象 A冲击了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束缚B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导致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D有利于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 15某一文学流派,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种社会现

8、象都置于总体性的视野中,在事物的来龙去 脉中,在社会省会的孤立事实与历史过程的诸方面的联系中加以把握和描写。该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 / 5 16 右图是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借助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78 年的舞台上的舞女 。 这幅画 A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B拘泥于局部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C捕捉了光与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D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与不满 171890 年,薛福成说: “昔郭筠仙侍郎(即郭嵩焘),每叹羡西洋 国政民风之美,至为清议之士所抵排,余亦稍讶其

9、言之过当。此次来 游欧洲,由巴黎至伦敦,始信侍郎之说,当于议院、学堂、监狱、医 院、街道证之。 ”由此可见他 A坚持中体西用的文化主张B抛弃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C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D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18梁启超曾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 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这一主张 A与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一脉相承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思想产生 C认可“开明专制”的统治形式D提倡人民主权的新型国家观念 19陈独秀在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说: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在狭了 现代道德的理想, 是要把家

10、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全盘否定旧道德和旧文化B将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完美融合 C全盘吸收西方文明与文化D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 20孙中山认为: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 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称一个坚固的民族, 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为此,孙中山 A赋予民族主义以反帝的新内容B谋求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发动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D为家国同构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211938 年 10 月下旬,陈诚曾仔细研读论持久战,并结合具体战例予以详细批注

11、,甚至特 邀周恩来到湖南给国民党军官讲授论持久战。由此可见 A陈诚曾一度肯定并践行毛泽东思想B持久抗战思想契合国民党的战略需求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思想基础形成D中共的抗战指导思想得到国民党认可 221978 年 9 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调研,提出了“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 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等重要观点,对此, 他自己称之为“到处点火”。这次“点火” A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B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C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成为开辟新道路的先声 23一位参加过“两弹一星”技术攻关的老工程师称,“由于当时批判反对学术权威,报章上连 篇

12、累牍第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以权威和老子自居, 在研究队伍内部,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和老资格的科学家可以同场辩论”。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八字”方针的贯彻取得实效B科研领域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技术民主推动了科技进步D教育发展促使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2420 世纪 50 年代初,北京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77 人,其中东欧诸国44 人,朝鲜29 人,蒙 古 4 人。 80 年代,北大中文系的留学生,以日本为主,兼及世界各国。留学生生源的变化 A折射外交政策的调整B反映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趋同化 C反映了两极格局的瓦解D体现出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25如果

13、围绕下列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最为恰当的是 A党报报刊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B “双百”方针贯彻与否决定报刊也兴衰 C人民大众的需求影响着报刊内容D报刊业的发展也国内形势密切相关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3 / 5 高二历史 2018.1 第卷(非选择题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儒学体系他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以为 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

14、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 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董仲舒对于荀子所赞同的只有荀子的教 化思想,而与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标本的思想。 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改造与发展的具体表现。(4 分) 材料二北宋在重文的学术环境中,在尊师重道的激荡下,民族精神和生命智慧释放出来,打 破了汉唐以来“疏不破注”的“家法”“ 师法”的罗网,破除了五经为圣人之言的迷信,掀起了“疑经 改经”的大旗,以义理解经代以训诂考据解经的汉学,迎来了经学的新时代。 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 (2)根据材

15、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迎来了经学的新时代”的原因。(4 分) 材料三清初儒学者一反明末浮夸空谈的学风,强调“实践”“ 实行” “ 实功” “ 事实”,把学术研究的 范围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举凡天文、地理、经史、典制、文物、吏治、 财富、河漕、兵工、民俗无不精研深究。 李治亭清史 (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初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孔子私学所开设的课程是“六艺” 。所谓“六艺”,依次为礼、乐、 射、御、书、数。礼, 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音乐、舞蹈、诗歌;射,射箭;御,骑马驾车

16、;书,文字读写; 数,计算、数学。其中, “礼”属于德育课程,“乐”属于美育课程,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御、射” 属于体育或军事体育课程; “书”属于社会科学文化课程; “数”属于自然科学理科课程。 苗雨时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根结合学知识,概括孔子私学教育的特点。(6 分)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4 / 5 材料二鲁迅说:“八股原是蠢笨的产物。一来是考官嫌麻烦他们的头脑大半是阴沉木做的, 甚么代圣贤立言,甚么起承转合、文章气韵都没有一定的标准,难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 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的格式,用这个格式来衡文,一眼就看

17、得出多少轻重。二来,连应试的 人也觉得又省力,又不费事了。”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 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对教育的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 你对教育的认识。 (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16 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 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 思想和道德。 此时的欧洲诸国, 为了争霸,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

18、改革”,这种情况下开始 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 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 取排斤、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声、光、化、电、医学等科技,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到中国 文化当中,逐步形成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其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 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 构。凭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19、,“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从君 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可从中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摘编自王含含 “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学西渐” 与西学东渐 现象的异同。(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文化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近代 中国的影响。(6 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 材料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5 / 5 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智力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罗素认为: “启蒙运 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 光明。 ”杰里 .本特利认为: “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1000 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 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12 分)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